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宜都市盘活红色资源助推老区振兴 争创全省老区传承红色基因示范基地

2022/11/02  浏览量:   作者:湖北省宜都市老区建设促进会  来源:中国老区网

今年以来,宜都市老促会组织专班,先后深入宜都市五眼泉镇拖溪村、松木坪镇江家湾村、潘家湾土家族乡将军山村、高坝洲镇天平山村等地,围绕“宜都市革命遗址在助推老区建设振兴发展中如何发力”的问题进行了调研。

一、宜都市红色资源助推老区振兴发展的前景

近三年来,宜都市老促会采取多种形式,向市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建议,充分依托红色资源编制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助推老区振兴发展。宜都市老促会建议的以潘家湾土家族乡将军山村红军师长叶光吉老屋、将军山战斗烈士纪念碑为节点,围绕红色旅游+生态旅游+民俗旅游,打造乡域民族旅游特色;以五眼泉镇拖溪村胡敌纪念馆等红色资源与“两溪两桥”乡村振兴成果相结合,围绕红色旅游+景区旅游+生态旅游,打造乡域景观旅游特色;以松木坪镇江家湾村开国上将贺炳炎老屋等红色资源为依托,围绕红色旅游“五位一体”,打造红色美丽乡村游特色;以高坝洲镇天平山村姚百川烈士故里为依托,围绕水生态保护+鲟鱼谷基地+红色打卡地+“一坝一厂”的全域旅游区,打造乡域景观旅游特色的建议,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2022年1月25日,宜都市人民政府出台了《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实施方案》,注重发挥市老促会作用,担当起党和政府与革命老区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红色基因的传承作用、社会资金募集的平台作用,为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注入动力。此《方案》的实施,更加有利于挖掘和盘活宜都红色资源,能使红色更红;更加有利于开发利用宜都红色资源,能使乡村更美;更加有利于多方融合宜都红色资源,能使红色资源利用前景更广;更加有利于红色文化和乡村产业兴旺,能使农村经济发展更活。

二、胡敌红色文化助推老区振兴发展的实效启示

宜都市胡敌红色文化在助推五眼泉镇“两溪两桥”建设和老区振兴发展实效的启示。

(一)红色旅游产生功能“辐射”。近年来,五眼泉镇立足“大旅游、大建设、大发展”,提升核心景区辐射和带动力。以胡敌红色文化为基础,以三峡九凤谷景观为龙头,在“磁铁支部”和三峡九凤谷旅游区党委引领下,让红色力量赋能旅游发展,串联弭水桥、拖溪、望佛桥、荷叶溪“两溪两桥”环线,沿线打造宜都市乡村振兴培训学校、胡敌烈士纪念馆、农耕文化馆等9个旅游节点,建设“茶乡风情”乡村旅游线,成为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创办乡村振兴学校,是五眼泉镇的一项创举,也是宜都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开花结果”。学校集课堂教学、现场教学、餐饮住宿服务于一体,立足宜昌、面向全国,致力于培养“一懂两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乡村振兴工作者。学校自开办以来,累计承接各类学习培训617批次2万余人,学员覆盖8个省市,成为五眼泉镇对外的一张闪亮名片。

(二)红色旅游带来超大“流量”。拖溪村原是建档立卡贫困村,全村基础产业弱、流动人口少、集体收入低,是实打实的“后进村”。2019年4月,拖溪村胡敌烈士纪念馆正式开馆以来,吸引大量本市及周边县市各级党组织前来参观学习。据统计,2019年接待人次为9000人次,旅游团批次为357批次;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严重,年接待人次为5100人次,旅游团批次为205批次;2021年接待人次增加到24000人次,旅游团批次达到698批次,打响了胡敌红色文化品牌,为拖溪村经济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

(三)红色旅游实现良好“钱景”。据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五眼泉镇全镇旅游收入达到11亿元,“两溪两桥”旅游片区综合旅游净收入达到930万元,乡村振兴学校(含拖溪村胡敌烈士纪念馆节点)实现打卡收入64万元,拖溪村集体净收入较2018年更是直接增加了12万元,实现了村集体收入增幅超100%的蝶变。

