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丹阳市延陵镇东皇村强村富民的调查报告

2022/10/24  浏览量:   作者:丹阳市老促会延陵镇分会 蔡旭辉  来源:中国老区网

丹阳市延陵镇东皇村地处茅山老区,是一个纯农业村,现有11个自然村,36个村民小组,1146户3408人。全村区域面积6平方公里(其中基本农田4881亩,耕地面积5666亩,水面1000亩)。农户以种田为主、打工为辅,制约了村级经济的发展和村民收入的增加,2013年前村集体年收入不足20万元,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共42户、70余人,是一个典型的经济薄弱村。

近年来,丹阳市延陵镇东皇村在村党总支书记束和平的带领下,依托自身资源特色,充分挖掘自身潜力,紧紧抓住扶贫开发的政策机遇,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如何让困难群众“不流泪”、致富路上“不掉队”、帮扶力度“不松解”?如何把美好愿景转化为现实图景,让人民群众过上实实在在的小康生活?他们团结带领全村党员群众积极探索加快农业发展、促进村民增收的新途径,通过土地整治、土地流转、村两委创办两个合作社自主经营,订单农业走向商品化、产业化,真正实现收入翻倍增长。据统计,东皇村年经济总收入达到了300万元,成了乡村振兴示范村,逐步走出了一条党组织引领、合作社带动、项目化支撑、产业化运作的强村富民之路。

一、东皇村强村富民的主要做法

1.善于挖掘自身潜力,先试先行的步子迈的稳。东皇村两委班子一直没有停止过对强村富民的探索,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上敢于先试先行,围绕强村动心思,瞄准土地做文章。一是搭好土地流转平台。村两委充分认识到土地流转工作的重要性,在镇农经部门的帮助下,成立了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初期吸引150户农户入社。后期管理中,又逐步完善了资金使用管理、合作社经营管理、专业队伍培养管理等方面的制度,打造了管理规范、机制健全、功能完善的土地流转平台。二是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利用土地资源优势,特别是土地确权的契机,发挥生产队长、入社农户的引领带动作用,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先后动员850余户群众经土地流转到合作社。同时,几年来东皇村不间断地进行土地整理,到目前已基本形成适合机械化耕作,沟、渠、路相适应的3200余亩作业区框架。其中合作社自主经营1500亩,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15万余元。三是夯实强村项目支撑。抓住“扶村帮户”的契机,依托土地合作社的资源优势,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总工会的帮扶支持下,新上粮食烘干项目。投入150万元,购置了4台烘干设备,新建了粮食仓储仓库。提供粮食统一收购、烘干、销售等服务,每年新增服务性收入10余万元。2016年,抓住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的政策利好,先试先行、稳扎稳打,新上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项目。投资280余万元,购置了植保机、育秧机、搂草机、激光平整机等全套设备,每年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30余万元。

2.善于发挥组织优势,村社合一的脚步跟的紧。在村级综合服务中心达标建设过程中,有效把完善综合服务中心功能与合作社生产需要相结合,村社合一,充分发挥党总支对合作社的引领带动作用。一是把党总支作为合作社运转的龙头。村党总支坚持将合作社的运营管理抓在手上,主要岗位都由党总支委员兼任,合作社的重大事项也都由党总支全体委员集体研究决定。在合作社管理方式上,采用网格化管理的模式,即1500亩土地均摊到合作社骨干人员手上,平均每人100亩左右,实行统一供应农资,按照适当的比例核定产量,多出产量作为管理人员报酬,有效激励了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二是把合作社作为锤炼队伍的舞台。村两委班子成员在做好本职工作外,根据能力特长兼任合作社岗位。通过组织收购、协调加工、统一销售等实践锻炼,提升了两委班子的综合能力。为配合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项目,村两委班子成员带头参加农业机械操作培训,主动担任农机操作手,提升了服务意识,也有效增加了村干部待遇。三是把合作社作为培养后备干部的载体。面向村民公开招聘一批农业生产的行家里手,尤其是注重吸收种田大户、家庭农场主等“实力干将”,着力建设一支专业的为农服务队伍。同时,把合作社作为培养村级后备干部的载体,通过长期考察,先后选拔了3名年轻同志进入两委班子,有效解决了村级后备干部匮乏的问题。

