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关于振兴革命老区村的若干思考

2020/12/28  浏览量:   作者:童善友  

  福建省福州市有革命老区村623个。老区乡镇102个,其中老区乡镇40个,老区分布乡镇62个。近年来,中央、省、市不断加大对革命老区的扶持力度,全力帮助革命老区加快建设和发展,通过政府扶持,老区村总体脱贫,老区村建设取得成效。

  一、老区村建设取得可喜的成绩

  着力改善老区民生、提升老区人民幸福感。近年来,福州将老区村、贫困村、集中安置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卫生室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市政府重点工作,上报老区农村学前教育推进项目、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申请争取中央补助资金。2016年至今,共争取中央、省、市革命老区扶建专项资金4100万元,福州扶持老区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产发展,以及遗址维护等建设项目365项;各县(市)区下达革命老区扶建专项资金5185万元,扶持建设项目579项。革命“五老”人员生活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十三五”期间,健在革命“五老”人员定期生活补助标准逐年提高,我市革命“五老”人员定期生活补助标准,从每人每月870元提高到1520元。同时,还按照年人均600元的标准,为革命“五老”人员发放医疗补助。2016年以来,先后举办了16期老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激发了老区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为老区持续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老促会积极参与监测评估有为有位。福州7个县(市、区)老促会积极作为都参与了各县开展的监测评估工作。从监测情况看,我市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2016年,实现国家标准建档立卡贫因人口全部脱贫。

  提升老区基础设施建设,为老区人民送去温暖。走进革命老区连江县透堡镇,宽敞笔直的通镇大道、干净整洁的红旗公园、建设中的连江县透堡博物馆,都在不断刷新着老区的“颜值”。2014年,透堡镇政府斥资1000多万元,对全镇自来水管进行改造,让居民用上了干净水;2016年,透堡镇以“环福州·永泰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透堡段赛道改造为契机,将17米的通镇大道拓宽到27米;2019年开建的连江县透堡博物馆也进入收尾阶段。据初步统计透堡镇邓子恢住居及丹阳镇陶铸、叶飞、杨而菖住居等遗址修复以及透堡历史文化博物馆建设等项目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福清市南岭镇革命老区梨洞村,1993年为支持元洪投资区建造水库,举村迁移到塔仔门山坡地安家落户。搬迁后在村支部书记卢圣平的带领下,通过“党建引领、多维治理”(党建、机械、油茶、乡贤)模式,将老区精神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发展库区老区经济,全村工程挖掘机械租赁经营总量位居福州第一,实现村人均收入超3万元,村财年均收入36.5万元,老区村成为全市第一批新农村建设“双百”示范村。乡村日新月异的变化是福州着力改善老区民生、提升老区人民幸福感的一个缩影。

