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志丹县老促会: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调研报告

2021/09/06  浏览量:   作者:志丹县老促会  

  按照陕西省延安市老促会的统一安排,5月初,志丹县老促会与县乡村振兴局座谈了解全县乡村振兴工作情况的同时,共同研究制定了调研方案和调研提纲,及时下发到相关镇(办)、五大振兴相关部门单位,经过了2个多月的充分准备。近日,志丹县老促会一行5人先后深入5镇10村8个部门展开调研。采取实地查看、走访群众、听取汇报、座谈研讨等方式对全县乡村振兴工作进行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成效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呈现出主导产业多元并进、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乡村旅游初具雏形、新时代实践成效初显、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局面,为全县的农业农村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主导产业健康发展

  1.苹果产业建设硕果累累。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发展,苹果已经成为全县干部群众最具共识的农业主导产业,在政府不遗余力地推动下,全县大力发展苹果产业,出台扶持返乡创业政策,鼓励倡导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管理,发挥大户、村集体经济的示范引领作用。截止2020年底,全县苹果园面积稳定到30万亩,挂果园面积达到15万亩,苹果产量达到12.1万吨,产值达到5.4亿元。109个村果园总面积达到3000亩以上的30个。永宁镇坚持实施“三三三(全镇苹果总面积达到3万亩,新建果园和恢复撂荒园3000亩,发展20亩以上产业大户300户)、科技兴果、基地建设、基础保障、产后整理、金融扶持”六大工程,向标准要质量,向产量要效益,全面促进产业带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管理、无害化防控、有机化生产、市场化营销。经过几年努力,建起了全镇统一的果业协会,保证了果农技术服务无缝对接,物资供应物美价廉,金融服务不误农时,果品销售顺畅便捷。同时还为340多户果农建起了沼气池,为全镇实施果畜沼综合发展,果品有机绿色生产提供了宝贵经验。2020年,东岭产业带内共生产苹果4000余吨,产值1800万元,果农户均收入2.8万元。10万元以上6户、5-10万元13户、2.5-5万元46户、2万元以下382户。全镇苹果年产量12216吨,销售总额达4400万元,其中5万以下112户,5—20万107户,20—50万8户。

  2.设施农业建设亮点频现。按照“稳规模、强技术、优品种、重质量”的整体思路,育苗500万株,推广瓜菜优良品种4个,建成标准大弓棚300亩,改造老旧设施基地600亩,种植瓜菜2.52万亩,发展食用菌200万棒。引进香蕉、火龙果、油桃、百香果、木瓜等新品种。保安街道办西武沟村现有大棚35座,弓棚104座,全部种植绿叶菜,年收入285万,该村小组年人均纯收入增加10000元。顺宁镇保娃沟门村现有弓棚435座,大棚280座,年人均纯收入21800元,占到家庭人均纯收入的65%以上。同时,发展食用菌60万棒,年收入600万,80户群众参与入股,年分红16万,创收100万元。

  3.畜牧业发展可圈可点。我县按照“大企业引领、新主体承载、生态化运行、循环式发展”战略,引进新希望集团和东方希望集团共同落户志丹,为我县生猪养殖注入了源头活水,开创了志丹畜牧业发展新局面。新希望集团志丹种猪繁育基地运行规范,效益可观,年出栏种猪10万头,年产值达1.5亿元,是目前陕西乃至西部最大单点聚集式曾祖代种猪繁育基地。全县已建成村集体经济千头养猪场22个,在建10个,并率先引进推广村集体经济生猪养殖与新希望集团“六统一”合作代养模式;与此同时,全县有百头以上个体养猪场48个,全县现有羊子存栏稳定到了20万只,2016年从江苏太湖周边引进繁殖湖羊,由于湖羊适口性强,繁殖率高,养殖收入高,深受群众的欢迎,不少群众自发养殖,积极繁育,也为全县养子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全县以养猪、养羊为主的畜牧业生产迅猛发展,不仅为农民增加了收入,更为果业、蔬菜等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夯实

  农村基础设施,是提升农村生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改善农村面貌、建设现代化农村的重要物质基础。目前,我县农村安全饮水有保障,农用电全覆盖,道路交通状况明显改善。

  1.安全饮水有保障。脱贫攻坚以来,我县累计投入9597.691万元,用于解决贫困村和贫困户饮水安全问题,并统筹解决好非贫困村饮水安全。我县饮水主要以集雨水窖、机井为主。共新建、改建各类供水工程191余处,完成新建水窖944座,打深机井50眼,浅机井895眼,新建、维修高位蓄水池55座,安装塑管18.72万米,潜水泵84套,配电28处,蓄水池水源保护43处,安装消毒净化设备共计4914套。累计受益人口7.7万人,其中贫困户786户1942人,全面巩固提升了我县饮水安全水平,确保了脱贫退出饮水安全全面达标。

