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保护红色资源 赓续红色血脉 为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助力

——鄂尔多斯市老促会红色资源保护与传承专题调研报告

2022/09/12  浏览量:   作者:鄂尔多斯市老促会 苏雅拉图  来源:中国老区网

鄂尔多斯市老促会按照内蒙古老促会“关于红色资源保护与传承专题调研的通知”(内老促会字[2022]2号)精神,从2022年5月份开始利用两个多月时间深入鄂托克前旗革命老区和伊金霍洛旗、东胜区、康巴什区等9个旗区,开展专题调研,现把调研报告推荐给关心支持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工作各级党委、政府的仁人志士,请指教。

一、开展专题调研活动情况

我们市老促会非常重视内蒙古老促会要求开展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工作通知,专门召开会长办公会议,进行安排部署。从5月底开始调研组先后深入鄂托克前旗、鄂托克旗、乌审旗、杭锦旗、达拉特旗、准格尔旗6个革命老区旗和伊金霍洛旗、东胜区、康巴什区等旗区,历时2个多月,行程6000余公里,深入25个苏木乡镇、45个嘎查村,先后组织召开了8次“红色资源保护与传承专题调研座谈会”,

在鄂托克旗召开市、旗两级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座谈会

观摩16个红色教育基地陈列室和展览馆,采访、拍摄了40多个革命老区遗址、遗迹、红色基地、烈士陵园、红色纪念馆、陈列室、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收集300多分钟影视资料和500多幅照片,为撰写红色资源保护与传承专题调研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工作及主要成效

(一)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建设规划思路进一步明确。

从这次专题调研看,我市红色资源保护与传承工作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就,发展势头良好。首先是市委、政府及旗区、苏木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工作,把它列入“十三五”“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支持革命老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项目;其次是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和地方财政支持,规划建设了在全区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红色资源保护传承项目;三是进一步推动红色资源抢救、挖掘、修缮、保护、建设、利用、管理、提升工作,修复、建设一批红色资源遗址、遗迹、历史文物,整理、编辑、出版了很多革命史书籍、专辑、资料汇编,使全市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工作走向了健康发展的轨道,总结归纳有以下几个特点; 鄂尔多斯市委、政府,高度重视红色资源保护与传承工作,把它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十三五”“十四五”支持革命老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之中。市委、政府大力推动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工作,对各级党委、政府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工作给予大力的支持。市委书记李理亲自参与《中国共产党鄂尔多斯市革命史》(第一卷)编纂工作,支持有关部门在鄂尔多斯电视台制作、播放42集《红色鄂尔多斯》电视专题节目,在《鄂尔多斯日报》开辟“红色鄂尔多斯”栏目刊载300多期革命史常识文稿,推动了全市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纵深发展和全市红色血脉的传承。鄂托克前旗、鄂托克旗、乌审旗等地方党委、政府,做大红色文化资源挖掘、保护、利用项目,做好红色资源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建设利用、发展提升工作,明确重点支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方向,把优先支持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建设项目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示范项目,成功地建成具有鄂尔多斯特点、民族特色的红色资源保护传承项目。如:鄂托克前旗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市委、政府的领导和指导下,以“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为支撑,按照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效益运转的思路,规划建设红色资源保护传承项目,打造建成了示范带动全区、辐射全国的“‘内蒙古城川民族干部学院’1+6红色培训教育基地”。市委、政府把城川民族干部学院列为正处级单位,解决了人员编制、经费、后勤保障等诸多问题,使城川民族干部学院被批准命名为“内蒙古城川民族干部学院”,获得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基地”“中央民族大学城川学院”等20多项国家、自治区级以上培训教育基地荣誉和资格。

(注:即桃力民红色文化发展中心;桃力民抗日根据地陈列馆;绥蒙工委、八路军骑兵团、新三师革命活动遗址群)

鄂托克旗在市委、政府的支持推动下,依托桃力民抗日根据地红色文化资源,按照“一个中心、一个馆、一个遗址群”建设规划方案,投入1.5亿元建成能够一次性容纳240余人的红色文化旅游、红色教育培训基地“桃力民红色文化发展中心”。乌审旗成立旗委书记、旗长任正副组长的红色资源开发建设领导小组,投入客观的资金建设“乌审旗博物馆‘乌审旗革命故事讲习馆’”。

(二)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普遍建立了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平台。

