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打造主导产业品牌 大力助推乡村振兴

——关于泰兴市姚王街道东林村打造特色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的调查

2021/08/26  浏览量:     

  东林村位于江苏省泰兴市姚王街道东南部,平原地貌,与宁通高速出口相邻,交通十分便利。该村由原东林、李空2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现辖14个村民小组,共538户,1791人。全村耕地总面积1794亩。202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4060万元,其中农业经济收入178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71.1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5702元,高于全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1%。

  近年来,该村依托特种水产养殖资源优势,积极打造名优螃蟹养殖特色主导产业,培育壮大螃蟹养殖经营主体,不断扩大养殖规模,通过培育新产业、新业态,不断完善主导产业体系,推动螃蟹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乡村振兴初见成效,群众富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17年被评为泰州市“一村一品”示范村,2018年被评为江苏省“一村一品”示范村,2020年申报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连续7年被评为泰兴市“无访村”,先后获得“泰州市生态村”、省级“三星级”康居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一、 东林村打造主导产业品牌助推乡村振兴的基本情况

  1、 主导产业基本情况

  东林村主导产业螃蟹养殖面积1560亩,占耕地总面积的86%;2020年主导产业收入1560万元,占农业经济总收入的87.6%;从事螃蟹养殖主导产业的农户281户,占全村总农户的54.14%,80%的村民掌握了螃蟹养殖技术。2020年依托螃蟹养殖这一特色主导产业,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5702元,高于全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

  该村现有螃蟹养殖大户10户,其中泰兴市江源农牧有限公司养殖面积749亩,年产值780万元;泰兴市正山水产养殖合作社,养殖面积207亩,年产值201万元;泰兴市李海祥家庭农场,养殖面积84亩,年产值80万元;泰兴市国宏水产养殖场,养殖面积67亩,年产值53万元;泰兴市佳佳家庭农场,养殖面积20亩,年产值18万元;泰兴市周信水产养殖场,养殖面积108亩,年产值112万元;泰兴市寨成水产养殖场,养殖面积160亩,年产值150万元;泰兴市好缘水产养殖场,养殖面积35亩,年产值32万元;泰兴市正涛水产养殖场,养殖面积70亩,年产值72万元。10家企业其中泰州市龙头企业一家,专业合作社1家,家庭农场2家,养殖场6家,合计养殖面积1560亩。全年总产量近100吨,总产值1560万元左右。

  2、 主导产业品牌培育

  东林村位于长江边的高沙土地带,独特的高沙土质,具有渗透性强、含氧量高,利于形成微循环的自然优势,特别适宜螃蟹生长。这里出产的螃蟹脂膏丰满、肉质玉白爽嫩、蟹黄晶红油润、入口鲜香溢甜,具有“青背、白脐、金爪、黄毛”等特点。为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创建特色品牌,他们在“三品”培育上狠下了功夫。

  一是培育优良品种。该村依托上海海洋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了“江海21”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操作规程,中华绒螯蟹“江海21”成蟹养殖技术操作规程。良种+良法配套,规范的管理,科学的养殖,使基地的商品蟹平均亩产量达到100公斤以上,大规格蟹(公蟹200克,母蟹150克)的比例达到40%以上,提高了产出率和经济效益,使基地的农户收入大幅提升。

  二是提升产品品质。养殖基地以绿色安全为质量底线,从生产源头抓起,对投入品严格管控,强化质量意识,严把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关。饲料、水质有专人定期检测,确保产品通过国家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评审验收。基地内江源农牧有限公司已获得有机食品产品认证,2020年10月“泰兴江沙蟹”顺利通过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评审,目前正在申报绿色食品。“两品一标”严把了基地产品质量关,优良的品质为做大做强基地的江沙蟹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做强“江缘”品牌。该村现有“江缘”、“龙河缘”2个产品注册商标,其中“江缘”商标被评为泰州市驰名商标,列入了江苏农产品品牌名录。“江缘”牌江沙蟹已连续8年获得“王宝和杯”最佳口感奖和全国河蟹大赛金奖。

