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淮阴区农业产业发展情况调查

2021/04/23  浏览量:     

  在《乡村振兴促进法》即将实施之际,为了全面了解全区农业产业发展情况,促进全区农业产业振兴发展,日前,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老促会会同有关部门,围绕农业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主导产业格局基本形成。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聚焦重点产业、集聚资源要素,突出优质稻米、高效园艺、规模畜禽、特色水产以及休闲观光农业等产业发展。优质稻米种植37万亩,囯标三级以上稻米占比超90%。高效园艺年产值48亿元,其中蔬菜常年种植面积约48万亩,年产量130万吨,主要种植辣椒、黄瓜、大白菜等;花卉年销售蝴蝶兰320万株。年出栏万头生猪养殖场16家、千头以上43家,百头牛、羊养殖场53家,万羽家禽养殖场129家,年产值50多亿元。河蟹生态养殖2.3万亩,稻虾、藕虾综合种养1.5万亩,年实现总产值超5亿元。已建成草莓、冬枣、葡萄等休闲采摘点40多个,休闲观光农业面积1万多亩,结合红色旅游等农旅景点,年吸引游客30万人次以上。

  (二)产业基地建设稳步推进。淮安囯家农业科技园突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和展示平台、农业高科技企业孵化器、龙头企业集聚区、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区建设;刘老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以食用菌、碧根果为主,打造高效农业、特色产业集聚地。建设以马头、三树为主产地的优质稻米示范区,打造3万亩优质稻米基地;建设以丁集、古清口为主产地的绿色果蔬区;建设以徐溜、淮高为主产地的特色药材精品区,发展金丝皇菊、瓜蒌等高效中药材;建设以南陈集、高家堰、马头为主产地的规模种养循环区,重点发展稻虾藕虾综合养殖。

  (三)产品品牌意识不断增强。以全市“淮味千年”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为统领,积极开展大品牌孵化行动。全区现有“两品一标”(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35个,“丁集黄瓜”,“淮阴黑猪”分别荣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国家工商地理证明商标认证,“凌优”,“淮珠”牌大米先后荣获省级优质稻米奖。丁集镇成功获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

  (四)农业发展环境日益优化。近年来,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业发展质效。特别是2020年以来,区委区政府专门印发《淮阴区聚焦“三农”领域,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实施意见》和《淮阴区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实施农业产业发展专项行动和生猪稳产保供专项行动,强化农业产业化发展顶层设计。同时,创新组建区级农业公司和5个镇级农业公司,充分整合涉农资金,科学统筹发展要素,为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打造保障体系。

  二、存在问题

  (一)产业发展投入不足。每年上级项目资金和本级财政支农投入的大量资金用于路、渠、桥等基础设施建设,而直接用于产业生产、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方面投入的资金有限;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底子”较为薄弱,对农业产业发展支持力度较小;乡村产业发展项目融资难度较大,担保难问题比较突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存在粗放利用、闲置浪费现象,富民乡村产业用地难保障,农村资源变资产渠道尚未完全打通。

  (二)主导产业优势不显。经过几年来的探索和努力,我区初步形成了优质稻米、高效园艺、规模畜禽、特色水产、休闲观光等农业主导产业,但与发展现代农业要求、市场需求相比,还存在基地规模小、品质不优、质量不高、品牌不响、势头不强、市场占有率不高等问题,还停留在初始化起步阶段,还没有真正把农业产业做大做强、形成特色品牌,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三)产业发展层次不高。全区农产品品种丰富,但多为初级农产品,产业链短,精深加工少,附加值低,离高端化、精细化还有较大差距,农业丰产不丰收现象普遍。部分镇街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上还仅仅满足于发展几户大户,成立几个协会,在农产品产加销、农工贸有效结合方面缺乏强有力的推进措施。

