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兴安盟六个革命老区旗县市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产业振兴发展的调研报告

2021/07/22  浏览量: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以及《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在老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掌握老区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内蒙古兴安盟委、行署和各旗县市委、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全盟各级老区建设促进会重点围绕“十三五”以来,兴安盟革命老区“一村一品”“村企结对脱贫致富行动”进展等情况,以及老区产业高质量发展中面临的堵点、卡点和难点问题,深入开展了专题调查研究。当前,发展绿色、优势、特色、低碳、循环经济已经成为基本共识,在实践中,兴安盟委、行署带领全盟各族群众探索出了一条更加符合革命老区产业振兴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为兴安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注入了持久动力。

  一、兴安盟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现状

  兴安盟是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诞生地和实践地。多年来,在兴安盟委、行署的领导下,全盟上下充分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挖掘经济建设各领域增长潜力,进一步激发区域经济发展整体活力,各项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就,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2020年,全盟6个贫困旗(县、市)全部摘帽,602个贫困嘎查村全部出列,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从9.5%减少到0%,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年度目标任务,同全国、全区同步如期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这是全盟广大干部群众勠力同心、砥砺奋斗的结果,也是最大的亮点和成就。

  兴安盟农牧业资源丰富,自然生态发展条件较好,是世界公认的“玉米黄金种植带”和“最佳养牛带”;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主要是大型规模企业少,优质名牌产品不多,占三产比例贡献率低于三分之一;尽管近几年发展较快,但经济总量、发展程度和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仍滞后全区平均水平;生态、绿色、特色是兴安盟最大的优势,森林草原面积广阔,自然保护区众多,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旅游资源;交通区位优势相对明显,随着阿尔山口岸对外开放建设步伐的加快,是东北地区乃至东北亚地区连接蒙俄的重要经济通道。

  (一)第一产业产值增值稳步增长

  兴安盟是内蒙古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畜产品生产基地之一,发展农牧业气候适宜,水利条件较好,增产潜力巨大。种植业方面,2016年全盟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100亿斤,随后连年递增,2020年粮食产量实现126.97亿斤。养殖业方面,全盟牲畜总头数保持连增态势,2020年,牲畜总头数达到961.13万头只,全盟猪牛羊肉产量达到24.36万吨;牛奶产量达到43.43万吨。特别是大米、玉米种植能力和肉牛、奶牛养殖水平不断提升,“兴安大米”已成为闻名全区乃至全国的绿色有机安全食品品牌。 2020年,全盟稻谷产量达到14.37亿斤,位列全区第一,袁隆平水稻院士专家工作站耐盐碱水稻亩产突破千斤。

  (二)第二产业增势增效稳步提升

  2020年,全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利税总额按可比价计算是“十二五”末的1.6倍,规模以上采矿业,制造业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三大行业增加值均有较大幅度增长。着力围绕“十大重点产业链”有针对性地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促进制造业由中低端向中高端持续迈进。

  (三)第三产业发育发展稳步扩大

  全盟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金融业增加值、房地产业增加值分别有大幅度增长。全盟全域旅游全面开启,依托红色、绿色、银色等多元特色旅游资源,扎实推动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旅游目的地建设,兴安旅游知名度持续提高,旅游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2020年,全盟国内旅游人数达到1007.55万人,国内旅游收入达到82.05亿元,全盟全域旅游已进入了快车道,成为第三产业新的增长点,发展势头强劲,“兴安旅游”的品牌效应对于促进产业振兴发展作用越来越大。