  2.农村生产用电全覆盖。所有行政村已接通动力电,生活用电达到了全覆盖,电力入户率达到100%。

  3.道路交通建显著加强。全县撤并后的109个村的通村道路均已硬化,政府采取资金补助的办法为109个村全部开通了班车专线,方便了群众出行。

  (三)“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已经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1.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标准,线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攻坚以来,累计脱贫1129户3100人,全县建档立卡户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3436.4元增加到2020年底的13000元。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逐一“清零”销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如期脱贫,安全住房有保障,加快推进具备条件建制村通客车、贫困人口养老保险全覆盖、贫困村4G网络全覆盖、贫困村全部实现通动力电和贫困村人居环境干净整洁。全县经济呈现出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2889元。

  2.系统推进巩固衔接工作。一是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制定《志丹县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实施方案》《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的意见》,全力巩固提升成效,重点监测收入水平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二是全面拓展脱贫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过渡期内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保持财政投入力度总体稳定,2021年预算县级扶贫资金8000万元。三是科学谋划衔接举措。起草制定《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行动方案》《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十条措施》等11个具体配套文件,构建起了全方位衔接保障推进措施,推动全县产业更兴旺、生态环境更宜居、和谐乡风更文明、乡村治理更有效、群众生活更富裕。

  (四)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精彩纷呈

  作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全县已建立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2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惠民、科学普及安、全民健身、融媒体6大服务平台,农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稳步推进,成效显著。

  义正镇以召开家庭会、成立红白理事会为载体,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取得了百姓欢迎、社会认可的显著成效,使新时代文明实践在义正开花结果,惠及村民。

  1.学党史、忆家史,小家连接大家成就中国梦。利用特殊节日、群众返乡祭祖、家人团聚的有利时机,通过学习党史、追忆家史,把建党百年历史,用群众喜欢听、听得进的语言和鲜活的故事讲出来,教育引导村民汲取奋进力量,让群众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它不仅在凝聚家庭、调解纠纷上作用发挥明显,而且在实际推动项目回迁、资金回流、技术回援上也是大有文章,将会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利有效因素。

  2.硬措施+软约束常态运行,发挥红白理事会的作用。制定章程,严格过事标准,正面宣传,负面曝光,设置“红黑榜”。2020年,共通过红白理事会为村民操办红白喜事46多起,处分违规办事党员3名,村民人情负担下降5成多,起到了淳化乡风民俗、减轻群众负担的积极作用。

  3.重视教育,注重培养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赵谢庄科是义正镇的一个偏远小山村,多年来他们重视村风、家风建设,特别重视子女的教育和培养,尊老爱幼、邻里和睦、诚信守信,互帮互助蔚然成风,近十年来,这个只有21户人家的小村庄里,接连培养出来36名大学生和研究生、博士生,成了远近闻名的“状元村”。

  4.支部引领汇民心,党群共建聚合力。麻台村曾是多年的后进村,烂杆村,经过近两年的村级整顿、党建引领,村风民风发生了极大变化,今年党支部决定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自己动手修建村部,为党员、群众提供学习场所,工程开工后,党员带头,群众自愿投工投资,义务修建村部。截至目前,党员群众义务投工投劳130余人次;后厨帮工妇女20余人次,群众自发提供各类蔬菜100余斤;出动铲车1辆(天),农用三轮车2辆5次;完成了土建主体施工,这在现阶段实属难得。

  (五)新型经营主体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

  以创建家庭农场省级示范县为契机,全面提升以苹果产业为主的家庭农场发展质量,引导推进“苹果+”等循环农业发展。突出打造“果畜沼”“果菜沼”“数字果园”等新模式,全县共发展家庭农场2447个,创建省市县级示范家庭农场达到757个,其中省级23个、市级76个、县级658个;共发展合作社311个,其中省级示范社5个、市级示范社35个。全县产业大户累计达到3809户,面积达到14.6万亩,占全县苹果总面积的48%,这些新型经营主体引领着全县产业发展不断发展壮大。

  保安街道办杨畔村家庭农场主许占俊,现有高标准苹果园66亩、良种核桃园40亩、优质葡萄10亩、黄芪40亩、抚育树苗50亩,种植粮食作物70多亩,2020年一次性购进良种湖羊50只,走出了一条科技引领,综合发展,以优取胜的创新发展模式,为家庭农场建设树立了典型,提供了经验。产量和质量大幅度提高,2020年农场收入65.2万元,带动周边发展苹果种植业300余亩,2020年被评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

