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如何发挥红色资源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

——黄梅县红色村庄建设情况调研

2021/09/15  浏览量:     

  8月23日至25日,湖北省黄梅县老促会根据黄冈市老促会《关于开展红色村庄建设专题调研的通知》精神,组织专班对全县有代表性的红色村庄建设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组采取听汇报、看现场、走访当事人、查阅历史资料四结合方式,在大量掌握一手材料基础上,对红色村庄如何发挥红色资源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最终形成调研报告。

  一、黄梅红色村庄基本情况

  黄梅县是块红色的土地,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重大牺牲和重要贡献,全县有3千多名在册烈士,为革命死难的群众多达2万余人。黄梅还为中国革命造就了一支重要的武装力量——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为革命培养了大批领导骨干,如宛希俨、宛希先、吴致民、李子芬、邓雅声、熊映楚、石炳乾、沈建华、洪超、石衡钟等。其中在党的“八·七”会议上先后三次发表重要意见的李子芬,汉口《民国日报》主编、有“中共才子”之称的宛希俨,大力支持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宛希先,担任红军长征开路先锋的红3军团第4师师长洪超等,均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量级人物;还有新中国成立后担任重要领导职务的梅龚彬、赵辛初、桂林栖,被授予少将军衔的周学义、帅荣、赵正洪、胡大荣等,都是对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的人物。

  由于大革命在黄梅开展得如火如荼,黄梅一时成为鄂赣皖边红色区域中心,有“小莫斯科”之称,故黄梅红色遗址、遗迹甚多,共达78处。而作为革命聚集地、摇篮地的红色村庄比比皆是,像柳林村、塔畈村、老铺村、洪楼村、蒋家咀村、藕塘村、油铺街村、柳新屋村、小溪村、吴祥村、宛大屋村、周宣村等较有名气的红色村庄就有20多个。此次,我们选择吴祥、藕塘和宛大屋、柳新屋以及蒋家咀等5个有代表性的红色村庄进行了调研。

  (一)吴祥村基本情况

  吴祥村是大河镇一个行政村,位于永安水库东岸,辖15个村民小组,2190人,69名党员,耕地820亩,林地9100亩,农作物以水稻为主,红薯和土豆辅之。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诞生地,中国革命36位军事家之一的红十五军军长蔡申熙曾在该村战斗、工作、生活。

  1930年10月16日,红十五军于该村成立,在此前后,吴祥曾为鄂赣皖边革命中心地,呈现 “男将打仗,女将送饭,儿童站岗,爹奶洗浆”的家家拥红、人人革命盛况,全村10多人为革命捐躯,其中吴致民、吴介藩、吴少溪三位为著名烈士。1985年以来,党和政府先后投资800多万元,在此修建起红十五军烈士陵园、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成立纪念碑,时任国家主席李先念和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徐向前分别为烈士陵园和纪念碑题词;近年来,又修复了红十五军军部旧址、红十五军军史展览馆和黄梅县革命烈士墓园。该村有两处革命遗址、遗迹,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红十五军诞生纪念地),县级文保单位1处。进入新世纪特别是脱贫攻坚总体战打响后,吴祥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一班人团结战斗,带领全村人民依托红色资源,多方筹资500多万元,修建通村到组和环库公路4公里,对全村道路和村庄进行绿化,安装路灯100余盏,新修和改造厕所100余座,安排8名保浩员全天候地清扫村庄和路面,全村实现了硬化、绿亮、绿化和净化,为发展红色旅游业创造了良好环境,年接待游客10余万人次。该村已被列为全县党史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2016年进入湖北名村行列,2018年被定为全省第四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村依托红色资源辟茶园,建果园,发展农家乐旅游业,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人平纯收入由世纪初的3千多元提高到2020年的1.69万元,连续多年被评为全镇先进村。

  红色吴祥,英雄之乡。为进一步利用红色人文资源打造美丽乡村,该村请来中国建筑上海设计研究院,对全村未来发展进行了中、长远规划。已开始分步实施,目前正在申报新建“鄂赣皖边革命烈士陵园”,该项目总投资达8000万元。项目建成后将使该村以旅游业为轴心的经济社会发展跨上一个新台阶。

