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红绿结合促发展 农旅融合助振兴

——关于王店村、双利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调研报告

2022/07/26  浏览量:   作者:随县老促会  来源:中国老区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大对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支持,形成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随县是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革命老区县。随县老促会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老区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把老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职责使命,聚力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要求,围绕探索新时代革命老区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后,如何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因地制宜创新发展等问题,县老促会对革命老区太白顶景区王店村、柳林镇双利村开展了实地调研,通过听取情况介绍、组织座谈走访、查阅相关资料、现场观摩感悟等形式,对两村发展历程和实践经验进行了深入调研,形成了《红绿结合促发展 农旅融合助振兴》调研报告,以期将其重点打造成随县“红绿结合、农旅融合”乡村振兴示范村,以点带面,推动全县同类型、同特色的类型村批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特提出不成熟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王店村。该村位于鄂豫两省交界桐柏山南麓,距最近随岳高速天河口出口10公里。全村版图面积19.25平方公里,下辖9个村民小组,全村共495户2020人,耕地面积2981亩,山场面积22160亩。这里红色和历史资源特色鲜明,是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湖北段田王寨4A级景区所在地,也是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会议召开地关帝庙旧址和红三军司令部积善堂旧址所住地。

双利村。该村位于柳林镇南端,是大夏皇帝明玉珍的故里,版图面积19平方公里,辖4个村民小组,全村 554 户总人口1868人,耕地面积1995亩,山场面积2.5万余亩,水面面积200余亩。这里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自然风光优美;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有魏巍的青林寨、白云寨,10余公里的元代古寨墙和新四军后方医院红色文化遗址等,这些都成为千年银杏谷至大洪山旅游景区一线穿珠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上述两村在上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村党支部组织带领广大村民,充分依托自身固有的自然条件、红色和历史资源,抢抓新农村建设历史机遇,盘活土地促进农民增收,赓续红色血脉汇聚发展力量,走出一条“红色+特色+绿色+本色”的发展之路,向着乡村振兴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

二、主要做法

两村坚持党建引领,依托红色文化、历史文化资源和区位优势,积极探索乡村发展新路径,大力推动红绿结合、农旅融合,促进乡村振兴。

(一)坚持党建引领,夯实基层基础。两村的党支部坚持利用“三会一课”、每月主题党日+、党员微信群等形式,加强对在家和在外务工流动党员进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教育,统一思想,保持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两村党员数量占全村总人口的3%左右;注重培养年轻干部,双利村通过近几年培养、发展了13名年轻党员。2021年底,两村党支部均顺利完成换届,王店村、双利村村干部平均年龄分别为42岁、41岁,学历绝大多数为高中以上,老中青相结合,结构合理、素质较高,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近年来,两村积极争取项目,多方筹措资金,对通自然湾公路拓宽、硬化、绿化,推进农村公路提档升级,通过开展“五清一改”,整治脏乱差,大力实施“美丽乡村”亮化工程,改善人居环境。按照乡村振兴生态宜居的要求,通过垃圾专项治理、农村厕所革命、生态环境保护等措施,村容村貌得到较大改善。村民能喝上安心水、用上安全电、联上快捷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极大改善和提升。

(三)充分挖掘红色和历史文化,推进红绿结合。王店村对进入田王寨景区内两旁现有农户房屋进行复原包装,凸显红色历史文化氛围。在田王寨景区内建设随县红军纪念馆,采用文字、图片、多媒体等多种方式,展示历史人物、照片、生活设施及用品、会议遗址及文字资料、革命遗物等,再现了红三军、红二十五军指挥部在桐柏山地区革命斗争史和艰苦的生活条件场景,成为随县一个标志性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吸引随县境内外党员干部和企事业单位前来瞻仰寻迹。在田王寨景区附近布局猕猴桃采摘区,成为田王寨景区一道靓丽的农业观光风景线。双利村是新四军后方医院所在地,也是大夏皇帝明玉珍故里。该村充分挖掘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在景区周围布局明月谷高端民宿,打造集民宿度假、水上娱乐、民俗体验等于一体的山谷旅居空间,以满足城市新型旅游消费的新要求。

(四)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促进农旅融合。两村资源丰富,王店村、双利村通过“三清”,分别收回山林资源3000亩、8000余亩,成为村集体的“金山银山”。 王店村有集体天保林1600余亩,每年补贴收入2.2万元左右。该村充分利用当地的种植优势,大力发展猕猴桃种植,面积达300余亩。猕猴桃种植为全村创经济总收入达到300万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余元。双利村有集体天保林9800余亩,每年补贴收入13.5万元左右;农民自有天保林10265余亩,每年补贴收入14.1万元左右。该村因地制宜发挥本地自然优势,大力发展蜂业、中药材和休闲旅游业。创建了兴兴养蜂专业合作社,年产蜂蜜1万余斤,年创收入60余万元,带动全村20余户贫困户走上致富之路。种植八月瓜118亩,全力打造药旅融合基地,采取“村集体+村干部+农户”股份运作模式,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20余万元;在明玉珍纪念馆景区周围建设樱花长廊,打造樱花小镇景点,全力发展休闲旅游,每年可为村集体创收15万元以上。