  (四)产业服务能力不强。农业信息化服务网络不健全,缺乏专业农业技术人才,农户获得的农产品供求、种养业实用技术等信息量少面窄。专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作用发挥不够,生产、购销、加工、运输等环节组织化程度不高。全区农产品加工企业从事销售、初加工者居多,能够上联市场、下联农户、中联基地和从事精深加工的龙头企业较少。产业与市场、产业与企业缺乏有效联接,相互依赖性不强,不能形成共生、共存、共荣的发展局面。农产品营销人才缺乏,没有专业的销售队伍依据实际市场消费需求向农户传递信息,导致农户经营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一哄而上、一哄而散”的无序局面时有发生,农户收入得不到保障,产业得不到健康发展。

  三、几点建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是重点,也是最为基础的一环,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内生动力。只有产业振兴,才能增强乡村吸引力,带动人才、资本等生产要素向乡村集聚,让农民看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希望,从而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一)强化组织领导,形成发展合力。加强党委对乡村振兴工作的领导,推动工作高效落实。建议成立乡村振兴战略议事协调机构和乡村振兴办,加强党委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关事项、重大项目统筹协调和指挥调度,更好地发挥各部门作用,整合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全面落实各项任务。要突出产业振兴“治本”功能,始终把发展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聚力抓牢产业振兴。

  (二)坚持规划引领,壮大产业规模。农业产业振兴的推进,必然要求产业规模化发展。规模是基础,有了规模才能往标准化、专业化方向上发展,才能形成群体生产优势,才能在占有一定市场份额的基础上提高市场话语权,才能在更大区域内有更大影响。要跳出淮安看淮阴,从服务沪、宁等大城市菜篮子的角度出发,把淮阴放在长三角整体区域内考量,围绕“特色为点、基地成片、产业成带、辐射成群”和重点打造丁集镇黄瓜、刘老庄镇碧根果、徐溜镇中药材、马头镇花卉林果、高家堰镇紫薯、淮高镇西瓜等8个万亩农业特色产业片总体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加快编制并实施淮阴区“十四五”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每年的具体目标和重点工作,做到长期稳定发展,使主导产业逐渐形成规模化、区域化发展格局。

  (三)加强实体建设,增强发展动力。要创新思维,用工业化理念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抓主体、抓项目、抓园区,重品牌、重质量、重标准,着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强龙头企业培育,围绕主导产业,在资源配置、资金安排、项目建设等给予重点支持、重点推进,努力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拉动力的本土农业龙头企业。加快项目招引,积极引进一批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大型综合项目,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上规模、上档次。加大区镇两级农业公司建设力度,挖掘现有存量资源,打通农村资源变资产渠道,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创新发展思路,建立“区镇农业公司+村集体股份合作社+新型职业农民”的新型农业生产体系,推进规模经营,促进重点产业加速向区域布局、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方向发展。

  (四)依托资源禀赋,打造特色品牌。要精心筹办好第一届中国.淮阴(丁集)黄瓜节,持续放大丁集黄瓜、淮阴黑猪、凌桥大米、赵集粉丝等品牌影响力,着力打造区城性特色农产品公共品牌,整体提升我区农产品品牌效益,凸显本土特色。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和质量追溯体系,将全区重要农业主体全部纳入监管,以标准化提升农产品品质,以高品质提升发展水平。加强品牌推介,灵活运用“互联网+”、自媒体等新媒介,积极推广展销农业品牌,提升品牌知名度、美誉度,打通产品畅销渠道。

  (五)注重多元发展,激发乡村活力。放大淮安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效应,挖掘刘老庄红色教育基地和马头古镇旅游资源,强化农旅融合,带动休闲观光和红色文化产业发展,建设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乡村民宿、农耕体验、康养基地;提升“农家乐”、“农事体验”等传统业态,发展农业主题公园、创意农业、深度体验等新型业态;推出“春观花、夏纳凉、秋采摘、冬农趣”活动,打造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品牌,做大做响“缤纷四季.乡约淮阴”农业节庆活动,推动休闲农业提质增效,增强乡村产业发展活力,努力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和乡村产业振兴样板区。

  (淮安市淮阴区老促会  杨健)

编辑:童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