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关于安阳市革命老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2022/11/10  浏览量:   作者:安阳市老促会  来源:中国老区网

农产品加工业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关键,是构建农业产业链的核心,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对振兴乡村产业、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摸清我市革命老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促进和推动农产品加工业更好更快发展,助力老区乡村振兴,2022年6月—9月,市老促会会长杨六生和副会长史东林、宋建生带领市老促会和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的有关人员深入到8个革命老区县(市)区,聚焦优势产业、聚焦龙头企业、聚焦短板弱项,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

(一)竞相发展的态势正在兴起

安阳市自然生态基础良好,农业资源十分丰富。通过多年的综合开发和结构调整,东部平原地区的优质小麦、玉米、果蔬、花生、尖椒、畜禽,西部丘陵山区的优质谷子、专用红薯、花椒、中药材等都有了一定的生产规模,从而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障。各县(市)区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延伸产业链条,农产品加工业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汤阴县捷足先登,抢占了全市制高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势头猛、质量高、后劲足。近些年来,该县锲而不舍,强力招商,益海嘉里、今麦郎、嘉士利、甘源食品、安井食品、金品达、众品实业等38家世界500强或行业龙头企业,相继在占地14平方公里的农产品加工园区成功落户。截止目前,全县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已得到81%,提前完成全国“十四五”规划目标,连续6届12年被评为“全国食品工业强县”。调研现场看到,福建源香食品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的食品加工项目和中粮集团粮谷投资有限公司投资9亿元的食品加工项目正在紧张施工,将分别于今年年底和明年11月份建成投产;安井、甘源2家食品加工企业正在谋划二期工程。滑县农产品加工业后发之势十分强劲。前些年,引进全国奶业巨头光明公司,建成了存栏1.3万头的奶牛场;引进全国生猪行业巨头牧原公司,建成了存栏180万头的生猪养殖场。近年来,强力推进肉奶加工,牧原公司年产39万吨年产值5亿元的饲料厂近日已建成投产,投资5.6亿元年加工200万头年产值13亿元的生猪屠宰场今年10月份即可投产。去年6月份,滑县县政府同光明乳业达成框架协议(土地调整手续已报到国家自然资源部),计划投资25亿元,新建2座存栏各2万头的奶牛场、1座日加工500吨的奶制品加工厂及1座反刍饲料厂、1座肉牛加工厂。与此同时,该县正在建设投资10亿元、占地300亩、年加工烧鸡3000万只的烧鸡产业园。内黄县围绕主导产业,大力加强农产品加工基础设施建设。该县充分发挥果蔬城的存储、集散功能,在原有4.5万平方米冷库的基础上,正在筹建投资5亿元、面积16万平方米的冷库二期工程。今年6月份,内黄县争取到了国家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整体推进试点县,一期争取国家奖补资金985万元,目前正在全力推进。今年初,县里投资5930万元,在果蔬城安装了13条日加工20吨尖椒烘干生产线和1条日加工30吨的分拣、烘干、切割生产线。近日,国家级大型农牧企业禾丰集团投资1.15亿元,年产50万吨饲料加工项目落户内黄,预计年增加工业产值约16亿元。安阳县农产品加工业迈出了新的步伐。位于该县高庄镇的安阳市玫瑰谷食品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拥有一座18000㎡中央工厂、四十多家连锁店、400多名员工,集烘焙产品研发、规模生产、烘焙产业精细化管理、专业物资配送一体化发展的知名大型食品公司。林州市继续做大做强东姚洪河小米,投资1100万元,新建了1条小米加工生产线和1条小米锅巴生产线。龙安区投资4000万元,新建了1家小米加工企业;投资7000万元的真迪央厨项目正式投产。殷都区新上了2条日加工240吨的小米加工生产线和1条红薯加工生产线。

(二)高质量发展的特征初步显现

1.培育、壮大、引进了一大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了一批规模不等的农产品加工园区。截止2022年4月,我市市级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218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3家,省级龙头企业40家,市级龙头企业175家。有的企业由于统计审核标准的原因,虽未列入国家级龙头企业,但系全国行业龙头企业的子公司,其设备先进程度、管理运行情况、资金运转情况、产品质量标准、市场拓展能力等在全国均属一流。西部丘陵山区新上的几条小米、红薯加工生产线,都是运用智能控制、形态识别、自动分选等先进技术,利用专用原料,配套专用设备,开发系列化产品,达到了全国先进水平。正是这样一批龙头企业,在推进我市农产品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各县(市)区建设的农产品加工园区,仓储物流、供能供热、废污处理等设施基本完善,从而保证了园区内加工企业正常运行。汤阴益海嘉里公司由于吞吐量大,政府多方协调,在厂内修建了铁路专用线。