鄂托克前旗、鄂托克旗2个旗建设大型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基地外,其他7个旗区都开发建设了不同类型、大小规模不同的红色资源传承平台。如,乌审旗投入2000万元建成“乌审旗红色文化主题馆”,打造“牧区大寨博物馆”,筹集资金修复“大石砭村中共乌审工委遗址”、“纳林河党小组旧址”“巴图湾民兵检查站旧址”等遗址遗迹;达拉特旗建成了“青达门红色教育中心“恩格贝抗日英雄纪念园”;准格尔旗从2012年开始陆续搭建“中共马栅区委革命活动展览室”“晋绥边区魏家峁党总支部革命活动展览室”“中共葫芦头梁党小组革命活动陈列室”等红色教育活动阵地;伊金霍洛旗依靠社会力量建设“红庆河红色教育陈列馆”,目前,正在规划建设千万元以上的大型红色资源教育平台;杭锦旗在旗党校建成“杭锦旗革命历史陈列室”;东胜区重新修复建设“东胜烈士陵园”、“东昂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康巴什区建设成“党员政治生活馆”,为当地开展红色教育提供了场所。

(三)合理的规划、建设,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在市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各旗区不断加大红色资源保护与传承的投入力度,科学合理的进行规划建设,完善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了宾馆酒店、餐饮服务、培训教育功能教室、文体活动中心等。如鄂托克前旗城川民族干部学院培训中心占地面积500亩,建筑面积21948.2平方米,建设了民族团结广场、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培训教育场所、拓展活动中心、宾馆饭店、文体活动中心等一次性能够容纳500多人的综合性培训教育基地。与此同时配套建设了三段地革命历史纪念馆;马良诚、顾寿山烈士纪念陵园;城川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站陈列馆;阳早寒春三边牧场陈列馆;“王震井”纪念园;滴哨沟战场纪念园等6处红色资源展览展示平台,占地面积超过1000亩,建筑面积达到4万多平米。鄂托克前旗档案史志馆还依托动员社会力量筹集资金建成“鄂托克前旗革命史陈列展”等3个展览室,城川民族干部学院和市老促会又共同打造了“红色文献陈列室”,已经把这些平台纳入城川民族干部学院辅助教学点。乌审旗正在投入1000万元编排红色舞台剧《红色乌审》及“草原人民歌唱祖国”等红色歌曲、管弦乐曲;达拉特旗个人、社会集资1800万元建成的“青达门红色革命教育中心”,占地40亩,建筑面积1541.67平方米,而且预留了进一步完善、扩展的规划用地;可喜的是这些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平台,都有运营经费保障、讲解人员、修缮管理运转等开展活动的保障能力。

(四)提升教育培训功能,彰显社会效益。

从调研看,全市各级各类不同类型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基地、场馆、文献、文物项目建设,遵循红色资源传承基地要铭记历史、传承育人的根本目的,运用这些红色资源教育广大干部群众及青少年,学习继承革命前辈为追求劳苦大众翻身解放和争取民族独立自由,舍生忘死、敢于献身、英勇战斗的精神,通过耳闻目濡的红色印记,教育人们不忘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所以,这些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基地,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的支持,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参观学习人数不断增加,教育引导效果明显增强,做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增长。如城川民族干部学院,从2017年正式投入运营至今,共举办各级各类红色教育培训班741期,参训人数达到36166人次,接待市外教育培训团体16511人次,(1+6)各教学点现场受训人数和社会团体、个人、红色文化旅游接待人数突破100万。

市委组织部举办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学员在城川民院观摩革命史展览

因为内蒙古城川民族干部学院的特色办学、创新发展,使红色资源保护传承项目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鄂托克前旗围绕城川民族干部学院红色文化旅游线路,建起来的城川民族干部学院教育培训有限公司等地方企业毛收入年均达到1200万元,为辐射带动的城川镇个体工商户、红色教育教学点、体验教学农牧户,人均增收1000元左右,而且逐年递增。

