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红色富矿 宝应之宝

——宝应县红色资源调研普查报告

2022/07/21  浏览量:   作者:宝应县老区“三会”  来源:中国老区网

去年以来,结合党史常态化长效化学习教育,我县老区“三会”会同县委党史编修中心,按照省市 “三会”的统一部署,对县域内的红色资源开展了全面普查,进一步查实红色资源137处,其中伟人故里1处;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和活动遗址73处;墓碑(群)/烈士陵园23处;综合性的革命历史纪念馆11处;革命历史的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9处;以烈士命名的乡镇、村20处。与原统计数据相比,新增82处。调研普查表明,以秀美生态“绿谷”知名的老区宝应,深蕴厚重的红色“富矿”之宝。

一、这里的红色资源底蕴厚

宝应全境皆老区,在全国1599个革命老区县中属于一类革命老区,是一片红色资源丰厚的沃土。宝应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作出了巨大牺牲和特有奉献。

1、宝应是一代伟人周恩来的少年读书地。1907年,年仅九岁的周恩来来到宝应安宜镇水巷口3号,在这里度过了一段难忘的读书时光。其表兄陈式周,与其终日相伴,同窗共读,一起游览宝应名胜,还不断向周恩来传播新知识,灌输新思想。宝应成了少年周恩来读书明志、上下求索,为了中华崛起而奋发的一个重要人生起点。

2、宝应是苏中抗战大本营的所在地。1944年3月至1945年11月,宝应成为苏中抗日根据地的核心区。当时“小省级”建制的苏中区党委、苏中行署、苏中军区暨新四军一师师部党政军领导机关及所属苏中高等法院、苏中党校、苏中报社、江淮银行、苏中兵工厂、江淮印钞厂、华中造纸厂、苏中被服厂、勇士卷烟厂等单位相继迁入宝应东荡的西安丰、射阳湖、广洋湖等镇,并在宝应以抗日军政大学第九分校为基础创办了第一所综合性大学——苏中公学。粟裕、叶飞、陈丕显、姬鹏飞、彭冲、管文蔚、季方等领导人曾在此生活战斗近两年,组织指挥了全苏中地区的对日全面反攻直至夺取抗战最后胜利。期间,在建党、建政、建立地方武装、繁荣经济等方面留下了丰富的红色遗产。

3、宝应是中国式“保尔”吴运铎的战斗生活地。1944年至1945年,新四军著名军工生产负责人吴运铎,在宝应射阳湖油坊头担任苏中军械处第一总厂厂长。兵工厂以生产子弹为主,并研制“五二”式、“七三”式、“八三”式小炮和炮弹,这些武器在新四军抗战反攻阶段发挥了巨大作用。吴运铎永葆“把一切献给党”的初心,矢志不渝,攻坚不止,在研制武器的过程中多次负伤,不下火线,被誉为中国的“保尔”。

4、宝应是《九九艳阳天》的发源地。1943年冬天,著名军旅作家胡石言所在的新四军一师三旅七团来到宝应柳堡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斗争。在此期间,军民鱼水情深的场景、“二妹子”的生活原型等,一直在他的心中挥之不去。建国后,胡石言与黄宗江合作,创作了取材并拍摄于柳堡的电影——《柳堡的故事》。1957年,电影《柳堡的故事》在全国公映。此后,以电影主人公“二妹子”命名的“柳堡二妹子”民兵班和民兵连相继诞生,“二妹子”的扮演者陶玉玲担任名誉民兵班长和连长。“二妹子”民兵班和民兵连先后获评“全国公民道德建设先进典型”、“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等称号。电影《柳堡的故事》的插曲《九九艳阳天》,也成了一曲久久传唱、回响大江南北的经典。

5、宝应是支前模范大辫子姑娘《我送亲人过大江》的出发地。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发起了强渡长江天堑的攻势。参与支前的宝应广洋湖杨林沟村农民颜建发的大辫子女儿颜红英,奋力划桨、英姿勃发运送战士过长江的永恒历史镜头,被新华社记者拍摄下来,并题以《我送亲人过大江》发表在报刊上。后来,这幅照片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珍藏于国家军事博物馆。南京渡江纪念馆和扬中渡江文化园都以这幅照片为参照,制作大型雕塑展出。

6、宝应是华克之等传奇人物的出生地。中共文化界早期领导人陈处泰,我党隐蔽战线上的杰出战士华克之,红色科学家华寿俊,红色外交家张铭鼎,均出生于宝应。他们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留下了很多传奇故事。

此外,宝应还是《毛泽东选集》苏中版的印发地,南京军区“前线剧团”的组建地,上海印钞厂及造币厂的发源地。一大批传奇英雄、各界精英、先进模范曾在这里留下了深深足印。这些红色资源富矿,是我县老区人民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宝应传承兴县的宝中之宝。

