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关于蕲春县整体脱贫后如何实现乡村振兴的调查与建议

2021/01/11  浏览量:   作者:徐高中  来源:中国老区网

  近两个月来,湖北省蕲春县老区建设促进会按照省、市老促会的要求和年初确定的工作计划,就全县脱贫后如何搞好乡村振兴工作,深入到全县14个乡镇,对30个产业化相对搞得好的村和原16个深度贫困村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现将有关情况向县委、县政府领导作个简要汇报:

 

  一、农村精准脱贫取得了巨大成就

  2013年以来,县委、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政策和措施,聚焦“六个精准”,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举全县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实现了全县如期整体脱贫摘帽。也使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为下一步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是充分发挥优势,做大了传统产业。蕲春是农业大县、医药大县、“鱼米之乡”,发展种养助脱贫,是蕲春县精准脱贫的成功之举。调研的46个村都能结合村情民情,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资源和传统产业来发展现代农业。村村有种植养殖大户、有当家经济基地、有经济合作组织、有本地特色产品。使传统产业进一步优化,现代产业进一步提升,并自觉与县委、县政府确定的优势产业对标对点,使全县优势产业进一步显现,蕲艾种植面积达到18.6万亩,银杏面积达到31000亩,油茶面积达到28万亩,赤东镇五斗地村从2017年开始种艾,聚全村人力物力,流转80%的耕地种蕲艾,四年时间蕲艾面积发展到3000亩,全村人均蕲艾收入1.5万元,2019年蕲艾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于艾产业,成为全国闻名的蕲艾专业村。向桥乡桐油畈村(曹大山、龙井)油茶面积达到4万亩,70%的山地种油茶,成为该村支柱产业。湖北惠春蕲艾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流转全村耕地面积和水面积3200亩,种植蕲艾、水果、花卉,发展水产养殖,带动全村农户致富,并收购储藏周边乡镇蕲艾产品,成为蕲春县最大的蕲艾企业,董事长陈中文被誉为蕲春“艾状元”,也是全国最大的“三年黄金艾”储藏基地,助力蕲春“中国艾都”崛起。

  二是着力招商引资,办起了龙头企业。所到的46个村,大部分村有龙头企业,有的是能人回乡创业,有的是村民集资入股办企业,有的是招商引资引进外地老板办企业,有的是与大企业集团联营办企业,这些村都懂得把兴办龙头企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切入点。蕲州镇引进外地老板陈星宇,在太常、下石潭、五里墩三个村流转土地4000多亩,投资近亿元,建万头生猪养殖场,养土鸡25000只,栽优质油茶1750亩,水面养殖1500亩,年收入过2000万元,常年有200多劳力在基地就业,带动了60多个贫困户稳定脱贫。赤东镇同心村靠招商引资办起了3个艾产品加工企业、两个农业规模型经济基地和五金厂、泡沫厂、手工鞋业加工厂、新能源发电厂,总投资1.3亿元,使全村劳力基本能在家门口上班拿固定工资,增加了村民收入,改变了全村面貌,2019年村集体经济纯收入达到50万元。

  三是大办好事实事,改善了基础条件。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加大项目建设和资金统筹力度,重点围绕贫困村水、电、路、网、房、环境整治等短板,加大基础建设投入,确保“电力先行、通讯畅达、走平坦路、喝放心水、住安全房、看村庄美”目标,所到的46个村,年年都有新项目、月月都有新变化,办实事、解难题、搞建设,使村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村都有交通扶贫工程,全力推进通村公路、连组公路、旅游公路和特色产业公路建设,推动了交通运输向贫困村延伸、向扶贫产业延伸,不断提升农村交通运输质量,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村村都有水利扶贫工程,塘库除险加固,河堤渠道整修,恢复和改善灌溉条件,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实施环境整治工程,统筹推进重大生态工程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着力解决“脏乱差”难题,开展“洁美乡村”行动,全面实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提升农村卫生文明程度,使山更绿了,水更清了,路更宽了,垸更美了。株林镇会龙池村,依托旅游资源,大搞基础建设,仅110户460人的小村,投入近1000万元,修道路,栽银杏美化树,建“文创空间”创作中心、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商店、农家乐,全力打造会龙池宜居小镇、旅游小镇、养生小镇、龙文化研究小镇。