  顺宁镇顺宁村解开莲在外打拼近20年,2017年返乡创业,发展果园,成立了帮助果农解决销售问题的百果园种植专业合作社,成功注册了国家绿色地标产品认证。目前已有50户果农加入合作社,合作社一方面给大家提供技术服务,另一方面为社员打通了销路。先后与陕果集团、中石化等大企业签订了销售合同,2020年共销售苹果8万多箱,成为了专业合作社的榜样。

  (六)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高度重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在全县109个村实施村集体经济“1551”工程,研究出台意见措施,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增加集体收入,把钱袋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109个村村集体果园面积超过1.1万亩,建成果库102座,互助资金规模达到了4272万元,建成猪场22个、成立农机专业服务队29支,成立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和互助资金组织109个,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0万元。

  顺宁镇保娃沟门村充分发挥支部引领作用,不断创新机制、拓展渠道,推动集体经济稳步发展壮大。一是立足优势,深挖潜力,打造发展新引擎。按照打造成“志丹后花园”的定位,流转土地35亩,租赁民房发展集休闲垂钓、观光采摘、拓展培训、饮食娱乐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特色经济。目前建成占地16亩休闲蔬菜采摘园和1个占地19亩的拓展训练基地,农家乐可承接300人用餐,30亩的休闲垂钓中心为游客提供了方便,每年可为集体经济创收100余万元,为村民可提供年30万元的就业岗位,助力一二三产融合,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二是巧借外力,蓄足发展新动能。流转63亩土地,引进志丹县厚圣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成食用菌种植基地1个,以“按棒分红”方式,集体经济年收益6万元。三是坚定主导,构建发展新格局。建成集体苹果园145.6亩,其中挂果园30亩,带动了全村1179.25亩苹果产业发展,积极推进500头生猪养殖场建设,推动果畜循环发展,形成果业与生猪养殖同步推进新格局,每年可为集体经济创收10万元。

  永宁镇崾子川村依托永宁山打造了崾子川田园综合体、永宁山红色旅游观光带、主题民宿等一批二三产业。现有12亩大樱桃采摘园,观光水稻50亩,100亩荷花池,与志丹县农耕堂有限公司、志丹文旅投有限公司、陕果集团合作,栽植菊花300亩、芍药牡丹130亩,发展“农家乐”10个,旅游产业日益兴旺,最多日接待游客流量近万人。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村上成立了果业劳务服务队,通过为陕果集团提供服务,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还为村集体提取率7万元的收入。

  (七)组织、人才振兴工作全面彰显新作为

  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以来,我县高度重视人才振兴和组织振兴工作,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制度、办法,启动了331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331本土人才培养计划。基本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政策体系和管理机制,培育了一定规模、素质优良的乡村人才队伍,为我县乡村振兴不断注入源头活水。

  2018-2020年,累计吸纳了646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其中包括5名选调生,25名公务员,55名医疗定向生,530名特岗教师。通过实施“墩苗工程”“金穗工程”,选派了8名优秀青年干部、100名“乡村振兴特派员”、350余名优秀党政人才到村工作,建立了8支人才服务队共计118人。累计培养后备村干部248名,全县109个村党支部书记全部完成了“一肩挑”,高中以上学历占比达到74%,平均年龄41.9岁,其中女性10名,占9.2%。

  二、存在问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了贯彻落实好中央这一决策部署,我县依据县情、系统谋划,制定了《志丹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整体规划和阶段谋划。几年来全县人民在努力实施乡村振兴工作中尽管做了艰苦卓绝的探索和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绩,但依然存在着需要研究和破解的问题与挑战。

  1.人力资源不足。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步伐加快和学校布局的调整,农村的青壮年全部涌进了各级城市,或从事二三产业,或供养子女上学,部分青壮劳力进城后无工可打,无所事事,50岁以下的青壮年基本上离开了农村,脱离了农业。据统计,全县农村总人口为76533人,常住人口为28953人,农村常住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37.8%。常年从事种养业的劳动力均为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这些人的体力、精力、能力每况愈下,技术水平、学习能力都很难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尽管近年来在动员返乡创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然效果不佳。