  (二)藕塘村基本情况

  杉木乡藕塘村13个村民小组,2051人,61名党员,2200亩水田,373亩旱地,3430亩林地,农作物以水稻为主。是著名烈士邓雅声故乡。其邓老屋自然村有邓雅声烈士故居,邓雅声烈士纪念碑及其陵园和邓雅声水库。邓雅声烈士纪念碑及陵园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是黄梅县重要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该村为丘陵冈地。2010年以来,大力招引能人回乡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湖北邢绣娘林农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万豪生态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共投资12亿元进行大手笔开发。其中邢绣娘公司独资 11亿元,于2013年起依托邓雅声烈士红色资源进行综合开发。他们采取土地双向流转办法,成功流转了以藕塘村为中心点的跨杉木、停前、五祖三个乡镇土地2万多亩,走三产融合发展之路,第一产业已打造出3个5千亩基地(5千亩茶叶、5千亩木本油料、5千亩花卉苗木);第二产业建成5千平方米现代化厂房,安装流水生产线,主产“藕塘角”牌茶叶、油料及其他土特产品;第三产业打造5千亩农+旅核心景观区,布置“鄂东动物园、绣娘集市、劳动教育营地、康养民宿村、5D玻璃桥、七彩稻田、水上乐园、农耕体验园”等7大游乐板块项目。

  至目前,大多数项目已建成,3个5千亩林果花卉苗木基地已全面受益,2020年创产值6千余万元,核心景观区路网和景观项目已建成就绪,去年已接待游客10万人次,最终可形成年50万游客接待能力。整个园区绿色生机盎然,核心景区游乐项目具有多、新、奇、趣特点,吸人眼球,游客身临其“景”,大有人在园中走,犹如画里游的快感。该公司还计划投资2千万元,对邓雅声烈士陵园进行全新建设,将其打造成具有一流接待能力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届时园区将又增加一个新的旅游亮点。

  依托两大公司开发,藕塘村加大土地双向流转力度,组织贫困户进园打工,全村成功摘掉贫困帽子,农民人平纯收入连年大幅增长,集体经济积累120万元(其中100万元投资项目)。全村山水田林路布局科学,实现了硬化、绿化、亮化和净化,现代观光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基本建成。2018年被授予“全省绿色示范乡村”称号。已成为全县乡村旅游最热门目的地。

  (三)宛大屋村基本情况

  下新镇宛大屋村7个村民小组,936人,41名党员,耕地1905亩,山林面积1408亩。主产水稻。该村背山面湖,风景宜人。是著名烈士宛希俨、宛希先和辛亥革命志士宛思演的故乡,宛希俨夫人黄慕兰是我党隐蔽战线上的卓越战士,为救获上海党中央立下奇功。有保存完好的宛希俨、宛希先烈士故居,建有宛希俨和宛希先烈士陵园、下新历史名人陈列馆、下新历史名人纪念园、文化广场等。宛希俨、宛希先烈士陵园庄严肃穆,黄慕兰女士生前为其题写园名。二宛烈士陵园及故居为省级文保单位。

  近几年来,该村实行两手抓,一手抓红色景点建设和修复,共筹资近400万元,高起点深度开发红色资源,对二宛烈士陵园、故居进行全面修复(仅2021年省对二宛故居的维修就一次性投资80万元),将其打造成全县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全县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基地,以红色文化提振经济社会发展。现每年接待游客3万余人,景点声播鄂赣皖三省周边县市;一手抓高效绿色产业发展。筹资84万元,安装7条4千多米长管道,从源湖提水灌溉农田,全村田地山林不怕旱,确保稻田百日大旱亦丰收。同时成功引进了湖北腾源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实行“公司+农业合作社+农户”生产经营模式,主项为黄金茶叶生产、加工及销售;开辟特色水果采摘园,走农业观光旅游一体化的综合型现代生态农业发展之路。仅亩产3万元的千亩黄金茶基地,就一举带动全村走上脱贫致富之路。全村硬化通村到组公路7.1公里(含城下公路过境1.3公里),安装路灯120盏,道路及村庄全面绿化,9个自然村每村建有1座高标准公厕,私厕亦进行全面改造,安排4名保洁员全天候对村庄及道路进行保洁。全村实现硬化、绿化、亮化和净化,村有集体积累10余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大幅度提高,由2013年1.7万元增加到2020年的2.8万元。已被列为全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正按华中科技大论证描绘的宏伟蓝图分步实施。