(五)制定五年发展规划,奠定振兴基础。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王店村、双利村分别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乡村五年发展规划,明确每年发展目标和具体措施。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王店村挖掘本地蕴含的特色景观、红色文化、乡风民俗等优势资源,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通过推动产供销游一体化发展,不断促进老区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双利村通过支部领办合作社,形成“农业+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通过进一步搞好思想引导,鼓励更多农民通过参股、互换、置换等方式搞好土地流转,把条块分割的零散土地集中起来统一经营,切实解决土地撂荒严重和碎片化分布问题,利用大块土地进行集约化经营,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最大效益,不断提高自我“造血”功能,有效激发了农民的内在动力,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干部发展意识不够强。集体资源未能得到很好地开发利用,“村两委”干部思想较为保守,视野不够开阔,两村党员总数量均超过50人,但党员致富带头人很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薄弱,自我造血功能低下。

(二)推动工作力度不够大。两村均对村级乡村振兴发展作了探索,但均没有很好结合当前国家最新出台的方针政策、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等有关精神,立足村级实情,系统谋划工作举措,步步为营主动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力度不大。

(三)红绿结合不够深。红色遗址修复任重道远。王店村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会议关帝庙旧址已经片瓦不存,红三军司令部积善堂旧址房屋已破损并售卖;村党群服务中心新址及328省道两旁建筑红色元素和红色文化符号不鲜明,该村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但绿色发展薄弱。双利村新四军后方医院康宁庵原址已经破坏殆尽,红色文化符号不明显,该村绿色发展走上快车道,但红色文化处于待建修复。

(四)农旅融合度不够高。特色产业发展不突出。王店村发展的猕猴桃、苗木花卉、食用菌等产业以家庭经营为主体,种植分散,不仅规模小,而且经营方式单一,经济效益低。双利村已栽植樱桃树60亩,与打造樱花小镇的规模和结构还有不小的差距,农旅融合度不高。两村在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上还处于起步阶段,促进农业现代化和生态文化旅游齐步发展的目标任重道远,配套建设还未跟进。

(五)发展制约因素较多。一是建设资金缺口大。两村要实现“红绿结合、农旅融合”发展要求,所需的建设资金较多,单靠村级自身解决难度大。二是人才匮乏。两村有文化、有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偏少,能够承接网络经济时代的旅游文化产业、新业态电商产业的复合型人才更少,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农村人口老龄化、村庄“空心化”、“三留守”等问题严重。三是村民参与度不高。四是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单调,农村公序良俗传承堪忧。五是农业发展动力不足。农业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不合理,没有形成较大的影响力、带动力和规模效益。

四、意见和建议

引导红色和历史文化底蕴厚重的太白顶景区王店村、柳林镇双利村建成“红绿结合,农旅融合”乡村振兴试范村,是县委、县政府推动随县大别山革命根据地发展的题中之义。以点带面,循序渐进推进全县同类型、同特色的村批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是全县聚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为此,特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统筹谋划,科学制定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发展为要,规划先行。县、镇、村三级,应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乡村振兴中长期发展规划,注重规划的可行性和长效性。重点要加强县、村二级,镇级规划要做到承上启下,指导和帮助村级做好规划,县镇两级立足推进区域整体发展,坚持统筹到位、指导靠前,指引村级规划沿着正确的路线图一步一个脚印向前推进。一是制定县级“红绿结合”发展规划。经县老促会调查核实,全县有革命遗址遗迹133处,其中红色遗址遗迹113处,涉及 19镇(场、景区)、78村,遗址遗迹多,为红绿结合发展提供了较大空间。全县应该坚持一盘棋,依据历史地位和社会影响力,按照重建、修缮、充实分门别类,集中编制“随县红绿结合”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并将其作为随县乡村振兴“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和随县美丽乡村“两环线一片区”示范片进行统筹推进。当前,要优先将王店村、双利村纳入随县美丽乡村“两环线一片区”示范片建设范畴,重点打造成“红绿结合,农旅融合”示范村,引领带动全县同类型、同特色的村批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二是制定村级中长期乡村振兴发展规划。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印发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提出三步走战略,即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各村应依此战略布局,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既要立足当前,更要谋划长远,科学规划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的任务表、路线图,并逐年项目化、清单化推进实施。专业人干专业事。要主动邀请高等院校或专业团队,下沉村组,紧密结合各村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发展等开展专题调研,确保制定的中长期规划管长远、好实施、快见效。

