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切实加强“三金”的筹、管、用

2018/12/06  浏览量:     

  根据我所了解掌握的“三金”筹集、管理和使用情况,作一些梳理,谈一点意见。仅供参考。

  一、“三金”的基本概念和建立概况

  这里讲的“三金”,是指我们“三会”系统发起建立的县一级的老区扶贫基金、乡镇一级的扶贫资金和村一级的扶贫关爱基金。

  广义上说,基金是指为了某种目的而设立的具有一定数量的资金;狭义的概念,是指具有特定目的和用途的资金。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各个村集体经济账户中都有的公积金,其实质也属于基金范畴。我们对县、村两级称基金、对乡镇一级称资金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称为基金的,使用时一般不动本金,而是利用利息或投资收益来经营业务,促进扶贫等公益性慈善事业的发展;称为资金的,一般都可以直接使用。从组织性质上来讲,基金是指管理和运作专门用于某种特定目的、并进行独立核算的资金的机构或组织。这种基金组织,可以是非法人机构,比如财政专项基金、保险基金等,可以是事业性法人机构,比如我国的宋庆龄儿童基金会、茅盾文学奖励基金会等。我们建立的老区扶贫基金会,就其性质而言,是一种经民政部门登记的民间非盈利组织。

  1、老区扶贫基金会的建立。2015年,省“三会”丁解民理事长来扬州指导工作时,倡导我市建立扶贫基金会,得到了时任扬州市委副书记张爱军的积极回应。在张书记的关心和支持下,市会高瑞芹理事长逐县(市、区)与“一把手”沟通协商,落实地方财政对基金会的注入资金。很快,市、县两级和市经济开发区都先后建立了老区扶贫基金会,与老区经济开发促进会、扶贫开发协会合署办公,简称为“老区扶贫三会”。高邮市老区扶贫基金会在全市率先挂牌,为全市带了个好头。各基金会的原始基金数额一般为400~500万元,其来源主要是各级政府地方财政拨款。老区扶贫基金会经过依法登记,民政局是登记管理部门,农工办是业务主管单位,采取基金会这样一种组织形式开展慈善活动,并进行了慈善组织申请认定。扶贫基金会还有一个特性,就是属于公益性基金。他是民间非盈利性组织;他的宗旨是通过无偿资助,促进社会的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和社会福利救助等公益性事业的发展;他的资金来源一般是由政府、社会团体、单位或个人资助、赞助、捐赠的;他的资金具有明确的目的和用途。对基金会的性质、建立条件、筹款方式、基金的使用和管理等一系列事项,国务院《基金会管理条例》都作出了规定。

  2、乡镇扶贫资金的建立。2016年,江都老区扶贫“三会”在试点的基础上建立了10~20万元的镇级扶贫资金,乡镇老促会、扶贫协会能够实实在在地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一些拾遗补缺的事情,明显地增强了话语权、增添了活力。2017年初,我们在总结江都经验之后,专门召开各县(市、区)秘书长会议,要求各地学习和借鉴江都的做法,推动全市乡镇建立扶贫资金。各地积极响应、迅速行动,到2017年底,全市81个乡镇都建立起10~50万元不等的乡镇扶贫资金,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一片红。当年到位的乡镇扶贫资金规模就有3463万元。仪征市由于采取乡镇扶贫办、农经站和扶贫协会“三合一”这样一种特殊的运行体制,因此乡镇扶贫资金的规模都比较大。

  3、村级扶贫关爱基金的建立。2015年5月,市“两会”换届前的一个动作,就是学习借鉴无锡江阴市的经验,在7个联系村试点建立村级扶贫关爱基金。仅仅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广泛动员、广开筹募资金门路,到7月底,包括邗江区杨寿镇永和村在内的8个村分别建立起35万元到120万元不等的村级扶贫关爱基金,共筹集基金518万元。2016年宝应县杨蒋村、高邮市和平村、市开发区朴席村三个村新增为“三会”联系村后,也在积极创造条件建立村级扶贫关爱基金。这一基金的建立,为及时解决村内鳏寡孤独以及遭遇突发性灾祸而致贫农户的困难,救济村内因病残导致生活窘迫的弱势群体,提高村里扶贫解困、持续救助的能力提供了资金保障。