  四是实施住房扶贫,提升了居住环境。蕲春大部分是丘陵山地,山区村自然垸分散,生产条件恶劣,居住环境差,是农村贫困户致贫重要因素,在调研的46个村中有29个村积极响应并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安居治穷实招,启动扶贫搬迁项目,建设移民新区,采取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的方式,动员偏远山区农户集中搬迁。做好选、建、扶、管“四字”文章,加强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建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让移民有事做、有收入,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的目标,让这些村民走出山旮旯,住上小洋楼,进入村企业,拿上月工资,实现了安居乐业,过上了小康生活。同时对C级危房进行除危改造,对D级危房实施拆除重建,大大提升了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彻底解决了贫困户的居住安全。向桥乡斌冲安居工程,采取“自力更生+项目+外援”模式,引进招商局集团,建移民新村,投资6000万元,第一期工程已建51套别墅楼,让大山头上居住的山民搬进别墅群,过上集镇生活。计划第二期工程再建80套别墅楼,让远山农民搬来集中居住。

 

  二、在调查研究中获得的几点启示

  这次调研,给我们带来了视觉的冲击,乡村变化之大、产业基地之多、市场主题之强、发展模式之新,让人激动;也给我们带来了听觉的享受,每个村展望未来的发展思路,前景广阔,令人振奋。所见所闻,有思有想,启示深刻。

  启示之一:产业振兴要保持定力、持之以恒抓发展。乡村振兴的重点是产业振兴,发展产业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基础,传统农业型产业如何做到在坚守中创新发展事关产业的成败。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刘河镇红色旅游公路旁有一个岗地,区位优势很好,交通方便,土壤肥沃,几十年来在这块岗地上挖松栽桑、挖桑栽果、挖果种药、现又种上蕲艾,花样多、投入大,各级领导参观多,是个老样板点,但始终没有形成“大气候”。而大同镇李山村,既是蕲北山区、又是革命老区,也是库区,各方面的基础条件不算很好,靠“咬住青山不放松”的毅力,三十年久久为功发展茶叶,使“驹龙园”茶叶不断做大做强,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仅履获国内、国际大奖,也使生产茶叶小作坊变为“智能化”厂房,“提包”企业变为股份制公司,茶叶年产值由最初的3000元,增长到现在的3000多万元,利润由最初年800元,增长到现在的300多万元。茶叶还带动旅游业大发展,2019年全村社会总产量达到1.3亿元,户平纯收入过10万元,穷山村变为名副其实的小康村,成为“绿色发展、红色旅游、美丽乡村”示范点、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启示之二:乡村振兴要看准路子、依靠科技促发展。纵观46个村的乡村振兴产业项目、畅销产品和高效企业,无一不是以高科技作支撑,张塝镇土库村,引进浙江老板和先进茶油加工设备,发展改造油茶基地1600亩,使经济效益成倍增长。有26个村建了小型太阳能光伏发电工程,由于科技含量高,不建厂房,不占大的场地,不产生垃圾,不污染空气,也无嗓音,安全可靠,是地道的无烟工厂、绿色企业,一次性投入可用20年以上,属穷山村的高科技,是最靠得住的收入来源,每年能为村带来5-6万元的硬收入,成为这些村特困户稳定脱贫的坚强后盾。刘河镇高潮村,立足高科技、高起点发展主导产业,从浙江安吉引进老板和先进的白茶品种、先进的制茶设备及工艺。发展高端白茶,该村生产的精品白茶售价达到数万元1斤的天价,2000亩白茶基地,年收入过1000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80万元。

  启示之三:农村稳定要多办实事、排忧解难促和谐。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一方面党的政策好,另一方面农民诉求多。一些村的基础设施薄弱,群众要求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如未及时兑现,造成群众上访告状,影响干部关系,影响社会稳定。这些矛盾和诉求最终是要靠做实事、办好事才能解决。檀林镇泗流山村,是距县城最远的边区村,也是蕲河的源头村,通过整村推进,不仅改变深度贫困村的村容村貌,还实施“222富民工程”,即每户种2亩意仁米、栽2亩辣椒、养2头生猪,户户都能增收。建成了国家地标产品泗流山意仁米基地530亩、高山蔬果基地320亩,办起了意仁米深加工厂,建起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站,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10万元。群众大事小事,只要有诉求,村干尽力帮助解决,村风纯朴,社会稳定。青石镇裴冲村,是一个有名的上访告状村。近年来,村干部扎实干事,加大了项目投入,建了新村部、新礼堂、新小学和卫生室,兴修了7公里的连村通垸公路,新修了3座桥,建了光伏发电站,扩建了水厂,安了130盏路灯,建了7所公厕,为特困户新建房34户,改造危房57户,改善了电力和通讯设施,还挖荒山建了200多亩的蕲艾基地,全村群众非常满意。我们在调研坐谈中,群众异口同声表示:感谢赵书记、詹县长亲自到村助脱贫、补短板,村干部干事创业,服务群众,村民过上了好日子,再也不上访,再也不告状。