二、这里的红色血脉在赓续

建国以后,宝应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红色血脉的赓续,大力弘扬生生不息的老区精神,不断推动本地红色资源的发掘、保护和利用。

1、持续打造红色场馆。早在1956年,建成宝应革命烈士陵园,并在1976年扩建, 2001年迁址重建;1998年在县城建成“周恩来少年读书处”,于周恩来总理100周年诞辰时正式对外开放,2017年提升改造,2018年周总理120周年诞辰之际重新开放; 1958年,曹甸镇在曹南村建成曹甸战役英雄纪念碑,陈毅元帅亲笔题写碑文;1994年,西安丰镇在苏中领导机关所在地建设“红枫园”,2018年,扩建为《苏中革命历史纪念馆》,馆名由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冲题写; 1994年,曹甸镇在金吾庄苏中公学开办地,建成了苏中公学纪念园;2009年,曹甸镇在曹甸战役发生地建成《忆思园》;2019年,射阳湖镇在臧陈社区驻马街修建了《苏中报》报社纪念馆;柳堡镇在电影《柳堡的故事》拍摄地,建成《柳堡二妹子模范民兵连活动中心》,由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朱文泉题写馆名;2015年,黄塍镇在联合村建成抗战时期宝应地下党组织诞生地纪念馆;2020年,射阳湖镇在油坊村原华东军械处第一总厂旧址上修建了纪念馆;柳堡镇在夏凤山烈士的出生地,建成《凤山园》;2021年,县政府又投资1.6亿元,新建《苏中革命历史纪念馆》第三期工程;目前已建成的扬州市苏中公学党性研修学院西安丰教学基地,总建筑面积为30000平方米,可以同时容纳300人入住,800人在院学习。

2、立碑管护红色旧址。这次调研普查的结果显示,全县各地非常关注红色遗迹的保护工作,先后对23处墓碑(群)/烈士陵园进行了修缮。对27处革命历史事件和活动遗址都分别挂牌立碑,加以保护。1985年2月,鲁垛镇集中归建了散落的34位烈士陵园。2006年,泾河镇党委、政府将22名无名烈士集中安葬,在“刘家潭红色交通站”附近,新建烈士陵园。2019年清明节前,柳堡镇在大三王河西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对越反击战中牺牲的烈士合葬建墓,命名为柳堡烈士陵园,占地面积达2700平方米。

3、红色教育入心入脑。多年来,县委县政府对广大党员干部、青少年和中小学生深入进行革命斗争史、艰苦创业史、改革发展史教育,弘扬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精神。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各级党组织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少年走进烈士陵园等红色场馆,缅怀革命先烈,坚守初心使命。县老区“三会”发挥自身优势,先后编写了《老区情节》《宝应县革命老区发展史》,经县领导批示,分别列为党员干部培训教材和中小学生的课外读物。县有关部门还创作编排了大型现代淮剧《浪起宝应湖》,制作了音诗画《红色刘家潭》,用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红色传统教育,看得见,摸得着,接地气,入人心。有些红色景点已成为网红打卡地。

这次普查表明,宝应的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成效显而易见,同时仍有要补的短板。一是有的镇和部门保护一体化的工作机制还不够完善,发掘利用的总体性不强;有的管护举措刚性不足,少数镇的场馆还存在经费人手紧缺、文物陈列不多、图片资料缺失、故事采集零散等情况。二是有的红色作品在红色文化精神内涵的凝练上有所欠缺,对宝应红色资源的特质挖掘还不深,大众红色经典读物不多,部分反映我县红色资源特色的影视作品,在县内外的影响力不够大。三是本地红色旅游业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现有的红色场馆常年免费接待县内外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各类人群的参观,也吸引了不少县外游客来观光,但作为红文化景点,其与绿文化和古文化景点缺少紧密的“连接度”,与周边和县外的更大旅游市场缺乏较深的“融合度”。

三、这里的红色文章待做深

宝应的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正在进行时。为进一步彰显红色富矿、宝中之宝的特质,让“红”的底色在宝应大地熠熠生辉,县委、县政府及其组织、宣传、党史、文旅等部门和有关镇,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现正把我县的“红色”文章往深里做。与之相呼应,依据普查和调研,我们有几点思考和建议提出来,以作推进这方面工作的参考。

(一)在红色资源永续保护利用上,要重立规、增“刚性”。红色资源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我们应将其视若兴县的宝中之宝,怀着崇敬之心,永续佑护好它。建议县出台域内刚性强的红色资源保护规定和实操性强的具体管护细则,同时还要把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情况一并纳入本地高质量发展体系之中。这里,特别吁请设立红色资源永续保护的政府专项基金,以此引导和撬动多元投入,用于红色资源的经常性保护、发掘和利用。建议县人大常委会就此作出带有域内法律效应的决议或决定,以使红色资源保护性投入刚性化、可持续。

