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英山县关于乡村振兴领域有关政策执行情况及效果分析调研报告

2022/09/14  浏览量:   作者:金汉 邓柏林 戚进军  来源:中国老区网

按照中国老促会关于开展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领域有关政策执行情况及效果分析专题调研的要求和市老促会的部署安排,英山县老促会从8月底到9月上旬到县乡村振兴局、县农业农村局和方家咀乡、孔家坊乡、金家铺镇、雷家店镇、陶家河乡等5个乡镇8个乡村振兴示范点、红色村庄建设试点村进行了实地调研,采取查阅资料、听取汇报、座谈了解、实地察看等方法,深入了解所到部门和乡镇村乡村振兴有关政策执行情况及实施效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乡村振兴有关政策执行情况及效果分析

(一)基本情况

英山县隶属湖北省黄冈市,地处鄂东北,是大别山主峰所在地,版图面积1449平方公里,辖3乡8镇、301个村,总人口40.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4.11万人。英山是一类革命老区,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先后有9支红军队伍在这里开展武装斗争,是红二十七军组建地,是红二十五军北上长征集结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转战于此。英山文化底蕴深厚,宋代活字印刷术发明家毕昇在这里诞生;走出了熊召政、刘醒龙两位“茅盾文学奖”作家。英山生态环境优越,森林覆盖率高达70%,全年优良空气天数360天以上,获评中国森林氧吧、中国最美田园、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中国森林康养示范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英山特色资源丰富,是中国温泉之乡、中国茶叶之乡、中国漂流之乡、中国药材之乡。

英山曾经是国家级重点贫困县、湖北省深度贫困县,现在是湖北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在党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英山县尽锐出战、接续奋斗,如期高质量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英山县深刻把握“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的新形势、新要求,不断强化政治责任,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坚持县乡村三级书记抓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奋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21年度,全县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20年同比增长13.38%,义务教育脱贫家庭学生控辍保学实现“常态清零”,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基本医疗实现“应保尽保”,住房保障实现“全员安全”,饮水保障实现“全域安全”,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拓展;12个乡村振兴示范片,64个示范村建设扎实推进,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乡村建设步伐加快,乡村治理不断深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1.健全乡村振兴工作体制机制。

一是加强乡村振兴组织领导。提高政治站位,加强乡村振兴领导体系建设,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为副组长的英山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组建县委书记、县长为指挥长的英山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挥部,建立县乡、部门领导联系村制度,构建统一高效、责任清晰、各负其责、执行有力的快速决策落实工作机制。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党组会、县政府常务会常态化学习“一法一条例”等乡村振兴相关文件、会议及讲话精神,定期研究乡村振兴工作,部署推动乡村振兴工作落地落实。

二是建立考核考评机制。出台《2021年度全县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工作方案》,制定《英山县2021年度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分类评价表》,细化任务清单,进一步压实基层基础责任,健全上下贯通、精准施策、一抓到底的乡村振兴工作体系,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综合考核、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激发基层干部工作主动性,凝聚乡村振兴工作强大合力。

三是建立督办督查机制。建立“月调度、季通报、半年一总结”的工作机制,实时掌握工作动态,通过现场参观学习、拉练检查、媒体曝光等方式,培树典型,补短强弱,营造乡村振兴强大气场。

2.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始终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摆在突出位置,抓牢抓实防返贫动态监测、产业就业帮扶、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等重点工作,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成果,确保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截至目前,全县无一例返贫致贫情况发生。

二是扎实有序抓好有效衔接。抓好政策衔接。重点对接国务院[2021]3号、省政府[2021]23号文件精神,研究出台《英山县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制定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等重点领域配套措施政策,构建“1+N”政策体系,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统筹整合涉农资金9.1亿元,全面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全力保障乡村振兴刚性需要。抓好帮扶力量衔接。系统调整各层面驻村帮扶工作力量,精准选派258名第一书记和111支驻村工作队,483名驻村队员持续实行“五天四夜”驻村帮扶。主动加强与中央定点帮扶单位、省直定点帮扶单位、宁波市海曙区对口帮扶单位和省内区域协作单位武穴市的沟通对接,积极争取更大力度支持,不断拓宽帮扶领域。抓好机构队伍衔接。县乡村振兴局于2021年6月2日在全省各县(区)中率先挂牌,11乡镇扶贫开发办公室也于当年7月份统一调整为乡村振兴办公室,镇、村扶贫专干力量就地同步转为乡村振兴工作力量。