  二、扶贫基金会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

  各扶贫基金会都是独立法人,市“三会”与县(市、区)扶贫基金会不存在从属关系,更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因此,对扶贫基金会资金的筹、管、用,应当按照各自的老区扶贫基金会《章程》来开展工作,按照管理制度来做好各项业务。因考虑到市、县两级扶贫基金会的宗旨、目标是一致的,业务范围是相通的,特别是不管哪一家基金会出现一点问题,对全市“三会”系统都会产生负面影响,所以还是讲一些想法和意见。

  1、扶贫基金的运作要确保安全不出事。确保安全不出事包括几层含义:一是基金要安全不出事,既要有效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又要看准投放单位稳重投资,即使少一些投资收益,也决不能产生原始基金的损失。二是基金运作要规范,既要符合规定的业务范围,又要经过严格的程序、具有完备的手续,要经得起检查、经得起第三方的年度审计。三是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规章制度,严格按照章程和制度办事,既不能在钱和帐的方面出纰漏,更不能在管理人员上面出问题。确保扶贫基金“零风险”是各个基金会始终要坚持的目标。

  2、积极争取适当扩大扶贫基金的规模。县级扶贫基金会已经运作三年了,在拾遗补缺、促进老区扶贫事业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积极贡献,也为县级老区扶贫“三会”开展各项工作增添了活力。据了解,各地扶贫基金的本金规模,大多仍维持在建立初期的水平,利用基金会平台募集资金的水平也不高。10月份我们到南通市学习考察,到2017年底,其扶贫基金规模已达1.1115亿元,比上年增加2200万元,增长24.68%,每年可用于扶贫开发的增值收入1000多万元。而我们市、县两级的基金规模运作了三年仍然只有3300多万元。因此,要千方百计地利用增值收入和募集资金,适当地扩大基金会扶贫基金的规模,有条件的要继续争取地方财政支持注入。我们既要理解当前经济形势下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的困难,也要积极主动的募集资金增强我们的扶贫实力。坚持多元化、多渠道、多形式募集,可以采取冠名募集的办法,根据捐赠者的意愿定向用于助学扶贫、助村扶贫、健康扶贫、助残扶贫等各类扶贫公益项目,利用平台给予税收政策优惠。可以采取一次性或分期直接捐赠,也可以采取留本捐息的办法,分年度捐赠增值利息。最近,市“三会”常务理事姜群就冠名捐赠10万元,指定用于郭村镇前巷村的姜群村级扶贫关爱基金。

  3、阳光透明努力提高扶贫基金的绩效。财政资金“阳光扶贫”监督系统已经在全省覆盖,基金会实施的扶贫项目也要坚持阳光透明,每一项收支都要公开接受监督。全省的公益慈善基金会每年都要对组织透明指数进行测评,排出十家卓越组织,南通市老区扶贫基金会去年位列第三。我们的基金会也要争先创卓越组织,以阳光透明的运作来促进基金会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两个精准”的要求,基金会所做项目必须牢牢把握“精准”这个关键,实施项目对象精准、措施精准、工作环节精准,努力提高基金会扶贫资金的使用绩效。同时要认真做好扶持项目绩效评价工作,包括项目完成后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否达到了项目建设的预期。要用绩效评价的结果,来不断完善我们的各项管理制度,用绩效评价的结果,来不断提高我们的项目实施水平,并将此作为下一年度基金会扶贫资金安排和项目调整的依据。

  三、乡镇扶贫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

  乡镇扶贫资金是由乡镇人代会通过、每年列入乡镇财政预算的专项资金。在乡镇政府监督指导下,由乡镇老促会或扶贫协会主导和管理,专门用于本乡镇范围内的、拾遗补缺的扶贫救助项目。这部分资金的规模较小,一般每年由乡镇财政预算安排10~20万元,切不可等同、替代、弥补乡镇正常的扶贫资金和项目投入,也不能只在建立乡镇扶贫资金时拨付一次,其后不再安排。因此,乡镇扶贫资金在努力拓宽筹资渠道的同时,更要切实在使用和管理上下功夫。

