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描绘美丽乡村新画卷 撬动乡村振兴大文章

2020/11/30  浏览量:   作者:童善友  来源:中国老区网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蓝图,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回望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来时路,对党中央有关实施乡村振兴的英明决策感慨万千。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江苏省金湖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加快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作为实施党中央、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标志性工程来抓,加快农村社区建设,倾力做好农民集中居住“后半篇文章”,全面激活农村发展“一池春水”。

  为此,我们围绕金湖农房改善工作开展了调查研究。通过领导访谈,明思路;实地查看,明情况;群众座谈,明愿望;学习思考,明方向。金湖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农房改善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首要位置,注重规律性把握,坚持系统性谋划,开展探索性创新,全面提升农房改善工作质效。现围绕描绘美丽乡村新画卷(基本情况)、撬动乡村振兴大文章(具体做法)、关注农民幸福建真言(思考建议)等三个方面,加以综合报告。

  描绘美丽乡村新画卷

  自2018年9月以来,金湖县自愿签订搬迁协议1.92万户,已交拆12428户,超额完成了五年搬迁序时任务。完成宅基地复垦10444.42亩。全县完成省定目标3892户,占省市下达2890户目标任务134.6%;445户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危房改造全部完成;23个县级新型社区已有21个完成规划、12个开工建设,在建房屋5000套,其中2020年4月底前竣工交付8个,交付房屋1353套。2020年10月21日,中共江苏省委在金湖县召开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工作现场推进会。省委副书记任振鹤称赞金湖县坚持“拼”字当头、“改”字求效、“精”字为要、“实”字托底、“合”字聚力,建成一批“内外兼修”“神形兼备”的新型农村社区,成为了展示美丽江苏建设成效的重要窗口,承载美丽乡愁记忆的理想家园。

  金湖县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的新画卷是如何描绘的?究其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是坚持高点定位,突出思想引领。金湖县委、县政府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要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民建设幸福家园和美丽乡村”的重要论述,以及省市推进农房改善工作部署的明确要求,充分认识到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是党中央科学决策明方向,省市精心部署有要求。作为承上启下的县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勇挑重担,强力推进,高点定位,狠抓落实。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清了金湖农村普遍存在“空斗墙、旧瓦房,居住散、脏乱差”的现象。有农民直接讲,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好不好,首先看住房。充分表明了农民群众“民生是民之生计,安居乃民生之本”的强烈愿望。因此,县委、县政府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改善农村环境,建设宜居乡村是一项重要任务。改善农民住房条件,系统重塑乡村风貌,不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需求,也是惠及群众的民心工程,可以说是适逢其时,势在必行。县委、县政府打破思维定势,主动担当作为,在全省率先启动自然村庄整村改造试点,引导农民按照城镇化规律集中居住,努力让百姓过上与时代同步的现代城镇生活。

  二是强化组织领导,突出高效运转。金湖县委、县政府把农房改善作为“一把手工程”,县委书记和县长同时担任县级领导小组组长,在重大问题上带头研究、带头推进。相关分管县领导担任副组长,各镇街及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上下衔接抓农房改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制定实施条线工作法,明确搬迁复垦、土地指标、审批服务、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资金保障、产业配套和社会治理八个工作条线,每个条线都由县领导小组副组长牵头总抓,相关部门直接负责,有关部门紧密配合,形成一盘棋,拧成一股劲。在县级层面把农房改善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之中,集中研究解决政策性、制约性等重大问题,形成“党委政府高位推动,部门积极参与,县镇村三级联动”的工作格局。