  二、盟旗两级老促会参与脱贫攻坚情况

  (一)“一村一品”进展情况

  “十三五”以来,在兴安盟委、行署、中国老促会、内蒙古老促会等有关单位的领导和支持下,针对兴安盟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的突出问题,兴安盟各级老促会把实施“一村一品”示范项目作为区工作重要抓手,立足当地实际,累计争取自治区支持老区扶持转移支付资金1.8亿元,在全盟67个嘎查村扶持发展了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一村一品”优势产业,使全盟近1万个农牧户、4万贫困人口受益,通过启动“一村一品” 项目,较好地发挥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为农村产业振兴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例如,根据“突泉县是农业大县,种植业、养殖业是指导产业,产业振兴必须靠指导产业来推动”的实际,突泉县老促会坚定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走为养而种、为牧而农、农牧结合、全面发展的路子,推动产业振兴要以实现现代农业为引领,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方向迈进。同时,鉴于全县强壮劳力外出务工多,剩余在家留守劳动力弱的现实情况,突泉县老促会帮助12个样板村筹建了现代农业经营合作社,将生产要素比较弱的农户的土地、牲畜通过土地流转、租母放仔等形式,向实力较强、大型农机具较全的种粮、养畜大户集中。这样,劳力能以打工形式获取比较可观的经济收入。如,突泉镇城郊村,有耕地3834亩,农户554户,人口1290人。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突泉县老促会的帮助下,从2000年开始发展设施农业产业园。目前园区有蔬菜大棚1250座,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43”式大棚1020座,每座大棚年产蔬菜6-8吨,仅此一项农户年获利达4万元左右,人均纯收13000元以上,依靠蔬菜大棚农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再如突泉镇新生村,有耕地9670亩,农户532户,1523口人。在各级政府和老促会的支持下,从2012年起新生村开始建设冷棚葡萄示范园,葡萄产业一年一跨越,逐步走上了管理精细、种植科学、产业链完善的专业化道路,园区总占地55940平方米,建筑面积37800平方米,共有钢筋结构冷棚150座,葡萄种植面积680亩,26栋大棚育葡萄苗,参与农户220户,年产葡萄60万斤,产值500余万元。近年来,新生村围绕葡萄产业做文章,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先后建成了葡萄包装箱厂、塑料制品厂、水泥杆厂、保鲜库、保温运输车等项目,村集体固定资产累计达450万元以上,年集体经济收入达12万元以上,人均纯收入增加5000元以上。

  扎赉特旗老促会围绕产业扶贫、设施农业发展、牧业牲畜改良、水稻新品种研发、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等方面,瞄准产业结构调整精准发力,组织多位旗级农牧业专家,深入全旗农村基层,帮助贫困群众选择产业发展项目,协助他们设计实施方案,委派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同时,按照国家革命老区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扎赉特旗老促会经请示扎赉特旗旗委、旗政府同意,利用老区建设项目资金给予一定的扶持,重点打造了新林镇新林村中药材种植基地、好力保镇好力保村设施农业基地、图牧吉镇哈达嘎查舍饲养牛基地和宝力根花苏木那金嘎查舍饲养牛基地4个生态型、特色型、服务型、效益型的现代特色农业示范点。截止到目前,4个现代特色农业示范点均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在建设美丽乡村、农业提质增效、带动农民增收、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重点扶持了新林镇榛子产业。以种植户崔明为例,他2014年开始种植榛子30亩,总计3000株,2015年有少量的榛子树开始挂果,2016年收获1000斤榛子,2017年收获2000斤榛子,个把月就在网上以每公斤50元的价格销售一空。今年他家收获了3000多斤榛子已经全部售出。30亩地全年卖榛子和榛子苗纯收入达到十万元,每亩地收入超过3000元。这样的收入至少是玉米的十倍,田间抚育和管理也不太费工时,效益十分可观。

  为搞好科右前旗革命老区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牧民脱贫致富步伐,确保农牧民家庭收入不断提高,科右前旗老促会结合本旗实际坚持扶优帮弱、引导示范、加快发展的原则,选择了产业基础好、群众积极性高的新农村建设“一村一品”项目示范村。如,科右前旗索伦镇党委、政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老促会扶持资金和项目资金,根据农民自愿,以“中药养生小镇”为建设目标,坚持把中药材产业作为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优势特色产业来抓,大力发展以苍术、防风、桔梗、赤芍、黄芪为主的中药产业。该镇联丰嘎查大部分村民开始转型种植中草药,育苗基地已吸纳30余户,带动45户群众发展庭院中草药,雇佣农牧民400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0人次,主要从事中草药的种植和管理,形成了“药材基地+集体经济+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