  1、积极开拓乡镇扶贫资金的来源渠道。建立乡镇扶贫资金为乡镇协会开展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我们一定要利用好这个平台。一方面,要利用乡镇协会对本乡镇情况熟悉的优势,认真研究需要拾遗补缺的项目,精准制定资金的使用方案,既要把钱用起来,又要真正让这些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我们了解到,有的乡镇协会有了资金,但是不会用、不敢用、不知道怎么用,20万元的资金一年下来只用了三、五万。没有拾遗补缺可做的项目吗?没有突发灾祸陷入极度困难的情况吗?那么大一个乡镇、那么多的人口,我看不至于。要增强我们自身参与扶贫解困的能力,要敢于作为、实干担当。另一方面,要注重拓宽乡镇扶贫资金的来源渠道。乡镇财政注入的扶贫资金是经人代会通过的预算安排,而不是一次性拨款,因此工作要跟上去,主渠道不能丢。同时,要借助平台动员社会力量以捐资的方法参与扶贫济困,江都、仪征的一些乡镇,在募集社会资金上做得很不错。社会募集的捐赠资金可以通过市、县两级的基金会开具捐赠票据,采取冠名、定向的方式享受税收优惠,仍由募得资金的乡镇使用。

  2、切实加强对乡镇扶贫资金的管理。建立乡镇扶贫资金有利于增强乡镇协会扶贫开发的能力,这是我们在总结江都经验的基础上倡导全市乡镇建立起来的。我们有必要也有责任把乡镇扶贫资金管起来,要严管、管好,真正把好事做好。各县(市、区)“三会”要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拾遗补缺、项目精准,公开透明、富有成效的原则,每年定期、不定期地组织对乡镇协会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实行面对面现场指导,指出存在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纠正、迅速组织整改。市“三会”每年也要对部分乡镇协会的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组织进行抽查。乡镇扶贫资金特别是财政注入的资金,还应当在乡镇人代会上向大会报告,接受人大代表的审议。江都区在乡镇扶贫资金管理上,对乡镇募集资金采取“五个不变”的办法,即:所有权不变、使用权不变、管理权不变、批准权不变、收益权不变,各地可以学习借鉴。

  3、把乡镇扶贫资金用足、用好、用出成效。脱贫攻坚的主体责任是各级党委政府,从乡镇协会在脱贫攻坚中担当的“角色”来看,就是拾遗补缺、敲边鼓,既要量力而行,也要尽力而为。乡镇扶贫资金的规模有限,不可能在乡镇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解决什么大的问题。但是,党委政府在建立乡镇扶贫资金上给予我们支持,我们就要力所能及地为党委政府排忧解难。用好乡镇扶贫资金,关键是努力帮助乡镇党委政府解决一些他们没有顾及到的、突发的或不解决影响较大的小问题,能够用不多的投入来调动群众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让群众在脱贫攻坚战中能有更多的获得感,取得更高的满意度。在具体的使用方向上,一个重点是助学。低收入农户家庭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政策已经兜底,需要我们关心的主要是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家庭突发灾祸导致求学困难的学生,孤儿学生和贫困单亲家庭的学生。“助学一人,脱贫一家”的实例很多,我们与扬州技师学院、天海职校联办的“圆梦班”,主要也是资助这类学生。另一个重点是助特。一个好好的家庭因突发大病、交通意外、其他灾祸而造成特殊困难,甚至陷入贫困。对他们及时地资助一下、拉一把,有的就可能渡过难关,群众一般不会有意见,影响的面也很大,而且他们感恩的是社会、是政府、是我们的党,对地方稳定极有好处。

  四、村级扶贫关爱基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将扶贫开发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了“要加快转变扶贫开发方式,实行精准扶贫”的要求,建立村级扶贫关爱基金就是实行精准扶贫的一种有益的尝试。村级组织与村内贫困农户的接触最多,对他们的致贫原因、困难程度、急切需求最了解。建立村级扶贫关爱基金,既有利于获得比较稳定的解困资金来源,也有利于减轻村集体经济的费用支出压力,能够持续有效地扶助弱势群体,救助突发困难农户。

