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灵丘县老促会关于对全县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总体进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2018/03/22  浏览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攻坚,任重道远;造福老区,时不我待”,“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根据中国老促会和省市老促会对老区精准扶贫脱贫情况进行深入调研的要求,灵丘县老促会与2017年12月开始,利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深入全县12个乡镇60多个具有典型性的老区村,就精准扶贫脱贫情况进行了重点调查。

  一.全县建档立卡工作情况。

  灵丘是我党领导下的八路军东渡黄河挺近抗日前线,平型关大捷的发生地,是晋察冀根据地最早的老区县之一。1991年被确定为国家级贫困县,2011年被列入“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被确定为国定贫困县时,全县共有贫困人口15.9万,贫困发生率高达83.7%,经过历届县委、县政府的不懈奋斗,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效。2017年8月动态调整,全县共确认贫困村86个、贫困户11515户29079人,贫困发生率14.2%。

  总体上看,贫困状况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一是贫困面积大。全县12个乡镇,只有县城所在地武灵镇没有贫困村,贫困乡镇占乡镇总数的91.7%,255个行政村中124个贫困村,占比48.6%。二是贫困程度深。全县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的南、北山区的村庄窝铺。全县深度贫困自然村达到125个,深度贫困人口4245户5554人,占全县农村贫困人口的19.1%,脱贫成本高、任务重。三是致贫原因复杂。因病、因残、因学、因灾、缺技术、缺劳力、缺资金、发展动力不足等致贫原因在我县均不同程度存在,尤其以因病、缺资金、缺技术最为突出,其中因病占比41.16%、缺资金占比25.69%、缺技术占比12.78%。另外,多个致贫原因在一些贫困户身上交织并存,对精准扶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2017年脱贫攻坚开展情况

  (一)高位推动,全县上下一面旗。

  在全市率先成立了由县长任总指挥的脱贫攻坚指挥中心,抽调“八大工程二十个专项行动”牵头单位的50多名业务骨干集中办公、协同作战,下设综合协调、易地扶贫搬迁等11个工作组,四套班子领导分别担任各组组长或副组长,书记和县长坚持每周至少现场办公一天,推动各项攻坚任务落到实处。

  县与乡、乡与村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层层落实有责任。同时,实行脱贫攻坚1+3考核评比推进机制。“1”即建立一个脱贫攻坚联席会,“3”即实行月汇总分析、季点评通报、年度考核评比。

  2017年先后组织开展了脱贫攻坚“春季攻势”、“脱贫成效巩固提升月”、“调研走访活动月”、“责任制落实月”、“大讨论、大对标、大督查”、“全国扶贫宣传日”、“冬季会战”7个专项活动,通过全年压茬式、无缝闭环式开展专项活动,深入发现问题、整改问题,提升工作水平和成效。

  (二)干群合力一条心,脱贫攻坚气势高涨。

  围绕精准帮扶,凝聚脱贫力量。 通过省市下派、县级选派相结合的方式,全县共派驻了182支驻村工作队和136名第一书记深入一线开展驻村帮扶工作。高度重视“三支队伍”能力建设,全年共开展了8轮集中培训,并组织了扶贫知识测试;充分运用考核“指挥棒”,组建专门的督查组对驻村干部履职情况进行常规性督查,督促引导驻村干部充分发挥作用;加强工作和生活保障,县财政每月为工作队安排平均2000元的伙食交通补助,确保驻村干部安心帮扶。深入开展“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润生生物等一大批企业与贫困村签约结对。实施了“扶贫超市”精准扶贫新模式,汇聚社会各界力量,扩大社会扶贫效应,促进了贫困村脱贫增收。

  二是围绕资金整合,强化脱贫保障。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我们严格执行财政扶贫投入总量和增幅“双增长”机制,设立了扶贫开发资金项目整合管理平台,把各类涉农资金有效整合起来,捆绑使用,集中投向贫困村、贫困户。截至目前,共整合财政资金3.1亿元。同时,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向农发行和国开行申请贷款,额度达到16亿元;与山西国信集团合作,共同发起了总规模16亿元的文旅基金。

