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两长”融合: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创新实践

——关于扬中市新坝镇基层社会治理的调查

2023/03/16  浏览量:   作者: 扬中市老促会新坝镇分会 周元霖  来源:中国老区网

新坝镇位于扬中市西北部,下辖12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49.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58万人。新坝镇是中国乡镇之星、全国文明镇、国家卫生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国家特色小镇以及全国千强镇。

近年来,扬中市新坝镇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乡村振兴,大力构建网格化党建体系,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彰显党员参与基层治理的示范引领作用。着力聚焦基层多元治理的重点难点,率先出台基层“两长”(党小组长和村民小组长)工作指导意见,建强党小组、村民小组“双堡垒”,夯实基层治理基础,努力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有效路径。

一、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治理主体单一,以党政主导代替多元治理。目前基层对社会治理现代化理念的认知较低,还停留在党委政府为单一主体的传统社会管理模式中。治理主体主要以镇村干部为主,将治理事务“大包大揽”于一身,而工青妇、党员群众、社会团体等主动参与的多元治理格局还未形成。基层治理行政化色彩较重,自上而下的行政执行推动多,自下而上能够体现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民主协商少,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度较低。

2、部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弱化,少数党员先进性缺位。调研发现,基层乡村的党建工作大多辐射到村(社区)层面,对农村党员存在“失管”现象。同时还发现,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管理不深不实,村(社区)与农村党员之间缺少一个有效的组织链接,直接导致党的组织力弱化,未能覆盖到普通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共产党员区别于普通群众的重要标志,很多群众认为,有些党员境界还不如群众,带头作用失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员的应有形象。

3、村民组长普遍处于“无管理”状态。村民组长依照《村民自治法》,由村民选举产生。长期以来,镇村两级对村民组长的管理普遍存在“缺位”现象。两个原因:一是村民组长由村民选举产生,非政府任命的体制内人员,管理无据;二是村民组长在当地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一旦“管不好”,担心会给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村民组长管理“盲区”的存在,导致村民组长长期游离在乡村治理体系之外。

4、凝聚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成效不佳。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有的甚至会对村级工作不理解、不配合、不支持,“唱反调”,治理成效大打折扣。针对环境整治工作的一项调研显示:80%的群众认为环境整治是村里的事,与自己无关,与自家无关。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大多数村(社区)请外包公司“代劳”,出现“村干部上阵干,群众旁边看”的现象,导致群众家前屋后脏乱差“反弹回潮”。

二、“两长”融合助力乡村治理的有效探索

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关键取决于“一个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一支引领示范的党员队伍,一个党群连心的治理共同体”。以“两长”融合共治为突破口,成功破解了乡村治理中诸多难题,探索一条“两长”融合共治、齐头并进的乡村治理新路径。

1.建立建强党小组,筑牢基层“堡垒前哨点”。党小组是党建工作落地落实落细的重要抓手,按照“地域相邻、人脉相通、活动方便、便民为民”的原则把阵地建到群众身边,建到党员农户家中,打通了党群服务的最后一米。新坝镇因村制宜,因人而用,大力开展“党员联户、干群连片、党群连心”活动,打造“党群连心共同体”。党员联系群众户,认亲结对、关心帮扶;镇干部联系分工片区群众,定期走访,收集民情,努力实现党员、干部的优势特长和群众的问题需求精准对接,切实增强联户联片连心服务的效率。

2.党建引领村组建设,让村组工作有章可循。充分发挥村(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深化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出台《村民组长队伍建设实施意见》,建立“村干部、党小组长、村民组长”三方联动联系机制,由村(社区)两委成员和党小组长分片联系村民组长,定期开展政治思想和组务工作协商指导,全力支持、参与、保障村民组长开展工作。将公道正派、德高望重、实干担当、得到群众广泛认可的人选推选为村民组长。对村民组长进一步细分明确了上传下达、村务监管、助力强村富民、建设美丽村组、倡树文明新风等工作职责,将工作绩效、民意测评与误工补贴直接挂钩,更好地激发村民组长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3. “两长”融合协调互动,凸显“1+1>2”的聚力效应。党小组长、村民组长是深入群众的“神经末梢”、推动基层工作的“两条腿”,都是党组织与社会治理最后一关,也是服务党员与群众最近一站。新坝镇不仅为“两长”融合共治建章立制,而且还让“两条腿”心齐力聚同步走,焕发乡村治理新气象。各村(社区)都成立了“两长”工作室,通过阵地共用,实现工作共融、事务共议。党小组长必须列席村民小组会议;村民组长可以参与党小组协商议事活动,乡贤、妇女代表都能列席参与到党小组和村民小组的活动中来。如此,实现乡村治理村两委、“两长”、工青妇、党员、群众、乡贤各界人士共融共治、多元共治、齐抓共管的基层治理共同体。

