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关于乡村振兴有关情况的调研与思考

2021/09/22  浏览量:   作者:海伦市老促会  

  按照黑龙江省、绥化市老促会的总体要求,我们海伦市老促会于6月初组成调研组,深入到东林、双录、海北、向荣、前进、海兴等乡镇,历时一周时间,围绕乡村振兴方面的情况进行调研。

  通过调研,我们高兴的看到,我市的老区乡镇及老区村,历经脱贫攻坚五年的决战,取得了海伦贫困县摘帽,贫困村出列,贫困人口脱贫的历史性成就,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特别是通过对向荣镇、海北镇、东林镇东方红村、前进镇光荣村、海北镇西安村及海兴镇高向秋、毕秀丽等典型的剖析,我们感到典型群体各具特色。为我市乡村振兴提供了出路和办法,从中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调研中的启示

  (一)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现在农村要全面振兴,产业是基础。有了主导产业的振兴,农村才有人气,发展才有底气。

  1、乡村振兴必须有一个稳定的产业

  稳定的大产业兴起对乡村振兴快速发展起到了助推和引导作用。调查验证,投资兴建的大光伏产业项目不仅助推了101个贫困村15783户脱贫,而且村集体每年可增收100多万元,成为村增积累一个重要来源。仅深度贫困的老区东林镇镇东村,除延续贫困户的补贴外,村里年可收入130万元。类似这样稳定的产业,一次投入,多年受益 。

  2、产业发展必须有能人带动

  能人带动,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调查所见,凡是产业稳定,形成规模,辐射力强的地方都有能人在示范引领 。海伦大辣椒生产之所以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朝阳产业,就是因为有一位全国人大代表农民创业领军人物的高向秋。她创办的向秋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不仅精心传授入社农户科学种植技术,而且还在山东寿光建立稳定的外阜销售基地,形成了市场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良好态势。

  海伦的大鹅养殖成为贫困户脱贫的支柱产业,就是靠丽联大鹅养殖专业合作联社负责人毕秀丽引领成功的。这个全国妇联命名的巾帼科技扶贫示范基地,不仅每年为养鹅户提供上百万只鹅雏,而且还向养鹅户传授饲养防疫知识,广辟大鹅销售渠道,促进了全市养鹅业的发展。

  3、产业兴旺必须有龙头企业拉动

  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的经营主体,上联国内外市场,下联基地和农户,从某种意义上说龙头企业发展的快与慢,直接影响实现产业化发展的程度高低。海北镇有企业54家,其中规模以上的粮豆加工企业4家,该镇的鹏翔工贸有限公司的榨油厂年加工大豆3万吨,生产豆油1万吨,创产值1.8亿元。仅一个大豆加工企业,就将本镇每年所产大豆全部吃干榨净。不仅企业增效,而且种植户也稳定增收。

  4、乡办工业需靠招商引资做支撑

  调查所见,凡是乡镇具有一定规模而且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或产业。都是靠招商引来的项目、资金、人才做支撑。向荣镇引进的黒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创建了食用菌生产加工基地。年挂菌包1190万袋,创产值5176万元。 常年用工150余人,季节用工6--800人。企业年创收入1000多万元;海北镇引进的天津利民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建起了豆制品精深加工企业,生产腐竹、粉丝等豆制品, 年加工大豆能力5万吨,创产值近4亿元。不仅常年接纳 300人就近就业,而且使种植户每斤大豆多卖0.2元。无论是向荣还是海北,实现了龙头在镇里,基地在村里,就业在“家里”。

  (二)、资源开发利用大有文章可做

  土地不仅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民生之本,也是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之源。

  1、荒山荒坡是可开发利用的潜在资源

  一是开发利用荒山荒坡,变废为宝。双录乡在荒山荒坡上建起了赵长林夫妇养鸡场、养麻七公鸡3000只,年创产值24万多元。并将四周栽上了果树,将荒山秃山变成花果山,凤凰岭。二是废弃地插薪炭林,变成绿色银行。向荣镇充分利用沟边壕沿的荒地,插上了薪炭林,历经2年的不懈努力,现已插薪炭林845亩,实现了贫困户户均一亩林。三是大光伏发展空间较大,前景乐观。实践证明,大光伏占用的都是荒草地、废弃地,有些水面甚至房盖都可以发展光伏产业。国家正在全国以县为单位进行大面积试点,机遇和前景不可估量。