  三是强化规划编制,突出政策配套。为贯彻落实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做好镇村布局规划优化完善工作,支持改善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的通知》要求,金湖县镇村布局优化工作启动早,2019年4月中旬启动,通过公开招标、规划编制、专家论证和政府审批等一系列工作,2019年11月底完成向省备案工作。2018年末,金湖县现状为行政村120个,自然村庄1704个,全县人口35.1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8.09万人。综合考虑村庄发展潜力、公共服务辐射半径、农业生产半径、地形地貌以及镇村意见,规划对全县1704个自然村庄进行分类,最终形成85个发展村(含62个集聚提升类村庄,23个特色保护类村庄),1095个搬迁撤并类村庄,524个其他一般村庄。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台《金湖县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自愿搬迁补助标准的通知》等农房改善政策性文件。特别是在搬迁安置上,除允许农民自建房和接受货币补偿外,群众有购本镇农房、购县城农房、购定向销售商品房、购商品房(二手房)等多形式选择。对特殊困难群体的住房由政府实行6万元兜底补助。为保障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中人员进城、入镇、留村的建设用地空间需求,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改善农民居住条件用地保障工作的通知》,加大用地保障力度,盘活存量用地,推进土地综合治理。为规范全县农房改善资金筹集使用管理,制定相关配套文件,包括资金管理、会计业务核算、审批拨付流程、涉农资金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等,保证全部农房改善资金使用和管理达到规范,合规合法。策应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金湖县积极与省市沟通,争取土地指标挂牌交易,累计筹措资金4.52亿元,全部用于农房改善项目建设。在金湖县老房子搬不搬,新房子怎么建,都充分尊重民意,坚守群众自愿的红线,由群众说了算。通过积极与群众算“政治账、经济账、环境账和政策账”,让群众心服口服,再推不难。农房改善工作开展以来,金湖县没有一户强拆,没有一个后遗症,也没有发生一起上访事件。在全县群众搬迁的意愿持续攀升,县镇村三级干部热情高涨,实现了“要我搬”向“我要搬”,“要我干”向“我要干”的转变。

  撬动乡村振兴大文章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新农村要有新风貌新生活。这是金湖县做好农村住房改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金湖县通过农村居住形态的改变,推动农民生活方式、农业生产方式、城乡布局形态系统改变,极大提升农村面貌、人居环境、公共服务和文明程度,并由此撬动乡村振兴大文章。

  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在农房改善推进过程中,金湖县注重保护乡村的自然形态、民俗风情、传统文化,让美丽乡村留得住乡愁,焕发出新韵。按照“靠中心集镇、靠旅游景区、靠工业园区”的原则,确定农房改善项目规划选址。让每一个新的新型农村社区都能宜居、宜业、宜游。黄庄是首批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东临荷花荡旅游公路,西濒淮河入江水道入湖口,南依国家4A级景区荷花荡,北接尧想国文旅区。该地以“水乡风光+农耕体验,绿色生态+地理标识;传统文化+知青岁月”,打造成为“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幸福黄庄。人们走进金湖县农房改善新型社区,绿荫环绕、花团锦簇、青砖黛瓦、楼房成群,农民们在共享菜园里浇水施肥,这是该县湖畔旺屯、荷花荡、幸福湾等高标准示范点的真实写照。

  优秀乡土文化得到传承,乡村文明焕发新气象。借助农房改善的东风,金湖县新型农村社区配套文化设施建设,构建县实践中心、镇(街道)实践所、村(居)实践站三级体系,打造理论宣讲平台、教育服务平台、文化服务平台、科技与科普服务平台、健康促进与体育服务平台等,采取群众点单与志愿者接单相衔接,开展全覆盖、分众化、菜单式的文明实践活动,让农民群众在活动参与中体悟美好生活,倡导文明新风,提高自身素质。金湖县还充分利用自身的历史文化和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起“三国粮仓、湖畔旺屯”的军民结合、藏粮于民的展示馆;以高邮县抗日民主政府为主要支撑的“金沟记忆陈列馆”;以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吴运铎创办“茅屋兵工厂”、把一切献给党的“人民民工精神纪念馆”;展现金湖籍新四军老战士、老党员听党话,跟党走的“初心教育馆”等,让历史文化和红色基因在新型社区熠熠生辉,发扬光大。修订和完善《金湖县文明村测评体系》,突出发展之美、环境之美、风尚之美、人文之美、秩序之美。到2019年年底,县级以上文明村占比达77%以上。银涂镇红湖村农民住新居心欢畅,在乡村大舞台唱响《红湖是个好地方》的村歌,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传播正能量。最近,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公布全国文明村候选名单,红湖村名列其中。

