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8 浏览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今年以来,为更好保护和利用宝贵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江苏省太仓市老区开发促进会、太仓市史志办公室联合开展红色资源普查工作。
一、红色资源普查工作情况
太仓,不仅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江南水乡,更是具有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的热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太仓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留下了内容丰富的珍贵的革命遗址遗迹。这些革命遗址,记载着中国共产党在太仓的革命斗争光辉历程,铭刻着广大共产党人、人民群众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蕴含着党的优良传统和伟大的民族精神,是宝贵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
1.整理调整市史志办红色资源普查成果。太仓市史志办先后于2010年、2017年两次开展革命遗址遗迹普查工作。在整理普查成果过程中,对革命遗址遗迹一一进行重新核实,根据近年的变化进行调整。例如:原太仓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大会遗址——唐家宅,原房屋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房屋主人翻建二层住宅楼,改变原面貌。2018年,遗址所在地璜泾镇雅鹿村村委会参照原房屋式样在附近修建太仓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大会旧址纪念馆。普查工作人查阅了大量史料,经过考证,“太仓县抗日民主政府”当时正式名称为“太仓县政府”,“太仓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大会”实际上是“太仓县政府、太仓民抗成立大会”,因此决定将“太仓市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大会纪念馆”定名为“太仓县政府、太仓民抗成立大会旧址纪念馆”,并将遗址改为纪念设施。部分乡镇烈士陵园扩建合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了红色资源名录。
2.深入挖掘增补红色资源名录。在全面整理核实市史志办革命遗址遗迹普查名录同时,普查工作人员通过查阅地方史志等历史档案文献资料,把握重大历史事件和节点,寻找线索。根据线索,联合镇(街道)分会深入老区进一步挖掘革命斗争史料,增补列入革命遗址遗迹名录。现已增补列入革命遗址遗迹名录有一二八淞沪抗战日军登陆处、八一三淞沪会战长江反登陆战遗址、解放太仓战斗遗址、周斌烈士牺牲处4处;有待于进一步考证查实的有新四军解放璜泾战斗指挥部、三五区委交通站、中共太仓特区工委、办事处遗址等。
3.策划编制红色资源保护利用规划。在红色资源普查的基础上,积极策划组织编制红色资源保护利用规划。一是将普查成果向市委市政府领导汇报,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二是太仓老促会与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市史志办公室、市文体广旅局等相关部门联系沟通,筹备联合组织编制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实行一次规划、分步到位;三是组织老区镇分会会长到常熟学习考察革命遗址保护利用的经验。四是深入老区重要革命遗址遗迹所在地,协助镇、村制订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实施方案。通过多次调研,先期确定重点支持浮桥镇方桥村、璜泾镇雅鹿村、沙溪镇项桥村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作,邀请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协助方桥村制订革命遗址开发利用规划;协助雅鹿村太仓县政府、太仓民抗成立大会旧址纪念馆布馆工作;协助项桥村编写村志,进一步挖掘项桥村及周边地区红色史料。
二、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对红色资源的保护工作日益重视,部分革命遗址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利用。但是,由于遗址遗迹保护利用工作因历史原因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导致部分遗址遗迹已遭损毁。通过普查,全市共有红色资源23处,有待于考证查实的4处。其中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认定为苏州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个。
1.红色资源保护状况。 保护状况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天妃宫和吴晓邦旧居,由财政拨款,根据修旧如旧原则进行全面修缮,日常维护管理良好,保存完好;西塔主体保存良好。
(2)纪念设施。总体均由财政拨款建造和日常维护,保存完好。特别是重点纪念设施,规模不断扩大,陈列及时更新。如太仓革命历史陈列馆始建于1991年,现搬迁至上海东路市图博中心内,陈列面积由80平方米扩大到500平方米。
(3)改变原来面貌已经损毁。由于长期以来,遗址遗迹保护利用工作没有得到足够重视,随着经济的快速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部分重要的遗址遗迹的建筑物被翻新或拆除,原有风貌荡然无存,有的已夷为平地。例如,共青团太仓特支遗址、太仓“民抗”战斗遗址—穿山、方家桥国共合作联席会议遗址原为民居、新四军反清乡第一仗遗址—方家桥等。
2.红色资源利用状况。全市红色资源利用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