三是精准推进示范带动。强化党建引领。突出选优配强,建强乡村振兴红色头雁,全县调整村级党组织书记125人,整体调整面达到43%。全面开展农村党员分类管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强化软硬件提升。着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四好农村路”连线成片,城乡供水一体化“5211”工程加快推进,城乡电网改造力度不断加大,“气化乡镇”工程稳步实施,为加快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支撑。着力推进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学校布局逐步走向合理,236个村卫生室全部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以县福利中心和全失能特困对象护理中心为龙头、辐射乡镇农村福利院、链接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养老机构网络初步形成。强化示范建设。创优机制、整合资源,全力推进九龙湾乡村振兴先行区和11个乡镇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涵盖64个行政村、社区,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推动乡村全域全面振兴。截至目前,12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建设加快推进,九龙湾乡村振兴先行区示范效应已初步显现,成为五一、端午假期旅游消费的新热点,7月20日,国家乡村振兴局在蕲春举办的2022年第一期160家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领导示范培训班,专程来英山九龙湾、孔坊神峰乡村振兴示范区考察学习。

3.持续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坚持以农民为主体,依托资源禀赋优势,大力发展茶叶、中药材、蔬菜等特色产业,促进农民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致富。截至目前,全县农业特色产业基地面积达到67万亩,其中茶园面积26.24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27.5万亩,成功带动全县50%农民增收。2021年,全县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4%。

一是守牢粮食安全底线。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抓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稻谷补贴等粮食补贴政策落实,积极开展春耕生产,千方百计稳定粮食生产,确保农产品稳产保供。认真落实“长牙齿”硬措施,扎实推进土地违法违规问题专项整治和土地卫片执法反馈问题、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摸排问题整改,加大耕地撂荒整治力度,加快推进高标农田建设,严守耕地红线,提高耕地质量。截至7月底,全县排查撂荒耕地面积2245亩,已完成整治面积2042亩,整治完成率达91%。全县已建成高标准农田5.55万亩,2022年谋划建设高标准农田2.5万亩,已完成规划设计市级评审,预计9月份开工建设。

二是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政策扶持,出台农业特色产业基地奖补方案,制定英山县农业惠企政策清单,对新发展连片中药材、茶叶等产业基地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奖补,重点支持种苗繁育、基地建设、龙头培育、产品研发、品牌打造,着力培植一批产业“龙头”,助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截至目前,全县省级龙头企业9家、市级龙头企业27家,国家级示范社4家、省级示范社6家、市级示范社23家,省级家庭农场4家、市级示范农场11家。强化金融服务,组织先秾坛、吉利中药材、宏图药业等12家省级龙头企业申报2022年贷款贴息项目资金328万元,组织54家农业产业链企业申报全市重点企业信贷风险补偿金白名单,开发了茶叶、中药材、蔬菜种植、大棚设施等特色农业险种,有效降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产风险。

三是叫响农业品牌。抓好“两品一标”认证工作,强化“英山云雾”、道地药材地标产品宣传与管理。举办英山云雾茶开园节暨直播带货活动,县委书记通过直播带货亲自推介英山云雾茶。组织企业参加“英山云雾杯”首届黄冈优品直播带货大赛,11家企业、45个产品参赛。组织6家茶企参加第二十五届武汉茶叶博览会,毕昇、吉峰、庆山春、皋淘贡茶、团黄、乌山春等6个英山云雾茶品牌荣获金奖;组织先秾坛公司参加2022年厦门(春季)茶博会,现场推介公司产品,扩大英山云雾茶品牌影响力。目前,英山云雾茶品牌价值达27.07亿元。