2.产业融合度不断提升。目前,我市已形成一批龙头企业牵头,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跟进,广大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这些联合体,龙头伸向国际国内市场,龙尾摆向田间地头,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调研情况看,联合体向产业链上游延伸,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企业流转一定规模的土地,直接经营;二是同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签约;三是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小农户实行订单农业。这种形式,既避免了企业同小农户的经济纠纷,又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一举两得。一些企业在实行订单农业的同时,还向小农户提供或单项、或数项、或全程社会化服务。龙安区亿天米业,为农户提供谷种和机播、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环节服务,带动周边22个村2.7万亩耕地种植优质小米,亩均纯收益1500余元。林州市茶店镇去年投资500余万元建成5000平方米的科普基地,投资600余万元建成10000立方米的恒温冷库,已形成集育苗、采摘、观赏、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菊花产业链。太行益友、留林科普等龙头企业,实行订单农业、保底价收购,带动周边20个村的农户种植太行菊,每亩纯利润在3500元以上。近日,茶店镇以菊花为载体,成功申报了总投资7000余万元的太行菊产业园暨民俗文化旅游区项目,以功能拓展带动业态融合。

3.农产品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发展趋

势初显。依托汤阴县优质小麦和面粉加工,河南安井食品有限公司投资12.7亿元,在农产品加工园区建成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的厂房,生产速冻火锅料制品和速冻米面制品,去年营业额达到9.3亿元。甘源公司投资4.13亿元,在农产品加工园区建成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的厂房,生产休闲食品,今年1-5月营业额达到4397万元。在益海嘉里调研时,厂方负责人表示,企业近期将开拓中央厨房项目。位于龙安区的河南真迪食品有限公司,主营营养团餐、净菜、预制菜、鲜食面点、速冻食品等,虽刚刚试运营,却已显示出其旺盛的生命力。

4.富民强县效应愈益明显。就富民而言:(1)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解除了农民的卖难之忧,不仅可以放手调整种植结构,而且由卖“原字号”变为卖“新字号”,经济效益显著提升。内黄县尖椒加工企业,开拓了比较稳固的国际国内市场,对农户实行订单管理,优价收购,亩均净收入1万余元。农民吃了“定心丸”,种植尖椒积极性十分高涨,全县尖椒面积稳定在20万亩以上,尖椒已成为内黄县域经济的一项主导产业,内黄县荣获“中国尖椒之乡”称号。林州绿健有限公司,带动周边数千个农户共12000余亩山坡地种植优质红薯,亩均纯收入1500余元,相当于同等山坡地纯收入的3倍。当地政府介绍,明年辐射范围可能要超过2万亩。(2)通过实行订单农业,开展社会化服务或托管,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价格,增加了农户收入。据了解,今年东部平原地区的优质小麦,通过“一增一降”,每亩可增收200余元。(3)农产品加工企业建在县域,带动了农民就近就业。据不完全统计,汤阴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常年就业人员6300余人,月工资3500--5500元。由于就近就业,吃住在家,出勤率高,开支小,年净收入足足抵上外出务工。就强县而言:(1)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建设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进一步发展壮大了自己,增强了县域经济实力。(2)培植了税源。农产品初加工阶段,上缴税收很少,这也是影响地方政府发展农产品加工积极性的一个主要因素。农产品加工链条延伸至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企业上缴税收则大幅增加。去年,位于汤阴县的河南安井食品有限公司上缴税收1100万元,河南豫鑫糖醇有限公司缴税320万元,甘源食品公司缴税231万元。滑县牧原公司生猪屠宰场投产后,预计年上缴税收1000万元以上。光明奶制品厂投产后,年上缴税收可达6000余万元。光明、牧原两个产业集群建成后,将为滑县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三)短板弱项依然突出

1.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档次低。目前,我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中,国家级仅3家(全省101家),省级龙头企业40家(全省893家),在175家市级龙头企业中,年产值亿元以上的仅12家。不少龙头企业,产品研发能力、项目开发能力、市场拓展能力不强,因此,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中带动能力弱。

