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红色土地不撂荒

——革命老区广西马山县永州镇利用耕地记实

2021/10/13  浏览量:     

  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一些地方耕地撂荒的现象让人痛心。盛夏时节,走进广西马山县永州镇的田野,映入眼帘的却是一片片青翠茂盛的庄稼,不见一片地块闲置。

  马山县是红色革命老区县。早在1927年初,中国早期农民运动三大领袖之一的韦拔群就委派共产党员黄书祥到马山县永州镇平山村江庄屯,点燃了革命烽火。从此马山县革命的火焰越烧越旺,直到全国解放。

  几十年来,永州镇老区人民当家作了土地的主人。他们非常珍惜老前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这片土地,年复一年辛勤地在这片土地上耕耘,继续为国家作贡献。可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永州镇和其他地方一样,出现了土地抛荒的现象。到2015年统计,全镇耕地就抛荒 2600多亩,昔日庄稼长势茂盛而高产的耕地上长满了杂草。

  针对土地丢荒现象,永州镇党委政府经深入调查,找出村民丢荒耕地的几个主要原因:一是进入市场经济以后,农产品价格跟不上日趋活跃的市场经济发展,农户觉得种地没奔头,辛辛苦苦一年下来赚不了几个钱。如果遇到天灾更不乐观。二是现在农民已解决了温饱,想尽快富起来,青壮年大都外出打工经商做生意。他们说,打工经商吹糠见米,就是一个月挣上一两千块钱都比在耕地上捣腾强。三是空心村现象。村里除了留守儿童就是老弱病残五保户,家庭缺乏劳动力,根本干不了农活。四是由于耕地承包经营不变几十年了,人口变动很大。农户当中人多地少、人少地多的矛盾突出。人多地少的农户宁可闲着也不愿帮人少地多的农户种地。

  针对这些情况,镇党委政府班子多次召开会议讨论,一致认为,这片红色土地不能撂荒,要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解决耕地闲置问题。经研究,镇党委政府采取几个措施深入村屯农户开展工作。

  一、 开展土地重要性教育,让村民倍加珍惜先烈鲜血洒过的这片土地

  从2016年初开始,镇党委政府就深入各村屯开展“土地曾染先烈血,如今要倍加珍惜”土地教育活动。为提高村民对土地重要性的认识,镇干部进行包村包屯组织群众开会,贯彻中央有关土地政策和各项法规,讲清国家为什么要划定基本农田和稳定粮食生产的重要性,并请一些老人现身说法,用他们亲身经历解放前没粮食遭受的饥荒,五十年代末三年自然灾害吃不饱饭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从而提高村民进一步对土地的认识。

  平山村江庄和坡马是紧靠在一起的两个屯,1927年黄书祥先烈就是落脚在江庄和坡马屯的韦成篇、李凤彰家。他介绍两人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贫苦农民进行土地革命。1929年7月9日,他们组织举行了震惊区内外的“那马暴动”,推翻了国民党那马县政府,成立了中国共产党那马县人民政府,比著名的“百色起义”还早三个月。有70名农民赤卫队队员先后加入了百色起义的红七军北上抗日。1938年8月3日,国民党当局以共同抗日为名诱骗杀害了那马中心县委徐泽长、李凤彰、韦成篇等三个领导人,制造了轰动全国的“八.三惨案”。

  进入新世纪以来,平山村也丢荒了不少耕地。镇领导到这个村召开会议,组织村民重温本地先辈当年浴血奋斗的历史,缅怀几十个流血牺牲在这片土地上的先烈,开展这片土地该不该丢荒和能不能丢荒讨论。会上,“八.三惨案”烈士之一李凤彰的孙子李生勇激动地说,他家现在有5口人,仅有3亩耕地,因到外地打工也丢荒了一些。他说:“我爷爷就是为我们得到这片土地而被国民党杀害的,我真不应该把它丢荒了,我要带头把地种好以告慰爷爷!”。

  几年来,永州镇党委政府不断利用红色历史资源教育村民珍惜土地,使全镇各村屯村民不断提高对土地重要性的认识,耕地丢荒现象一年比一年减少。

  二、创新科技种地,组织互助帮工,落实农机进农家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永州镇外出打工和经商做生意的村民一年比一年多,如今在外打工经商的近万人,占全镇劳力百分之三十五。打工者大部分到广东深圳珠海,一年只有重大节日才回家,经商人员则重商轻农。由于农户劳力在外,土地不得已丢荒。

