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贯彻落实“三好”要求 做活红色融合文章

——英山革命遗址遗迹调研报告

2021/06/18  浏览量: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市老促会工作部署要求,湖北省英山县老促会从4月上旬开始,对全县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利用情况进行了一次调研。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县文物局、部分乡镇党委政府、老促会乡镇分会给予了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我们认为,英山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革命遗址遗迹保护态势向好,但红色资源融合开发利用有待加强。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英山革命历史积淀深厚。英山是著名的红色苏区、革命老区,是共产主义运动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是大别山革命斗争中心。1927年6月创建中国共产党英山组织,1930年英山红军游击队举行“三二暴动,打响英山革命武装斗争第一枪.这里有红四方面军鸡鸣河会议遗址、红二十七军金铺成立大会遗址、红二十八军红军医院旧址和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红二十五军牛背脊骨战场遗迹等,在红二十五军长征中英山陶家河成为大别山唯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红色地标。先后有9支红军队伍转战在此,建立地方组织,发展革命武装。抗日战争时期,英山曾获大别山唯一“抗日模范县”。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刘伯承、邓小平、李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留下了战斗的足迹。邓小平两次总结英山“边剿匪、边土改”经验,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报告,并批转全国。英山有2万多儿女血洒热土,献身中国革命和解放事业。英山和英山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历史将永远铭记。

  英山革命人物影响深远。早在旧民主主义时期,王敦闻、傅慧初、傅笠渔、汪汲青、李次山等英山志士相继参加孙中山创立的兴中会或同盟会,投入辛亥革命斗争,支持共产主义运动;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英山一批热血青年积极投身革命,陈卫东1921年由董必武介绍入党、成为英山第一位共产党员; 彭干臣在1927年南昌“八一”起义后担任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任公安局长兼南昌卫戍司令;傅维钰由周恩来介绍入党,1931年接替周恩来任临时中央军委书记;姜镜堂先后任中共英山县委第一位书记、红一军第三师政治委员、中共皖西特委书记兼军委会主席;萧伯唐为英山县党组织创建人之一,建立中共英山第一个党支部等。他们分别身居党内和军队重要岗位,担任重要职务。英山籍黄埔军校学员300余人,为全国县级之冠。“五四”运动以来,英山先后向革命军队输送骨干人才和兵力万余人,为中国革命军队发展壮大作出了重大贡献。

  英山红色文化特色鲜明。英山素有“红色大地”之称,革命遗址遗迹遍及英山大地。全县已录入红色遗址遗迹34处,其中会议旧址5处、战斗遗址4处、名人故居2处、纪念设施5处等。其中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8处、未列入文物保护单位10处。每一处革命遗址遗迹,都承载着光辉的革命历史,蕴含着感人的红色故事、深厚红色文化和崇高的革命精神,饱含着丰富的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是不朽的宝贵财富,具有鲜明特征的生动教材。

  二、保护利用方面

  几十年来,历届英山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革命遗址遗迹的保护工作,特别是改革开放和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抢救第一、保护为主、加强管理、合理利用”的原则,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依法管理,保护利用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革命遗址遗迹保护责任

  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坚持分级保护、属地管理、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的原则,全面落实革命遗址遗迹保护主体责任、直接责任、监管责任,明确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工作职责。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高度重视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工作,县主要领导研究、对接、争取红色文化项目落地英山,分管领导定期主持召开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工作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推进保护利用工作,为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利用奠定了基础。

  (二)营造传播氛围,增强革命遗址遗迹保护意识

  县里每年组织大规模公祭活动,各级各单位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县史志研究中心、县新闻部门积极组织红色文化宣传活动,县烈士陵园全力做好党员群众参观纪念馆、祭扫烈士服务。县文旅局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和新闻媒体,结合清明节、建党节、文化遗产日等重大节日,主办红色文化专题展览、创编红色文艺节目、组织红歌大赛、开展线上线下讲红色故事等活动,让红色文化走近群众、深入人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革命遗址遗迹保护意识和自觉行动,敬仰英雄、感恩先烈蔚然成风。

  (三)积极保护修缮,完善革命遗址遗迹功能设施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把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工作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支持,统筹资金对全县重点革命遗址遗迹和红色纪念地进行抢救式修缮,较好地保持了革命遗址遗迹的真实性和风貌的完整性。先后投资1400多万元对县烈士陵园进行改造修缮,全面完善纪念设施。县文旅局争取省级补助资金510万元、县级配套资金550万元,对刘邓大军临时指挥部旧址段氏宅进行抢救式维修,荣获全省革命文物保护示范工程;2019年、2020年度争取资金538万元,对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郁氏祠和陶家河红军宿营地安家大屋进行保护修缮,使其风貌更显完整。县文物局每年投入20万余元对全县市级以上红色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四有”保护。县民政局投入200万元对红二十五军纪念馆进行改造。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已启动全县烈士墓及重点纪念设施修缮改造工程。全县大部分面临消失的革命遗址遗迹得到了较好保护。