  乡村产业加快配套,农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房改善的根本目的是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告别老旧房,走上致富路;住上新楼房,过上新生活。金湖县规划建设农村新型社区的同时,同步发展社区产业配套,努力做好农房改善过程中“振兴乡村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后半篇文章。金北街道的金港社区和董河社区,依托已开工建设的金湖国家通用机场和已签约的南京航空院校,打造航空小镇;戴楼街道红岭和新塘两个社区,依托正在推进的宁淮铁路金湖站,规划发展高铁小镇。此外,吕良镇的湖畔旺屯社区依托三园农庄、东方园林、芍药园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农民在家门口打工就业和土地流转双重收入;白马湖渔港小镇社区依托白马湖景区,荷韵小镇社区依托荷花荡景区和尧想国两个4A、3A级区,生产特色农产品,开办新居农家乐,通过发展旅游业增加收入。与此同时,金湖县在建设农村新社区时注重推进特色化发展,形成规模农业、乡村旅游、以工助农、农村电商等“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和农民群众“双增收”。在吕良镇,57岁的姚庆根老汉高兴地告诉我们:“农房改善让我们家提前住上了新房,我家不仅有140平方米的房子,离家200米就有体育蹦床厂。想不到我这个小老头子在家门口上班,月收入也有4000元到5000元。”

  关注农民幸福建真言

  通过对金湖县农民群众住房情况的调查,我们必须为金湖县委、县政府推进农房改善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喝彩,为金湖人民上下一心加油干的精神喝彩。面对调查中发现的一些存在问题,特别是结合农民群众所想、所忧、所盼,为了农民的真正幸福建言。

   1、农房改善不是短期突击任务,而是长期系统工程。农房改善工作当前首要的是咬定目标,一鼓作气,把握重点,攻克难点,全力做到目标任务“清零”,问题整改“销号”,项目资金“平衡”,农房质量“过硬”,打好农房改善收官战。虽然农房改善具有短期突击性的表象,但其本质是一项长期性系统工程。不仅要立足当前,而且要着眼长远。“农民”变“市民”的素质有待提高,观念需要改变;增加农民收入的“后半篇”大有文章可做。不仅要打好突击战、攻坚战,而且要步步为营持久作战,久久为功长期作战,用农房改善永远在路上的实干担当托起农民全面小康的安居幸福梦。

  2、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仅仅为了用来看的。农房改善从现象来看,具有一定的“面子工程”的意味,为的是整洁漂亮真风光,农民住房城市化。但从本质上来看,却是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要让农民住得舒心、住得放心、住得幸福,这就要求不仅要注重房屋质量,而且要考虑结构合理;不仅要注重住房主体,而且要兼顾“七通九有十到位”(淮安市提出)的要求;不仅要居住好,而且要考虑农民传统的生活习惯。因为农人的魂,根植于土地深处。不少地方实施“公共菜园”以及“庭院式住宅”等的做法就值得大力提倡和推广。配套医疗、餐饮等公共服务设施,满足农民生活需求。

  3、农民不光要居住好,而且要生活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们美好生活包括衣、食、住、行以及精神生活等诸多方向。如果农民住房改善了,而收入却降低了,这有违于农房改善的初衷。正如有的农民所说,我们也不能去啃房子呀!因此,以农房改善撬动农村产业振兴就显得尤为重要。如金南镇幸福湾小区依托高端木业、高新技术纤维、综合种养等产业,吸收小区1500人就业,人均年收入6万元。这才是真正让农民高高兴兴住新房,产业带动幸福长。

  4、农民对住房既要有居住权,也要有所有权。农民从搬进新居那天起,就拥有了居住权。但农民退出了原有宅基地,对居住的新房是否拥有所有权,这既是农民所担忧的问题,也是值得各级领导思考和关心的问题。最近,金湖县开展了房地一体农村不动产确权登记,对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及地上的房屋所有权实行统一权籍调查、统一确权登记、统一颁发证书,对8名农户首批颁发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一体的《不动产权证书》。而且中央还明确规定,农村房产和宅基地,不是农村户口的子女也享有继承权。建言参照以上做法,对住进新房的农民颁发相关的证书,让农民既有居住权,又有所有权。已经做到的很好,没有做到的应抓紧落实。用爱心让农民安心,用关心让农民暖心,用诚心让农民放心,用公正让农民舒心,用真心让农民有信心。

  (金湖县老促会 潘菊生 郑传宝 姜瑞荣 杨登平)

编辑:童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