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沧州市老促会:巩固拓展老区脱贫攻坚成果 推动老区乡村振兴发展

2021/04/11  浏览量:     

  日前,河北省沧州市、县老促会依据中办发[2015]64号文件赋予各地老促会“评估监测”的职责,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心,以巩固拓展老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题,联合开展了“老区百日调研”行动,对全市633个重点老区村(也称“三大村”,即对革命牺牲大、贡献大,脱贫难度大)及7466个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了深入调研。其中对139个村和574户,进村入户 “解剖麻雀”,其他村户主要通过统计数据进行了定性、定量综合分析。市、县老促会共组织了近百人的调研力量,与14个县(市)委政府分管领导同志、县(市)扶贫主管部门和相关行业部门进行了座谈交流。调研汇集了重点老区村脱贫攻坚取得的重大成果,总结了各级各部门在老区脱贫攻坚中积累的丰富经验,梳理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存在的弱项、短板和遗留问题,提出了推进老区乡村振兴发展的意见建议。市委书记王景武、副书记宋仁堂对调研报告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和县(市)认真研究报告所提意见,把老区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好、发展好,老促会发挥了很好的参谋咨询作用。

  沧州市革命老区和行政区划高度重合,十四个县(市)均为老区县(市)。全市有老区村3272个,占全市总村数的49.6%。其中重点老区村633个。经过几年的脱贫攻坚,在现行标准下,全市633个重点老区村已全部出列,7466个建档立卡户已全部脱贫,“两不愁三保障”已全面实现,村容村貌大为改观。脱贫攻坚给贫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老区村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为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积累了丰富经验,振奋了人们的信心,创造了重要条件,机遇重大、前景光明。同时也感到巩固拓展老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老区乡村振兴发展,任务仍很艰巨,一些短板需要补齐,一些弱项需要强化,一些瓶颈问题有待解决。

一、巩固完善防贫机制,强化民生兜底保障。

  现在重点老区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人均收入已全部达标,而且多数增幅很大,但也有的户刚刚“越线”,没有进入建档立卡的“边缘户”还占有一定比例,有些家庭还存在返贫、致贫风险。为此,一是立足精准,进一步巩固完善防贫机制。各县(市)实行的防贫动态监测机制、即时帮扶机制、社会救助机制、特困群体兜底保障机制等都应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据实审视、调整完善,并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做到聚焦不散、见贫即扶、动态清零。二是抓住关键,主动防贫。防贫既要作“减法”,实施各项政策让脱贫户减少支出,也要作“加法”,通过多项举措、多条渠道让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是在重点老区村,还应对“六老户”(烈士家属、老堡垒户、老伤残军人、老复退军人、老村干部、老党员)中的脱贫户,给以特别关注,不断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

二、继续加大投入,补齐老区村基础设施短板。

  老区村一般地处偏僻、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发展滞后。经过改革开放,特别是脱贫攻坚,生产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由于过去欠账较多、差距较大,基础设施仍比较薄弱。我们在一些重点老区村看到,有的出村道路虽已修通,但是标准不高;有的农村电网功率不够、容量不足;有的田间输排水管网不配套、不通畅;有的宽带网络设置低、不灵敏等。这些问题都是老区振兴发展的瓶颈、短板,需要着力解决。为此,一要搞好规划。由专业部门进行细致勘查,着眼长远、兼顾当前,作出水、电、路、讯等设施提档升级的整体设计。二要加大投入。用好中央财政革命老区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定向支持,各级财政加大投入力度,另外动员社会力量施以援手,合力破解资金难题。三要做好管护。要设管护员,组织维护队伍,使基础设施保持完好,发挥最佳效益。