  启示之四:乡村振兴要规划先行、统筹全局搞建设。乡村振兴是个系统工程,涵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基础设施建设体系、环境治理保护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和乡村综合治理体系。要想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有利于推动农业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做好山水林田路企垸综合系统治理,必须要统筹规划、整体部署,扬长避短、协调推进,长短结合、分步实施,不能今天建、明天拆,今天挖、明天填,今天破坏、明天治理,造成资源浪费。生态是乡村最大的发展优势,没有好的规划,就不能做到保护与开发并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百姓富与生态美的统一。青石镇的一个山区村,有丰富的矿泉水资源,由于缺少规划,资源由外村人与村签订合同占有,但无资金开发,只能小打小闹,外地有实力老板来开发矿泉水,资源占有人要价过高,导致该村矿泉水资源迟迟得不到合理开发利用。漕河镇泉水坳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思路明确:抓党建、强作为,建强村“两委”班子,提高执行力,学先进,能担当,有战斗力,村干部成为全村谋事创业顶梁柱;抓重点、兴产业,建花卉联合基地610亩、蕲艾基地1000亩,村民能致富,集体能增收;抓公益、干实事,修建扩建村组公路6公里,建人民文化广场、改建村部、改水改厕、安装路灯,让群众享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做规划、管长远,制定20年的远景发展规划,一市场(花卉市场)一中心(漕黄路蕲艾生产加工中心)两小区(民俗文化旅游区、工业园区),按规划目标稳步推进,不打乱仗,一年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

 

  三、乡村振兴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我县脱贫攻坚虽然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全县老百姓普遍过上了小康生活。但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要在未来的乡村振兴道路上加以重视、切实解决。

  一是农产品加工存在产业链短。农产品粗放型、资源型偏重,精深加工不足,产品附加值不高,“农业+”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农业与工业、商业的融合不够紧密。如银杏生产,只卖鲜叶,没有深加工,没有创新产品,造成经济效益不高。

  二是农业产业基地缺乏造血功能。农业型经济基地多而不强,有一些经济基地依靠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来支撑,缺乏创新思路和持续发展能力,一旦项目资金“断奶”,基地就难以维继,更难发展壮大。如一些“奶牛工程”“大棚蔬菜工程”“中药材工程”等扶持资金取消后就陆续关闭竭业。

  三是村级集体经济依然普遍薄弱。从调研的46个村的情况看,债务重、增收难是普遍现象,集体经济年收入30万元以上的村只有4个,占8.7%,年收入10万元以下的村有35个,占76%,不足5万元的村有23个,占50%。绝大部分村的村级集体收入主要靠山林、水面承包获得,缺乏有实力、效益好的集体企业。有一些村靠在外“讨钱”弥补村级开支不足,还有不少村负债过日子。

  四是农村普遍缺乏人才资源。许多村缺乏会管理、善经营、有胆识的人才,有的村甚至找不到合适人担任村组干部;农民的技能相对偏低,抑制了先进技术要素的融合渗透,能够上联市场,下联农户,中联基地和企业的“枢纽型”人才紧缺。

 

  四、搞好我县乡村振兴工作的建议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大战略,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让农民过上好日子,也是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重点。如何搞好我县乡村振兴工作,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坚持乡村振兴要与巩固脱贫成果相结合。乡村振兴是农村建设发展的进一步提升,也是惠民、富民的进一步深化,必然要与巩固脱贫成果相结合,要全面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等重要”的指示精神,按照中央提出的“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一摘四不摘要求,对已脱贫户中因病、因学、因灾等导致存在返贫风险的农户,以及人均纯收入略高于贫困标准的边缘户,建立或保留一个专门工作机构,继续采取得力有效措施和办法,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时限,“扶上马,送一程”,实行台帐管理,定期考核考评,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防止已脱贫人口返贫和新的贫困人口产生。既要通过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又要借鉴脱贫攻坚的政策体系和机制办法抓好乡村振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新起点,要抓住5年过渡期的新机遇,促进我县乡村全面振兴。

