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鸡东县数字农业发展情况的调查

2022/03/04  浏览量:     来源:中国老区网

  数字农业是智慧农业基础,是世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趋势,是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

  黑龙江省鸡东县有着优良的农业传统,是黑龙江省40个国家级粮食高产县、省级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县、是北方道地药材正宗产地县,先后被授予国家现代农业高产示范区、全省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荣誉称号。自 2015 年以来,鸡东县大力探索“数字农业”发展路径,加快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前进步伐。“数字农业”鸡东县已初具雏形,正向完善、高能、现代化迈进。

  一、 鸡东县数字农业发展概况

  数字农业是将信息作为农业生产要素,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业对象、环境和全过程进行可视化表达、数字化设计、信息化管理的现代农业。数字农业使信息技术与农业各个环节实现有效融合,对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数字农业是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计算机技术、通讯和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等高新技术与地理学、农学、生态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等基础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农作物、土壤从宏观到微观的实时监测,以实现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状况、病虫害、水肥状况以及相应的环境进行定期信息获取,生成动态空间信息系统,对农业生产中的现象、过程进行模拟,以达到合理利用农业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产品和质量的目的。

  根据数字农业的这些基本要求,鸡东县数字农业发展情况大体可概括为: 建成了“一个平台”、“ 一个北药中心基地”、推广了“三大系统”, 打造了“十个园区”、开展了“三减” 试验等方面的点位。

  1、建成了一个平台

  鸡东县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把“互联网 +”作为加快“三农” 发展的引擎和抓手,积极引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科技元素,投资近500万元于 2015 年启动实施了智慧“三农”信息化平台项目,采用了“1+N” 的建设模式,即建立一个综合门户,集成农产品质量追溯、农资监管、价格采集、农村产权交易、农业地理信息、农技服务、农业物联网等七大模块,具备信息发布、统计分析、管理决策、灾害预警、智能控制、智能服务六大功能。

  2、推广了三大系统

  重点推广了“智慧地理”、“智慧服务” 、“绿色履历”三大系统:

  一是推广了“智慧地理”。对全县耕地的所有权人、承包人、土地流转、土壤性质、农作物种植等信息进行采集,录入数据库,绘制全县农业地理信息电子地图,为全县范围内的种植规划和布局提供更加直观准确的决策依据。

  二是推广了“智慧服务”。推广应用“农技宝”APP,实现农技人员与农户之间的实时交流互动,建立了 120 人的专家库,完善了县、乡两级线上服务体系。

  三是推广了“绿色履历”。实施了优质水稻和药材全程质量追溯,种植季节逐乡逐村逐地块进行 GPS 定位和面积核查,并将核查信息以及农户施肥、用药等生产信息录入数据库。消费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可追溯商品全程信息,增加了鸡东县优质水稻和药材市场信誉度,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3、打造了“十个园区”

  打造了十个“智慧水稻” 园区。即永和镇大石头河流域水稻园区、平阳镇黄泥河流域水稻园区、下亮子乡北水南调水稻园区、向阳镇水曲柳河水稻园区、向阳镇半截河水稻园区、明德乡水稻园区、永安镇穆棱河水稻园区、东海镇穆棱河水稻园区、哈达镇哈达河水稻园区、东海镇穆棱河水稻园区。依托智慧“三农” 信息化平台,在穆玲河两岸水稻主产区建设十个优质水稻标准化示范园区的基础上,部署了物联网设备,覆盖面积10万亩,实时采集 15 项农作物生长环境数据,设定阈值对风速、 温度、降水量等环境进行监测预警,采集数据全部进入农业大数据库,海量数据和分析报告为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精准化生产提供了依据。

  4、建成一个北药种植指导基地

  支持东保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完成了投资10万元的0.1万亩标准化有机药材种植基地,目前,物联网覆盖面积已达1.2万亩,实现了物联网信息化溯源、视频监控和气象、生物防治病虫害分析等数据采集应用。

  5、开展了“三减”试验。

  支持东保药材合作社实施了千亩药材种苗基地水肥一体化智能微喷和十大优质稻苗智能精准控制滴灌施肥项目。通过该项的实施,几年来,全县共建立“三减”示范园区10个、示范田123个,辐射面积达到30万亩,实现了化肥、农药“双减”,农药投入率降低 20% 以上,化肥利用率增长 6%以上。减少除草剂使用量10%左右。

  二、 数字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 数字农业应用面积不大。当前鸡东县数字农业主要还处于示范、摸索、完善、推广阶段。虽然在局部区域、部分单位的应用上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还未形成成熟的经验和科学定位模式,覆盖应用范围也不大。

  2、 缺乏数字农业人才。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负责人员的科技素养参差不齐,总体上看科技人员较为缺乏。科技人才的引进、培养、留驻等人才机制不健全、不完善。试验示范中,很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是应用上受制于人才的制约,很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对于数字农业还处于茫然状态,还有很大的为难情绪。

  3、 应用上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数字农业投资较大,很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资金不足,承担风险也较大。如果没有国家项目和资金的扶持很实效。

  三、 数字农业发展建议

  1、进一步完善智慧“三农”信息化平台

  加强与试验示范单位深入合作,积累大量的试验数据,在试验示范中总结出一套更加符合鸡东县实际的推广应用可行方案,进一步降低应用的成本,增强应用的便利性。

  2、进一步用好鸡东县是国家级产粮大县的政策优势

  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扶持。大力支持、扶持有实力、有基础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应用数字农业发展,推进智慧农业进程。

  3、进一步抓好数字农业人才队伍建设。

  数字农业的发展,这方面的人才是关键因素。数字农业科技广阔,需要这方面的各类人才。所以,要整合全县农业、 教育、人社等培训机构的资源,向数字农业、智慧农业推广应用方面倾斜。加大培育一大批专业素质人才,加大引进全科技型数字农业人才,加大完善奖励机制吸引人才,加大优惠优厚条件留住人才。

  (兴农镇老促会 杨忠诚 鸡东县老促会 张前矛)

编辑:童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