  3、 主导产业融合发展

  东林村依托泰兴市姚王街道现代渔业产业园区的发展优势,以一二三产融合先导区建设为抓手,强化螃蟹生态养殖,加快螃蟹产品深加工建设,做大做强做优螃蟹产业链,重点培育泰兴江沙蟹品牌,着力打造泰兴江沙蟹地域名牌。

  (1)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内部融合。该村依托现有发展基础,不断提升标准化配套设施水平,大力建设螃蟹生态养殖示范区,并积极探索“稻田十”生态立体种养模式,加快农业产业内部的融合发展,实现螃蟹养殖提质增效。不断提升核心产业区的幅射功能,推进农业产业内部的融合发展,力争通过三年时间,稻田综合种养面积达300亩以上,提升螃蟹单位亩产量5公斤以上,预计产值增加30万元以上。

  (2) 通过产品加工转化,推进产业链深度融合。该村利用主导产业螃蟹养殖的优势,建设了集冷藏仓储,加工转化,物流配送为一体的江沙蟹深度加工中心,主要生产醉蟹、香辣蟹、蟹粉等蟹产品,蟹粉可用于加工蟹黄汤包,蟹黄狮子头及蟹味小食等,提升螃蟹产品附加值200多万元。通过完善网络销售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形成立足本地,幅射周边,链接全国乃至国外市场的全产业链,可带动40人就业,增加农民收入200万元左右。

  (3) 大力发展新型业态,推进新技术渗透融合。该村积极实施“互联网+”现代化农业行动,创建了东林村电商创业中心,推进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与现代农业结合,构建了依托互联网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体系,促进螃蟹及其它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积极拓展电子商务销售渠道,目前主要有淘宝、大润发飞牛、苏宁易购、顺丰嘿客等网络销售平台,同时正在进行利用网红直播带货效应培育企业网红的尝试,预计今年线上销售额可突破1000万元。

  (4) 打造休闲农业品牌,推进文化旅游融合。该村利用螃蟹养殖这一主导产业把美丽乡村建设和打造休闲农业品牌有机结合,带动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经过多年的建设,走进东林村,但见路宽、村洁、水清、坡整、岸绿,到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美丽乡村景象。他们利用本村特色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深度挖掘蟹文化,并与东林家泰葡萄猕猴桃水果种植基地、螃蟹、河虾养殖基地等特色产业结合,组织开发推介旅游项目:江沙蟹开捕节,江沙蟹丰收节、江沙蟹美食节、葡萄、猕猴桃采摘节,初步形成休闲、观光、采摘、垂钓、餐饮、民宿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新格局,打造休闲农业品牌,开拓体验式消费市场,“既做产业又卖风景”,提升产业价值,促进文旅融合。

  4、 主导产业联农带农

  东林村依托螃蟹养殖这一主导产业优势,创新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农民增收。

  一是建立产业化联合体。以泰兴市河蟹协会为纽带,以龙头企业泰兴市江源农牧有限公司为主体,构建“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泰兴市江源农牧江沙蟹产业化联合体,通过统一提供优良品种和优质饲料,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销售,实施深度合作,进一步发挥整体效益,提高了竞争力。2020年通过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营、市场化运作,带动养殖户发展螃蟹产业,促进联合体内农户人均增收4600元。

  二是与老字号品牌联姻。以产品深加工和农产品集散中心为载体,电商创业中心为平台,依托与“邵万生”、“王宝和”等上海老字号品牌的联产营销的优势,在做强螃蟹产业的同时带动全村其他农产品拓宽销路。2020年葡萄、猕猴桃销售比2019年增加15%,销售总额达100万元。

  三是助力贫困户脱贫致富。全村现从事螃蟹养殖业的有856人,其中吸纳贫困户18户,23人,主要从事螃蟹喂养、扎螃蟹、销售螃蟹等工作。东林二组小五保周莹利用学习之余的时间开设淘宝店铺“蟹蟹有你”,销售形势良好,2020年净获利4500多元。在她带动下,更多人加入了“互联网+农户”的销售队伍,实现了足不出户做生意,在家中就能赚钱的梦想。