  二是坚持乡村振兴要与城乡融合发展相结合。面对我县乡村发展落后于城镇建设、县城和乡镇办所在集镇发展速度和质量明显高于农村的客观实际,我们要更加注重城乡联动、统筹发展,更要集中资源、强化保障、精准施策。只有以乡村振兴战略为重要抓手,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城乡居民共同富裕,才能加快我县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把乡村产业振兴融入城镇发展之中,做好城乡资源合理配制,充分发挥以城带乡效应,更好地带动乡村产业发展;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大项目布局、教育卫生资源、财政金融扶持等方面向乡村倾斜;坚持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个作用,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服务职能作用,精准调优支农政策,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引导农业与文化、康养重组,摧生体验农业、生态农业、智慧农业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形成我县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全县城乡经济社会共同高质量发展。

  三是坚持乡村振兴要与发展重点产业相结合。乡村振兴的关键是能否实现产业振兴,能否发展重点产业和重点产品,特别是要发展适合本村的优质粮油、水果、茶叶、油茶、山药、莲藕、渔、猪、鸡、牛、中药材、花卉苗圃、旅游等产业。在国家建立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势下,充分利用山水田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业,利用独特资源,建设特色基地和特色产业,做大做强“特”字文章,适应扩大内需的要求。千方百计发展新型产业,鼓励农民创业创新,最大限度地拓展农民就业空间和增收渠道,办特色产业,建特色基地,出特色产品,树特色品牌,创特色效益。建成一村一品,一片一业。要组织有关部门编制全县重点产业发展规划指导意见,根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突出“中国艾都”建设的同时,对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资源优势,提出各自发展的重点和要求,将扶持资金捆绑使用,形成“拳头”,壮骨强筋,培育精品。既要防止包罗万象、面面俱到,形成不了特色和规模,最终一事无成;又要防止一轰而上,一轰而散,来得也快,去得更快的现象发生。

  四是坚持乡村振兴要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相结合。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优化配置农业生产要素、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完善农村社会治理、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提高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有利于化解矛盾、巩固基层政权,有利于增强村级经济组织发展后劲,也有利于加强村级公共事业建设和发展。目前,村级经济脆弱,创收渠道不宽,债务化解困难,日常开支较大,直接影响村级干事创业的经济基础。檀林镇陈英村除近两年来县老促会帮助发展的200多亩矮化银杏外,没有产业,没有村级经济收入来源,村级债务沉重,村组干部工资难兑现,导致村组干部无人愿当。村党支部、村委会是提升村级经济实力的实施主体,要有长远目标和具体措施,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新常态下强化村级组织功能和服务功能的重要职责,常抓不懈。要因村施策、找准路径,建有效益的经济实体,聘请能人管理经营,做实、做大、做强村级企业和产业基地,采用“滚雪球”式发展的办法,不断提高经济块头和经济效益。要扩大资源资产收益,盘活农村集体土地、林地、坡地、荒山、水面、房产、矿产等自然资源、闲置资产,千方百计利用好自然风光、风景名胜、古村名木、民俗遗产等有价值的隐形资源,利用好财政、扶贫、社会等资金建设的资产资源,充分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潜能,在增加村民收入的同时,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五是坚持乡村振兴要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相结合。乡村旅游是新兴产业、阳光产业、绿色产业,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当地经济和生活质量。蕲春县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历史人文、交通条件都非常适合发展乡村旅游业。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统筹全县乡村旅游发展资源,制定政策和措施,让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小型大规模投入乡村旅游业,共同推进乡村旅游发展。要坚持先策划后规划,用全域旅游思路规划乡村旅游,将乡村旅游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做到布局合理、规划科学、经营有序,防止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要高举蕲春“药”字旗帜,做大“医药蛋糕”,利用好“时珍故里”“教授名县”“王府圣地”“中国艾都”“红色老区”五张名片,做好旅游文章,实现“药旅联动”;要坚持因地制宜、特色化发展,充分挖掘乡土文化内涵,以农为本,体现“乡”字,防止大拆大建、千村一律,不搞城市化翻板、简单化复制,突出地域特色、人文特色、产业特色;要坚持保护性开发原则,加强古建筑、文物、古树和自然资源的保护,注重乡村建设与乡村原始风貌及周边环境协调一致;要坚持示范引领、品牌化发展,注重示范创建,打造乡村旅游样板,培育一批乡村旅游特色品牌;要依托大别山、长江、蕲河、赤龙湖、李时珍、高山铺战斗遗址、蕲艾、银杏等自然、人文、特色产业等资源,发挥品牌带动效应,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民俗文化娱乐旅游项目,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创建国家、省、市级旅游示范村;要引进大景区、旅行社等旅游经营企业与乡村旅游景区村建立旅游企业集团,联合开发产品,实现联营共赢,推进规模化和集群化发展;要着力打造以健康为主题的养生旅游,带动特色景观型、田园观光型、休闲度假型、古村古寨型、探险运动型、农耕民俗型的个性化、精品化、主题化乡村旅游产品,让乡村旅游成为蕲春新的经济增长极。