(四)红色旅游带动产业“兴旺”。“两溪两桥”环线建成以来,一方面挖掘胡敌英雄事迹、创办丑溪农耕文化馆、修复望佛古廊桥,形成了红色文化、茶文化、农耕文化、廊桥文化等多维文化融合的、“两溪两桥”特有的农旅融合发展模式。另一方面围绕胡敌红色文化为中心,“两溪两桥”片区发展茶叶主导产业,目前建有弭水桥村樟树包、拖溪村木鱼包、望佛桥村三大现代化标准茶叶生产基地。沿线建有千亩紫薇园,与三川绿化公司采取“公司+村委会+基地+农户”合作模式,较大地增加群众和村集体收入。此外,还有乡贤返乡创建的彪哥水果采摘园,已成为片区产业振兴教学示范点。据统计,2021年“两溪两桥”片区旅游带动收入670万元。

(五)红色旅游焕发崭新“品牌”。2019年胡敌烈士纪念馆建成后,以此为中心,在带动“两溪两桥”沿线四村全面发展中提供了巨大动力。2019年,五眼泉镇望佛桥村、拖溪村2个省级贫困村整村出列。九凤谷旅游扶贫模式入选湖北省旅游扶贫十大案例;《文旅帮扶用真心丑溪草木变成金》作为湖北省唯一入选全国公共服务助力脱贫攻坚典型案例。五眼泉镇先后荣获“全国文明乡镇”、“国家卫生乡镇”等荣誉称号;2021年五眼泉镇被评为“湖北省旅游名镇”。走进五眼泉镇,灿烂的红色文化耀眼夺目,美丽的九凤谷游人如织,碧绿的清江波光潋滟,清澈的渔洋河激流奔涌,和谐的乡村炊烟袅袅……如同走进一幅曼妙的美丽人居新画卷。

三、目前存在的不足和原因分析

(一)全市现有红色资源利用不够。全市现分布在7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共有21处革命遗址、遗迹和纪念设施,其中,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3处,重要历史事件和个人活动纪念地2处,革命领导人故居2处,纪念设施3处,烈士墓11处。近年来,全市充分依托红色资源,开展党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使红色文化和绿色资源相结合,实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取得了巨大成效。调研认为还存在一些急待解决问题:有的革命遗址和纪念设施的保护利用工作滞后,统筹规划不到位,导致革命遗址遗迹的保护利用和红色文化的宣传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出来,融合度不高。

(二)深度挖掘修缮开发不够。近年来,全市在做好调查认定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做好18处革命遗址遗迹、纪念设施的修缮保护工作。市老促会及时向市政府提出革命遗址修缮保护工作的建议,一是修缮保护要坚持三项原则:(1)坚持属地和“谁主管谁保护”相结合的原则;(2)坚持明确革命遗址资产主体,由资产主体依法进行保护的原则;(3)坚持需要修缮的革命遗址,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二是修缮保护实施项目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和发展红色旅游项目相结合,依托革命遗址等红色资源制定发展规划。调研认为,仍然存在以下问题:有的遗址挖掘红色文化内涵不够;个别纪念设施相关审批手续程序不到位;个别革命遗址和纪念设施的保护管理机关不明确。如胡敌故里,仅有胡敌烈士纪念馆可供参观,仍期待挖掘景点有冠英小学、冠英亭、胡敌桥、胡敌纪念桥、胡敌衣冠冢、胡敌故居等红色景点。又如1928年中共宜都县委机关旧址、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宜都支部旧址等,都是可待深度挖掘和建设发展的。