  (四)柳新屋村基本情况

  柳新屋村位于苦竹乡小溪河西岸,7个村民小组,886人,38名党员,耕地面积1010亩,山林面积2650亩,主产水稻、果特。其柳氏宗祠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成立筹备处旧址。

  据《红十五军军史》记载,1930年10月,红十五军在黄梅县考田山吴祥村宣布成立。在正式成立前的9月下旬,筹备会议在柳新屋村柳氏宗祠召开,蔡申熙、陈奇、周吉可、黄刚、查子清等红十五军主要领导成员都参加了会议,后来他们分别担任军长、政治委员、政治部主任、第一师长兼第一团团长、第一师第二团团长等要职。因此,柳新屋村柳氏宗祠是红十五军诞生的摇篮。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将柳氏宗祠确定为红十五军成立筹备处旧址,列为黄梅县县级文保单位。

  《柳氏宗谱》记载,柳氏宗祠修建于清乾隆七年,一进三重连五加厢房,青砖青瓦结构,共18间,飞檐斗拱、雕梁画栋,乃当地最出众建筑。该宗祠历300年之久,期间两次严重损坏,一次是1938年遭受日寇飞机轰炸,另一次是2016年7月间连遭特大暴雨袭击,除三间中堂外,其余全部倒塌。2017年,村里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一致决定请仿古建筑队按原貌修复。

  修复红十五军成立筹备处旧址,使之成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有重要意义。红十五军从成立到并入红四方面军,存在时间虽然短暂,但在中国革命史上却有辉煌的一笔。它的基本队伍,后来成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劲旅,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支部队为革命培养了一大批开国将领和优秀军事及建设人才,军长蔡申熙烈士是中国革命36位军事家之一。

  项目建设之前,从2014年起,黄梅县老促会帮助该村脱贫攻坚,与村“两委”一起正思路、定目标、拟规划、打基础、找项目、筹资金、搞协调,采用政策、项目、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扶贫等多种脱贫攻坚措施,共筹资700多万元,办了15件实事,对山水田林路进行综合性规范整治,强化了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使该村集体经济不断增长,实现从空壳村到有大笔积累的飞跃;依托青山绿水公司的田园开发,群众收入大幅增长,2020年全村农民年人平纯收入达到1.3万元以上,成功实现整体脱贫出列。现在该村给人的印象是:碧野苍穹,山幽水静;田畴肥沃,阡陌纵横;水泥道路,四通八达;路灯耀眼,歌舞正劲;村容整洁,面貌一新;欢声笑语,洋溢全村;人见人爱,美丽图景。

  项目建设的同时,村在县文博部门的帮助下,抢救搜集了一批有重要价值的革命文物和资料,并办起“红十五军成立筹备处陈列室”,于2020年“七一”前正式对外开放。如今,高标准修复的红十五军成立筹备处旧址已升级为省级重点文保单位,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色旅游景点,吸引了大批游人前来观光旅游,黄梅县又将其列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党政机关干部、学校师生及其群众经常前来参观,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此举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农副产品的销售,也成功地吸引了外来建设资金,这些都为柳新屋村乡村振兴事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五)蒋家咀村基本情况

  杉木乡蒋家咀村2009人,13个村民小组,45名党员。耕地面积2122亩。主产水稻、荸荠。是全省农民运动第一村,全村有25位革命烈士,其中程鹤龄、程建勋为著名烈士。蒋家咀农民研究会成立地程氏祠堂为县级重点文保单位。

  大革命时期,蒋家咀曾是黄梅县农民运动的中心。1924年10月,全县农民运动第一个组织——蒋家咀农民研究会,在该村程氏祠堂成立,其创始人是蒋家咀村青年学生程鹤龄等。1925年3月5日,农民研究会改名为农民进德会,并于9月正式建立,拥有会员600余人。1926年7月,在此基础上成立黄梅县农民协会,使农民运动在全县迅猛开展,只几个月会员便发展到十万之众,促使黄梅县成为鄂赣皖边革命的中心,有“同志(中共党员)三千,群众(农协会员)十万”的“小莫斯科”之称。蒋家咀农民研究会的创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是后来农民协会的雏形,犹如一盏明灯,为我省农民运动的蓬勃开展拉开了序幕,探索了道路,也为全国农民运动的发展做出了示范。1927年6月28日汉口《民国日报》刊登《黄梅县农协之报告》,编者按指出:“黄梅农民运动,发展甚速,会员人数已达十万,中有女会员四千余人,尤开湖北农运之先河。”