  六是坚持乡村振兴要与加强招商引资相结合。招商引资是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捷径和强大动力,要有针对性地引进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消化和转化本地农特产品,使蕲春特色产品能够提档升级、占领市场;要引进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指导、提升本地产业和产品质量,创名优品牌,借梯上楼、借水行舟,借脑发财;要引进先进设备和先进生产工艺,发展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提升发展后劲,不断增强产业活力和竞争力,最终实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同步推进。要制定相关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条块结合招商、行业协作招商、内外联动招商。做到乡情留商、资源引商、政策惠商、服务安商。利用亲友关系,恭请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在蕲春投资兴业;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地老板来蕲春创业;优化投资环境,提供全程优质服务,使老板能进来,项目能落地,企业能发展。

  七是坚持乡村振兴要与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相结合。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要发动农民、组织农民、依靠农民参与乡村振兴,千方百计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完善利益联动机制,让各经济体更好地“联农带农”,让农民就业和增收,直接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使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最大受益者;全要素编制村庄规划,整合农村人居环境,让基础设施建设迈向更高质量,完善配套村民聚居地供水供电、污水处理、垃圾收集、大众公厕、文娱场所的建设和管理,大力整治村容村貌,续继将“三改一整”(改厨、改厕、改院、整治周边环境)工程做实做细;进一步改变村民的不良生活习惯,增强农民的健康意识,大力推进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让农民在乡村振兴的共建、共创、共管、共享中发挥作用;要教育农民爱党爱国,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遵规守法的自觉性,不断提升村民的文明素养;针对农村劳力外出多、种田能人少、农民增收难的实际,加大对农村青年、妇女的技能培训力度,让农民掌握实用技术和岗位本领,鼓励农民树立勤劳意识,善于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做称职的新型农民。

  八是坚持乡村振兴要与提高村级班子素质相结合。村级干部处于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最前线,是带领农民勤劳致富、实现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虽然通过几年的帮扶脱贫攻坚,村级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有较大的提高,但有一些村还存在着思想守旧、不图进取,两眼向上、不求创业,作风飘浮、不愿干事,水平有限、力不从心,重利轻义、短期行为的现象。强化村级干部的教育、管理和提高,充分发挥村级自治职能,是乡村振兴绕不开的难题。首先要提升村级干部的政治素质,提高政治占位,树立大局意识,不忘初心使命,牢记党的宗旨,自觉执行和落实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决定和工作措施;要提升村干部办实事的能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多兴富民之举,多办利民实事,善于化解矛盾,推动经济发展,带领群众增收;要提升村干部依法治村的自觉性,做学法、知法、用法的明白人,依法办事,民主管理,廉洁自律,取信于民,得到村民的拥护和支持。要借这次并村改革的有利时期,减少职数、精选村干,加强培训、提升能力,提高待遇、增强保障。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的帮扶指导作用,推荐国干和大学生到村任职,培养能人任村干部,使“两个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让村干部当好“领头雁”,用实干精神和清廉作风在群众中作表率、有作为、树威望,带领村民搞建设、促发展、保稳定、共富裕。

  新的时代孕育新的机遇,新的机遇成就伟大事业,蕲春乡村振兴正当时!

  (蕲春县老区建设促进会)

编辑:徐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