  全面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2018年,福州市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方案》出台,确定2018-2020年分产业发展型、生态保护型、环境整治型、文化传承型及休闲旅游型5种类型进行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福州大力推进老区美丽乡村建设,倾斜支持罗源、闽清、永泰3个经济较困难县老区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给予每个任务村100万元补助,对通过第三方考核评定并达到示范村标准的美丽乡村,额外奖励20万元。三年来,实现美丽乡村“初级版”全覆盖1178个,其中革命老区村252个。一批老区村,实现“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罗源县松山镇北山革命老区村返乡创业大学生把“北山湾农业专业合作社”创业项目鱼田稻米、生态养殖等融入到乡村旅游规划中,北山湾红树林旅游景区吸引了大批的游客,更多的村民吃上了“生态旅游饭”,2019年北山村评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加大革命遗址的保护,融入城市红色旅游。福州是福建省最早建立地方党组织的地区,是闽东土地革命的策源地和活动中心、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途经地、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城市运动和游击武装最活跃的地区之一,红色资源十分丰富。从目前调查统计的情况来看,全市革命遗址有290多处,其中保存状况较好及以上的180处,一般的63处,较差和差的48处。从保护利用情况来看,目前有102处革命遗址列为国家级和省、地、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7处列为市级党史教育基地,14处为市级党性教育基地,其它如国防教育基地、廉政建设教育基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基地等有50余处。许多遗址列入到挂牌保护,建立了纪念碑、亭和石刻,或通过修缮建立纪念场馆,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保护利用已逐步形成特色鲜明、教育功能明显、保障措施有力的格局。近年来,还利用革命遗址发展了一些红色旅游。比如连江县把革命遗址保护利用与振兴老区村、建设美丽家园旅游开发相结合,联合县委组织部、文体局、党史研究室、党校推出“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等7条红色旅游路线,红色学习观览路线主题鲜明突出,又各有侧重,寄寓“振兴中华、爱我连江”时代精神,颇受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青睐与赞誉。连江县老促会还协助透堡镇邓子恢暨杨而菖故居修复保护并陈列展览;透堡镇北街村炉峰山顶的土地革命时期山面区游击活动红色丰碑纪念园建设。罗源县白塔乡百丈村是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指挥部旧址,为保护红色旧址罗源县投资1000多万元,罗源县老促会协助配合党史、老区部门以及老区乡镇等单位完成革命遗址修复保护。我会与罗源县老促会在此处旧址共同建立“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基地”、永泰县青龙瀑布全域旅游+红色文化精品示范景点区、福清一都红色旅游区等。我市深入挖掘老区红色文化资源,开展老区革命遗址维护保护,将一批革命老区遗址、旧址打造成为具有福州特色的党性教育基地,着力打造红色旅游经典线路,以红色为底色,带动相关产业协调发展,为老区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这些实实在在的工作举措,使革命老区村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革命老区村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老区群众的获得感逐步增强。

  二、发展老区村经济存在的问题

  在政府扶持下,老区村多措并举,创业创新,总体已经脱贫。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1、各乡镇村的发展不平衡,一些革命老区村仍存在返贫的可能。主要是老区村大部分地处偏远,交通、资源、人才、资金、劳动力等先天条件不足,自我造血功能低下。一是缺少大而强的农业龙头企业,产业不成规模,难以持续;二是乡村创业项目缺乏资金支撑。农业种养多属长线投资,资金周转困难,政府贴息政策“政银担”(政府、银行担保)等额度有限,持续增收难以维系;脱贫对象返贫风险依然存在,甚至出现美丽乡村建成了,村里仅剩留守老人,如永泰县大洋镇旗杆村,常住村民仅1户。

  2、老区振兴人才严重缺乏,实用技术队伍建设薄弱。人才是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首先有能力带领整个老区村发展的“领头羊”、村干部、共同致富带头人十分缺乏;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数量偏少;能够承接网络经济时代的旅游文化产业、新业态电商产业的复合型人才更少。其次从农村技术支持看,缺少能够长期扎根农村、从事农村技术研究推广的本土专家、老区致富带头人、掌握实用技术的实用人才十分紧缺。

  3、振兴乡村缺乏依靠的力量。乡村农业发展的动能要素紧缺。由于“缺技术、缺人才、缺资金、缺产业”,年轻人都选择外出务工谋生。导致老区村农业发展动力不足,农业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区城结构不合理,农业+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融合发展缓慢,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新兴支柱产业处于起步阶段,互联网+农业、智慧农业、品牌农业、农产品电子商务等新产业引入缺乏带头人。

  4、革命遗址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1)革命遗址亟待修复保护利用。据调研福州目前还有209处革命遗址未被保护利用,这需要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挽救这些不可再生的革命史迹,急需根据遗址情况,分清权属,进行分类综合保护。(2)缺乏政策倾斜。如永泰县嵩口镇赤水革命老区村是当年福建省委、闽中特委联络站遗址,土坯结构的房屋,已年久失修,保护革命遗址遗迹已是十分迫切的问题。赤水村困难村民黄开梓是革命者后代,现居住的房屋是当年福建省委、闽中特委联络站原址。由于黄开梓体弱多病,没有劳动能力,更无能力参加村集资建房迁出原址重新安置。我会在调研中曾经给予积极建议,赤水村也就黄开梓迁出原址之事协调乡镇,但因没有相关政策,目前暂时无法解决迁出安置问题。原本需要保护性修复的革命遗址面临窘境。