  (四)挖掘潜力优势,推进革命遗址遗迹融合利用

  一是积极推进。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的《关于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意见》,把革命遗址遗迹与全域旅游精品线路同规划、同推进、同打造。“十三五”期间,全县乡村、景区新建红色教育基地5处,革命文物单位打造成景区景点8处,每年接待革命传统教育群众和学生百万余人次。二是有效融合。四季花海景区深入挖掘、整理大别山和英山红色文化资源,建设了大别山革命文化陈列馆,打造长征精神体验园,己成为红色旅游的网红打卡地。英山牛背脊骨风景区利用红二十五军战场遗迹,打造红色旅游景区,成为游客回顾历史、陶冶情操、旅游观光的最佳目的地。三是助力发展。雷家店镇蔡家畈村依托中共早期党员萧伯唐建立英山第一个党支部、山头药店等红色历史,建设蔡家畈党史陈列馆,教育广大村民继承先烈遗志,发扬光荣传统,促进脱贫致富。杨家坊村深入挖掘中共英山县委第一位书记姜镜堂的革命事迹,投入20多万元改造修缮姜镜堂故居和周边环境,建成姜镜堂革命烈士陈列馆,已征地10余亩拟建杨家坊村革命历史陈列场馆,借力红色资源,激发精神力量,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三、存在主要问题

  (一)对英山革命历史认知度不高。英山革命史在中国革命史中有着重要地位,革命运动发展早,革命人物影响大、革命斗争时间长,因受残酷斗争和左倾路线扩大化的打击,致使一批英山籍早期革命人物在战场上牺牲和左倾主义迫害致死。据有关史料统计,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战场牺牲和错杀的英山籍连级干部200余人、营团级干部80余人、师军级10余人,革命烈士4500余人,这些先烈们为中国革命作作出了巨大牺牲。由于我们对英山革命人物历史挖掘不够,有人认为英山的红色历史比不上红安、麻城,赶不上安徽金寨,缺乏对英山独具鲜明特征红色历史的自信心和认知度。

  (二)英山革命史料完整性不够。英山在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以前隶属安徽省六安州管辖,1932年11月划归湖北黄冈专署管辖。二十年代中期到三十年代初,正是英山处于革命高潮时期,由于辖地变更,上级党组织和军队在英山开展革命和战斗的原始史料在英山保存极少,因多方原因导致这一重要时期红色历史没有得到完整记载,在对外宣传上处于脱节状态,有些重要史料被边缘化或支离破碎地被别人选择性使用。重大事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重要人物只知来龙、不知去脉,有的是断章取义,有的是杜撰臆造,有的是道听途说,缺乏真实性、完整性。

  (三)保护利用投入不足。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在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利用上作了很大努力,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挤出资金用于保护利用工作,但与上级要求和周边县市比较起来,我县投入难度较大,保护措施难以全部到位。如红二十五军部旧址郁氏祠正面,被民房遮挡80%,只留下不足4米的过道。如红二十七军组建纪念碑,受周边环境影响,现已被遮挡。如安家新老屋、姜镜堂故居等遗迹缺少当时实物实证元素。还有部分革命遗址遗迹产权不清晰,历史遗留矛盾多,一些年久失修的遗址遗迹存在安全隐患。

  四、几点建议

  一是摸清底数,加强保护利用。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等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贯彻中央、省市革命文物保护工作会议精神,以英山被列为全国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和长征文化公园红二十五军长征片区县市为契机,切实做好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工作。建议抽调相关部门人员组成专班,对我县现有革命遗址遗迹现状,进行一次全面摸底调查,对照相关标准要求,做好研究分析,列出保护利用清单,制定重点革命遗址遗迹修缮保护利用实施方案,补短板强弱项,合理恢复建设一批、改扩建一批、充实完善一批、提档升级一批,为扩大英山光辉的革命历史影响力创造良好环境。

  二是拾遗补缺,充实完善史料。建议以县史志研究中心为主体,抽调相关专业研究人员组成专班,赴安徽、河南等地搜集有关革命历史资料,补齐英山革命史料。走访知情老人,抢救收集散落民间文物资料,补充缺失史料,真正使英山革命史更具有真实性、完整性。

  三是强化宣传,提升红色自信。党员干部要全面、深刻、系统学习了解英山红色历史、带头保护传承红色资源、带头宣讲红色故事。组织相关部门编写英山红色故事,创作红色文学精品,运用各种宣传平台,加大推介力度,提升英山自信心和知名度。

  四是借鉴经验,推行认领保护。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是永恒的主题和责任。在明确主体责任、直接责任、监管责任的同时,建议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实施革命遗址遗迹认领制。动员县直部门按驻乡村联系点责任划分,对所在乡村的革命遗址遗迹进行认领,按相关规定的任务清单、具体标准、保护措施,投入一定人力、物力进行保护和修缮。适当采用公益性岗位人员负责日常看护管理工作。

  五是创新方法,推进有效融合。充分利用国发〔2021〕3号文件精神和国家长征文化公园落地英山的有利机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集中资金投入,对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牛背脊骨战场遗址、红二十七军组建地、南河段氏宅等重要革命遗址遗迹进行修缮和扩建,打造成红色地标。结合乡村建设行动,将革命遗址遗迹与特色小镇、传统村落、田园风光、美丽乡村、康养旅游相融合,将红色文化与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相融合,将红色资源与绿色资源相融合,重点打造一批独具特色的“红+绿+旅”的发展模式,以红促旅,扬红播绿,促进乡村振兴。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我们坚信,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英雄的英山人民一定会赓续红色血脉,发扬老区精神,开拓创新,努力作为,为实现英山“一极两区三地”的战略目标作出新贡献、创造新辉煌。

  (英山县老促会)

  注:该调研报告获县委书记批示——

  黄冈市政协副主席、县委书记陈武斌同志批示:县老促会这份调研报告站位高、落点实,内容详实,见解新锐,针对性强。请各级各地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以更高的站位和标准抓好革命历史遗址遗迹保护,特别是要处理好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创新的关系,让优秀历史文化活在当下、服务当代。

编辑:童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