(二)发挥优势,做好“红绿结合”文章。随县是革命老区县,如何挖掘保护好红色资源,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红色资源紧密结合起来 ,打造红色文化、培育特色产业,带动乡村全面振兴。一是突出“红色”主色。红色文化是集政治、经济和文化于一体的产业,除具一般文化产业属性外,更具有传播先进理念、教育人、鼓舞人的功能,对随县的乡村振兴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应注重重建、修缮和充实革命遗址遗迹,力争恢复原貌,保持红色底色。筹建村级红色展览馆,整理陈列革命先烈事迹,讲好红色故事,展现光辉岁月。布设红色景点,将革命遗址遗迹一线串珠,通过寻红色足迹,瞻革命遗址,观红色展馆,品红色生活,忆艰苦岁月,继承革命遗志。在沿线、沿路、沿点的房屋和标志性建筑,重塑红色元素,让革命老区处处闪耀红色光环,彰显红色基因。创建红色研学基地。在全县重点打造6至8个红色村,积极创建县级、省级和国家红色研学基地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传承红色精神。村集体兴建的乡村振兴项目,应建立健全紧密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促进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困难户等低收入村民能增收、可发展、好致富,让红色始终印在党群心中。二是突出“绿色”主调。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添色,建绿带。立足资源禀赋,在红色遗址遗迹沿线布置绿色产业,打造与红色文化相互映衬的种植园、产业带、绿色廊,让游客在忆苦后思甜,更加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塑形,治环境。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继续开展“清三边治三乱”工程,通过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厕所革命,不断植树增绿,完善基础设施,让村庄清洁起来、整齐起来,美起来、亮起来。铸魂,强治理。发挥乡贤作用,不断完善并执行好村规民约,有序推行殡葬文化,提前谋划并建好村级公益性墓地,让特色村逐步走上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良性发展轨道。

(三)突出重点,促进“农旅融合”发展。“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实现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基础。随县特色产业丰富独特明显。炎帝文化、淮源文化、红色文化,粮食、畜禽、香菇、油茶、茶叶等产业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随县产业名片。要立足资源禀赋,以农旅融合为航向,聚焦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全力补短板、强特色,提升核心景区建设水平,探索出一条“以农促旅、农旅融合”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一是壮大特色产业。各特色村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业”,宁精勿滥,持续推进以粮油、食用菌、茶叶、水果、蔬菜、药材、休闲农业、种养结合等为主的特色产业的发展。二是扩大种植规模。在村湾主干道、红色遗址边,集聚特色产业,集中打造五里绿色走道、十里产业廊带,实现绿色走道、产业廊带即为生态观光园、旅游采摘区,一体化打造生态旅游景区、景点。三是推行新的经营方式。深入推动新一轮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转变家庭分散式经营模式,探索建立“人民公司”,推动合作社规范化经营,促进集体经济走进市场,深入实施“村集体+合作社+村干部+农户”运作模式,实现村集体和农户双赢。四是完善社会服务。加快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建设,通过电商平台全景式展示农产品规模化种植、社会化管理、精细化生产全过程,建设绿色产品生产基地;通过直播带货、在线销售,打造快捷销售平台,确保农产品卖得快、卖得好,能增收。五是创建旅游品牌。大力实施美化、亮化工程,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有机将红色遗址遗迹、产业带景点、生态环境和乡土风味等旅游要素串连起来,精设线路,全力打造“红色体验游、乡村休闲游、度假养生游”品牌。六是大力发展农家乐。在产业景点集聚区,盘活村里的闲置资产,尊重原貌,能红则红,能绿则绿,统一包装,建农家乐、民宿、农家小院,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打造吃住玩一站式度假胜地,让游客充分体验红色文化之魂、赏玩采摘之乐,留迹、留声、留忆,提升服务质量,让游客能够获得更多的体验,让当地更多群众吃上旅游饭,促进村民就近就业,增加收入。

