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海安市老促会大公镇分会深入家庭农场开展调研

2023/05/22  浏览量:     来源:中国老区网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唯有深入调查研究,才能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找准、才能把解决问题的办法想透,才能推动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近日,海安市乡村振兴老区开发促进会到“海安周小兵家庭农场”开展调查研究。

一.农场基本情况

“海安周小兵家庭农场”位于革命老区海安市大公镇王院村19组,成立于2016年3月,主要经营水稻、小麦种植和农业生产机械作业服务。农场先后被评为海安市、南通市、江苏省示范家庭农场,海安市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家庭农场。农场“瑞优大米”先后获得江苏省大米品鉴会一等奖,第七届、第八届江苏百姓品米会特等奖,江苏省第七届“芳桥杯”“江苏好大米”品鉴会金奖。农场成为大公镇首批推出的“乡村振兴产业培育实践示范基地”。农场累计流转土地1000多亩,2022年经营收入超过200万元。

二.周小兵创办家庭农场的成功经验

小兵家庭农场通过优选良种、绿色种植、机械作业、科学管理成功探讨出一套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现代化的农场经营经验,走出了一条以粮食生产为主的现代农业家庭农场发展之路。

一是老区精神让时代农民周小兵立志创建家庭农场。老区精神是一种伟大的红色革命精神,是我们推进乡村振兴的无形而磅礴的伟大力量。正是这种精神让周小兵创业激情得到了焕发和升华。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民以食为天,粮食是民生的根本,是人类生存的重要基础,粮食安全更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周小兵是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地地道道农业人,他深知粮食生产的重要性,因此他立志,在革命老区——海安大公一定要书写好自己的人生答卷,扬一股志气,干一番事业,做一份贡献,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八年多的农场创业也足以证明了他的雄心壮志,周小兵农场主可谓是“普通一兵、时代闯将”。

二是党的惠农政策让周小兵坚定搞好粮食生产的信心。这些年来,党中央每年的“一号文件”都围绕“三农”问题,站在农业大国的高度就“农业升级、农村进步、农民发展”“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提出了全局性工作意见和相关具体政策措施。党的“二十大”又提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把“三农”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随着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更加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传递了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让奋斗在基层一线的新型职业农民、时代农场主由衷感到从事农业生产的骄傲和我是农业人的自豪。

三是全程机械化让小兵家庭农场粮食生产实现转型升级。“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机械化也逐渐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农场的规模化种植经营离不开机械化,周小兵对此有明确的认识,他把粮食全程机械化生产作为农场建设的重中之重,不仅能在认真学习技术上狠下功夫,而且积极筹措资金更新、添置农业机械。周小兵家庭农场拥有新式植保机、新型收割机、大型耕种机、农用无人机及粮食烘干机等固定资产近200万元的40多台套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设备。他对这些机械设备不仅懂得构造原理、生产性能,而且能亲自驾驶、熟练操作,是一名难得的进步型、技能型、实干型乡土能人。机械化作业不仅降低了农场自身生产成本,而且还能对外提供农机服务、增加农场收入。

四是绿色种植让小兵家庭农场粮食生产实现优质高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助力增产增收,应用绿色种植技术是促进农场发展的重要基础。周小兵在家庭农场经营过程中,始终坚持绿色生态的发展理念,坚持良种与良法相结合,秉持种地与养地相结合,杜绝不讲科学的粗放式经营和掠夺式经营行为。周小兵深谙科学种田的重要性,选用产量高、口感好,而且符合国家绿色食品标准、市场前景看好的优良品种,通过提高产量、提升品质来提高种植效益。每次播种前,周小兵都要到农场粮食生产基地、土地流转地块上进行土壤肥力状况考察,结合不同种植品种的需肥特点和产量预期,实施科学精准的配方施肥。同时,严格按照稻麦生产规程,注重有机肥施用比例,合理减少化肥使用量,培养耕地地力,开发绿色产品,有效提高粮食品质和市场竞争力。此外,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周小兵还十分重视品种更新、布局轮作、节水灌溉和病虫草综合防治等粮食标准化生产先进栽培技术的使用,通过绿色种植提高粮食生产水平,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五是科学管理让小兵家庭农场经营实现效益更大化。周小兵家庭农场人员分工到位,岗位职责明确。在管理上,周小兵做到责任到田、任务到人,跟踪督查,一着不让。农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因地制宜调整生产流程,建立健全财务台账,加强物资进出管理,严格执行相关制度,不断探索适合家庭农场发展的科学种植方式和规范管理模式。为了优化农机资源配置,不断提高农场收益,周小兵成立了远成农机服务公司,对外提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年服务面积达4000亩以上。同时还为海安福寿家庭农场、海安龙阳家庭农场、海安久迎家庭农场等5个稻麦种植主体提供粮食烘干服务。合作社于2020年被评为江苏省“五有五好”专业化病虫害防治服务组织。科学管理让周小兵农场真正实现了声誉和效益的双丰收。

三.周小兵家庭农场面临的主要问题

周小兵凭借革命老区新时代农业人干事创业的一腔热情,吃尽千辛万苦,历经艰难险阻,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建成了一个初具规模、效益尚可、实力较强、声誉较好的粮食生产家庭农场。但是,面对新的形势,纵观发展过程,深入调查分析,发现还是有些问题影响和制约着农场的发展和壮大。