  为了解决劳力不足问题,镇党委政府着力抓好三件事。

  一是对全镇外出打工经商人员进行调查模底,深入农户说服动员他们不可丢了农事,年初要先抓好播种再外出。对经商农户则教育他们不可重商轻农,尤其在“双抢”季节,要先农后商农商并举不可错过季节。

  二是抓好农机进农家。镇党委政府领导深刻认识只有农业机械化才能最大地解放劳动生产力。多年来,他们针对本镇情况,组织资金扶持农户购买拖拉机、收割机、打谷机、玉米脱粒机等各类小农机,大大解放了农村的劳动力。为了方便村民在“双抢”季节加班加点,镇要求电力部门着力调节好电力供应,尽力保证每天24小时供电。因为收割机等一些比较大的农机不是户户能买能驾驶,镇里就定点扶持农户购置,农忙时包片薄利给农户收割农作物。除此,镇里还让各村屯组织各类型的帮工队,给人少地多户、五保户和缺劳力户帮工,有力地推动了全镇的农业生产。

  三是进行科技创新科学种地,减少劳作程序。以前,种玉米地的程序主要是翻土过冬、立春备耕、开垄播种、间苗补苗、两次施肥培土、除草、喷洒农药除虫等才能收获。如今推广了玉米新品种和种植新技术,不用翻土过冬,来春直接用锄头在地里刨土点种,施肥只需培薄土,新品种玉米在硬土上根系更发达,抓地力更强,更不容易倒伏。减少了这几项花大力气的工序,大大节省了牛力和人力。水稻种植也创新了几个工序,也大大减少了劳动强度。全镇创新方法种地后,粮食比以前更高产。多年前农户基本户户养耕牛,现在很多农户都不养耕牛了。

  镇党委政府的这三个举措,切实为广大农户解决了劳动力问题,多年来深受到广大村民的称赞。

  三、 大力进行土地流转,扶持本地能人和引进客商发展新型特色农业

  永州镇党委政府深深知道,进行土地流转,激发本地能人和引进客商发展新型特色农业,是解决空心村和土地丢荒现象的一个有效措施。

  几年来,党委政府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并下大气力动员村民进行土地流转,把土地集中到本村屯能人手中,让他们发展新型特色农业。在土地流转工作中,镇党委政府深入实际解决问题。亲爱村人均耕地1.2亩,但土地丢荒却达 800多亩,人均0.3亩。村里能人韦世君成立了一个种养专合作社,要承包农户土地发展种植养殖业,但农户就不愿意把土地流转给他。镇领导陆桂福知道后,深入这个屯,找出原因所在,原来是村民担心土地流转后被推平,界线不清楚,以后土地收回来亩数不清楚而产生纠纷。针对问题,陆桂福找各户谈心,解除他们的思想顾虑,并组织合作社和农户勾好原图,实地进行拍照留存,承诺以后完全可以恢复原貌,最后让农户乐意地流转了土地。

  为更好地解决土地丢荒问题,永州镇党委政府着力招商引资,发展更加有竞争力的特色农业。2016年,本镇胜利村还有200多亩耕地丢荒,虽然地肥水美,但却没有人站出来承包。镇党委政府引来河南省南阳市能人徐秀能,到该村承包局奢、伏红、局旺等7个自然屯全部丢荒土地在内的1030亩耕地,成立“广西菜根普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带动500多农户(其中60多个贫困户)种植各类蔬菜,产品销售到南宁、广州、深圳、香港等地,年销售额7000多万元,农户年收入近200万元,不但解决了农户土地丢荒问题,而且增加了农户收入。局奢屯贫困户黄玉安户4口人, 5亩地就丢荒3亩。局旺屯韦大力户是残疾户、陆美选户是无劳力户,仅这两家就丢荒8亩多地。公司进驻以后,他们把耕地全流转出去,还为公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户月收入2000多元,生活一年比一年好。

  为了更好地招商吸引能人创业,永州镇还大力进行产业路、水、电建设。到2020年,共建设产业路30条190公里,引水渠道10条40公里,拉产业电网9处31000米,为创业能人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目前,全镇发展有种植养殖经济实体32个,流转土地3000多亩,从小规模开始,以小带大,以点带面,基本形成一村一品的面貌。

  几年来,由于永州镇党委政府能结合本地红色资源,对农业生产采取更加新颖的种植理念,认真服务于经济实体和广大农户,发展附加值更高的综合性特色新型农业,充分利用了土地,有力地解决了土地抛荒现象,全镇看不到地块丢荒,农业生产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广西马山县革命老区建设办公室)

编辑:童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