  二、 问题与建议

  东林村以创建农业主导产业——江沙蟹养殖为主体,带动乡村振兴虽已初见成效,但对照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乡村振兴缺乏长远规划,生态宜居美中不足,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治理缺长效管理体制,有效利用本村资源优势打造特色田园风光尚未配套成型,乡风文明程度有待提高,村级组织人员老化,特色主导产业的融合发展还需提高等。针对存在问题,对照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提高认识,把乡村振兴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

  自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我们要把总书记的指示和十九大的要求,作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准确领会中央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意图、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推动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我们要把乡村振兴摆上优先位置,充分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把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落到实处。

  2、 制订规划,让乡村振兴的工作做到事事有规可循。

  乡村振兴必须规划先行。要结合本地实际,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按照城乡融合、一体设计、多规合一的理念,在产业发展、人口布局、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方面,因地制宜编制乡村振兴地方规划和专项规划方案,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做到乡村振兴事事有规可循,层层有人负责,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搞建设。东林村可将村级规划融入到姚王街道乡村振兴的大规划之中,在打造河蟹特色主导产业时和姚王现代高效设施渔业产业园的发展规划有效衔接,通过强弱补短,放大经济效益。以河蟹养殖为基,通过一产强基(建设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培育主导产业名片)、二产补链(完善河蟹产业体系,延长产品深加工链条,与其它产业互动融合)、三产筑优(以商贸、电商、物流、旅游、研发等附加值扩大一、二产优势),推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在突出以蟹文化为基础的文化旅游规划活动时,挖掘本地红色旅游资源,形成特色品牌。

  3、 加大投入,建立健全乡村振兴经费投入保障机制。

  乡村振兴要真刀真枪的干,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投入。要补上乡村建设发展的多年欠帐,光靠农村农民自身力量远远不够,建议通过政策倾斜,奖励补助,建立健全乡村振兴经费保障机制,广开投融资渠道,引导撬动各类社会资本投向农村。

  4、 培养人才,造就一支扎根农村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乡村要振兴,没有人才就是一句空话。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青壮年劳力离开了农村,农民老龄化、农村缺人才和留不住人才的问题在东林村较为突出。我们要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在人才振兴上下功夫,一方面就地培养一批扎根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和农业职业经济人,另一方面筑巢引凤,引导外出农民、退伍军人、农村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创业创新,让各类人才、资本等要素在农村广阔天地发挥作用,大展身手。

  5、 振兴文化,加快乡村振兴中乡村文明建设的步伐。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通过弘扬爱党爱国、孝亲爱友、扶贫济困、诚实守信、邻里守望等优秀传统文化,抵制农村中天价彩礼、薄养厚葬等不良风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使农村真正成为既有乡土气息、又有文明乡风的幸福家园。东林村的梅祯祥烈士在解放战争中曾担任珊瑚区区长,在他的带领下铸造了“打不垮、拖不烂”的钢珊瑚精神。我们要充分挖掘这些宝贵的红色资源,开展红色基因传承教育,使之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靓丽名片。

  6、 整治环境,大力提升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质量。

  近年来,东林村在环境整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依然存在河道沿线扒坡种植反弹、水面飘浮物及河坡垃圾打捞清理不及时等管护难题。我们要堵疏结合,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环境整治,自觉从我做起,形成强大合力。建议结合推广乡村特色田园旅游项目,加大资金投入,建设东风中沟亲水廊道景观风光带,将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创意农业和农家乐、特色民宿等农业新业态有机整合,通过采摘、垂钓、餐饮住宿、农事体验等新型农业经营活动方式,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提升生态宜居美丽乡村质量。

  东林村在打造特色主导产业品牌,大力助推乡村振兴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对照国家乡村振兴的20字总要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热情期待该村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方面继续敢为人先,摸索出一套可复制易推广的经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更大的贡献。

  (泰兴市扶贫“三会”姚王分会 林金龙)

编辑:童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