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建设汉阴县双河口红色文化小镇调研报告

2023/07/05  浏览量:   作者:汉阴县老促会 李泉森  

一、建设双河口红色文化小镇有厚重的红色文化底色和历史文化资源依托

革命老区汉阴县北山双河口境内的青泥河古道,是唐宋以来子午丝路南段通衢长安的要道。明朝中期,双河口土著人在梨树河、楼房河交汇处建街开市,设立商道驿馆。清代起,朝廷在此设立差官府邸,收集官商讯息、转换传递军情,双河口成为汉阴北区重镇、屯兵之地。

中国土地革命时期,双河口曾经是中国工农红军二十五军七十四师战斗过的地方,是陕南游击纵队(后接受党的领导,改名: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成立和建设的陕南革命根据地,也是新四军李先念部王树声将军率领中原突围北上延安途中发生激战、战士流血牺牲、群众劳军的地方。

这里是中国土地革命时期的陕南苏区革命根据地。

从这里走出了720余名红军战士,走出了汉阴籍的68名“红不离校”的开国将校和共和国各级党政领导干部。

这里曾经发生过“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红军伤员的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的动人故事。

双河口镇梨树河、斑竹园村灵官庙曾经是红军战斗过的地方

1935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退出鄂豫皖苏区,经鄂豫陕向陕甘苏区战略转移,途中,200余名伤员留在陕东南秦岭山区,组成红七十四师,建立陕南苏区,开展土地革命斗争。

1935年12月中旬,红七十四师某部从铁佛石条街梨盘垭翻越至双河口梨树河,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运动,带领梨树河群众攻打双河口街国民党政府设立的税务卡子,缴获了所有税金。并放火烧毁了国民党政府设立的盐税卡子。

1936年4月下旬,红七十四师第五团在副师长兼第五团团长李隆贵带领下,包围了盘踞在双河口斑竹园灵官庙的国民党地方民团,经过两个小时激战,歼灭民团武装100余人,缴获长短枪80余支。

双河口镇是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的革命根据地

1936年正月十四夜,何继周(后改名何振亚)率领陕南游击纵队(1936年8月13日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后改名:陕南抗日第一军)夜袭双河口,成功拿下双河口国民党乡公所,端掉双河口街虎头岩碉堡,收缴国民党驻双河口保安大队、乡警备队、税务卡税警、盐务卡盐警枪支弹药160多条,银元、龙头票共1300多元,腊肉400余斤。第二天,适逢集市,陕南游击纵队向赶场的四方百姓宣传抗日救国思想。

撤离时,收缴双河口上街布商毛雨浓土布24匹;收缴富商张洪延银元300块,大米4石,青盐80斤;收缴地主赵老五粮食12石;押走富商古维洲;收缴梨树河地主周成昭银元300块,粮食6石、腊肉200余斤。

转辗一个月后,何继周带领陕南游击纵队400余人又回到双河口,以楼房河灵官庙为游击纵队指挥部驻地,在斑竹园大铺子、储家院子、徐家院子、八角庙、驻扎军队,仿效中国工农红军,在秦岭南麓各地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斗争。

1936年4月初,陕南游击纵队智取盘踞在双河口梨树河玉皇庙的惯匪徐宝山部,诛杀匪首徐宝山,胁从者教育释放,缴获步枪20余支,收缴地主汪家银元300块,粮食4石。

何继周和陕南游击纵队的活动情况被安康行署上报陕西省国民政府,省府在责令国民革命军四十四师肖楚之、镇安县长苏光碧全力围剿,何继周部有山地作战、开展游击战的经验,不但遇剿不败,而且部队由400余人发展到700余人。无奈之际,与安康行辕达成共识,责令汉阴县国民政府县长张一之“招抚”何继周和他的部队。张一之采取“招为我用,后图之”的策略,委派汉阴县保安大队大队长张亲民(何继周同学)前去劝降招安,张亲民借口身体不适,委派汉阴县保安大队第一大队长沈让亭前来双河口“招抚”何部。经过七天的谈判与反复商榷,何继周带领陕南游击纵队400余人开拔到风亭一带休整。

1936年8月,陕南游击纵队找到党组织,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安康北山紫荆乡改编为陕南抗日第一军。

8月23日,返回双河口,途中,陕南抗日第一军在双河口篆沟村口与反动民团遭遇,发生激战,俘获团副余化民,在火神庙召开群众大会,公布余化民罪恶,张贴告示,枪杀恶霸余化民。并收缴大地主余化民、于春生家的粮食、衣物等,分给贫民百姓。

1936年9月,何振亚率领陕南抗日第一军智取楼房河斑竹园肖家寨,击溃国民党文占亭保安队,生擒保安队50余人,缴获步枪50余支。

1936年12月21日,陕南抗日第一军第五大队大队长汤伦金率队由铁佛寺返回双河口,途经鸡冠梁,遭到国民党县府张希之保安团一个连的埋伏,激战两个多小时,敌溃逃。汤伦金部歼敌10余人,我部牺牲战士2人。

1936年腊月二十四,何振亚率陕南抗日第一军一、五、七三个大队1400余人,集结双河口龙垭双庙梁,准备攻打汉阴县城,突然接到红七十四师骑兵班送来红军延安总部命令:命令陕南抗日第一军即时北出子午口,汇合红二十五军统一军事行动。当日,何振亚根据中央军委命令,陕南抗日第一军更名为“南路抗日联军第一军”,部队第一、第五、第七三个大队由何振亚率领沿青泥河北上,经双河口出丰裕口;陕南抗日第一军第三大队、少年青锋大队、侦察大队由沈启贤率领,经酒店垭、铁炉坝出江口到达子午镇;陕南抗日第一军后勤辎重和部分伤病员,由副大队长沈继刚、汤伦金带领,继续以陕南抗日第一军的名义,留在陕南,坚持游击战争,等待命令归队。