(五)挖掘、整理、编写、出版红色文献书籍、资料,推动了党史学习教育活动。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委、政府,市直有关部门和各旗区,先后挖掘、整理、编辑、撰写、出版了《鄂尔多斯革命斗争史料(上下两册)》《中国共产党鄂尔多斯市革命史》、《鄂尔多斯史叶》、《红色鄂尔多斯》及鄂托克旗等7个旗《革命老区发展史》《留在草原上的红色足迹》(、《桃力民抗日根据地》《乌审旗革命史》等一批革命历史书籍、红色文献资料汇编、党史学习教育乡土材料;在鄂尔多斯电视台、“鄂尔多斯日报”开辟视频学习节目和专题栏目,开展红色文化宣传教育,助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在全市营造了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工作的良好氛围。市老促会协同城川民族干部学院,利用理事肖毅教授的红色文献建成了城川民族干部学院“红色文献陈列室”,花费两年时间编辑出版了汇集习近平总书记老区建设重要论述、鄂尔多斯市革命老区概述、革命老区常识问答30题、伊克昭盟革命斗争史知识问答100题等内容的48万字《鄂尔多斯市老促会工作读本(第一、第二册)》,为整理、保护、利用红色文献资料奠定了基础。

(六)注重保护管理保障,加强队伍建设。

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工作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更不是“盆中花卉”只能鉴赏的景观。从依托红色资源建设的观摩景点到大型的文化旅游、教育培训项目,都是投入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的资金才建成的。这些场馆、基地需要有人员管理,需要有人修缮、开放、利用,需要讲解、提供食宿、后勤保障等服务。如:鄂托克前旗城川民族干部学院,通过自治区党委政府批准设置为正处级教学单位,干部职工编制达到80余人,对酒店、餐饮、培训教育场所等全部实行物业公司经营等市场化管理,从而确保了运营场所的正常开展。鄂托克旗党委、政府为保证“桃力民红色文化发展中心”正常运转,专题研究有关事项,将“中心”批准为正科级事业编制单位,由旗委直管,安排事业编工作人员21 名,通过市场化运作,达到了高标准、高规格、高质量建设管理红色资源保护传承项目的目的。

高标准规划建设的“桃力民红色文化发展中心

三、红色资源保护传承专题调研感悟体会

(一)党委、政府重视支持是关键。

两个月的调研我们深切体会到党委、政府重视和支持是最关键的一环。那里的党委、政府重视支持力度大,那里的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工作就有成果、有亮点;什么时候党委、政府重视支持力度大,什么时候就有成果、就会有发展。“十三五以来”市委、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鄂尔多斯市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工作,所以各旗区都建成投资较大的红色文化教育培训阵地,挖掘修缮提升了一批展览馆、烈士陵园、纪念塔、红色旅游景区、景点。鄂托克前旗、鄂托克旗党委、政府非常重视支持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工作,所以才下大力气集中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建成了城川民族干部学院“1+6”红色教育基地、“桃力民红色文化发展中心”这样能够影响全区、辐射全国的红色资源保护传承示范项目。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鄂托克旗、乌审旗相比比较重视,所以就有成就,而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东胜区等地方财力雄厚的旗区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工作相对滞后。

(二)加大投入是保障。

。鄂尔多斯是内蒙古最早建立抗日革命根据地—“三段地革命根据地”的地方,延安民族学院城川分院是中国共产党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践地”。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习仲勋、乌兰夫等革命老前辈在这里工作、战斗,留下足迹;这里有通往蒙古和苏维埃俄罗斯的国际秘密交通线;有三段地、城川、西乌审、桃力民等革命根据地。鄂托克前旗党委政府,正式利用这些宝贵的红色资源,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多方面筹集资金,投入巨资规划、挖掘、抢救、保存、开发红色文化资源,从2016年开始集中力量挖掘、整理、修缮红色资源,以高标准规划、筹建“城川民族干部学院”,到2017年建设了占地面积500亩,建筑面积达到21948.2平方米,包括民族团结广场、纪念馆、培训教育场所、宾馆饭店、办公楼等一次性能够容纳500多人的城川民族干部学院培训教育基地。实践证明,没有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合理的资金保障是难于做到的。