  遗憾的是,位于今该村第12村民小组的蒋家咀农民研究会成立地程氏祠堂(小祠堂,当年私塾学堂,研究会小型会议多在此举行),这一重要革命纪念地未得到有效保护,于1958年改为大食堂,1959年完全拆除,由村民程吉良在其上建成永久性住房。另一重要活动场所,位于今该村第2和第11村民小组结合部的程氏祠堂(大祠堂,研究会尤其是后期协会成立后大型会议增多,协会经常在此举行大型活动),也未能得到有效保护。大祠堂是此次老促会组织的调研活动发现的(有发现该祠堂的单行材料),这座建筑建于明末清初,一进四重48间,麻石墙脚,青砖上顶,雕梁画栋,飞檐斗拱。现仅存中间一间一进四重,大门楼雕花栏板及门当户对犹在,保存尚好,而檩条、椽角及布瓦腐烂严重,呈风雨飘摇随时跨塌之相。

  该村红色人文资源未能得到重视和利用,经济发展亦无任何特色,村集体积累只有3000元。村两委在废弃的村小学危房里办公。2020年年人均纯收入1.5万元。

  二、全县各地利用红色人文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作法

  所调研的5个村,其红色资源在我县都属顶尖级的,在鄂赣皖三省周边广大地区也都有重要影响。几年来,这些村利用红色人文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法不一样,结果也大不一样,吴祥和藕塘属强村行列,经济社会发展已呈快速发展态势;宛大屋和柳新屋属中等行列,经济社会发展开始进入快车道;蒋家咀村属弱村行列,红色人文资源完全没有被利用,经济社会发展呈落后态势。综观位列上中等的四个村,有下列几点经验作法。

  (一)对保护红色人文资源的认识较高,保护由被动变成主动行为。他们认为,红色人文资源不仅仅只有政治价值和文化价值,同时具有极强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红色人文资源也是生产力,好比一座可供开采的矿藏,埋藏越丰富,开采价值越高,开采越广越深,所获效益越大。以往是文物部门三番五次上门要求属地配合保护,现在倒过头来了,是属地勤到文物部门汇报要求指导保护。吴祥、藕塘、宛大屋、柳新屋等绝大多数红色村庄都成立了红色人文资源开发专班,常年不懈地坚持抓,主动积极地做宣传,跑项目,筹资金。群众则积极响应村两委号召,像大革命时期支持红军革命一样,主动为红色景点修复出让土地甚至拆迁房屋腾出屋基,如吴祥村十多户群众就服从拆迁安排,把自己的房基让出修复红十五军军部旧址和建设红十五军军史馆。该村群众还搜集了大量当年红军遗物,无偿交到军史馆陈列。

  (二)不等不靠,干中求助。红色人文资源的保护、修复和利用,都需要大笔资金,在这个爱卡壳的瓶颈面前,他们不是怨天忧人,坐等外援,而是不等不靠,干中求助。柳新屋在2013年开始抢救保护红十五军成立筹备处旧址时,手头没有一分钱资金,他们开诸葛亮会议,采取“干群集资一点、本村企业老板赞助一点、找相关部门化一点”的办法,筹集到十几万元启动资金干起来。至今,他们共投资160多万元修复了红十五军成立筹备处旧址,办起了陈列室。其精神感动了省、县老促会,省老促会基金会一次性解决资金20万元,县老促会帮助多方协调,先后筹措50多万元资金。其精神亦感动了县文物部门,不仅给与资金支持,还组织材料,将其由县级文保单位升级为省级文保单位,批文不久即可下达,届时将可获得常规保护经费。宛大屋村也一样,多方筹措资金修复序列红色人文景点。今年又向上争取资金80万元,对省级文保单位二宛故居进行深度维修。

