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促进经济薄弱村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2022/06/13  浏览量:   作者:杨健 夏玉江  来源:中国老区网

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王家营街道老促会把促进经济薄弱村——淮闸村经济发展作为老区建设重要抓手,作了有益探索,取得明显成效。

一、基本情况

淮闸村位于王家营街道西南边塞,全村辖有7个村民小组,居住人口2186人。可耕地1883亩,人均不足九分,能种稻麦的水田1300亩,主要集中在远离村民居住地四五里外的淮沭河行洪区,很难保证每年都有较好的收成,上坎旱地583亩,种植小麦或玉米之类的旱作物,产量极低,2015年人均收入11721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足10万元。

二、深入调研,制定发展计划

2001年前,淮闸村是原淮阴县(现淮阴区)杨庄乡政府的所在地,有一个集市街道,该村三面环水,辖区内有淮阴大闸等五座大小闸群,水路交通较为畅通。由于受区划调整和杨庄船闸的扩建改造,使得原来水陆交通条件较好的淮闸村变得冷清闭塞,给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增收带来了很大影响。为了助力村经济发展,2018年,街道老促会把淮闸村作为联系点,多次深入该村,与村“两委”和村民代表一道,分析村情民情,理清发展思路,同谋发展大计,确定走土地集中流转、改变种植模式,利用水路交通和集市优势,招引项目,增加村集体经济和农户收入。

三、谋定而动,成效初步显现

(一)转变观念,让黑土变“黄金”

根据淮闸村主要地块分布河道行洪区内,不能旱涝保收实际,街道老促会会同村“两委”将行洪区1300亩转租给种养大户搞稻虾、河藕混作。通过土地集中流转,集体得佣金,农户得租金,同时,释放出80%以上农业劳动力,由从事农业生产转为投身建筑业、制造业、商业等行业,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收益。

(二)招商引资,增强“造血”功能

几年来,街道老促会协助村“两委”先后引进3家民营企业入驻该村,集体经济每年都有20多万元的稳定收入。如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街道老促会会同村“两委”的同志,先后3次赴福建省,争得福建陈老板同情,决定将“淮阴水上加油中心”注册落驻淮闸村,每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0万余元。目前几个企业共吸收该村用工48人。

(三)因势利导,助推经济增收

淮闸村有着经商的环境优势,街道老促会协助村“两委”组织有针对性的商业培训活动,提高商户们依法经营水平,目前该村有商户128户。利用水路交通优势,鼓励经济大户搞码头储存运输,同时兼营建材等,有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2015年,该村居民人均收入11721元,2021年达到28801元,是2015年收入的近2.5倍;村集体经济收入由原来的9.5万元增加到48.8万元,呈现5倍的增长势头。

2018年以来,街道老促会在助力经济薄弱村发展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也深感经济薄弱村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1.现代农业产业结构虽有调整发展,但产业发展规模小,产业链不紧,农产品深加工不够或档次低,市场开发不充分,影响农村经济发展速度。

2.农村农业发展缺乏专业人才,对农产品的市场营销更显人力不足,阻碍着农村经济扎实推进。

3.政策帮扶力度不足,组织化程度有待提高。

四、帮扶路上任重道远

淮闸村地处城郊结合部,靠近五河交汇处,资源禀赋相对较好,利用地理优势和水系优势等,加大产业发展,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还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1.加强组织建设,培养好领头羊。羊群往哪跑,全靠领头羊。要选贤任能,把作风正派、能力过硬、思想灵活的年轻同志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来,给岗位、压担子,依靠他们来带领群众发家致富。

2.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发展氛围。围绕国家乡村振兴20字方针,街、村两级要多渠道、多形式宣传新时期农村农业政策,促进农村和谐,推动农业发展,增加村集体经济与农民的收入。

3.加强培训培育,引导干群更新观念。新时代农民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想致富、能致富。发挥能人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鼓励先富带动后富。要采取订单式培训方式,摸准农民所需所求,特别要推动高效农业发展,引进电商平台,引导广大村民学会闯市场、赚大钱。

4.坚持产业为要,加大项目引培力度。充分激发内外活力,推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农业方面走高效农业发展之路,如种植花卉、小香瓜等。二产方面,搞一些服装、电子小加工,还可来料加工,外销国外。富余劳动力可进城从事建筑业和房屋装修。三产方面可利用历史与地理人文优势,发展文旅产业,搞农家乐、发展民宿经济。特别是可做足水文章,发展水上旅游,规划建设新鲜活鱼锅贴一条街,吸引市区游客前来品尝,助力农民致富。

5.加强环境整治,打造美丽乡村。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引导广大村民开展环境整治行动,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让本地村民过得舒心,外地人来得赏心。

编辑:胡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