三、推动产业发展,增强老区村“造血功能”。

  产业发展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基本条件。调研中我们发现,重点老区村产业基础一般比较薄弱,存在经营分散、产业链短、特色不明显、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因此,做优一产、强化二产、激活三产,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潜力巨大。当前发展老区产业可以先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引进现代农业项目,辐射带动村民增收。老区有产业基础薄弱的弱项,也有生态环境、特色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可强化优势,优化营商环境,招商引资,兴建覆盖面大、带动性强的农业现代化项目。河间市景和镇丰尔庄村是个老区村,该村土地多,自然生态好,吸引本村在北京创业的一家企业回村投资,在全村流转的土地上建起了现代农业生态园。园区内,有千亩高效农田、百亩四季花卉园、百亩果树采摘园,还有珍稀马匹繁育基地、大型游乐场、餐饮住宿酒店等,成为功能齐全的旅游观光度假村,常年有大批游客。这一大型农业项目的建成,吸纳了全村大部分劳动力,村民成了兼收“土地租金”、“务工薪金”、“分红股金”的“三金人”,过上了富足的日子。再是因村制宜,提升传统、特色产业。如孟村县的大堤东村,原来是个老区回族贫困村,历史上就有养牛养羊的习惯,但一直处于“小、弱、散”状态。在扶贫开发中,先是发展养殖大户24家,在此基础又上了屠宰加工、清真熟食项目,以股份制建立了“津南清真肉类有限公司”,延伸了产业链,形成了牛羊饲养—屠宰加工—成品制作—批量销售“一条龙”,一、二、三产业相融合,年产值达3000多万元,成为该村支柱产业。老区村传统产业有基础条件、有地方特色、符合村民的生产习惯,容易激活开发,改造提升,是老区村加快发展的一条近路。

四、开发红色资源、发挥老区独特优势。

  我市老区,尤其是重点老区村有许多革命遗址、遗迹、纪念场馆,初步调查有67处,都承载着厚重的红色基因,有着重要的革命历史价值和很高的知名度,这是老区独具的红色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政治优势、经济优势,大有可为。首先通过开发利用,建设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基地、激励后人接续奋斗。再是发展红色旅游业。将这些革命遗存进行全面的维护、修缮,通过景点式打造,连点成线,合线成片,开辟旅游市场。同时将红色资源与各地人文资源、田园风光相融合,形成“休闲型”与“洗礼型”相结合的旅游品牌,满足人们多元化、个性化的精神追求和消费需求,实现政治效应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五、加强基层党建,带领老区村加快发展。

  在老区村调研,我们又听到了群众讲了多年的心里话:“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这些朴实话语,反映了老区群众对党的领导的真诚信赖,也是他们当年翻身得解放、今天脱贫奔小康的切身感受。我们到过的脱贫攻坚成果显著的重点老区村,无一不是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党支部和一支模范带头的党员队伍。如任丘市史村党支部2016年荣获“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光荣称号、南皮县刁北村党支部书记曾宪星被河北省委授予“全省创先争优先进党员”荣誉称号、东光县小单村党支部书记单建新,先后获得县“劳动模范”、市“优秀党员”、省“签名好书记”多项荣誉。献县付庄村党支部订立了“1+3”制度,要求每一名党员和一个贫困户结“穷亲戚”,每周进户了解情况一次,每个传统节日上门慰问一次,每年为贫困户办一件实事,深受群众称赞。调研结果证明,只有把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坚强有力,才能带领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老区乡村振兴,也必须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并以党组织建设带动其它基层组织建设,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带领广大群众,实现老区乡村全面振兴。抓党建、稳脱贫、促振兴,应是老区乡村在新阶段开启新征程的根本举措。

六、加深老区情怀,弘扬老区精神,推动老区乡村振兴。

  党中央对革命老区始终高度关注,不断加大扶持力度。今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国发2021]3号),对新时代做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工作明确了新任务和新要求,是新发展阶段特别是“十四五”时期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意见》聚焦解决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对老区的支持性政策,力度大,含金量高,令人倍受鼓舞。我们要抓住机遇,搞好工作衔接和项目、政策对接,使文件精神尽快在我市见效落地,通过有力举措,推动相关资源要素向老区优先聚集,民生政策向老区优先覆盖,重大项目向老区优先布局,切实增强老区发展内生动力,使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有一个大的提升。再是让老区精神、光荣传统为老区振兴发展注入活力、增强动力。老区脱贫致富、发展振兴,广大干部群众是主体,传承红色基因,发扬老区精神,就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动力。调研中,我们了解到,一些老区村党支部通过组织党员学习党章,重温本村革命史,到烈士墓前进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宣誓等活动,激发党员的政治责任感和工作激情,效果很好。宣传老区功绩、弘扬老区精神,老促会负有重要使命。2021年,我们要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重心,以建党100周年为重要契机,通过多种形式,把老区宣传工作进一步做深做实,激励老区干部群众继续发扬“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光荣传统和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老区精神,在新阶段振兴发展的征程上,开创新的业绩。还要通过老区宣传,让全社会进一步增强老区意识,加深老区情怀,甘于为老区建设发展献爱心、做贡献,同老区干部群众一道,把老区建设的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沧州市老促会)

编辑:童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