  2.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仍需加强。一是我县通村公路部分由政府投资修建,也有石油企业修建的,随着石油工业的现代化程度提高,石油生产对公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小,致使不少原来通油路的村庄道路失修,通行受阻。加之部分自然村组道路原本就没有硬化,晴通雨阻,出行艰难,还有部分农业生产道路原本就不通,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发展。二是农民饮水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以集雨水窖为主,保障程度不高。三是部分群众用电无保障。目前全县有3149户,8604人常年使用油气企业电,近年来,油气企业连发通知,不再为农户提供电力服务,这些群众马上面临无电可用的困境。四是农村垃圾、废水处理,改厕工作进展缓慢,村庄周围脏乱差的现象普遍存在。五是部分地方通信网络运行不畅,信号不强,影响通信效果。物流、快递进村率也有待提高。

  3.部分群众支出负担过重。教育成本高,大病支出多,婚丧嫁娶标准高,这些支出已经成为返贫的重要因素,均需认真研究,逐步解决。

  4.苹果产业发展困境突显。苹果产业面临产能落后、产品过剩、果农劳动强度大、收入效益低等问题,严重影响着产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必须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三、对策建议

  (一)乡村振兴,规划先行

  为确保乡村振兴工作健康有序发展,首先必须下功夫做好镇村两级乡村振兴规划,组成有科技带头人、镇村领导、群众代表三结合的规划班子,逐村做好规划,规划确定后,就必须严格依规实施。规划应该依据村情民意,各具特色,确保每位村民都能够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同时,也要注重把我县的红色文化、传统文化、现代文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注重人的发展。把中央提出的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的各项要求写在纸上,落到实处,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快速发展。

  (二)优化学校布局,强化人才培养

  乡村振兴首先是人才振兴,人才振兴的关键是抓好基础教育。下大力气,抓好九年义务教育,上下一心,尽快走出中小学教育的低谷,这不仅是全县人民急切地盼望,也是时代发展的基本要求。由于政策原因,导致全县农村小学的撤销,给农村群众供学生带来了不便,增加了群众负担,影响了农业生产。一是要强化各级组织的责任担当,从抓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入手,精心谋划,认真落实,细化责任,严格考核,确保每全县每一名少年儿童都能够有一个好的学习成长环境,培养成为建设美丽、富裕新志丹的优秀接班人。二是要认真调研,因地制宜做好幼儿园学校布局规划。目前,农村原有校舍闲置,力争在群众需求迫切的农村恢复布设部分小学和幼儿园,为民减负,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抓人才振兴,其次就是要抓好新农队伍建设,根据产业发展需求组织农民学,带带着农民干,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式武装农民,使每一个新农人都能够成为懂技术、会经营的行家里手,推动乡村振兴健康飞速发展。

  (三)抓好组织振兴,强化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

  抓好组织振兴的重点是抓好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全县各级干部都要把乡村振兴当成自己的第一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的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像抓脱贫攻坚那样抓好乡村振兴。要切实深入群众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组织民力,不断发现和解决新问题,确保乡村振兴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全体党员都要始终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始终代表民心民意,保证乡村振兴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四)优化产业结构,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

  产业振兴是基础,我县农业产业要振兴,一是要认真研判现状,尽快带领广大果农走出规模不小,产品不少,商品不多,农民收入不高的困境,帮助农民下大力气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方向是:因地制宜优化品种结构,干果、鲜果适度搭配,早中晚熟品种合理配置,按照立地条件,选择果树品种,确保趋利避害,品质优良,增产增收。发展重点是:以规模经营为主,以乔砧短枝树种为主,力争做到生产管理标准化,田间作务机械化,单果管理商品化,产后销售品牌化的四化要求,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劳动强度,提高质量效益。提高果品质量效益,必须注重有机肥的投入,要大力推行畜沼果有机结合,积极探索使用酵素生产技术,多措并举提高果园土壤有机质。为生产优质果品奠定基础,保证果品优质高产,达到有质量,有品牌,有市场,有效益的四有要求,还应引导农民学会以地定产,适当控制产量,做到低成本、高收益。二是畜牧产业既是我县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产业。要在继续发展绒山羊的同时,加大湖羊发展的支持力度,据初步调查,湖羊养殖技术相对粗放,投入少,见效快,以一户养殖基础母羊50只为例,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在抓养羊的基础上,还要加大户办小型养猪场的普及推广工作,力争让更多的果农有自己的养猪场、沼气池、走猪、畜沼果的综合发展路子。三是借助我县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打造田园风光、观光农业、绿色采摘等旅游项目,为新型产业的发展创造条件,拓出路子。

  (五)争取政策支持,补齐乡村基础设施短板

  要紧密结合农民的生产生活需求,积极寻求政策支持,尽快补齐农民生产生活基础建设短板,切实解决好农民群众用电、饮水、交通运输、电信网络、快递投运等存在的具体问题,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促进乡村振兴建设工作有序发展。

编辑:童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