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扶志、扶智、扶技

——对少数民族家庭扶贫攻坚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2021/02/28  浏览量:     

  江苏省东台市是地处黄海之滨的东部沿海地区。少数民族人口虽然只占总人口5‰左右,但是这部分人口奔小康却是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现实问题,没有少数民族家庭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社会的小康。最近,我们到本镇和周边的镇、村、组,先后通过开调查会、个别访问和座谈等形式,接触上百个农户和村民,经过反复认真的调查与思考,觉得在苏北沿海地区迅速开展扶志、扶智与扶技活动,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把少数民族的扶贫工作摆上极其重要的位置,把这项具体工作推进到位,真正做出成效来,这不仅显得尤为重要,而且显得更加迫切。同时,更是摆在农村基层领导面前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必须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的重视。

  一、少数民族家庭的结构与现状

  在东部沿海地区,少数民族家庭大多是由外来妹组合而成的,人口一般3至5人。从实际调查研究中发现,少数民族家庭成员与其它民族家庭成员的结构与现状有着明显的差异,有着比较典型的特点和构成方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大龄青年型家庭模式。凡是有少数民族外来女子婚进的家庭中,男人大多是本地大龄青年,大多在30-40岁之间,这些人在本地由于弟兄们多,或者家庭贫困,找不着对象,而到外地征婚,娶来外地女子成家立业。而外来妹一般都是20多岁,有的十八九岁就过门进来成了家。家庭人口结构一般是男的中年人,女的是青年人而组合成的家庭。有的已生一孩,有的还未生育。也有的是带着孩子过门的,其男方父母有的尚在,有的只剩下单亲老人,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差,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此种类型占35%左右。

  2、青年型家庭模式。有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家庭,是本地青年在外地打工或自由恋爱、或志愿征婚引进了外来妹,双方年龄都相仿,这种家庭结构大多是男女双方外加男方的父母亲,一般每家3-5人,家庭经济状况较好。在农村可以算是中等水平家庭,一般都有几亩承包田,有经济收入来源,经济条件比较好。此类型占40%左右。

  3、重新组合型家庭模式。这种模式中有相当部分男人有的丧偶,有的是离异,而后来与外地少数民族人员进行重新组合的家庭,也有的女方携儿或者带女前来苏北东部沿海地区组合成新的家庭,这种家庭在农村占5%左右。

  4、弱弱结合型家庭模式。也就是说,男方由于智商较低,家庭经济状况很差,因此,通过种种方式、或征婚式高价娶来的媳妇,夫妻双方都是低智商者,而组合成的家庭,有的生了一孩,有的没有孩子,虽然他们也有土地,但他们缺乏智力与技术,收入较少,经济收入拮据,大多数家庭较为贫困。这种类型约占20%左右。

  二、少数民族家庭贫困的基本原因

  从江苏东部沿海地区的少数民族家庭人口的籍贯来看,大部分来自于四川、贵州、云南、安徽、河北、广西、新疆等地区,少数民族类别一般有30多种,他们大部分是土家族、侗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瑶族、回族等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家庭,在农村一般来讲,都是困难户、贫困户和特困户,还有的是低保户。由于缺技术、缺志气、缺资金,缺文化,家庭经济收入来源的渠道比较窄,手头不宽裕。一般来讲,温饱问题基本能解决,年收入相当于当地农民收入的50-60%之间,当然也有部分富裕户与当地农民家庭收入相当,如有一技之长,或者夫妻俩人长期在外务经商务工者,收入相当可观,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富裕。

