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传承红色文化 文旅结合助推乡村振兴——剑阁县羊岭、鹤龄两镇挖掘红色资源建设教育基地推动乡村振兴的调查报告

2022/02/22  浏览量:     来源:中国老区网

  四川省剑阁县老区建设促进会在学习贯彻《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发展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21]17号文件)中,对羊岭镇、鹤龄镇主打“红色牌”“老区牌”推动乡村振兴的情况作了调查,认为它们的成功经验(着重是羊岭镇)值得借鉴。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羊岭、鹤龄厚重的红色历史

  羊岭、鹤龄地处我县东南部,素有“鸡鸣三县”之称。辖17个村(社区),人口4.7万,幅员面积146平方公里。

  1935年3月29日,红四方面军自苍溪县进入羊岭镇石城庙(今石城村),在此建立了第一个屯兵站、刻下第一处《十大政纲》、建立第一个区苏维埃政府、在马鞍山打响了瓦旋垭战斗第一枪。鹤龄境内的瓦旋垭与马鞍山毗邻,红30军攻占马鞍山后即三路大军围攻火烧寺,在瓦旋垭与川军精锐杨选福旅激战半日,歼敌200多、俘敌400余,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取得渡江后的第一场重大胜利。它消灭了川军一个旅,为解放剑阁城、攻克剑门关铺平了道路,已载入史册。随后红军在鹤龄场建立川陕省赤化县苏维埃政府及以辖4个区、8个乡苏维埃政权,留下了一批红色遗址和红军精神,成为剑阁人民的宝贵财富。

  

  市、县老促会领导在马鞍山调研

  

  马鞍山红军纪念堂

  

  四川省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羊岭石城区苏维埃旧址

  二、红色教育基地的建设成果

  (一)成立红色教育基地办事机构。羊岭镇党委、政府于2014年成立马鞍山红色教育基地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任主任,政府分管领导和老促会会长任副主任,下设办公室。由老促分会会长兼办公室主任抓具体工作。办公室的成员分工明确,各尽其责,使红色基地建设得以持续推进。

  (二)持续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马鞍山红色教育基地始建于1992年,经鹤龄、羊岭两地民间集资、鹤龄镇主导、羊岭镇续建三个阶段,历时30年,成果丰硕。被批准为县森林文化公园、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经积极申报,被列入国家长征文化公园广元段保护建设规划,红军纪念馆已向省申报乡史村史和社区博物馆项目,马鞍山红军博物馆项目在积极申报中。石城苏维埃政府旧址的红军楼、红军路等等有的已立项,有的正在报批中。

  市、县交通局和县民政部门给予了马鞍山红色基地有力支持。县民政局拨付10万元铺设石板路300米,打造了红军史料陈列室。市、县交通局投入110万元、民政局投入15万元,资助新建北大门,改扩建上山水泥路1.5公里,新建停车场2000余平方米。这些投入使基地的配套功能日渐完善。

  (三)发挥了积极的教育功能。基地于1996年开放,成为羊岭、鹤龄、樵店、杨村、原锦屏等乡镇及县级部门、机关团体、党员干部、学校师生学习红色历史、传承红军精神的大课堂,最远辐射到广元、昭化、苍溪、阆中等县(区)、市。原鹤龄区内的8所中、小学师生,赴马鞍山接受教育已成常态化。高峰期年达3万余人。至今已举行各种纪念活动688次,参加者约30余万。

  (四)红色宣传唱响主旋律。他们在祠堂坝森林公园旁建起宣传长廊,集中宣传“四个第一”等红色文化。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在羊岭至马鞍山的公路显眼处制作3处钢架巨幅广告牌,“传承红色基因 建设边锤重镇”“广元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欢迎您”等巨幅标语极具感染力。在农贸市场旁拟建一处文化墙,宣传羊岭红色历史、悠久文化。还将“四个第一”编写成演唱材料,扩大了宣传效果。