(二)在新推的保护利用项目上,要重内涵、补“遗缺”。这次红色资源普查,为进一步保护利用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有关方面须用好这次普查的成果,继续完善既有的保护利用规划,并做深做精项目化推进的文章,特别应注重深挖红色资源的基因内核和精神内涵,致力于把新上的项目做成品质上乘、育人铸魂的精品。同时重视补“遗缺”的工作,把应做而未做的项目补起来。建议县级层面“十四五”期间重点推进一些影响大的红色项目。一是积极规划建设“新四军村”,原省委书记韩培信早在2012年就为我们题写了村名。应抓住省有关部门“十四五”期间重点帮扶红色重点镇的契机,积极争取省发改委和省市老促会的支持,充分挖掘当年新四军一师师部和苏中区党委在宝应的红色资源,将西安丰镇太仓村打造成名副其实的“新四军村”。二是修缮宝应县委县政府诞生地及淮盐宝办事处旧址纪念设施,集中展示宝应县委在革命战争年代带领全县人民前赴后继、不畏牺牲、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艰苦卓绝历程。三是在城南生态新城广场或运西生态园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设立支前模范颜红英的红色雕塑,回放当年这位“大辫子”姑娘《我送亲人过大江》的珍贵场景。这位“大辫子”姑娘是从宝应走出去的,现在扬中等地的渡江纪念馆已树立了展示其飒爽英姿的雕塑,宝应须把这个“遗缺”补起来,由墙内开花墙外香变成墙内更香。其它如泾河“刘家潭红色交通站”,氾水“红色三杰”华克之、华寿俊、张铭鼎出生地等,也建议有关镇在原址做实设施的维护完善项目。

(三)在运用现代手段赋能红色故事上,要重创新、推升级。宝应有些红色展馆、展厅,迭代升级滞后,需与时俱进地加以创新。应注重运用多媒体、数字化赋能红色资源的保护传承,用丰富鲜活的形式、模式、样式如投影沙盘、多点触摸、 虚拟讲解 、幻影成像、多媒体故事墙、互动走廊、触摸查询演示系统、互动橱窗、4D影院、环幕影院、虚拟漫游等,将一个个红色故事、红色传奇、红色事件进行 “场景式”展现,增强受众的“代入感”,使其在沉浸式视听体验中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需要注意的是,推动红色展示手段升级,应把握好节奏,不搞一哄而起。可从影响大的重点展馆、展厅入手,稳步加以推进。建议先重点对宝应烈士陵园陈列馆的展示手段进行升级改造,导入声光电等展示系统,让我县各个时期的一个个红色故事“活”起来。在此同时,还要重视引导利用自媒体拍摄特色红色作品,力推线上线下多种媒体联动,进一步提高县域红色文化的传播度和繁荣度。

(四)在红色与生态绿色文旅的链接上,要重融合、善运作。一是做优“融合”的规划。对红色游、古城游、生态游、民俗风情游等,进行深度总体性整合,实施一体化推进。二是做特“融合”的精品线路。(1)城区以历史文化游加红色旅游为主要内容,将周恩来少年读书处、学宫、朱氏家祠、博物馆、中大街古商业街、大运河宝应段风光带等串连成旅游线路。(2)建设北连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南连射阳湖“荷园”、东连建湖县“九龙口”风景区的直达公路网,形成以红色旅游为主,绿色旅游、生态旅游相得益彰的互融式旅游格局。 (3)东荡地区将以自然生态游、民俗风情游加红色游为主要内容,开辟新四军练兵场,设立穿新四军服、唱新四军歌、吃新四军饭、参观固晋等村新四军旧址等体验项目。(4)三横河沿线将曹甸“忆思园”,“柳堡二妹子民兵连活动中心”、“凤山园”,射阳湖《苏中报》纪念馆、“吴运铎纪念馆”、 “玫瑰园”,夏集“桃园”、“景坤园”等融为红绿相映的特色线路。(5)运河以西地区以自然生态游加红色旅游为主要内容,将宝应湖国家湿地公园、宝应烈士陵园等串连成旅游线路。三是做大“融合”的旅游市场。积极融入扬淮盐大旅游圈,主动对接扬州、淮安、盐城等地区,推进宝应红色旅游与周边地区旅游业态的有机融合,按不同主题、不同特色,精心设计半日游、一日游等精品套餐,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同时,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推出一批凸显“红色富矿”与“生态绿谷”相融的特色旅游产品。

编辑:王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