2.产业同质化突出,加工链条短,加工转化率低。全市小麦面粉年加工能力291万吨,远超我市小麦年产量约216万吨的生产能力。益海嘉里等行业龙头企业的强势竞争和一些中小型面粉加工企业的恶性竞争,迫使不少面粉加工企业陷入困境。全市规模以上面粉加工企业,在面粉加工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进行精深加工的几乎没有。全市玉米种植面积377万亩,年产量约168万吨,除直接用作饲料加工外,其余都是“原”字号卖出。全市尖椒种植面积30万亩,年产量约15万吨,目前,加工链条仍停留在烘干、分拣、切割等初加工阶段。全市花生种植面积70万亩,年产量超20万吨。目前,全市仅有安阳光华粮油有限公司一家较大的食用油加工龙头企业,年加工花生0.4万吨。前几年,内黄县建有一家花生油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10万吨,至今已停产一年多。西部丘陵山区的11万亩花椒,9万亩中药材,加工转化率更低。今年6月份,河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关于2021年度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情况的通报中,安阳市排名靠后,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市目前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现状。

3.果蔬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滞后。全市蔬菜种植面积132万亩,瓜果种植面积18.5万亩,水果种植面积28.7万亩。由于冷藏保鲜和仓储设施滞后,农户不能根据市场行情,实行错峰销售,预冷、保鲜、清洗、分级、分拣、分割、包装等商品化处理能力低,产后损失大,直接影响了农户收入。

4.花椒加工产业链断裂,市场竞争力弱。甘肃陇南、陕西韩城、山西芮城等地的实践证明,在丘陵山区种植花椒的经济效益和发展潜力要远超小米、红薯。我市西部丘陵山区的气候、土壤非常适宜花椒生长,群众种植花椒历史久远,近年来涌现出不少靠花椒致富的村,殷都区都里镇“太行大红袍”花椒已获国家级地理标志。但我市至今没有一家花椒加工、销售龙头企业,农户仍是卖“原”字号花椒,价格收购商说了算,以致造成超市精装花椒1斤卖70余元,而农户1斤还卖不到30元的尴尬局面。

二、几点建议

关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市委、市政府已经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文件,并作出了全面安排部署。根据调研中了解到的一些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具体建议:

(一)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对现有龙头企业,特别是近年来新成长起来的企业,政府要继续加大扶持力度,通过高层次培训,提高企业经营者的整体素质,并帮助企业引进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力争使更多的企业尽快晋升为省级或国家级龙头企业。同时要继续大力引进一批全国行业龙头企业,鼓励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发展精深加工,开发高端产品。调研中,大家形成一个共识,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条向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延伸,最具潜力和希望,能够扛大梁的是全国行业龙头企业。县(市)区政府要密切同企业总部的联系,切实帮助他们协调解决土地、环保等堵点、难点问题,为他们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和更优惠的政策,鼓励支持企业纵向延伸产业链条,横向拓展产业功能,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带动力。

(二)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提升产业融合水平。引导龙头企业充分发挥联农带农作用,同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小农户建立多种类型的合作方式,促进利益融合,建立和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推广“订单收购+分红”“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模式。县乡两级政府要勇于探索和创新,要注重培养和发现好的典型,及时总结和推广好的经验。

(三)高起点开发玉米深加工。玉米深加工发展空间巨大。据有关资料介绍,玉米产业的产品品类可达2000多种,通过生物技术,玉米的价值可以实现数十倍乃至百倍的增长。玉米是我市仅次于小麦的主要粮食作物,但目前全市尚未有一家规模较大的玉米深加工企业。从有关信息了解到,黑龙江绥化市汇聚了35家规模以上玉米深加工企业,玉米深加工产能超过1000万吨。其中以玉米淀粉、变性淀粉、麦芽糖、果葡糖浆、麦芽糊精等为主导产品的昊天玉米开发有限公司已形成年加工玉米120万吨的规模,产品销往华北和华南,并出口多个国家和地区。市政府可组织东部平原4个县,组成高规格招商团队赴绥化考察,学习借鉴他们的经验,招引当地玉米深加工企业来我市投资办厂,推进玉米在更高层次、更广阔领域转化升值。

(四)扎实推进果蔬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要按照国务院《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和农业农村部有关文件要求,在认真做好规划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建设经济适用、节能环保、绿色高效的仓储保鲜设施,延长销售周期,提高反季节销售水平。要配备果蔬清洗、分级、分拣、分割、包装等设施设备,提高商品化处理水平。内黄县、林州市已列入国家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整县推进试点县,其他县(市)区也要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创造条件,积极申报,并认真组织实施。

(五)推动西部丘陵山区建设花椒加工园区和商品集散地。中昊富硒是一家以花椒深加工为主的生物科技公司,2020年10月份开始在都里镇李珍村投资建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立项已经完成。但由于土地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导致后续工作推进缓慢。政府应加大协调力度,力促项目尽快启动。林州市东岗、任村、石板岩三个乡镇是“太行大红袍”花椒集中产地,可选择在东岗或任村建设一个花椒加工园区,打造花椒全产业链,实现转化增值。

编辑:周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