  三是围绕扶智扶志,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坚持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认真实施了“集体经济破零行动”和“农村本土人才回归工程”,全县255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全部过万,经济能人和致富带头人进入贫困村“两委”班子比例达到60%以上,切实打造“不走的扶贫工作队”。注重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全县脱贫攻坚战线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如:东河南镇7名乡镇干部,用工资抵押贷款200万元,帮助144户贫困户发展“千亩露地蔬菜”。坚持扶贫扶志扶智并重,努力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积极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传统文化宣传和农民文体活动,不断增强贫困群众的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识,激发其摆脱贫困的信心和决心。

  (三)聚焦精准使力,重点工作扎实推进

  围绕全省“八大工程二十个专项行动”的总体部署,着力打好增收、减支、补短“组合拳”。

  一是实施产业扶贫,夯实群众脱贫基础。为有效避免各支工作队参差不齐,帮助群众发展的产业杂乱无章、难以形成规模,在县扶贫指挥中心专门成立了产业扶贫工作组,加强对全县扶贫产业的规划与组织。按照“建园区、引龙头、扶产业、扩基地、增效益、带农户”的思路,建立了扶贫产业园,培育了45家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采取入股分红、托养代管、合作社带动、能人帮带、自主发展五种模式,推进了“六项工程”。第一,产业扶贫“16511”工程。即:在南山区打造一个全域有机示范乡,做强苦荞、中药材、杂粮、马铃薯、干果经济林、蔬菜六大种植产业,发展牛、猪、驴、羊、鸡五类重点养殖产业,建设红石塄—白崖台乡村生态旅游带,培育一个扶贫产业园,覆盖全县12个乡镇161个行政村,辐射带动贫困户8630户20395人。第二,光伏扶贫工程。在建设村级电站的基础上,大力推广户用光伏电站项目,4个乡镇30个行政村安装户用光伏180户,助推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年增收3000元。第三,电商扶贫工程。成立了电子商务协会,培育孵化中心2个、引进了乐村淘等电商平台6个,发展网上销售企业20家、个体网店300多家,70多种农副产品成功上线销售,2017年被商务部评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第四,旅游扶贫工程。采取“有机农业+生态旅游+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对上、下车河村27平方公里进行整体改造,实现农民股民化、农村景区化、农业产业化,村民年均收入由2013年的2630元增长到现在的1.6万元。在庄头集中安置点和小寨安置点,规划实施两个文化旅游项目,可带动4000名贫困户人均增收5000—10000元左右。以“公司+农户”的形式,组织红石塄乡上下北泉村的贫困户成立旅游合作社,建设集装箱户外营地,带动157户贫困户年均稳定增收500元。第五,资产收益扶贫工程。采取“财政资金注入、折股量化到户、龙头企业经营、集体经济破零、农民保底分红、政企村农共赢”的模式,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865.9万元,选定润生大业等8个龙头企业和6个贫困户占有适当比例的专业合作社作为实施主体,带动3900户贫困户户均收益1000元。第六,金融扶贫工程。采取“政府贴息、企业担保、统贷统还、保底分红”的模式,2017年共发放金融扶贫小额贷款9050.96万元,覆盖1831户贫困户,每户保底增收3000元。

  二是实施易地搬迁,改善群众生活条件。“十三五”期间全县易地扶贫搬迁总任务17436人,其中建档立卡户10661人,同步搬迁6775人。围绕解决好“人、钱、地、房、树、村、稳”7个问题,坚持把易地搬迁与乡村振兴和平型关国家有机农业公园建设结合在一起,总投资7.34亿元,重点在靠路、靠水、靠田、靠景区的地方,规划建设安置点14个,对125 个深度贫困自然村实施整体搬迁。采取市场运作方式,引进北京建工、梨园文旅等企业,参与古路河、边台等5个安置点建设,注入工商资本,植入先进文化,努力把今天的移民搬迁点,打造成明日的乡村俱乐部。目前,已有1个安置点实现搬迁入住,其余13个主体工程全部完工,竣工率和投资率均达到80%以上。

