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四川巴中南江县破解三大难题加快脱贫摘帽步伐

2018/04/17  浏览量:     

  今年来,老区四川巴中南江县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聚焦住房保障、产业增收、帮扶实效三大难题,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切实加快脱贫摘帽步伐。

  着力破解“产业增收难”。立足资源优势,围绕增收核心,打好产业扶贫攻坚战役。做大县域主导产业。出台加快农业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实施意见和南江黄羊、茶叶、核桃、金银花、“四小”扶贫增收产业等“1+5”产业扶贫系列配套文件,成立五个产业推进专班,聚力攻坚脱贫产业。今年新建特色产业基地10.1万亩,全县万亩特色产业基地规模达到150万。新建茶叶基地1.6万亩,新植丰产培育核桃基地3万亩,新建金银花基地0.6万亩,新增南江黄羊出栏2.4万只,带动1.5万户贫困群众持续增收。培育“四小”到户扶贫产业。坚持因地制宜、大小结合,因户规划“小种植、小养殖、小加工、小经营”四小增收项目,按照已脱贫户400元/人、未脱贫户600元/人、当年脱贫户1000元/人的标准实行增量奖补,确保贫困群众户户有增收项目。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出台激励政策,要求每个村至少培育1-2户新型经营主体,全县新培育龙头企业21家、专合社130个、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716个。突出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脱贫增收,引导全县186个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将村产业扶持结余基金、小额信贷资金投入四川德健农牧科技公司,按不低于7%的标准保底分红,政府补助50%保费,公司按不低于13元/斤保护价收购黄羊,公司将年纯利润5%给村集体二次返利,“三保一返”利益联结机制切实解决了贫困户特别是无劳动力贫困户增收难题。

  着力破解“住房保障难”。 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入住。实行“五档”差异化补助政策,创新“三靠三进”搬迁安置方式,探索“三共有三独有”美丽幸福院建设模式,有效解决鳏寡孤独及1-2人户建房难或不好建房的问题。采取“搬迁+旅游”“搬迁+园区”“搬迁+盘活”“搬迁+劳务”等方式,妥善解决就业增收问题,确保“搬得出、稳定住、能致富”。研究出台安置点贫困户“四要四有”(即内外要刷白、地面要找平、水电要入户、门窗要齐备<含入户门、厕所门、卧室门及所有窗户>,室内有电灯、墙壁有插座<保基本的墙壁开关及墙壁插座>、厨房有灶台<水龙头、二眼柴火灶,含附属烟道>、厕所有配套<水龙头、蹲便器、厕所水箱>)的交房标准,县财政按照1500元/户标准安排拆旧劳务费,加快拆旧复垦,提高群众入住率。目前,全面启动8470户31087人;完成住房建(购)8034户29255人,占总任务的94.3%;搬迁入住6857户25132人,占总任务的80.1%。已完成拆旧复垦6222户,预计4月底前全部完成搬迁入住和拆旧复垦。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按照“全面覆盖、全面推进”的要求,对全县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和非贫困户统一按照政策标准全面实施危房改造,坚持“实事求是、应改尽改、资金严管、违规追责”的原则,按照c级8500元/户,d级2万元/户的标准给予补助,由乡镇统筹实施、全域推进。全县农村危房改造总计27056户,开工21874户,开工率81%,竣工19403户,竣工率72%,预计4月底前全面完成危改任务。加快推进土地增减挂钩和地质灾害避让搬迁项目。用好用活国土资源政策,统筹实施土地增减挂钩和地质灾害避让搬迁项目,已立项的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已建成3482户、正在建76户,2018年启动173个安置点2233户项目建设;实施地址灾害避险搬迁6153户,已建成5362户,已启动791户,预计8月将全部搬迁入住。

  着力破解“帮扶实效难”。 创新开展“五心”活动,教育引导群众不等不靠不要,自信自立自强,感恩奋进,自主脱贫,补足精神之“钙”,激活内生动力。认真开展科级领导干部回乡大宣讲和驻村工作队社情民意大走访活动,对全县农村居民户开展全覆盖恳谈,逐户逐人征集意见、建议和需求,分村建立“社情民意恳谈”台账,收集需求清单2.3万条,梳理化解共性问题120个、兑现3000余条微心愿。选优配强驻村工作队,在全面落实贫困村“五个一”非贫困“三个一”基础上,按照“硬抽人、抽硬人”的要求,按照300户以下的村和已脱贫村6人以上,农户300户以上(包括300户)的村和未脱贫村至少8人以上的标准,共选派驻村工作队员3634人,其中实职科级领导干部359人,组建了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520支,实现了行政村“全覆盖”。健全考核管理机制,出台《南江县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管理制度》等系列制度,对驻村工作管理体制、驻村时间、工作纪律、出勤管理、日常监管、相关保障、考核激励、问责惩处等八个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县财政统筹增加安排驻村工作经费1202.7万元,确保驻村工作队员“派得下去、住得下来、干得起劲”。

  (巴中南江县老促会 张才林)

编辑:李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