一是自然风险难以预测,极端天气频繁出现,农业生产积极性受挫。天有不测风云。农业种植是一个露天工厂,台风、暴雨、异常高温、严重霜冻、病虫高发为害等各种自然灾害随时威胁着粮食生产安全。加之政策性农业保险作用有限,农业保险赔付标准偏低,不能涵盖成本,某种程度上农场生产经营风险系数较大。

二是农业成本不断增加,增收渠道缺乏,纯粮食生产效益不够明显。农机、良种、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价格逐年增长,而粮食市场价格基本保持稳定。农场用工劳动工价上涨,而农业劳动力的主力是“50后”和“60后”的年迈体弱的老年劳动力,这些人只能勉强维持传统的农业生产种植水平,新知识难接受,新技术难运用。

三是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做强产业、做优品牌前提条件不够充足。家庭农场流转区域内的农田水利设施现状堪忧,部分田块机械作业操作不便、防汛抗灾排灌不畅,严重影响了家庭农场的正常生产经营,而要解决这些问题,仅仅依靠其自身力量是难以解决的。

四是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不够高,规模经营让粮食收种不能完全达到农时要求。与传统小农户相比,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有所扩大,随之而来的对社会化服务需求会有更高的要求。刚刚建立的家庭农场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某些区域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还跟上家庭农场的发展需要。收获速度偏慢,播种进度不快,直接影响了农场的粮食生产。

四.解决周小兵家庭农场问题的对策建议

1.弘扬“老区精神”,坚定必胜信心,采取有效措施,抗御自然灾害。做新时代“老区精神”的忠实践行者,让“老区精神”在推动产业振兴中绽放光芒。强化“抗大灾、救大灾”防范意识,切实制定应对各种自然灾害的紧急预案,做好抗灾救灾的一切物资准备。密切关注天气趋势,加强特殊时期的应急值守,面对极端天气、自然灾害,不畏惧、不退缩,坚守岗位、主动应对,不懈抗击,用实际行动展现“乡村振兴产业培育实践示范基地”真正实力,努力把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同时要充分利用好现行的农业保险政策,上全险、交足险,并建议保险部门提高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投保保费和赔付标准,增加保险品种,简化理赔程序,缩短理赔周期,为家庭农场降低经营风险提供保险支持。

2.注重科学管理,加强增收节支,增加农场投入,增强发展后劲。针对新形势下农业生产的新情况,加强成本核算,在科学管理上狠下功夫,把化肥减量施用、农田节水灌溉、稻麦化学除草、病虫综合防治、智能机械作业等农业生产实用科技成果因地制宜运用好,千方百计提高生产工效,以省力增效、降本增收来提高农场经营的经济效益。农场要依托国家的惠农政策,积极争取扶持帮助,继续增加和配齐粮食生产和加工设备,不断提高粮食全程机械化生产水平,充分发挥科技效应,努力压缩生产成本,不断增强粮食生产发展后劲,向着标准化、智能化、高效化的现代化示范农场目标迈进。

3.加强基础建设,提高设施水平,做强“瑞优大米”,提高品牌效应。借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好时机,把农场路、渠、沟、桥、排灌站及其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纳入本地乡村振兴总体规划,切实提高农场基础设施水平,努力改善农场生产环境,确保农田交通方便、排灌畅通,大型农业机械农田作业好施工,为生产优质大米提供必备的前提条件。通过农场主工作交流群、大米粮食信息群等微信群来加强业务交流、获取市场信息、了解市场动态、推介“瑞优大米”。通过信息互动、技术交流、感情沟通,及时解决粮食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一步提振扩大生产规模,建设现代农场的信心。加大新产品电商销售投入,打造自己的电商平台,开拓新产品销售市场,叫响“瑞优大米”品牌,让“瑞优大米”市场更广、效益更优。

4.挖掘本地潜力,强化社会服务,坚持多措并举,确保粮食安全。“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粮食安全这根弦必须时刻绷紧,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在农场建设过程中,镇村两级部门要组织农业机械,帮助农场抓适期、抢收种、保季节,确保粮食生产不失时、不失误、不失着。农场在粮食种植管理中,要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为指导,把良种推广、肥培管理、病虫防治等粮食生产的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到位,全面推广农药规范使用、化肥减量施用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给粮食生产装上“安全阀”、配上“保安器”,严格执行粮食生产操作规程,全程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做到“安全生产、生产安全”。

五.调研周小兵家庭农场的综合结论

在党的惠民政策感召之下,在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之下,通过周小兵的不懈付出,“小兵农场”不断壮大。“瑞优大米”扬名江苏,这是“老区精神”在新时代的发扬和传承,也是“红色精神”在新征程上的弘扬和发展。虽然现在农场生产经营中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乃至在今后发展过程中还会遇到一些新的难题,但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准确把握问题实质,找准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周小兵家庭农场”定会突破瓶颈、继续发展,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先进典型。“老区精神”助力乡村振兴,“乡土能人”赋能产业发展。“老区精神”的磅礴动力永远是我们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强大正能量。

( 海安市老促会大公镇分会 王瑞华 罗进)

编辑:韩佳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