  三、建立红色传统教育基地,打“红色牌”“老区牌”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争取到省政府给羊岭镇增加一处绵万高速公路出口,为此国家增加投资1亿元,给羊岭镇带来巨大发展机遇,羊岭在内的十多个乡镇约10万人受益。挂联单位广元市交通局投入800余万元,为羊岭改建、新建公路桥2座。2022年将改、扩建马鞍山至攀登水库、马鞍山至灵泉村两条公路计10公里。县环保局投入300万元,完成龙溪河的污染治理,净化了水源。羊岭的发展吸引了本镇在外的民营企业家多人,为家乡慷慨捐资150余万元,将臭气薰天的祠堂坝打造成森林文化公园。有的多次捐款支持交通建设。

  四、奋力实现振兴新目标

  挖掘红色资源,弘扬老区精神,就是以此激发正能量,实现乡村振兴的新目标“一区两园一基地”,即高速路出口的庙坝开发区、马鞍山村钟鼓村产业园、马鞍山(含石城区苏维埃政府旧址)红色教育基地。以此扩大集镇规模,拉动交通、商贸、旅游、物流大发展。“一区”已进入实施阶段,“两园”以土地流转方式发展贵州枣和蔬菜、龙虾种养基地,带动了一方经济发展。马鞍山红色教育基地虽已具一定规模,但还需进一步搞好规划,多方争取投入,抓好上档升级,更好发挥红色教育功能。

  五、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建议

  (一)短期政绩与长远发展的矛盾。近年因行政区划调整及乡镇换届,致乡镇班子不稳定,有的三年换了三任党委书记,导致发展中的短期行为,宁愿“吹糠见米”不愿抓红色资源的挖掘与利用。

  (二)投入不足与建设基地需求的矛盾。以马鞍山为例,30年来民政部门仅投入两笔计25万元,约占总耗资的二十分之一,其余主要依靠民间集资和挂联单位的扶持。石城区苏维埃博物馆因资金不到位被搁置;鹤龄申报的瓦旋垭烈士陵园,已过去14年至今无果。

  (三)一地建设与联合开发的矛盾。石城、马鞍山、瓦旋垭、鹤龄场一线的红色资源本属一个整体。但因分属两个乡镇重视程度不同,成了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形成两张皮,最重要的瓦旋垭战斗遗址和赤化县苏维埃政府旧址被忽略。

  (四)宗教场所与红色基地的矛盾。马鞍山教育基地与山上寺庙同为一体,寺庙归县委统战部主管,教育基地由镇政府主管。寺庙有信众供给,而基地工作人员纯属义工无经济来源,造成管理上的空档。形成政府抓建设寺庙作主人的现象。

  为此建议:

  第一,县委、县政府在全县范围内大力推广羊岭镇打红色牌,推动乡村振兴的经验,以县委、县政府“两办”的名义,制发弘扬红色文化、振兴乡村的实施意见;宣传部门要积极申报一批县、市、省、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品牌争取国家、省、市投入;县委宣传部联合文化广播体育局、团县委、教育局等部门,开展红色文化宣传月活动。

  第二,红色项目的资金,县财政应如数及时下拨,凡国家扶持革命老区发展大盘子内的涉红经费,应向红色资源厚重、已建传统教育基地的乡镇倾斜,给予重点打造。

  第三,县相关部门配合羊岭、鹤龄两镇做好红色资源的挖掘,红色教育基地建设的统一规划,建立区域内化林村、瓦旋垭战斗遗址、红军渡遗址、赤化县苏维埃旧址、马鞍山红军纪念堂的环线旅游,把红色文化、民俗文化、自然风光有机结合,打组合拳,整体推进。

  第四,统战部门同羊岭镇理顺马鞍山的管理体制,明确马鞍山的管理权归羊岭镇政府。

  (剑阁县老区建设促进会)

编辑:童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