  三、我们的实践和建议

  1、助力老区村振兴。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发〔2015〕64号文件以及中央、省、市脱贫攻坚一系列决策部署。我会在有限资金内,资助连江县东湖镇天竹老区村5万元。天竹村依托本村特色资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设置红色展示馆,挖掘和保护民族文化。以畲族特色农家体验旅游为重点,以发展田园观光为目标,推进民族特色村寨、美丽乡村、幸福家园以及旅游精品村建。2019年度,天竹村村民人均纯收入1.868万元,村财收入达15.586万元。在开展“百会帮百村”,建设“幸福家园工程”中,资助罗源县霍口乡岐峰村帮扶资金3万元,时任村委会主任肖国水作为乡村振兴带头人,创办了“罗源县岐峰山水生态农业合作社”发展蘑菇种植业。对接农产品批发市场、商超拓展销售渠道,邀请福建省农科院、省农林大学专家传授种植技术,培养一批本村实用技术骨干,使蘑菇种植产业项目得以持续。参加合作社就业的都是本村老人、妇女,人均月收入3000元,2013年被评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闽侯县大湖乡马墘村曾经因土壤板结不宜种植作物,难以发展,近年来通过封山育林,建设登山步道,引种牡丹花,走出了一条别样的乡村振兴之路。“福建省革命老区村”“福州市美丽乡村”和“闽侯幸福家园示范村”闽侯洋里乡梧溪村,把这里的佛手瓜做出名声,做成品牌,让梧溪村发展起来。近百名瓜农正在将他们的佛手瓜打造成梧溪村的“一张名片”。

  2、以教育扶贫扶志。我会把福建省“黄仲咸教育奖学金”(每年35万元)、福州市“吴钦明教育奖学金”(每年10万元)发放作为老促会宣传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有效载体,我会决定各县(市、区)老促会每年的捐赠仪式,应在红色基因教育点举办,目的是为了弘扬革命传统,增强红色教育意识,让同学们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让孩子们感恩社会、感恩时代、感恩革命先辈。2019年11月,由福州市老促会策划,闽清县委协办,闽清县老促会承办的“闽清县走进革命老区——黄仲咸奖学金发放仪式”,在闽清县红色教育基地莲宅村举行。2019年12月,我会联合福州市慈善总会在福州市长乐区玉田镇桃源老区村革命史馆举行“走进革命老区——2019年吴钦明助学金发放仪式”。此外,资助老区贫困生工作常态化,实行动态审核。我会与7个县的15户老区村贫困生建立联系户,每生给予5000元补助,精准帮扶每一个贫困生成才就业,就从源头上帮助这个家庭脱贫,以教育扶贫阻隔贫困的代际传递。

  3、创新帮扶模式,鼓励返乡创业。乡村经济要实现高质量的发展,人才是关键。福州市老促会与福州市人才发展基金会联手扶持各类人才返乡创业项目的调研考察、跟踪推广。福州市罗源县松山镇北山老区村于国胤等三位返乡大学生,2016年返乡创业以来,创建了北山湾农业专业合作社,已成功开发稻鱼养殖基地122.4亩、养殖土鸡3000羽、海鸭养殖2500羽,合作社帮助解决了一批困难村民的就业并初见成效。永泰县洑口乡紫山老区村转业军人李国来,1990年部队转业后返乡创业,开垦荒山种植茶叶,现种植有机茶1000多亩,创建了“福建省永泰县紫山天茗茶叶专业合作社”,生产的高品质紫山有机红茶,与红茶鼻祖百年正山堂营销战略合作。历经十几年创业,初心不改,李国来一家三代人,全都扎根老区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带动老区村经济发展。罗源县中房镇叠石村“罗源生春源茶业有限责任公司”现任法人代表张思伟,原是福州市第二脱胎漆机器厂下岗职工,2012年承包中房镇叠石村1200多亩茶园,带动了周边1万多亩茶山种植。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300多个,帮助当地村民就地就业,间接帮助周边2500名村民就业,实现100多名贫困户和困难户脱贫,每年还增加村财收入3万元,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拥护支持。福州老促会通过调研老区村返乡创业项目,联手福州市人才发展基金会扶持创业资金,助力老区乡村振兴。基金会主要领导多次随市、县两级老促会深入老区考察返乡创业项目,了解项目运作情况。2020年11月26日,福州市老促会与福州市人才发展基金会签订“捐赠协议书”,落实首期返乡人才创业项目扶持资金30万元,协议明确资金用于各类返乡创业人才项目扶持。