(三)红色景点文旅融合不够。近年来,我市茶叶、柑橘、水产等产业亮点独有优势,三峡九凤谷、清江天龙湾、清江鲟鱼谷、青林寺谜语村等多个“网红”旅游景点,把“绿色”和“红色”旅游资源形成独具宜都特色的旅游圈,构成宜都全域旅游新图景有了雏形。调研认为,在红色旅游文旅融合方面缺乏整体规划,文旅融合结合不够、利用不够、互动不够,管理体系建设滞后、旅游景点内容单一、参观规模小、讲解不规范、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没有让游客真切感受到红色旅游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没有让游客真正实现游有所思、游有所获、游有所感。

(四)现有红色景点经济效益体现不够。红色景点必须以“历史文化、红色文化”为灵魂,实施旅游振兴战略,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功能,延长游客的逗留时间,把乡村旅游与红色旅游有机结合,才能提升整体经济效益。

调研认为,宜都目前的红色景点知名度不高、游客量少、来源流量不宽。一是旅游宣传不够。红色旅游景点给游客的感觉是在参观“革命历史博物馆”,听讲解员背台词,看历史遗物及照片等,游览过程比较单调,静态有余、动感不足,特色不够鲜明,给人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感觉,缺少厚重的历史感、独特的亲切感,使红色旅游整体上缺少“姹紫嫣红”的美感。红色旅游应大力渲染红色文化氛围,借助电子音像、现场戏剧歌舞等动态形式,把革命战争的场景重现,给游客身临其境的体验。同时要增加游客的互动参与,通过有文化内涵的活动激起游客对历史的缅怀之情。二是配套服务不够。红色景点应着力改善景区与外界的交通状况,缩短旅游者进入景区所需耗费的时间成本与经济成本。当下,“一日游”、“周边游”逐渐盛行,提高景区的交通通达度可以吸引附近的潜在游客来此休闲度假。目前胡敌烈士纪念馆由于景点单一、纪念场馆面积不大,参观流程设计十分简单,每次参观时间维持在30分钟左右,导致参观游客留不住印象、留不住印迹、更留不住人心。三是旅游产品开发不够。红色景点应依托特有的自然环境与人文资源,创建适宜自身发展的旅游产品品牌。同时本地独有的农特产品奇缺,本地农特产品品牌意识不强,销售成效甚微。乡村旅游“吃”“住”“行”“购”不可或缺,红色景点应开发纪念徽章、红军军帽、红军水壶、雕塑品等具有体验意味的纪念品,吸引游客购买。这些纪念品不仅有助于人们体验革命时期的生活状况,还可以作为工艺品观赏和生活用品使用,才能让游客留住印象、留住印迹、更留住人心。

四、调研建议

(一)确定红色资源地位,有效推进老区振兴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红色资源是不可复制的、不可再生的、不可替代的文化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文化资源作为当下乡村独特的优势资源,不仅对于传承红色基因、延续红色血脉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于乡村振兴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和价值。一是红色旅游景点开发利用须纳入乡村振兴发展规划;二是党委政府须将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将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作为振兴经济的抓手之一,全市重要红色资源建设工程由市级领导挂帅,相关部门参与,合力做好保护、开发、利用工作;三是项目建设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产业经济发展投入都应与红色景点相融合。

(二)深挖红色资源内涵,借助景点用好用透

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乡村特色优势资源,如果能够得到有效保护和科学开发利用,在横向上可以对乡村的产业发展、生态建设、乡风文明形成、乡村良好治理以及最终达到整体生活富足产生良好助益;在纵向上可以促进乡村物质水平提高和精神文明发展,拓展乡村振兴的深度和质量。因为红色文化资源自身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内涵,源于红色文化在我国的特殊性质和地位价值。

一是深度挖掘红色景点文化内涵的精华。文化内涵是红色旅游的灵魂。发展红色旅游,关键是要深入挖掘红色精神财富和文化内涵,思考如何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在旅游中传递给广大人民群众,从而更好地传承革命文化。

1.吃透历史,准确解读红色文化。全市要选拔、培育一批红色故事宣讲员,对红色景区的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要加强专业教育培训,不断提升政治素质、文化责任和服务技能,并列入全市以钱养事公益服务岗位,让他们能够对红色景区历史素材吃得透、说得全、讲得深、稳得住,做红色文化的“播种机”和“扩音器”。