3.善于凝聚发展合力,惠民利民的举措做的实。村党总支始终把合作社作为带动富民的有力载体,多维度促进群众增收。一是拓展农业内部增收空间。合作社目前管理土地3200余亩,辐射农户850余户。在村民的支持下,村委会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步伐。2015年底村委会投入50多万元,整治了450亩土地,引进蔬菜大棚100个,增加就业岗位80多个。同时,合作社流转给大户种植花卉苗木的1800余亩土地,还可以增加群众就业岗位,进一步扩展了群众农业内部的增收空间。二是增加群众务工收入渠道。通过合作社平台,积极与农服、农经、人社等部门沟通,对流转出土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就业培训,并积极与本镇的一些企业沟通对接,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通过进城、进厂、经商等方式,千方百计地增加务工及三产服务性收入。三是提升帮扶救助实效。结合精准扶贫工作,对14户特困户、1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有效的帮扶救助,实行应保尽保。同时,对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户,通过合作社优先为其落实工作岗位,帮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从多个层面促进农民增收。

二、东皇村强村富民的几点启示

总结了东皇村推进经济发展的几点启示,主要是“三个必须”。一是必须强化党组织的引领带动。东皇村村级经济发展发展过程中,始终把党组织建设作为村级经济发展的基础环节。综合服务中心内村史长廊、党建长廊都记录了党组织引领在村级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强有力的党建,培养了敢干事、肯干事、能干事的干部队伍,团结了讲奉献、讲大局、讲宗旨的党员队伍,营造了大胆发展、合力发展、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生动诠释了党的建设与经济发展的科学规律和内在联系。二是必须强化超前的发展眼界。该村在土地合作社运营方面取得的成功,离不开超前的眼界。当时,村内多为半丘陵地带,加之农业赋税重,好多土地处于抛荒状态。还有一部分丘陵地种上了低端苗木。村两委敢为人先,从那时起就开始搞土地流转,将大量群众不愿意种的土地以及丘陵地逐步流转到村委会,统一管理发包,实现了分田到户的二次优化,为现在的村级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必须强化有效的干群互动。村两委在村级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注重保障好群众的利益,土地流转租金按照市场价格实行动态调整。苗木基地由低端向高端转变的过程中,更是将群众每亩租金收入提高了800余元。在粮食烘干、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项目运行以来,更是优先为群众解决生产难题,与群众保持了良好的互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支持。

三、 东皇村强村富民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的主要发展方向

东皇村发展还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缺乏长期的高效农业发展规划。虽然农业合作社、农机合作社、粮食烘干等项目已经运转,但村高效农业发展的长期规划还没有形成,农业下一步往哪个方向走,怎么进一步抓出成效,进一步带动群众增收等问题都需要研究解决;二是农业的附加值比较低。目前东皇村粮食烘干、农机合作社等项目已经可以提供农业生产服务,获得服务性收入,但就农业而言还是以传统的稻麦种植为主,只是在生产组织形式上有所创新,但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智慧农业等先进理念的引入还比较滞后,农业与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等产业的结合还很薄弱,附加值还不高。

下一步该村主要从三个方向发展:一是促进农业产业化。在农业生产领域,结合目前运营的粮食烘干及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两个项目,利用村里老旧厂房、新上粮食加工项目,生产销售优质稻米,形成农业生产“产、加、工”一体化的闭环模式。二是促进农业多元化。主动对接香草河自行车道项目,在香草河沿线区域现有已流转的560亩土地上做文章。主要是在自行车赛道主要节点及驿站沿线打造时鲜水果休闲采摘基地,促进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协调发展,提升农业的附加值。三是促进农产品优质化。进一步提升现有1800亩高档花卉苗木品质,结合香草河赛道,合理规划连片成方,并在花卉苗木品种选择、空间布局、创意融入等方面精心设计,打造眼球经济。进一步扩大优质水产养殖规模,结合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水产品品质保障、品牌打造上下功夫,打造优质水产品产销基地。

编辑:孙晟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