  (三)舍得投入,新建和修复均按高起点实施。在所调研的5个村中,吴祥、藕塘、宛大屋、柳新屋等4个村均请武汉、上海等地科研设计院所帮助高规格设计,仅设计费每村就花了十几万元。有了设计蓝本后,严格按图纸施工,起点高,规格高,只超前,不落后,一次性成功,避免了建了拆、拆了建尽走弯路的怪圈。修复后的红十五军烈士陵园和宛希俨宛希先烈士陵园均以大气、庄严、肃穆获得社会各界好评,从而吸引了鄂赣皖周边广大地区党政干部、军人、学生和游客前来观光瞻仰和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柳新屋村从外地请来古建公司修复红十五军成立筹备处旧址,修复成果被省老促会列为样板,要求全省各地学习借鉴。

  (四)红绿结合,多措并举,设施配套,协调发展。开发红色人文资源,目的是为了存史、资政、育人,同时也是为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若要以红色人文资源提振经济,必须将红色景点建成吸引人的旅游项目,必须要有留得住游客的配套项目,这样花草树木、果园等绿色景观和其他配套项目就得要跟上。吴祥、藕塘、宛大屋、柳新屋等四个红色村庄都在朝这个方面努力,尤以藕塘村做得最好。该村以邓雅声烈士陵园为轴心的邢绣娘生态旅游产业园,面积达2万多亩,除3个5千亩绿色基地外,还有1个7大游乐板块项目的5千亩农+旅核心景观区。这里已获批为3A景区,集吃住游购为一体,游客可在园内逗留一两天,以平均每人消费500元计,年50万游客吞吐量,即年可实现旅游产值2.5亿元,再加上三大板块的农林收入,就更加可观了。

  (五)发挥党组织在红色人文资源利用中的引领作用。所调研的几个村党支部和党小组都很健全,学习、活动经常,制度过硬,执行力强,群众反映村党组织带领党员在红色村庄人文资源保护开发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特别是村党支部一班人在宣传发动,跑项目,筹资金,搞协调上,忙得没日没夜,任劳任怨,尤其是在土地调整和房屋拆迁中,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几点建议

  主要问题是各地在保护和利用红色人文资源上发展不平衡,红色遗址、遗迹自然损坏严重甚至消失,还有资金瓶颈问题。

  几点建议:

  (一)加大推介黄梅宣传黄梅红色资源力度,进一步做好对红色遗址、遗迹和革命文物的保护和利用。要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使广大干部和群众意识到抓红色文保和利用不仅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同时也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是在对外大力宣传黄梅推介黄梅,是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庆祝建党100周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文物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前不久,县委召开常委会议,传达学习贯彻全国、全省革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专门听取了县文旅局关于文物保护工作情况汇报,会议强调,黄梅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组成部分,革命文物资源丰富。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发掘好、利用好、维护好,推动我县革命文物工作开创新局面,并将吴祥村确立为2021年度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因此,要借这一东风加大对红色遗址、遗迹和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宣传的力度,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革命成功70多年了,随着建设规模扩大和速度加快,还有自然灾害的侵蚀,许多红色遗址、遗迹及其附载其上的革命文物迅速消失。因此,抢救性保护尚存的遗址遗迹和搜集散失的红色文物迫在眉睫。“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也就是说,再过若干年,这些有价值的东西都不复存在了,又何谈保护和利用呢?

  (二)谋划迁建黄梅县革命烈士陵园。黄梅县革命烈士陵园为省级规格,建于1956年,1984年胡耀邦总书记视察黄梅时为其题写园名。该园位于县城北邙山,面积6亩,主建筑为烈士塔、烈士骨灰亭和陈列纪念室。建成后,只作过一些小维修。现该园存在四大硬伤:规模、规格与省级陵园不匹配;自然环境有较大改变,使陵园庄严肃穆氛围尽失。当年这里是县城郊,环境幽静,现为闹市区;当年这里是小山坡,纪念碑立在制高点上显得高大雄伟,现在周围搞建设,挖平了小山,陵园成了孤岛,且周边高大建筑远远超过纪念碑高程;面积太小,无有绿化地盘,无有停放车辆之地,大型团队祭扫不便。迁园议了几十年,该是付诸行动的时候了。全县群众对此呼声很高,不迁对不起革命先烈,不迁黄梅红色名片难以擦亮。

  (三)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及扶持政策要向红色村庄倾斜。所调研的5个村,有吴祥、藕塘、宛大屋3个村已先后列入全县美丽乡村建设示范试点村,得到了大额建设资金补助,直接加快了三个村红色人文资源开发进程,柳新屋也已进入近年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提名行列,只有蒋家咀村没有得到国家任何建设资金补助,这也是该村经济文化社会发展迟滞的一个原因。