2.明确主题,精准把握品牌定位。在准确解读红色文化的基础上,要重点关注景区、景点的主题和品牌定位问题,找准红色景区最大的闪光点并聚焦、放大,找准宏观定位,实现景区主题化、品牌化运营。

3.讲好故事,深度还原生动细节。加强对红色文化的研究,应重视红色旅游的内容生产环节,要利用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要创作一批、评选一批、推出一批经典红色故事,让红色故事能够传承红色基因,又能激发红色精神力量,在游客内心留下深刻烙印。许多著名红色文化遗迹都有红色故事广为流传,有的甚为红色经典。

二是深度挖掘革命先烈对党忠诚的精神。缅怀革命先烈,目的就是弘扬他们身上展现出的对党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学习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书写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精神,学习他们为时代担当、为民族立命的情怀。凸显革命先烈的英雄精神,是中华民族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和平的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要重点提炼开国上将贺炳炎“攻克一切困难、压倒一切敌人、打必赢、战必胜的硬骨头精神”、胡敌烈士“寻求真理、传播真理、献身真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精神,加大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红色景区要始终秉持着对革命先烈的历史铭记、情感眷恋、价值认同,讲好革命先烈的英雄故事、厚植革命先烈的英雄情怀。要将革命先烈的精神气质、道德操守、风骨气节,转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以及新时代社会发展的无限力量。

三是深度挖掘红色景点开发利用的潜力。要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强化红色资源保护,统筹红色资源与历史文化、绿色生态、乡村振兴深度融合,让自然景观与红色文化交相辉映。把红色资源与乡村旅游相融合,依托宜都多处经典红色圣地,提升柑橘、茶叶、水产业基地品质,打造精制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串联经典红色景区,形成乡村产业互促,景点互动,红色文化,产业文化,景色文化相融的乡村旅游品牌。

(三)着力打造红色阵地,助力争创文明典范城市

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是全国文明城市的全新升级,是更具凝聚力、带动力、影响力、辐射力、引领力的文明高峰。全市已吹响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号角。对党忠诚,信仰坚定,是文明城市最鲜明的底色。着力打造红色经典线路、红色经典文化,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是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不可缺少的重要举措。要通过开发利用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有效保护红色革命遗址,着力打造出具有本地特色的、内容更具体的红色教育基地,浓缩出符合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红色旅游经典线路和红色经典文化,让市民游客在参观游览中了解历史,从中获得启迪和力量,实现“以史育人”,助力文明城市创建。

(四)提升“三大基地”功能,努力争创全省示范基地

保护和开发利用红色资源的目的在于培根铸魂、传承发展。要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充分利用红色文物资源,找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切入口,因地制宜推进文旅融合,有效提取红色文化元素,使其具备美感和艺术气息,赋值到展览、文创、党建教育和新媒体宣传中,真正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和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基地等“三大教育基地”,切实成为激发爱国热情、凝聚人民力量、培育民族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场所。红色景点应围绕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目标,提升服务功能,积极为本地各单位向烈士敬献花篮、重温入党誓词、党史研学、阅读党史书籍、主题党日、唱红色歌曲、诵读经典故事等现场教学活动做好服务,全力打造“三大教育”主阵地,增强“三大教育基地”的感染力、吸引力,激励干群知党史、听党话、跟党走,力图让红色旅游做到“有物可看,有事可说,有史可依、有理可循”,让红色文化资源强有力地支撑红色旅游的发展,努力争创全省传承红色基因示范基地。

宜都有着绝美的山水资源,有着厚重的红色文化底蕴,有着精诚团结的领导班子,有着拼搏进取的全市人民,一定会绽放更大的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的活力,铺就绿水青山和红色文化交相辉映的金光大道,人民群众必将在优良生态环境和丰富红色文化资源中收获更大的红利。

编辑:周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