(四)党建引领,夯实建强基层党建基础。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就看“领头羊”。推进老区村振兴发展首要的是要把党支部建过硬,把一线战斗堡垒搞坚强。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在乡村,乡村发展的主引擎在村党支部书记。一是选准建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既要配强支部班子,更要选准支部书记。依据《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相关规定,对农村支部班子成员特别是书记的年龄、学历、阅历等应作出原则规定,并在工作实际中加强考察培养,选拔品行端正、年富力强、想干能干的人员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遴选德才兼备、素质全面的班子成员作为书记苗子重点培养,为建设坚强党支部选准“头雁”。对村党支部书记要定期通过线上和线下,加强组织教育培训,建立支部成员在职学习、定期轮训等制度,定期组织支部成员进行新知识、新科技、新业态等内容的学习培训。建立县级领导、驻村支部书记挂钩联系制度,定期进行面对面交流,跟踪掌握班子建设情况,及时解疑释惑、传经送宝,不断提高支部书记统班子、破难题、抓发展的能力素质。实施智能提升工程。走出去,组织村党支部书记和驻村第一书记远赴江浙等发达地区和周边县市考察学习,让眼界开阔起来,把先进经验用起来。请进来,邀请从事乡村振兴研究的专家、学者到随县授课讲学,引导村党支部书记和驻村第一书记进一步积极解放思想,担当有为、把发展的“精气神”提起来,把党员群众的干劲调起来。二是优化建强村级党组织。以党建促脱贫攻坚,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法宝之一。这个经验同样适用于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完善党群服务中心阵地设施,常态化组织开展“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加强村级党员思想政治教育,优化基层党组织结构,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战斗保垒作用,凝聚起党员干部最大工作合力。加强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培养党员致富带头人队伍,增强共同致富的带动力。三是加强后备干部的培养。要创新工作形式,丰富工作举措,在加强后备干部的选、培、促、管上下功夫,切实建立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能力过硬、群众认可的村后备干部队伍,为实施乡村振兴、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特别要在乡村振兴主战场上发现并培养预备党员和年轻后备干部,时刻保持乡村干部队伍新鲜血液和源头活水。四是动员引导群众广泛参与。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是村民。认真践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价值理念,积极实施“三清两建一提升”行动,有效盘活村集体“沉睡”资源,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同时,让全体村民参与“价值链”,分享“利益链”,充分调动广大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切实让广大村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五)破解难题,拓宽渠道强保障。一是拓宽资金渠道。一要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全县统筹跟进中央、省级特色农业提档重点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农村公共服务提升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程和全域旅游发展等项目,积极对接并争取资金,每年分批次定向拨付特色村,强化政策的细化落地和衔接协同,结合实际发挥政策最大效益,促进规划建设的项目能落地见效。二要主动招商引资。坚持政府投入与市场参与有机结合,筑巢引凤,变被动为主动多途经招商引资,吸引市场主体和外出能人来乡投资兴业,让产业活村富村、乡村振兴。三要实施以奖代补政策。引导各村不等不靠,对谋划好了的项目大干快干,通过以奖代补形式,破解资金缺口难题。二是积极用好老区发展政策。2021年2月20日《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国发〔2021〕3号)文件,明确了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指导思想、任务目标、支持政策和落实机制。《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重要指示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党和国家送给老区人民的又一个“大红包”,抓住机遇,时不我侍。三是加强农村人才建设。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人才短缺、队伍断层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队伍,是推进老区村振兴发展的迫切需要。一要立足本土“育”。本土人才不仅拥有专业素养,而且对乡土有着深厚的感情,对家乡发展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立足实际需要定期组织学习培训、参观见学和成果交流,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各种技能。组织农校教授、农技专家和农业高手开展“农业技术老区行”,通过面对面讲、手把手教,在生产实践中提高本土人才专业素养。对具备培养价值的本土人才,可采取送学深造、交流锻炼等方式丰富知识、增长才干,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吸引更多老区群众投身产业发展中来。二要创造条件“引”。大力改善农村环境,配套完善基础设施,不断提升老区村的舒适度,让更多的人看到农村的变化和优势,愿意留在乡村发展。可采取提供免费住房、提高工作补贴等形式,以优厚的待遇和较高的工资水平,鼓励和引导农村建设发展的紧缺人才回流乡村。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制定贷款、税收、营商等优惠政策,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创业,激发老区村的创新活力。三要完善机制“留”。加强教育引导,让人才队伍充分认清推动老区振兴发展是党的初心所在、使命所系,让他们从骨子里热爱老区,不断激发工作热情、释放工作潜力。注重实践考察,对选调生、新任职公务员、乡镇干部等,尽可能的安排到农村一线接受红色洗礼、丰富任职经历,让他们在田间地头历练增长真抓实干的能力。搞好正向激励,对扎根老区、工作勤恳、业绩突出的大学生村官、返乡创业人员、乡村技术能手,大张旗鼓地表彰宣扬,让实干者得实惠,让更多的人才留得住、干得好、能出彩,不断增强老区村持续发展的后劲。四是建设和谐美丽乡村。把推动基层治理放在美丽乡村建设的突出位置,多措并举,狠抓落实,着力构建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扎实开展“三下乡”活动,规范建设村级文化广场,不断丰富群众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精神品质,扎实开展“逢四说事”“一约四会”等活动,加强“三留守”对象一对一帮扶和关爱行动,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着力打造自治增活力、法治强保障、德治扬正气的和谐美丽乡村。

编辑:于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