三、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思考与建议

农村党小组长和村民组长的融合共治,只是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课题中的一个章节。从乡村振兴的角度来看,基层治理的现代化体系如何构建,“两长”融合参与基层治理的路径如何拓展、效应如何放大等,都是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的课题。

1.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组织振兴是重中之重,必须以强党建来强组织,以组织振兴来畅通乡村治理的关键环节。党建是一切工作的总开关,更是解决任何问题的总钥匙。乡村治理,基层党组织是主体中的主体,是协调统筹各方的领导者。要从思想上牢固树立“抓党建就是抓发展,抓好党建就能促进发展”的正确认识,在组织延伸上变自上而下的“树状图”为上下左右互联贯通的“网状图”。密切党组织与党员、党员与群众、党员与党员的联系,推动党建引领走深走实。以一个个党建项目将社会治理的“坚硬巨石”微解成“粒粒小沙”,再借助党建引领的“水泥”将“粒粒小沙”重塑成基层治理的坚强堡垒。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建立健全“市、镇、村(社区)、网格党支部、党小组”五级组织体系,一级一级抓落实,把党员组织起来、把人才凝聚起来、把群众动员起来。

2.放大“两长”效应,以“一枢两长多元”合作共治,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基层“两长”融合参与乡村治理,是通过党建引领破解乡村治理主体单一、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意识淡薄的“小切口”。从社会治理现代化体系建设的要求看,亟待打造“一枢、两长、多元”的治理格局。“一枢”,就是以村(社区)两委为中枢,通过选优配强“领头雁”,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发挥领导示范作用,调动党员、群众、乡村民间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成为乡村治理的“神经中枢”。“两长”,抓牢基层治理的两个关键群体。让“两长”之树长青,必须优化人员结构,加快由“老龄化”向“年轻化”转变;持续加快将年轻“两长”培育成乡村治理的行家里手,为村两委班子队伍打造人才梯队。“多元”,就是调动群众团体、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参与乡村治理。多元共治,是社会自治的充分体现,要将各类社会组织有效纳入乡村治理体系,将群团组织活动的重心向基层倾斜,另一方面,要加速培育壮大本土各类社会公益组织,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

3.拓展“两长+”内涵,以治理有效来增强发展活力、保障改善民生、促进乡风文明。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必须拓展丰富“两长+”的内涵和外延,助推乡村振兴建设迈上新台阶。探索“两长”+强村富民。要充分激发和发挥“两长”这个“最强触角”的作用和力量,有效引导“两长”深挖人脉资源,大力拓宽村级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加大引入高效生态观光农业等特色产业项目力度,更好地助力村级增收,带动村民致富。探索“两长”+乡风文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仅要有产业兴旺的“硬实力”,更要有乡风文明的“软实力”。“两长”是乡村社会圈中的翘楚,具有不可小觑的典型引领性。要引导“两长”争做文明乡风的“标兵户”和“代言人”,做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志愿者,在服务群众中示范引领,在崇德向善中成风化人。探索“两长”+智慧治理。智慧治理是基于信息技术的治理新模式,新兴技术发展是催生和促进智慧治理的核心要素。“两长”+智慧治理,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两长”融合参与乡村治理,逐步从线下治理向线上、线下相结合治理模式转变;二是未来综治平台、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将广泛运用到乡村治理中,“两长”作为乡村治理的重要角色,必须加快适应。

编辑:白雨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