  4、开展“阳光1+1”牵手行动。认真落实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 阳光1+1(社会组织+老区村)牵手计划”行动方案》的通知精神,2020年,我会主动牵手结对永泰嵩口镇赤水村、闽清县塔庄镇莲宅村两个老区村。从4月开始,老促会全体人员分批前往两个老区村,通过考察老区村资源发展红色旅游、特色产业、休闲养老等产业,了解情况、联系工作、协调需要解决的问题。2020年,开展“阳光1+1牵手计划”,给每个牵手帮扶村1万元党建活动费。我会已启动第一批资助金2.7万元,主要用于捐赠牵手老区村的福州革命史展版及村党建活动室完善、困难村民的帮困慰问、困难村民考上大学子女的资助等。通过开展结对帮扶,计划用三年时间,助力革命老区村实现乡村振兴。

  5、牵手爱心企业扶持贫困户脱贫。近年来,我会吸收10位有爱心的市级人大代表企业家作为常务理事,他们愿意为老区人民献爱心、办实事。我会常务理事、市人大代表、春伦茶业集团董事长傅天龙先生提供5万元慈善基金,带动3户贫困户脱贫。常务理事、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董事长吴饮明先生主动提出捐资40万元,用于老区村贫困大学生的助学金。企业家为老区办实事,注重与他们产业挂钩,建立发展后劲。常务理事林军、林飞两位是陵园建设的企业家,他们表示,革命五老人员的安葬,他们免费提供服务。光阳蛋业企业家承诺,凡老区群众养鸡技术、鸡蛋销售需帮助的他们解决等等,让我们增添了促进老区振兴的信心,发挥社会力量促进老区脱贫大有文章。

  革命老区村建设永远在路上。老区村的脱贫攻坚取得了可喜成就,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基础上,持续推进全面脱贫与老区村振兴有效衔接,携手迈步小康共同富裕,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更远大目标。

  以上问题我们的建议:

  1、建立预警机制,关注部分老区村可能返贫的问题。老区村建设的目标,不仅仅是脱贫,老区振兴路上还有建设小康的更远大目标。一是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需保持政策的延续性。坚持脱贫不脱责任、不脱政策、不脱帮扶,确保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小康建设才能如期完成。二是关注部分老区村可能返贫的问题。建立返贫预警机制,从源头上防范有返贫和致贫风险的边缘困难群体,不发生因病、因学、因灾、因祸致贫、返贫现象。密切关注特殊困难群众的生活,确保每一个贫困户持久性地有人管、有人帮、有人扶,小康建设路上,才能一个不少。老区村才能产业更强,乡村更美,百姓更富。

  2、出台地方法规保护革命遗址,加大革命遗址修复保护利用。红色文化遗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历史见证,是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精神、振奋民族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革命遗址遗迹是现存的不可再生的一本教科书。

  结合振兴乡村建设,结合名镇名村志和地情书籍的编纂,应尽快出台地方法规保护现存的革命遗址,提升红色资源教育功能,推动形成红色文化发展大格局,打造有深度、有特色的福州红色文化。全国和省内已有部分省、市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2001年《延安革命遗址保护条例》公布,今年新修订为《陕西省延安革命旧址保护条例》于5月1日实施。此外,出台红色遗址保护条例的还有《山西省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利用条例》《山东省革命遗址保护传承条例》《黄冈市革命遗址遗迹保护条例》等兄弟省、市。省内三明市2017年就已出台《三明市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管理办法》。我省也要研究出台相应条例。革命遗迹遗址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遗留下来的具有红色革命教育意义的旧址遗存,是不可移动不能再生的文物,按照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的要求,传承、保护、宣传它们具有极为重要意义。

  (福州市老促会)

编辑:童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