  2、村集体土地是化解债务的再生资源

  调查所走过的村,没有债务的很少,个别的村少则十几万,多则上百万。村级债务过大,已影响到基层政权的巩固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如任其发展,还会继续恶化。凡是化解村级债务有亮点的村,都把稳定的产业收入、规范农村集体资产处置行为,作为化解村级债务的重要手段。一是靠“清化收”的政策,收回廉价承包的土地。将收回的土地一年一发包,成了村里永续资源。向荣镇全镇依法依规一次清回土地9900亩,当年增加村级积累495万元,使该镇9个村,一夜就结束了负债的历史。如果全市都像向荣镇这样动真的,来实的,化解村级债务就指日可待。二是借助土地“增减挂”的有力契机,撤屯并户,使房基地二次增值。前进镇光荣村 2019年拆迁了一个屯,为72户百姓提供了450多万的拆迁补贴。2020年陆续拆迁六个屯,拆迁280户共补偿资金1260多万元。让闲置的房屋及宅基地资源全部变成了百姓兜里的真金白银,同时也为村集体增加千亩耕地,这部分地可做新的机动地,一年一发包。使村集体年可增收一百余万元,而这块收入还持续稳定。

  3、村办企业是集体增收的可续资源

  兴办村企是壮大集体经济,拓宽农民就业渠道的有效载体。一是靠企业创收增加积累。东方红村村集体主办的农机合作社除向农户让利外,年为集体创收10万余元;向荣镇向众村的小杂粮加工厂常年用工20多人,年为村里创收近30万元。 二是打造销售平台。海北镇西安村, 投资780万元建一处占地2000平米的集物流、仓储、销售为一体的电商基地。为农户生产的绿色有机蔬菜和富硒有机绿色农副产品提供了线上销售平台。不仅安置了10多名人员常年就业,而且村集体每年增收2-30万元。

  (三)、乡村一把手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一些乡镇的实践证明,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振兴,选配好一把手是关键。

  1、乡镇一把手必须担当起全程设计、重点参与、敢作敢为、科学指挥的重任

  调查走过的乡镇,凡是乡镇经济发展好,产业形成规模,农民福祉指数较高的乡镇,都有一个为乡村振兴铺路架桥,既是领导者,又是设计者、参与者的人合心、马合套的领导班子。党委书记必须是一个高屋建瓴,有胆有识 ,心系百姓,善谋发展的好班长。如:海北镇龙头企业群体兴起;向荣镇食用菌基地、大鹅养殖繁育基地有规模,有效益;海兴镇特色产业典型的示范引领;前进镇实施大手笔做土地的大文章。他们都主动作为,敢于担当,善于捕捉政策机遇,创造性地发展自己,率先抢占了乡村振兴的战略高地。不仅使区域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 而且又让农村,农业,农民看到了发展希望。

  2、村里必须有一个强有力能干事干成事的班子带头人

  有一个好支部书记就能带动一方经济振兴、百姓致富。老区东林镇东方红村由深度贫困村一跃成了富裕村;海北镇西安村、联发镇百兴村、福民乡众福村,能把昔日的普通村一举打造成全省瞩目的宜居宜业的旅游村。前进乡光荣村是一个非贫困村,但他们不依不靠,自立自强,历经艰苦打拼,发展成乡村振兴的样板村,究其原因,就是有一个心系发展,执政为民,能干事,干成事的支部书记。

  二、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及思考后的几点建议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有成绩有潜力,发展变化有目共睹。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不成熟的建议。

  1、 空巢村大面积出现,年轻人严重缺乏

  调查走过的一些村,普遍反映,由于青壮年都外出打工,村里老年人和低保户居多。 前进镇在册的人口33000人,而实住的人口只有8800人,除了一部分种田大户外,年轻人基本略略无几;海兴镇人口35000人,实住人口只有8812人;双录乡双龙村在册常驻人口2071人,现在实住人口仅300人。由此可见,目前农民外出打工已是大势所趋。应该看到,随着农业实行全程机械化及土地连片规模经营,托管经营,解放了大批劳动力。农民脸朝黄土背朝天,靠天吃饭,靠地挣钱的日子已经结束。这对农村农民来说,有阳光一面,但随之而来的使大批农民离土离乡、外出务工经商,出现了空巢村的现象。为什么这些人远走它乡呢?其原因:一是无地可种,二是无业可就,三是在本地无增收渠道。这个问题是全省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从长远看,要解决空巢村还是要靠当地经济发展。当前看,乡村振兴又必须把这个问题尽早纳入日程。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以事业发展感召人。市里、乡里通过招商引资上大企业,招收大批新农人进企业,解决农民无业可就问题。通过发展龙头企业建立产业基地,让农民离土不离乡。解决农民无业可就问题。通过发展龙头企业,在乡村建立产业基地,让农民离土不离乡。做到龙头企业在市里,基地在乡里,农民就业在村里。(2)以新型职业培育人。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及特色产业,尤其是饮食服务等密集型第三产业。要打造能人效应,加大对具有方向性典型的推广力度,将现在一花独放单出头的能人典型通过新农人的参与,形成星火燎原之势。以此培育造就一批爱农村、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以此开创农村就业新载体。(3)以乡情乡愁激励人。以乡情乡愁为纽带感动和凝聚各方人才支持乡村建设,用乡情乡愁将毕业大学生、复员转业军人,年轻后备干部,各类科技人员转化为热爱家乡、感恩家乡、回报家乡的实际行动,增强乡村人才的归属感。(4)以优越待遇吸引人。 首先需要解决好新农人的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后顾之忧,改善人文环境,缩小城乡差别,让新农人在清新的环境中宜居宜业。(5)以改变用人机制留住人。在事业编使用,公务员考录,村干部职业化等方面加大力度。坚持 在经济一线中识别干部,在产业的带头人中发现干部,在企业发展中选拔干部的用人导向,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机制,让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2、 产业根基不牢,缺少强筋健体产业

