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平桥区乡村振兴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2021/02/06  浏览量: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信阳的重要讲话精神,牢记“两个更好”的嘱托,近期,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老促会先后深入明港镇新集、何岗、邹庄、龙井乡南雷、龙井、胡沟、彭家湾乡潘寨、陈寨、平昌镇胡寨、肖店乡邱湾、邢集镇尖山、高堰等6个乡镇12个行政村,就乡村振兴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采取实地查看、听介绍、座谈和走访等形式进行,广泛听取乡村干部与当地村民对乡村振兴工作以及对该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经过梳理总结和分析,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成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信阳市平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区委书记李灵敏、区长董立淳亲自挂帅,成立由区直部门和乡镇主要负责同志组成的平桥区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和专项工作组,出台了平桥区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意见,召开了乡村振兴动员大会,区直部门与各乡镇联动推进,以“多彩田园”产业扶贫基地建设为抓手,以兴建扶贫车间等活动为重要补充,探索出了一条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特色产业竞争力强、贫困农户增收可持续的产业脱贫道路,提升了产业扶贫效益,有力推进了乡村振兴。

  一是基础建设有序推进。2018年以来,全区先后投入资金15亿元,大力实施农村道路、生态绿化、安全饮水、垃圾治理、污水处理、文化广场等十余类重点项目建设,有力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为进一步提升整治效果、浓厚比学氛围,通过推进会、观摩会、座谈会等参观评比形式,每年在全区优中选优评出三个“美丽乡村”,作为典型表彰奖励,不断掀起美丽乡村建设高潮,先后创建了郝堂、佛山、新集、何岗、王寨、邬庄、陈寨、易湾、尖山等一大批美丽村庄,成为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四美乡村”,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截至目前,按照“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标准,引导群众成功创建“美丽小镇”2个、省级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9个、“四美乡村”33个、“五美庭院”5070个,让平桥的广大乡村处处看得见山、望得见水,抒发出浓浓的乡愁,也唤回了越来越多的思乡游子,等来了慕名而至的远近宾客参观。

  二是特色产业迅速发展。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动力支撑,只有实现了产业的兴旺,乡村振兴才有扎实的物质基础。目前,全区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000多家,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9家,生产基地面积达50万亩,培育建档立卡产业扶贫“多彩田园”示范工程92个,覆盖贫困村60个,贫困村覆盖率100%,带动贫困户4071户、带动贫困人口10070人,带动50户以上贫困户的示范工程数量35个。明港镇邹庄、新集、何岗村的生态农业、彭家湾乡的特邦生态庄园、潘寨、陈寨村的花木基地、龙井乡南雷村的农林谷草编、陆庙办事处的茶山居、五里店办事处七桥村的君林蓝莓园、平昌关镇的马妈妈休闲农场、高粱店乡的核桃谷亲子农场、邢集镇尖山村的金果梨园、甘岸二郎村李俊农业蔬菜种植农场、查山桑茶园实业、五里镇怡丰葡萄庄园等一大批以观光休闲、农耕体验、亲子采摘为主题的特色农业遍地开花。特帮生态产业体验园是彭家湾乡2014年引进的武汉一家专业苗木公司,流转土地6000亩,通过自身健康发展带动地方经济、带领贫困和劳动致富。目前,平均日用劳力200人以上,人均收入提高1800元以上。潘寨村以带贫产业特帮生态园为主打,大力发展花卉苗木种植,全村20户贫困群众实现打工创收和分红。

  三是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牢固树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守绿色是乡村振兴的底色,从改变乡村面貌开始,通过房屋庭院改造、河溪道清理、环境垃圾整治、旱厕改造等一系列措施,着力打造“平桥区美丽乡村示范村”,让乡村变成一路绿树、一路鲜花的美丽家园。五里店办事处郝堂村、明港镇新集村、胡店乡易湾村、彭湾乡陈寨村、邢集镇尖山村等一批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成为众多游客的“梦里老家”,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在平桥,从郝堂古朴的豫南民居到佛山秀美的鱼米茶乡,从奏响千年雅乐的城阳城到“被干净唤醒”的新集村,从尖山红色革命旧址到天目山国家森林公园,从陆庙绿色茶园到潘寨多彩田园,到处都在分享着生态建设的果实。信阳市富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的花溪湾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在明港镇何岗村实施,项目一期投资5000万元,占地800亩,以中原文化、根亲文化、红色旅游文化、产业文化为主线,同时注重生态景观效果和深度体验的营造,打造以农业生产、科技示范、观光休闲、文化旅游与一体的现代乡村农旅产业综合体。