(三)依靠培养人才,加强队伍建设是基础。

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工作需要物质、资金投入保障,但更重要的是需要一直懂得革命历史、热爱红色文化、具有奉献精神的红色资源挖掘、整理、搜集、归纳、编写、保护、陈列、布展工作能力的专业人员和工作队伍,不然打造红色文化资源教育平台没有依靠力量,绝对办不成事。单凡现在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工作做得好的地方,就是因为有这样一批专业业务能力强,熟悉当地革命历史、热爱红色文化、具有奉献精神的人员。如:鄂托克前旗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原主任达庆歌老人,非常熟悉和关注“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红色资源,为保护修缮这块宝贵的资源,他近十年废寝忘食走访老前辈、老革命,向市、自治区党委、政府,上级有关部门汇报、争取,提出规划、项目、资金要求。鄂托克前旗政协副主席于国强、乌审旗党史办原主任郝继忠,几十年静心学习研究当地红色历史文献,苦心挖掘、整理革命历史文献资料,积累了几万份珍贵历史文献资料。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专家委员弓生脑日布、鄂尔多斯市人大财经委员会主任乔志荣、鄂尔多斯市党校原副校长、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会长奇海林等同志,几十年从事革命史和鄂尔多斯市党史研究,为编写《中国共产党鄂尔多斯革命史》及各旗区《革命老区发展史》编纂工作奉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伊金霍洛旗关工委主任赵云、市文联党组书记乔凤鸣、杭锦旗政协文史委主任冯春生等关心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把自己几十年的收藏、革命文物、历史文献资料用于爱国主义教育和青少年红色革命传统教育。正是这些人的坚持和奉献,使我们鄂尔多斯市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工作有了基础文献档案资料,有了红色文化积淀。

(四)坚持特色、创新发展是生命力。

红色资源开发建设也同任何一种事物一样需要创新思路,需要以创新的举措组织实施才能取得成效。鄂托克前旗城川镇是中共陕甘宁边区、中共中央西北局及中共伊克昭盟工委,在伊克昭盟建立革命根据地、建立蒙汉自治联合会等抗日群众组织,探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创办“延安民族学院城川分院”,培养民族干部的地方。鄂托克前旗党委、政府,正式利用鄂托克前旗红色资源这些蒙汉族人民团结奋斗,探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特殊的红色文化资源,结合鄂托克前旗地处蒙陕宁三省(自治区)结合部,属于老(老区)少(少数民族地区)边(偏远)贫(国家级贫困旗)地区,把民族区域自治、民族政策、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干部培训主要内容,建设独具特色的“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马良诚顾寿山烈士纪念陵园”等“1+6”红色教育培训基地,以创新思路和创新手段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红色教育培训活动,使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前来城川举办培训教育,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果。所以,鄂托克前旗“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推进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2020年被国家发改委、中宣部等四部委评选为内蒙古唯一入选全国“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列”60个案列之一。

鄂托克旗党委、政府,挑选桃力民这块蒙汉杂居地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典型案例,建设有特点的“桃力民红色文化发展中心”观摩、教学、培训、旅游景区,影响和辐射了内蒙古的其他盟市。所以,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工作,只要做到有创新、有特色、有新思路,在偏远、落后少数民族地区也能够打造出全区、全国一流的红色资源传承教育平台,能够吸引更多人前来观摩、学习,发挥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存在问题

(一)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工作组织领导、支持力度不够平衡,认识有待提高。

从我们的调研看,仍然存在着有的地方认识程度有偏差,组织领导、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旗区之间发展还不平衡,有些地区认识程度、组织领导方面存在着一定差距。

(二)部分地区经费投入、人力物力保障不足。

我们调研中杭锦旗红色文化收藏人士讲:“其实我们这里红色资源非常丰富,有很多革命前辈活动遗址遗迹,如饥民暴动、抗击日本侵略者战场、早期党组织活动等遗址、文物、场所,但是就没有像鄂托克前旗一样建成的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基地。”还有些旗区、基层领导明确提出了缺乏人才、资金支持、物力保障等问题。从我们所见所闻了解还有像乌审旗“小青马”系列文创作品、奇国贤故居、伊金霍洛旗新庙农会旧址、杭锦旗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杨铁湾旧址、公其日嘎革命烈士纪念碑、准格尔旗葫芦头梁党支部遗址等需要抢救、修缮、保护的革命遗址遗迹很多,而基层政府财力有限,无力承担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开发建设。

(三)工作队伍建设不力,专业人才紧缺。

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工作需要有一批懂得革命历史、文物考察、文献档案征集等知识和特长的工作人员,更需要配备一批有知识、有能力、能讲解、责任心强的工作队伍。但是现在很多已经建成的红色文化展览展示场馆,专业人才非常短缺。所以,有些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平台存在闲置、关闭、利用率不高等问题。