  三是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投资624万元,在9个乡镇19个贫困村实施了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覆盖13576人;投资6073万元,改造县道2条27公里,通村公路5条8.97公里,通村公路乡镇和建制村覆盖率达到100%,通车率达到97%;投资730万元,实施了扶贫光伏发电配套送出工程,新建51个“井井通电”变台,行政村通动力电达到100%;投资4000万元,实施了网络覆盖工程,全县80%以上的贫困村、重点旅游景区、农业园区、国道、县道实现了4g无线宽带全覆盖。2018年已筹集资金4.5亿元改造提升全县农村基础设施。

  四是开展就业培训,助推群众稳定增收。在转移就业方面,与国内领先的o2o家政服务平台“阿姨帮”合作,通过“互联网+劳务输出”的模式,输送5批“灵丘阿姨”进京就业,人均月收入4000元以上,实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同时,不断加大培训力度,全年完成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1894人。在政策性就业方面,从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选聘了806人担任生态护林员,每人每年可稳定增收5000元。成立了33个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吸纳596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承揽了全县2017年3.02万亩造林任务,人均务工增收4000多元。

  五是推进教育扶贫,实现资助全覆盖。不折不扣地落实学前教育资助、义务教育寄宿生生活补助、普通高中助学金和减免学费制,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雨露计划”等教育资助政策,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生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教育资助全覆盖。2017年,共发放教育资助金1101.28万元,资助贫困学生14832人次。

  六是实施健康扶贫,破解因病致病难题。认真落实各类健康扶贫政策,全县贫困人口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健康扶贫“双签约”覆盖率达到100%。在国务院扶贫办大力支持下,与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合作在两个乡镇开展了“四方联动”综合改革试点,采取“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医疗保险+政府医疗救助+社会组织医疗帮扶”的模式,将原本分散在医保、民政、红十字会等部门的帮扶措施与社会捐助整合在一起,设立“四方联动”保障救助基金,实现“一站式服务、一单子结算”。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同志亲笔批示“鼓励探索”。今年下半年,全省启动“三保险、三救助”工作,“四方联动”模式与之全面衔接,保障贫困户年度内住院目录外费用负担累计不超出:县级医院500元,市级医院1500元,省级医院3000元。

  七是抓好兜底扶贫,筑牢群众保障底线。对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其它措施带动脱贫的,应保尽保,共新增农村低保五保3208人。压缩“三公”支出,将全县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提高5元,全大同市最高。针对建档立卡五保户实际需求,投资5731.27万元,建设了五保户集中供养中心,可同时容纳全县2000名五保老人入住,2018年投入使用,实现建档立卡五保老人集中养老。

  四、存在问题。

  虽然在脱贫攻坚方面做出了努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贫困群众稳定增收要素支撑不足,限时脱贫刚性需求与产业项目见效周期长之间存在矛盾,一些“短平快”项目经济效益相对较低,部分中长期项目见效相对较慢。二是脱贫摘帽工作压力仍然较大。全县贫困人口面大,贫困程度深,加上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历史欠账多,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仍然较差,脱贫攻坚任务非常艰巨。三是稳定脱贫、持续增收的人力支撑不足。尚未脱贫的群众大多居住在信息闭塞、开放程度低的边远偏僻山村,思想观念保守,知识水平较低,特别是缺少有技术特长、能带领群众致富的青壮年劳动力,高水平的农业方面人才更是严重匮乏。四是部分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不足,达到脱贫标准仍不愿脱贫的情况普遍存在。

  灵丘县老区建设促进会

  二〇一八年二月

编辑:李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