  通过调查研究,从中可以得知,少数民族家庭贫困的主要原因不外乎这样五种类型。一是穷人志短型。这部分家庭主要是大龄青型家庭居多。男方年龄偏大,女方年龄偏小。缺乏发展经济致富家庭的志气,平时得过且过,不求过得好,只求过得去。种老实庄稼,安分守己,而导致家庭贫困,生活水平跟不上当地群众的平均水平。二是人多劳少型。这部分家庭、承包田较少,一般只有3-4亩地,加上男方的父母在,年事已高,再加上外来妹过门后生了一孩,所以造成家庭人口多,劳力少,承包田又不够种,承包收入少,加之又没有其他致富门路,因而造成贫困。三是技术缺乏型。有的少数民族家庭中,有劳力,有承包田,平时种植都是按步就班地种老实田,有理想有志气,想搞家庭副业,但是缺技术,放不开手来发展特色家庭经济,因而导致家庭贫困。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速度。四是缺乏资金型。这种少数民族家庭成员懂得一些农村致富的技术,也看到了一些致富门道与经验,有计划、有目标、有志气,但是由于缺资金,被束缚在家中,还又怕担风险,因而导致家庭贫困。五是“愚昧”型。男方父母年事已高,小俩口都有点智商低下,既不精通技术,又不学习外地经验,死守贫穷,心甘落后,导致家庭贫困至极,还又无法扶上手,这种特困家庭是少数民族家庭比较典型一种,搞不好他们将成为全民奔小康的后腿,在扶贫攻坚战中是一大难题。

  总的来讲,少数民族家庭人员,年龄结构比较复杂,他们致贫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文化水平低下,勤劳致富的能力薄弱,一般都在初中到小学毕业之间,初中毕业生为数极少。当然也有因病致贫的类型。因此,他们对新事物、新技术、新经验接受较慢或不易接受,这是造成少数民族家庭贫困的主要原因。

  三、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把少数民族家庭帮扶工作推进到位

  近几年来,东台市的少数民族家庭扶贫攻坚工作,由于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已取得了比较显著的实际效果。少数民族家庭在全面奔小康的大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脱贫率较高。但是,少数民族家庭扶贫工作不单纯是民政和统战部门的事件,也是我们“两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是全社会的一件大事。全民奔小康,个个都有责任。因此,各级领导都必须把做好少数民族家庭扶贫工作摆上极其重要的议事日程,纳入到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的内容之中,采取相应的对策,制定扎实有效的措施,坚持以人为本,在帮扶工作中,帮助其鼓舞志气,明确致富目标,促进其智力开发,发挥其聪明才智,辅导先进的致富技术,坚持扶志、扶智、扶技,切实把少数民族扶贫工作推进到位,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1、建全台帐。深入调查核实本镇少数民族人员的分布情况。了解他的家庭人口、劳力、住房及生产生活与收入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少数民族家庭人员面临的实际困难,使之成为基础台帐,为帮扶工作建立依据。

  2、建立帮扶对子。切实把扶志、扶智、扶技工作摆上极其重要位置。对于各村的少数民族家庭的帮扶工作,可以明确村主要干部和所在组的村民小组长,结成帮扶对子,由统战部门牵头,镇机关分工农村干部负责,民政、统战部门具体挂帅,明确帮扶工作的实质性内容。

  3、制订帮扶目标。每个少数民族家庭必须要有一至两项家庭种植业和养殖业致富项目,务工经商也可以纳入其中,确保增加收入。确保通过2-3年帮扶,人平纯收入要达到当地平均水平,达到脱贫水平。

  4、建立少数民族扶贫基地。以乡镇为单位,由民政、统战部门牵头,建立少数民族扶贫基地,本着优先照顾、积极扶持的原则,逐步把少数民族家庭人口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重点以企业事业单位挂钩对接,采取行之有效的帮扶措施,实现收入多元化,以此来增加少数民族家庭的收入。

  5、加强科学技术培训。在帮扶工作中,重点是技术指导,促进其智力开发,这是扶技的关键所在。主要抓好少数民族家庭产业结构调整,致富能力培训,“小康工程”项目对接和“脱贫致富联合体”的建设,还可以举办少数民族人员适用技术培训班,因地制宜,因户制宜,把科学技术普及到家到人,促进其脱贫致富,早日达小康目标。

  6、搞好随访服务。建立少数民族扶贫攻坚、致富奔小康工程随访制度,落实专人,开展定期回访活动,并认真做好记录。对随访出来的实际问题,及时汇办,予以解决,确保对少数民族家庭的扶贫措施落到实处,从而达到全面小康一个也不少的总体目标。

  (东台市头灶镇两分会 陈志美)

编辑:童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