加快发展富民兴村

现在有些扶贫到户的小产业,依赖性较强,一扶就好,撒手就倒。建议市里规模发展优质高效的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业等,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生态资源和特色农业优势,努力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产业发展格局。加快做大主导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的规模总量,夯实优势比较明显的乡村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根基。把主导产业做强,特色产业做大,品牌产业做精,把硒都产品叫响,使其走出海伦,走向全国,誉满全球。

  3、 畜牧业发展腿短,号称“半壁江山”不成气候

  畜牧业是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畜牧业不仅为食品工业提供肉蛋奶等原料,而且也是粮食过腹增值,农民就业致富的最佳途径。我市是农业大市,也曾是全省乃至全国畜牧业养殖先进县,曾一度撑起我市农业的半壁江山。由于企业转制,市乳粉厂、冷冻厂、羽绒厂、屠宰场的相继关停,致使“两牛两羊”等畜禽养殖逐年萎缩。建议市里通过招商引资恢复和重建畜牧精深加工的大型龙头企业,使养殖业在入口上,由千家万户的普养变养殖大场大户的规模饲养;在出口上,由龙头企业建立养殖基地,使基地成为龙头企业的第一车间。做到统一收购,精深加工,统一销售。形成“龙头 +基地(大户)+市场模式,向养加销一条龙,农工商一体化的方向迈进。

  4、 村与村差距明显拉大,在资金项目上应向非贫困村倾斜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原脱贫较早实惠较少的非贫困村与刚脱贫的贫困村相比,出现了新的差距。如我市东林镇文明村是较早脱贫的省级文明村,由于在扶贫攻坚中,没有扶贫项目和资金的支持,现在同本镇刚脱贫的深度贫困老区村东方红村、镇东村、战胜村比,远不能同日而语。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公共服务设施仍是山河依旧,原貌未改。

  建议市里在农村的种养业、旅游业、大光伏产业、电商产业等方面,应关注和支持非贫困村振兴和发展。乡村振兴工作重心应从贫困户、贫困村转变为所有农户和所有行政村,尤其债务较大,基础较差的村更要加大扶持力度,走共同富裕之路。

  5、 人往哪里去,钱从何出来

  承包田承包期延到2057年,致使三代人无地。目前看,土地仍是农民赖以生存的一块资源,世代以来,都是耕者有其田。在现实的环境中,农民分不到应经营的土地,这是家庭收入减少,农民大量外流的一个重要原因。建议国家在家庭联产承包形式再延续30年的基础上,明确这种承包形式长期不变,但要出台土地大稳定小调整的微调举措,着重破解当前出现的三代人无地耕种的难题。

  6、秸秆处理的链条不完整,成了种地户的一块心病

  杜绝焚烧秸秆是绿色环保的需要,但目前看,各村花了不少钱,村村购买秸秆打包机,打完包的秸秆出口很小,利用了一小部分,致使一些打包合作社基本赔钱。最后拖到种地时再逼着农民将已打包的秸秆限时烧掉,造成劳民伤财。一是建议国家向县乡投资建设以秸秆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将秸秆吃掉一部分;二是研究引进秸秆粉碎还田的机械,将剩余的秸秆还田一部分。三是把秸秆粉碎青储做饲料,通过发展养殖业消化掉一部分;四是把种植补贴与秸秆离田相结合,种田补60%,秸秆离田补40%,倒逼农户增强秸秆离田意识,还百姓一片蓝天。

  综上所述,海伦在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现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蓝图正在绘就。我们坚信,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全市各级干部和群众同舟共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一定能在海伦大地变成现实。

编辑:童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