  (二)“村企结对脱贫致富行动”进展情况

  自2017年内蒙古老促会“村企结对脱贫致富行动”开展以来,全盟各级老促会把实现强企富村、村企共赢摆在突出位置,把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作为主要工作任务。多年来,全盟各级老促会坚持自愿参与、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医疗扶贫、发展乡村旅游、壮大嘎查村集体经济、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公共服务功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先后牵头组织28家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组织与全盟32个建档立卡贫困嘎查村结成帮扶对子,为贫困村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基础。

  例如,2018年以来,在乌兰浩特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乌兰浩特市老促会坚持自愿参与、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医疗扶贫、发展乡村旅游、壮大嘎查村集体经济、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公共服务功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先后牵头组织7家区、市直企业与全市8个建档立卡贫困嘎查村结成帮扶对子,为贫困村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基础。如,2018年,通过乌兰浩特市老促会几经沟通协调,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乌兰浩特卷烟厂与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镇义勒力特嘎查结成帮扶对子。为助推义勒力特嘎查脱贫攻坚,该公司当年为义勒力特嘎查投入帮扶资金118万元,主要用于打造旅游景点、完善旅游设施、购置环境卫生设备、发展壮大嘎查集体经济,还为多名白血病儿童患者提供了资助。此外,在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乌兰浩特卷烟厂的大力帮扶下,义勒力特嘎查在2018年实现了脱贫摘帽,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不断完善,乡村旅游业不断成长壮大。在2018年帮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乌兰浩特卷烟厂又于2019年投入帮扶资金120万元,用于拓宽义勒利特嘎查主干路,使对内对外交通环境得到根本改善,让群众和游客的出行更加便捷舒适。

  为了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近年来,突泉县老促会协调县属36家重点企业与全县188个村结成共建对子,企业方面发挥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村级发挥土地资源、廉价劳力、农副产品等方面优势,形成共建共赢,实现了乡村产业振兴、企业全面发展。如,尚德维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集粮食种植、加工、仓储、销售为一体的集约型综合企业,公司以杂粮杂豆加工为基础产业,充分利用当地特色资源优势,对杂粮、杂豆进行深加工,带动本地农业产业化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公司在突泉镇、永安镇、杜尔基镇、宝石镇、六户镇、九龙乡等多个试点集中开展全托管及半托管、流转服务,完成土地托管及流转面积3.5万亩,同时开展测土配方、农技服务、乡间物流、农产品定制化等多种增值服务,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870户,每户平均年增收6000元以上。再如宝润红酒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公司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统一定苗,统一技术指导,种植的品种主要是北冰红山葡萄,分布在突泉镇、太平乡、永安镇、杜尔基镇、学田乡、九龙乡共计5682亩,公司与443个农户建立了稳定的利益共同体,签订保底回收产品订单,户年均增收6000元以上。还有步阳草编、金柱家庭农场、艳梁合作社、晶东米业公司、丰金源公司等都以类似的形式与村户形成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互惠互利、共进共赢,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向良性方向发展。