四是加快推进农旅融合。延伸产业链条,打造万亩茶叶谷1处、茶旅融合景点4个、精品景点路线3条,乌云山村、神峰山庄、四季花海、童玩谷入选“湖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突出建设以九龙湾先行区为重点的12个乡村振兴示范区,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含农家乐、乡村民宿)超过800家,总资产6.48亿元,年接待游客680万人次。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全县有5000余人从事旅游产业,带动10万群众吃上了“旅游饭”。

五是全力推进乡村建设行动项目落地。2021年,全县财政衔接资金投入乡村建设行动39706.81万元,实施乡村建设项目737个。2022年,全县财政衔接资金投入乡村建设行动28721.14万元,实施乡村建设项目1085个。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村路网、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小微水体整治、产业基地建设等。2021年所有项目全部如期建成,2022年项目正在加紧建设。

4、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坚持把人才振兴摆在乡村振兴的重要位置,编制完成《英山县“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将“乡村振兴人才”列入人才发展计划,加大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人才、高素质农民、农业科技推广人才、乡村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培育力度,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一是多渠道招引人才。持续推进“千企联百校”活动,深入实施教授回乡“千人计划”“科技副总”引进计划和“避暑引才”计划,不断聚集科技创新人才。先后与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团队签订技术合作协议21项,先后聘请12名英山籍专家教授担任“英山县经济社会发展顾问”,8名研究学者担任“英山县高质量发展顾问”,8名专家人才担任“英山县人才大使”,引进科技副总(创新团队)25名。

二是多途径培育人才。实施“乡土人才”培养、农村科技人才培育、高素质农民培训、农业基层人才培育、一村多名大学生培养、能人回乡创业、教授回乡等乡村振兴人才培育“七大工程”,培养高素质农民4505人、农村实用人才54人、农村女党员干部示范带头人103人、农民专业合作社骨干能力提升84人、脱贫户技能培训600余人、农业科技示范主体382户、种植大户180户、种植能手100人、一村多名大学生150名,志顺茶业陈海军、神峰山庄闻彬军等10多名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获评“全省农业产业化领军人才”“全省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等称号。

三是多渠道搭建服务平台。搭建农广校平台,创办农民田间学校,送科技、送知识、送农资下乡;搭建专家大院平台,创建核心示范基地3.8万亩,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进村入户率达100%;搭建院士工作站平台,创办院士工作站,设立农业人才培训基地,为品种研发、精深加工、良种繁育、生态环保等提供人才支撑;搭建中国农技推广平台,全县78名专业人才发布信息万余条,为英山10万农户提供在线技术指导。

四是多举措激发人才活力。建立农业农村人才投入和评价激励机制,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农村人才培养。出台激励政策,为人才提供住房、交通、办公、生活等基本生活保障,吸引人才回乡创业、领办经济实体。选树推荐一批农业人才参加全国、全省农业技术人才培训和“十佳农民”“三农奉献奖”“最美农技员”等评选活动,营造尊重人才、广聚人才、争当人才的环境氛围。

5、积极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发展。紧抓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有力契机,坚持以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载体,不断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推动全县乡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乡村振兴聚集强大精神动力。

一是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加强农业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项目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5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6个。大力弘扬红色文化,2021年投资4400万元建成红四军鸡鸣河会议旧址纪念园,2022年投资2.58亿元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英山园区全面开工建设。全县已建成以红色为主题的革命历史陈列馆、村史馆26个,并依托红色遗址遗迹,开发红色旅游景点,打造红色精品旅游线路,英山烈士陵园、红二十八军纪念馆、英山长征精神体验园已成为红色教育的主阵地。着力擦亮毕昇文化名片,“毕昇活字印刷术”正积极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计划总投资5600万元的毕昇纪念园正加快推进。

二是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力度,依托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体系建成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309个,村级文化广场、图书室覆盖率分别达到了98%和100%,乡、村两级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得到进一步加强,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全面铺开,英山县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已通过验收。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持续开展送戏下乡、送书下乡、送电影下基层、戏曲进乡村、送文艺辅导进乡村、红色文艺轻骑兵等活动,有效提升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满足乡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

