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传统农业村如何增加农民收入——五烈镇廉贻村的调查

2022/02/11  浏览量:     来源:中国老区网

  廉贻村是以国家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抗战英烈之一,原兴化县抗日民主政府第一任县长朱廉贻英名命名的村。地处五烈镇西北部,与兴化市戴窑镇、陶庄镇一河之隔。

  2020年6月,由原兴联村、车南村合并组建的廉贻村。村域面积7.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200亩,共有25个村民小组,总农户1486户,总人口4860人,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万9千元。

  拓宽渠道 增加收入源头

  由于地域、交通等因素,廉贻村历史上是一个传统农业村。全村仅有几家个体企业,无一规模企业。村“两委会”立足村情,组织引领农民,发挥自身特长,走向五湖四海,寻找致富门路。

   “废”中掘金。廉贻村有一支专门从事废品回收、再生、利用的队伍,全村有210户,1100人,分布在上海、苏州、无锡、泰州等地,有的专门承包大中小型企业的废物回收,有的设立收购站,小贩前来销售,13组许桂兵,21组赵石中等人每年收入都在百万元,并吸纳本村剩余劳力从事分拣、包装、管吃管住,每人年收入都在5万元以上。为了让在当地的廉贻人进行正当合法经营,成立苏州(廉贻人)商会,进行行业自律,健康发展。

  “运”来财源。廉贻村从事运输行业有着多年的历史,从船舶运输到车辆运输,从水泥船至钢驳船,载重在500-1000吨,高峰时有200多条船舶,分布在大江南北,有专业运输的,有集运输、销售于一体的,每条船年收入30-50万元。

  “商”中聚财。有经济基础,经营头脑的人则从事经商。4组吴云从初期的砂石,水泥建材销售,发展到商品混凝土加工、销售,在上海、无锡建立3个大型搅拌站,为公路、建筑提供商砼,并在柬埔寨建立1个搅拌站,把外国的钱赚回来。3组顾朋弟兄2人在南京从事灯具经营,具有一定的市场。全村有50多人在各地经商赚钱。

  挖掘资源优势 发展规模农业

  廉贻村虽然是一个农业村,有着一定的经验,但单一的家庭经营,难挡市场浪潮,难抗自然灾害,他们注重收拢指头成拳头,形成合力。

  兴办家庭农场。通过宣传做工作,全村流转土地1200亩,进行规模种植,拥有大中型农机具,用上无人机,兴办50亩以上的粮食种植家庭农场9户,每亩收入比个体农户多收300元左右,经东台市农业农村局评审认定为市级家庭农场名单中,五烈镇共有9个榜上有名,廉贻村有志昌、国琳,连丰3个家庭农场上榜。廉贻村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种植特种经济作物45亩,栽植西瓜、大葱150亩,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发展规模养殖。廉贻村水网密布,河沟交错,发展水产、水禽养殖条件优越。全村共流土地3300亩,由专业大户进行特种水产养殖,亩收入5000元。养殖鸭鹅水禽,一直是廉贻村的传统。过去一家一户 ,成不了规模,出不了效益。注重培植养殖大户,用典型的事例带动农民,在车路河边,协商调整30多亩,建立养殖基地,同时利用废河废沟进行养殖,做到既保证水禽用水,又不污染环境,全村规模养殖大户11户,16组刘德高养殖形成规模,年出栏水禽3万只以上,16组沈春根进行综合养殖,年可销售饲养山羊180只,苗猪220头,老鹅2000只,老鸭2400只,肉鸭8000只,养蟹20亩,河沟围栏养鱼22亩,年销售总额可突破百万元。廉贻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水禽专业村,前来收购水产品、水禽和蛋品的骆驿不绝。

  组织劳务输出。改革开放后,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廉贻村有组织的进行劳务输出与企业、劳务部门沟通,组织有文化、有技术的年轻人进厂务工。对年龄大、文化低的农民,与戴窑米厂联系务工,有力气的装稻卸米,力气小的装袋包装,年收入在3-5万元。做到农忙务农,农闲务工,务农做工两不误。

  制约农民增加收入的因素

  一是结构难调。个个都想进行农业结构调整,调出好项目,调出好效益,但有时事不如愿,正如有的农民说,我买来时是山芋苗价,到我出售时是山芋藤价,价值大不一样。

  二是产业难优。农民在传统的农副业生产上难以找到优良的产业,种植业仍以稻麦为主,养殖业以猪羊禽为主,突破不了瓶颈,产业化处于低水平。

  三是技术难学。科技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农民增收,科技创新不足,新技术难以掌握,科技转化率不高。

  四是价格因素。一方面是农副产品价格低,据了解,每出售50公斤稻谷一百三四十元,小麦一百元,这价格已有10多年了。一方面是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以尿素为例,今年春节前每50公斤维持在100元以内,而到夏天,涨到150-155元,这一涨,每亩成本增加80元左右,相对效益就少了80元。

  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

  一是提高认识和科技水平,是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从村组干部到农民都要克服怕这怕那畏难情绪,积极探索新项目、新路子,大力普及新型实用科学技术在农业的推广应用,培植科技示范户,提高科技贡献率。

  二是抓好龙头,发展龙头企业。发挥引领带的作用。农业实现产业化,需要龙头企业的示范带领,兴办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探索龙头企业+基地+农户运行机制,打好“组合拳”,打造联合体,以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形成规模,种养殖、深加工,为农民增收注入活力。

  三是加快转型,建立市场农业。要想发展壮大增收,关键是要拥有市场,引导农民生产,及时将市场行情反馈于民,使农民在市场中立足,取得效益,培养农民经纪人的队伍,形成引进、生产、销售产业链,让更多的农副产品走向市场。

  四是转移劳力,增加非农收入。这是农民增收的发展方向,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和土地流转,涌跃现出一批剩余劳力。要有组织地搞好劳务输出,使劳务经济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及时掌握企业用工信息,有关部门和村要有针对性培训输出劳力,让农民根据自身特长选择务工。

  五是落实政策,提供服务保证。坚持土地流转原则,做好细致工作,规范流转程序,加快流转进程。管好村财务和集体资产。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做到落实到位不截留。制定相应措施,鼓励农民自主创收,拓宽增收空间。

  (江苏省东台市老促会五烈镇分会 杨春迎 杨庆云)

编辑:童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