  三、兴安盟老区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首先,实现老区产业振兴发展必须以项目为抓手。近年来,兴安盟经济发展基本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距发展不平衡,GDP占全区比重仍处于偏低水平。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尤其是二三产业)、层次低,规模效益小,优势产业产品、骨干企业、市场建设体系尚未完善形成,缺少大项目、品牌带动能力强、高质量高科技骨干支柱企业的重要支撑,各产业之间关联度互相促进作用不明显,农畜产品多是“原字号”,依靠科技发展精深加工业提高附加值不够,集约化经营缺乏大企业的牵头带动。此外,兴安盟土地肥沃,水源较多,为发展生态、绿色、有机、特色农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但由于农牧民思想经营观念陈旧,习惯于传统粗放经营方式,对现代化经营管理模式和办法缺乏认识和变革,因循守旧,对于集约化经营,特别是对土地向种田能手和农业产粮大户集中兴趣不大,对发展村集体嘎查经济、“一村一品”、家庭农牧场、引进农业牧业企业合作经营积极性不高。由此出现了种养业零而散、规模不大、品种质量掺次不齐的现象,甚至是广种薄收,养殖效益微利。究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农牧民还没有跳出就农牧业抓农牧业的小圈子,更没有用工业化的思维谋划农牧业的发展,合作经济组织虽有一些数量,但经济实力不强,作用发挥不够,大中型农牧业龙头企业太少,引领、示范、辐射、带动能力欠佳。

  针对以上问题,需要下功夫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要建立现代农牧业产业化基地和示范观摩区,组织农牧民通过观看算账对比的方式,逐步引导他们更新思想观念,自觉投身到农牧业现代化建设中来,使广大农牧民真正成为现代化经营的主体,收获更多的效益;一方面是应结合制定实施“十四五”规划,逐级都应出台贯彻《国务院关于革命老区产业振兴的发展意见》的具体政策和落实举措。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从实际出发,借鉴全国一些先进地区“一县一业”“一乡一品”或“一村一品”的成功模式和做法。应以市、县域经济为单位,拿出“十四五”乡村产业振兴发展总体的实施方案和专项方案,并给予重点连续扶持。兴安盟老区除继续做大兴安盟大米品牌、绿色有机杂粮杂豆、肉牛肉羊和全域旅游,还应及时与国家搞好重点产业项目对接,抓紧确定一批优势产业项目、重点产品和绿色有机示范观摩样板基地或园区,扶持一批重点扶持的专业合作社、农牧业大户、家庭农牧场、龙头企业,同时纳入项目库目录,给予优先申报和扶持。严格落实责任制,逐级实行考核奖励激励机制,以确保产业振兴方案的实施和重点产业扶持项目的落地生根,做强做大做精做优产业经济,加快农牧业现代化的发展建设步伐。

  其次,实现老区乡村产业振兴应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构建有活力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和难点。难点主要表现在:一是农牧业产业基础比较薄弱,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经营体系将长期存在,生产规模小而分散。二是缺乏现代农业产业人才。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但高校培养出的人才流失严重,心甘情愿投入农业农村特别是扎根农村的人才并不多,这是一个突出的短板。三是由于受信息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农牧业产业同质化现象严重,导致众多的产业最终退化或者夭折。四是资金短缺,农牧业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农牧业产业利润又相对较薄,导致农牧业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活力、后劲不强。

  针对这些难点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一是立足本地实际,全产业、全行业贯穿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思路,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竞争优势、品牌优势和后发优势,发展特色优质农牧业产业,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二是建设现代产业园,加大国家、自治区对边远少数民族革命老区的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投入力度,建立不同级别现代农牧业产业园,用现代技术武装农牧业,提高农牧业竞争力;三是培养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吸引小农户参加,避免单打独斗,形成农牧业产业化联合体;四是打造农牧业品牌,提升农畜产品的质量,形成品牌规模经营,让品牌成为提升农牧业竞争力的重要工具;五是强化物流建设,提升农畜产品物流速度;六是培养当地相关技术人才,将人才留在农村牧区,增强美丽乡村吸引力、发展活力和整体竞争力,让更多的农村牧区青壮年返乡创业就业,使强壮年劳力真正成为农村牧区产业振兴发展的主力军,实现“孔雀东南飞”向“春暖燕归巢”的转变,并以优先发展扶持老区乡村产业振兴跻身全国全区的先进行列,成为构筑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和实现产业振兴、建设美丽家园的强劲引擎。

  (兴安盟老促会)

编辑:童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