  1、要把关爱基金安全和增值放在首要位置。村级扶贫关爱基金会建立起来以后,我们最为担心的问题就是资金安全。基金的来源,除了政府、部门支持帮助和少量村集体自有资金外,主要是市、县两级“三会”和民营企业家、社会各界捐助的爱心善款。能不能确保关爱基金的安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能不能善待爱心的问题,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必须善待传播爱心的人,不能伤了他们的爱心,要共同维护好乡村稳定,守护好一方安宁。关爱基金使用遵循“用息不动本”的原则,在确保本金(母金)安全的前提下,要能够获得较高的利息收入才能有一定的资金用于扶贫济困。因此,关爱基金要全部存投在有资质的金融机构、政府融资机构或有一定规模且效益好、信誉高的企业,并签订存储和利息支付协议,明确利率和利息支付的时间。各县(市、区)“三会”要帮助监督存投资金的运作情况,保障基金安全。对当年使用结余的资金应当充实本金,有条件的地方也要积极筹措资金,逐步扩大村级关爱基金规模。邗江区杨寿镇永和村是全市第一家挂牌建立村级扶贫关爱基金的,初始基金规模120万元,在运作了两年尝到甜头后,2017年增资380万元,目前基金规模已达500万元,为建设美丽乡村,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农民生活幸福作出了贡献。

  2、完善规章制度,按程序规范运作。各村的扶贫关爱基金都制定了章程、订立了制度,要在实践中进一步修正完善,规范运作。《章程》是我们需要遵循的重要制度,要按制度帮扶,按制度管事,按制度理财,按制度管人。第一,扶贫关爱基金必须实行独立会计核算。按照《章程》的规定,基金管理必须有独立账户、配备财会人员进行核算。因此,在关爱基金建立之初,我们就提出了专户核算和建台账的要求。账务代记代管没有问题,但不能混在村账里。第二,扶贫关爱基金的收益不能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村级扶贫关爱基金会接受村“两委”的领导管理,但其基金收益不能作为村级收入,只是收益使用可以帮助村集体减少一些公益性支出。第三,扶贫关爱基金收益的使用不能由村干部说了算。村级扶贫关爱基金会有组织机构,有理事长、监事长,有代表会议,重大事项的决定应由基金会的代表大会决定。关爱基金收益的使用就属于重大事项,每年一、两次的会议开了没有?收益使用通过了没有?即使村书记、村长担任了扶贫关爱基金会理事长,其他人员与村干部有很多重合,在安排基金收益的使用时,代表的也是基金会。第四,扶贫关爱基金收益有明确的使用范围。建立基金之初,“扶贫关爱”这个名称已经决定了收益资金的使用范围,主要是扶助贫困农户、关爱弱势群体。当然,基金体量做大了以后,能达到永和村那样的规模,搞一些村内公益事业项目也是可以的。在落实扶贫关爱对象时,切不能搞人情扶贫、暗箱操作、违规发放。

  市老区扶贫“三会”为什么年年都要组织有关资金管理的培训或者召开会议?就是为了六个字,“做好事,不出事”。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高度统一思想认识,依法依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要把“三金”管理包括我们间接管理的其他项目资金,作为“三会”系统全部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大家都知道,对用于扶贫的资金从上到下都是一条“高压线”,如果出了问题,处理的可能是个把人,影响的却是扶贫“三会”这个整体。要严格按照各自的章程办事,管好钱、用好钱。除了明确责任人的责任,严肃主体的责任,强化领导的责任以外,我们更要注重加强防控,建立“预警机制”,防患于未然。去年市“三会”在邗江区召开的加强扶贫资金管理工作会议上,徐洪喜副理事长提出了“四全”、“三个经得起”要求,不知道同志们是否记得了。我今天还要再强调一下:“四全”,就是制度全覆盖,管理全过程,收支全合规,过程全阳光。对“三金”以及我们帮扶到村、到人的所有项目资金,都要通过直接管理或间接管理的形式,从立项报告到批复下达,再到拨付使用,一直到验收和绩效评价,进行全过程管理,做到环节留痕、制度覆盖、帐册档案健全、责任制度落实、按程序全阳光操作。“三个经得起”,就是每个项目、每笔资金的使用结果,都要经得起自身责任心的拷问、经得起完全公开、经得起审计核查。

  老区扶贫“三会”系统的同志们,我们要始终坚持不忘初心,增强服务老区社会经济发展和老区人民的使命感,增强扶贫帮困的责任感、脱贫攻坚的紧迫感,以强化管理为抓手,搞好自身建设,勇于责任担当,为扬州老区的乡村振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扬州市老区扶贫“三会” 居凤洲)

编辑:徐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