(1)重要纪念设施利用效果较好。纪念设施有较为系统的革命历史陈列,能够较好发挥其宣传教育作用。太仓革命历史陈列馆建馆以来,常年开放,共有各界人士近20万人次前往参观,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太仓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建造以来,尽管在偏远乡村,市级机关以及周围地区各单位和各中小学每年组织党员干部、团员、青年、学生前往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共有10万余人次前往参观。太仓烈士陵园等烈士陵园在每年清明前后,前去扫墓凭吊的人员络绎不绝。特别是太仓革命烈士陵园为太仓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太仓市全民国防教育基地及太仓师范学校等学校的德育基地,建园近30年来共有各界人士40万人次来陵园祭扫、瞻仰革命先烈和举行入党、入团、入队的宣誓仪式。
(2)较多革命遗址尚未利用。部分虽然保存较好,缺乏统一标识,人们不了解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其教育作用也无从发挥。例如,太仓声援五卅运动旧址—天妃宫、新四军解放璜泾战斗遗址等虽然保存完好,但是缺乏标识,却很少有人知道这里曾经发生的革命历史故事。共青团太仓特支遗址、新四军苏南反清乡第一仗遗址等,由于缺乏标识无法发挥其宣传教育作用,同时影响了对革命遗址的广泛重视,导致缺失对其开展保护工作。
三、保护利用红色资源的措施建议
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红色资源是中国人民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珍贵资源,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为此,针对普查工作中发现的存在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提高红色资源保护意识。党史学习教育中,红色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是不可再生的“活化石”。红色资源是党领导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留下的历史遗存和精神印记,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承载着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创业的奋斗史、砥砺奋进的改革史,彰显着党的性质和宗旨,见证着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凝聚着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如果不及时把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利用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将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要通过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提高全民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红色资源保护意识。
2.编制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全面科学保护红色资源。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根据红色资源的总体基本情况及生存状态,配合市委市政府主管部门制定全面、科学的保护和开发建设总体规划,构建“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体系,推动遗址保护利用工作步入正轨。总体规划一要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之间关系,红色资源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珍贵资源,首要任务保护;开发利用红色资源、强化红色资源教育功能是保护红色资源的目的,合理利用有利于更好地保护红色资源。二要继续深入开展红色资源专项调查,开展革命史料的抢救、征集和研究工作,强化革命历史研究,深入挖掘红色资源背后的思想内涵,准确把握革命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三要根据不同类型红色资源情况统筹规划,遗址遗迹类的重点是保护,纪念设施类的重点强化教育功能。对有重大历史事件遗址遗迹且基础条件比较好的,尽量恢复原貌,增加革命历史陈列,修建纪念馆;对原建筑物已不存在的革命遗址遗迹,设立纪念碑、牌;对保存完好、但缺乏标识的革命遗址遗迹,制作统一标识,增强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充分发挥其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3.整合相关部门职能,建立红色资源专项保护制度。要有效整合宣传、党史、文物管理和民政等部门的管理职能,建立红色资源专项保护制度。一是以文物保护单位等方式,加大对红色资源的行政保护力度。二是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等形式,强化其宣传教育作用。三是明确承担保护利用工作单位的职责,杜绝各类人为破坏损毁现象的发生。四是建立红色资源保护利用专项资金,列入政府财政预算。现在部分纪念设施和文物保护单位的经费已经列入市、镇两级政府预算,但是遗址遗迹保护开发利用资金需要进一步落实,还有纪念设施的经费由村承担。
4.协调相关部门单位,因地制宜保护利用红色资源。根据总体规划,协调各遗址遗迹主管部门和红色资源所在地相关单位,组织开展保护利用工作。一是要因地制宜,根据遗址遗迹的实际状况,做好抢救性保护、预防性保护工作。二是要围绕遗址遗迹,深入挖掘红色资源背后的思想内涵,强化教育功能。三是展陈内容要坚持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用史实说话,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彰显时代特色。四是将保护利用红色资源与旅游产业的有机融合,既保证这些红色资源的存史、育人功能永葆活力,又能充分激发它们的市场潜质,活跃和带动地区经济发展,从而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编辑:童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