(四)创新的思路不到位,建设保护传承方式方法滞。

红色资源保护传承是一种社会责任性很强的工作,如何保证这些工作岗位能够留住人、能够正常开展工作,是在商品经济发达、市场化发展占主导地位的趋势下凸显出来的问题。如果不能够解决人们就业、创收等实际问题,不能够像城川民族干部学院那样保证投入,解决编制、经费、运转问题,就无法保证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工作的健康发展。

(五)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欠缺。

目前涉及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工作的部门单位很多,但是基本上各抓一头,各自为阵,没有好的沟通联系、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工作机制。如党委宣传部、政府部门文化旅游局、发改委、民政局、退伍军人事务管理局等单位,都有保护红色资源的责任和义务,但主管部门以谁为主,怎样协调联系、怎样发挥作用等机制和沟通合作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工作才能健康发展。

五、几点意见建议

(一)要加强对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工作的组织领导。

鄂尔多斯东部地区准格尔旗、伊金霍洛旗等地区红色资源非常丰富,挖掘、整理、保护、修缮、利用的革命遗址遗迹也很多。但由于种种因素,红色资源保护与传承不尽人意,所以,我们认为党委、政府的认识问题和组织领导是重要一环。如准格尔旗2010年,由旗史志办等部门开展了全旗革命遗址普查活动,拍摄精选照片51幅、勘测绘制图表4幅、征集历史照片33幅、相关实物53件,建立了革命历史遗址电子档案,陆续建成了神府苏区葫芦头梁党小组遗址展厅、晋西北根据地马栅区委革命活动展厅、晋绥边区魏家峁党总支遗址展览室等小型的红色资源保护阵地。但是,近年来没有进一步投入、没有发展。希望上级党委、政府应该出台组织领导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工作的文件,明确指导思想、工作地位、部门单位分工合作、保障投入运营等事项。

(二)做好合理可行的规划建设方案。

红色资源挖掘、抢救、保护、整理、建设、利用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结合地方特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把红色资源保护传承项目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作出符合全市和各旗区实际的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工作规划。这样才能集中力量,有目标、有重点地进行编制、规划、建设各种类型的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场馆、陵园、纪念塔、碑等,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防止出现大同小异、档次不高、利用率底等问题。

(三)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工作是培养教育青少年,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树立革命理想信念的社会事业,必须由党委、政府部门牵头,把项目建设纳入党委、政府重点工作范围,加大投入保障力度,保证已经建成的场馆正常运转,正在规划设计、建设的项目保证正常开工建设、投入运营、发挥作用。

(四)要弥补人才短缺的短板,加强队伍建设。

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工作需要专业人才、需要工作队伍。党委、政府要想尽办法提供待遇、优惠条件,留住专业能力强的现有人才。要在党委、政府引进人才工作计划中增加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工作专业队伍引进政策,设置条款、扩大范围解决住房、工作待遇、整理保护文献资料档案、研究开发资金等优惠政策,吸引和引进人才。各类红色场馆等,要关心支持讲解工作人员,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提供培养、学习、提升机会,解决好他们的工作待遇、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培养一支稳定、安心、有为的工作队伍。

(五)开发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

红色资源不仅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教育价值,也有潜在的经济价值、品牌价值。要以多种形式让文物更好地讲述历史、讲好革命故事,举办革命文物展览、陈列,挖掘文物价内涵和价值,提升教育、熏陶的深度和广度;要突出地域特色、文物价值、扩大影响力;要推动红色文化与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融合发展,特别是必须注重红色资源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鄂尔多斯应该以内蒙古城川民族干部学院为红色旅游示范点,结合乡村振兴发展打造一批乡村红色文化旅游品牌,“带动一条产业带”先行区,形成“红绿相映,以红出彩”的局面。要像乌审旗党委、政府主导创作红色舞台剧等系列文旅产品一样,培育一批自主经营、自主创新的红色文化市场主体,推出一批红色文艺作品,让优秀的红色文艺精品给人们带来情感滋养、品德升华和价值引领,为实现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凝心聚力。

(六)加强老区宣传工作。

一要加强与各级新闻媒体的联系,组织新闻媒体记者对革命老区的典型进行宣传报道,进一步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建设老区。二要利用中国老促会《中国老区建设》,各级《简报》、《快讯》《通讯》,推动革命老区宣传工作,促进老区工作的经验交流和信息沟通。要在体现新思路、反映新举措、宣新典型、提供新经验等方面下功夫,提高宣传工作的质量、水平和效果。三要拍好反映老区党史、老区振兴发展的宣传片。

编辑:王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