三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广泛组织村民开展议事协商活动,大力发展基层民主,畅通民主渠道。开展村规民约积分管理,在南河镇瓦寺前等村开展志愿服务积分兑换活动试点。建立健全村民自治机制,落实“五议五公开”制度,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开展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专项检查。积极开展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将法治示范村建设与美丽乡村相融合,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法治文化示范村。持续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县级以上文明乡镇11个,占比100%;县级以上文明村196个,占比64.3%。

6、全力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全力夯实乡村振兴绿色底色,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一是大力实施生态系统修复工程。落实“精准灭荒”任务,开展“绿满英山”义务植树等国土绿化行动持续增绿扩绿,森林覆盖率达到70%,年增长率0.4%。推进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加快雷家店镇项目建设,打造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示范基地。加大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推进隐患点治理,筑牢生态屏障安全。

二是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编制完成《英山县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等文件,全县县级水源地及备用水源地、15个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均完成了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工作。定期开展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对5个“千吨万人”以上农村饮用水水源水质每季度组织一次检测,水质达标率100%。

三是全面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化肥减量增效示范面积2万亩,病虫绿色防控面积10.8万亩、统防统治15万亩,“空中挂灯、棚面插板、园区喷生物药”的立体生物防控模式在全国推广。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扶持秸秆综合利用市场主体6个,建立完善秸秆收储运体系,综合利用量达2万吨、利用率达95.2%。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新建2万吨畜禽粪污处理中心1个,全县养殖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2%以上。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设立107家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收集点,配备回收桶218个,回收量1.05吨,英山县被列入湖北省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试点县。开展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全县85座小二型以上水库全面推行人放天养、建成循环水养殖2处,“湖边塘”水产养殖尾水实现达标排放。对水产投肥投料加强监管,保护水源地生态环境。

四是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累计完成农户无害化卫生厕所70123座,完成农村公共厕所建设313座,建设塆组小公厕1760座。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8.9%。全面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全县10个乡镇镇区污水收集管网、10座污水处理厂已建成运行,95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纳入城镇污水管网,2.1万户农村生活污水乱排乱放得到有效管控。联动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全县建成回收站46家,中转站2家,乡镇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设施实现100%全覆盖,村村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卫生环境大为改观。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党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英山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领域各项政策执行有力、举措有效,落实效果较好,乡村振兴成效明显。但同时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县级经济总量偏小、地方财力有限、农村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乡村规划特别是村庄规划还有差距、乡村振兴重大项目支撑不足、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不够、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引领不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乡村振兴示范片特色不够突出等亟需解决的问题和困难,需要在今后工作中努力解决落实。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健全“五大振兴”运行体系机制,统筹谋划振兴发展有关重大事项,督促落实重大政策,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各项政策举措落地落实。协调推进中央单位、省直单位定点、宁波市对口帮扶和省内区域协作帮扶,搭建社会力量参与平台,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积极营造全社会支持参与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压紧压实县乡村责任。按照“五大振兴”目标要求,完善党委政府主体责任、职能部门责任和驻村帮扶责任落实机制,明确目标任务,开出责任清单,加强指导督导,全面排查政策落实、工作落实中的问题,精准落实补短板强弱项措施。扎实推进上下联动、整体联动,办点促动、项目带动,把责任担当好、政策执行好、工作落实好。

(三)加大争取政策扶持和招商引资力度。政策为基,落实为要,实干为先,干中求助。加强国家、省、市出台的政策贯彻落实,结合英山发展需求,研究谋划高速公路、城际铁路、新能源、涉农产业、水利等重大项目,争取项目资金扶持。优化招商引资政策和环境,推行大员招商、全员招商,谋划一批资源优势项目,推进优势大、前景好的项目资金引得进、能落地、快见效,助力老区振兴发展。

(四)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强乡村基层组织建设,发挥村级无职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加快乡村人才建设,推动科技、干部、青年下乡村,加大组织能人回乡力度,扎实推进人才振兴;做优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加快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健全乡村治理现代化体系,大力推进文化振兴。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先行区、示范区建设,融入文化元素,打造一批红绿融合、农旅融合、康养休闲、沉浸体验模式的乡村振兴特色示范乡镇、示范村,发挥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乡村全域全面振兴。

编辑:于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