  四是党建引领凝聚合力。着力构建以党建为引领的乡村治理新体系,切实解决好乡村振兴战略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难题。在村级“两委”换届中优先吸纳、选配党员产业带头人112名,配齐配强269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筛选储备600余名村后备干部,着力打造坚强的战斗堡垒和身先士卒的先锋队伍。依托产业协会、龙头企业、职能部门和重点乡镇,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成立了蔬菜、花生、生猪等6大特色产业链党组织,在全区92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建立党组织33个,259名农村党员发展产业与参与组织活动实现了“同频共振”,带动贫困户4300余户,党建工作成为农民奔小康的重要助推力量。区委还选派38名处级干部、近千名科级干部,81个驻村工作队,81名驻村第一书记,近4000名帮扶责任人沉下身子,与群众一起日夜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让党旗在美丽乡村高高飘扬,为乡村振兴助力加油。龙井乡南雷村支部书记张庭莲回乡创业,创办了信阳农林谷草编公司,从2017年至2019年三年时间与公司鉴定过合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均可增收4100元。公司免费向贫困户优先提供草编培训,优先提供就近就业岗位,参与公司年终股东分红,2017年公司给每户贫困户分红1300元,2018年分红1400元,2019年分红1400元,并享受公司的相关福利。

  五是文化活动多姿多彩。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所在,也是让乡村永葆魅力的核心,把文化理念贯穿到乡村振兴过程中,发挥文化引领作用,更好地发展乡村文化产业,让农村独有的民俗文化、饮食文化、民间工艺等活动,表演有舞台,展示有馆室,经营有场地,宣传有平台。一方面,用先进模范的事迹感染人、激励人,推动家风、村风和乡风建设。通过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乡村振兴带头人、好婆婆、好媳妇评选等。另一方面,提供更加丰富的农村文化产品。加强农家书屋、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体广场等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文化产品供给服务水平。通过开展电影下乡、戏剧下乡、非遗下乡等文化下乡活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推动移风易俗,引导和鼓励农民坚决抵制陈规陋习,营造弘扬文明乡风的良好氛围。

  二、调研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全区乡村变化明显,乡村振兴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反映出特色产业相对较少、农业生产效益低、农民增收难、乡村基础设施不完善等相关问题,须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

  特色产业支撑不力。通过走访座谈企业、合作社等,我们了解到,目前乡村特色产业的普遍特征是“集而不群,散而弱小”,生产链短,产业集群度低,并且县域产业发展曝光度不够、特色不鲜明、产品相似度高,产业集群发展层次和发展质量明显偏低。乡村特色产业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化的政府管理,产业分布不均且实力偏弱,不利于高质量特色产业的组织化、规范化管理,产业产品的质量甚至出现参差不齐的状况。集体经济力量薄弱。从整体看,不少村的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依靠村办公楼或者旧公房出租,持续增收渠道少,也有部分村民自己发展了具有特色的产业,但规模尙小还单一,可持续发展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且在发展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不能很好利用自身优势,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三)生态建设标准不高。乡镇街道及城区之外的一些村庄脏乱差现象依然存在,农民的文明卫生意识不强,农村垃圾、污水、厕所整治工程缺乏专业指导,工程质量难以保障。乡村还有很多“空巢村”,有的房倒屋塌,有的属于险房,有的无人居住,不仅浪费了土地资源,也给安全工作造成极大的隐患。

  (四)乡村“等靠要”思想严重。在调研过程中,不少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的主动性不足,等靠要思想较为严重,普遍依靠上级财政资金支持,乡村主体作用未能得到有效发挥。部分村民觉得自己年纪大了,不想做农活了,希望政府供养他们。还有一些人觉得医疗费用太高,政府最好全部报销费用,遇到困难和问题习惯于等政策、靠扶持、要条件,讲价钱,过度依赖于政府,缺乏艰苦奋斗、积极进取、勤劳致富的精神。

  (五)农村劳动力明显不足。通过调查了解,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农村人口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加速向城市地区转移,“空壳村”“老龄村”现象普遍存在,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50或60岁以上人口,且文化程度不高,无法参与本村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导致产业发展政策在一些乡村难以得到落实,产业发展受到人力资源的限制,农业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推广难度大,不利于农业现代化发展,更有碍于乡村振兴的发展。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目前,平桥已建成了部分美丽乡村。但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来看,这些美丽乡村的标准、档次明显不够,乡村生产、生活、生态没有充分衔接起来,没有形成有机的整体,迫切需要升华。因此,要认真领会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新内涵、新要求、新标准,积极谋划乡村振兴的政策举措和具体路径,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让农民群众共享乡村振兴的成果。建议如下:

  (一)选配好农村带头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只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才能强有力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信阳农林谷草编公司位于龙井乡南雷村,成立于2016年1月,在公司总经理张庭莲的带领下,带贫94户191人,目前已全部脱贫。张庭莲自己也在2020年7月就任龙井乡南雷村党支部书记。龙井乡南雷村的实践证明,一个好的带头人,不仅能使本村致富,而且带动周边村群众脱贫。因此,一要选拔配备好村级带头人。下大力气培养农村能人,精心遴选一批乡村发展的带头人,把那些有思想、有实力、有技术、有爱心、勤劳肯干能奉献的人选拔出来,加强培训,重点支持,充实到村级领导班子之中,带领群众发展产业经济,实现共同致富。二要吸引人才。鼓励返乡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士兵、能工巧匠加入乡村振兴队伍,使他们成为带动乡村振兴的生力军,扶持返乡创业的相关政策,为返乡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三要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和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引进农业科技人才,提高科学种养水平,增强农产品竞争力,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调研得知,农村基层有了集体经济,才能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时解决农村老、残、病、弱等特殊群体的实际困难,从根本上实现乡村振兴。一是要整治农村“空壳村”,统一收缴土地为集体所有,作为集体经济的基础,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支撑乡村振兴。二是要把上级给的产业发展资金集中使用于发展一个具体的种植或者养殖产业,派懂专业、懂技术的能人进行管理,盈利归集体所有,发展集体经济。三是要帮助辖区农特产品销售,把农村产业公司的主要精力用在发展壮大产业上,用村集体经济购进或帮助促销,然后再对外统一销售,从中获取微利。这样即帮助了产业公司,又发展了集体经济。四是要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电子商务、乡村休闲旅游、森林康养、特色民宿经济等,加快培育新业态,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五是要充分利用好集体现有的资源,转化为经济收入。如,村委会现有的房屋、土地、荒山、塘堰等,或开发利用,或承包经营,收取费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夯实基础。(三)合理利用“空壳村”土地。当前,大批的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有相当一部分进城务工人员挣钱后,在城里买了住房,也有的户口已迁入城镇。目前,农村很多村庄只有几户人家,或村庄没有人住,房屋闲置,但又不能拆迁,致使农村基础设施改造难度很大。因此,对这样的“空壳村”土地,政府应统一征收,整合土地资源,把结余的土地划归集体所有,用于招商引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四)建立农特产品合作社。目前,农村很大地方已经发展初具规模的农特产品,有的定价过高不易销售;有的“墙内香”,外界不知道;还有的产品找不到销路,甚至滞销,损失严重。因此,区级和乡镇政府要有一个农产品销售的协调机构,建立农特产品合作社,负责统一协调指导销售农产品,加强对外宣传,开拓销售市场,合理核定产品价格,充分发挥规模、效益优势,帮助农产品企业进一步向前发展。

  (五)建立城镇农产品交易市场。当前,本地农特产品和外来农特产品,在城镇没有落脚的之地。创建文明城镇,城管严格执法,农民进城销售农特产品到哪撵哪。许多进城的菜农东奔西跑,东藏西躲,甚至在夜间沿街叫卖,既影响市容,也给市民买不到新鲜农产品带来不便。因此,应在城区建设一个大型农产品自贸市场,方便群众和农产品销售者,还可引进外地特色产品进入,不仅繁荣了市场,活跃了农村经济,也让市民生活有了更多的选择。

  (六)加强红色遗址硬软件建设。在邢集尖山革命纪念馆调研得知,很多地方没有保护并挖掘好革命遗址,有的房屋破旧,有的飘雪漏雨,有的破损严重,急需加强修缮与保护。红色遗址是传播红色基因、回忆革命历史、继承革命传统、教育青少年的爱国教育基地。政府应拿出专项资金,对革命遗址进行抢修、挖掘、保护,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还要抓好软件建设,对历史资料充分收集整理,对散落民间的历史文物进行回收,主要场地要发挥博物馆、纪念碑,使广大民众牢记历史,不忘今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信阳市平桥区老促会 余运军)

编辑:童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