  蒋家咀村大革命时期是全县农民运动的中心,为革命付出了重大牺牲,作出重要贡献。全村有25位革命烈士,其中知名烈士2位,还有上百名为革命死难的群众。该村几乎是家家革命,人人拥红,父子母女同革命的,兄弟姐妹同革命的、一家三代参加革命的、引领亲戚一道革命的,比比皆是,其中程继生一家父辈6人(程鹤龄等)就有4人为革命捐躯,可说是满门忠烈。在革命最低潮的岁月里,蒋家咀村每隔几天就有人被敌人杀害或为革命遇难。全村一片腥风血雨,天天打造棺材,隔三叉五送葬出殡,精英几乎全部遇难,悲惨无比,恐怖至极。

  该村既不靠山,又不近水,无任何发展经济的特色可利用。几十年来经济社会发展一直处中下游行列。村里没有一家企业,集体积累只有3千元钱,办事靠群众集资,村两委办公楼破旧不堪,村组干部工资靠化缘补贴。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该村没有得到国家大额建设补助资金,也没有一个市、县级领导来村蹲点邦扶。与周边乡村比较,蒋家咀越来越显落后,掉队距离越拉越大。对此,群众特别是烈士后代多有微词怨言。他们用“火、 灾、怜、叹”四个字来述说蒋家咀大革命至今历程,以排遣心中的不快。所谓火就是当年农运火红,十分出名;接下来革命失败给全村带来灭顶之灾,由于青壮年精英大多遇难,元气大伤,接下来就是几十年一蹶不振,让人同情的一副可怜相,再接下来是对周边先进望尘莫及的长嘘短叹。四个字虽含有一定怨气,却也客观地反映了实事。当年全省农民革命先进村,如今成为乡村振兴落后村,不能不引发人思考啊。调研组离开时,参与座谈的村民们久久不愿散去,他们十分希望调研组“带话上头”,渴望早日提携他们一把,让他们跟上时代前进步伐。

  诚然,在红色人文资源保护上蒋家咀人自身做得不够,拆除并永久毁灭了珍贵的程家小祠堂(蒋家咀家民研究会成立处),失去了申报省市级文保单位的载体,但供农协会召开几百人大会和大型活动的程氏大祠堂尚在,主体建筑保存尚完好,完全有修复的价值,完全可以对其进行深度考察,将其列为申报项目。与此同时应尽快将该村列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将示范村项目和红色遗址修复项目捆绑在一起实施,做1+1大于2的文章,促使该村尽快步上发展快车道,以告慰九泉之下英烈。

  革命胜利不容易,莫把英烈来忘掉。像蒋家咀这样的村肯定还有不少,因此建议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项目要向红色村庄倾斜,锦上添花的事要做,而为红色村庄雪中送碳更有意义。

  (四)大力招商引资,借助社会力量开发红色资源。5 个村中,利用国家建设资金最多的是吴祥村,其他村建设资金筹措主要靠各自招商引资得来,他们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来开发红色资源。其中藕塘、宛大屋和柳新屋3个村通过能人回乡创业带回了大笔资金。藕塘村邓氏兄妹共投入11个亿开发邢绣娘生态旅游产业园,另一家万豪公司也投入1个亿,使该村美丽乡村建设实力更雄厚;宛大屋村能人带资9000万元回乡创办湖北腾源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出千亩黄金茶园;柳新屋村能人带资2个亿打造青山绿水田园,带动了该村旅游业的兴起。这些直接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掀起了红色旅游热潮。

  (五)将红色文化资源的修复和保护列入财政预算,使经费保障常态化。红色人文景点修复起来后,利用成为常态化,保护及维护也将成为常态化,所需资金将逐年增加。这些资金除了当地从旅游业利润里提取一部分外,国家应将其列入预算,使之常态化。唯有如此,方能保障红色资源得到永续利用。

  (六)通盘考虑红色人文资源的保护、修复和利用,有效整合项目的申报、资金的筹措使用和工程施工力量的组织。现在已出现多个部门介于红色人文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个中出现了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不协调,造成项目申报无序问题。建议由一个部门牵头,协调好文旅局、退伍军人事务局、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和县财政局等部门做好这项工作。

  (黄梅县老促会)

编辑:童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