此后,陕南抗日第一军到达子午口,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团警卫团,余部在汉阴坚持游击战争。

双河口老街曾经是中原突围新四军某部休整的地方

1946年10月,借国共两党和谈之机,新四军李先念部十路中原突围,其中王树声将军部两个团由安康叶平向宁陕方向进军,途经铜钱,闻听双河口曾经是中央红军、陕南抗日第一军建立的革命根据地,群众基础好,遂决定,部队绕道双河口,休整筹粮。部队侦查排到达双河口梨树河髙涧,遭到国民党保安队伏击,侦察排祁排长牺牲,副排长沈寿朋、侦查员袁华管负伤。侦查排英勇还击,击溃国民党保安团。

部队到达双河口老街,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绅士王忠民一家主动认领了两名重伤员到家里养伤,群众主动筹粮筹款、杀猪宰羊,劳军慰问,为部队筹集军粮20余石,土布24匹。部队在双河口老街休整三天,两个团部均设在双河口舒家湾“国立青泥河小学校”,临走时,部队捆扎了宿营的舖草,打扫了卫生,给学校的师生留言:“下次我们再来的时候,希望能听到你们朗朗的读书声”。双河口街附近有10余青年报名参军。

二、双河口开发红色小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2012年,双河口古镇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正在创建的“陕西省文化旅游名镇”,该镇曾利用这一千载难逢的文化建设机遇,专门立项,意图在古镇建设中,赓续红色血脉,开发双河口镇的红色文化资源,在建设中,保护了部分濒临湮灭的红色文化遗址,设计和建成了“将军府”,计划展示和陈列从陕南抗日第一军中成长为开国少将的何振亚将军的戎马生涯,终因多种原委闲置。

2020年,双河口镇在幸和村建设了红色文化广场,用石刻浮雕连环画的方式,展示了双河口红色历史的故事。

综合该镇红色文化建设的前期开发和实际工作中所取得的红色文化效应,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红色文化总体布局内容不明确,缺乏科学合理性

双河口镇的红色文化资源前期开发和建设,指导思想明晰,基层领导重视,但是,因为建设者对本镇拥有的红色文化资源厚度缺乏深入的了解,不掌握双河口红色文化展示的内容,所以,导致了建设意图设计方案不明确,建成的“将军府”没有合理布展的功能,缺乏实用功能性,至今闲置。

红色文化建设思路不清,格局混乱

双河口的红色文化源于中国革命同一历史时期、共产党领导下共同存在的、不同的军队组织进行军事、政治活动的历史记载。她的厚度在于如何突出在不同的队伍中、在不同的历史时段、党的政治纲领和军队建设纲领。如何利用空间形式完美立体展示这段红色文化故事,在感性认知上需要厘清红色文化资源的基础,在理性建设上有条理的分配红色文化资源展示的空间,力戒出现内容泛成,统而拢之。把握红色文化内容展示的立体交叉、空间分布、展示设计的前瞻性、综合性、独立性。

红色文化展示缺乏系统性的历史研究和人文主题

据资料记载,在双河口创建革命根据地的历史记忆中,双河口除了有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外,人的因素至关重要。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陕南游击纵队是在“夹缝中”生存,他们到安康枧沟投奔红军七十四师,因为红七十四师对他们不了解,当时采取“团结、扶持、帮助”的方针,随即电告延安,中央军委批示(毛主席亲书的电报稿):同意“陕南游击纵队在镇安以西、洋县以东地区”活动。因此,何继周和他的游击纵队只能靠奔袭战、打土豪、甚至采取绑票勒索的方式补充部队的给养,直到后来接受党的领导,改编为陕南抗日第一军,才基本上有了军队官兵生活的供给制,但还是只能通过战争索取军事给养。因此,陕南游击纵队、陕南抗日第一军在陕南的活动是隐蔽性的。部队只有回到了双河口,才能安心休整,公开活动。

展示的历史性在于首先要了解历史,才能做到展示历史;给观瞻者讲述历史,还原历史的本来,要先知道历史的是非曲直。

展示的系统性,也就是展示布局、规划的合理,展示内容认知的真实,通过展示空间、实物陈设、文字介绍、场景还原、动画处理等声光化电的精巧结合,感化教育来者。

所以,系统的研究双河口当年的社会经济状况、红色革命根据地的人文特色,是建设双河口红色小镇的重要内容。

党史资料《红军在汉阴》一书,记载了中国工农红军在汉阴南北山区开展土地革命,建立中华苏维埃政权的史料。大多数人认为,红军在南山活动密集,资料多,北山只有红七十四师打过几次仗,零星来过。其实恰恰相反,人们忽略了三个历史概念:

第一,红四方面军在汉阴南区活动大部分是中国工农红军五次反围剿、被迫长征以前,当时中国工农红军人数多、处于国共合作时期,可以公开身份、公开活动。

第二,红七十四师是在长征途中留下的200余名伤病员建立的陕东南革命根据地,其开展革命活动是具有隐蔽性的。

陕南游击纵队在汉阴北山的活动,其实也是红军在汉阴的军事活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陕南游击纵队在汉阴北区开展活动的方式是学习红军打土豪分田地;他们成立初期就和中国工农红军七十四师联系,表明了自己的意愿,接受延安党中央按区域划分开展军事行动;最后,以“中国工农红军抗日联军南路第一军(红七十四师为第二军)”离开陕南,改编为红第十五军团警卫团。

综上所述,建设双河口红色文化小镇所突出的红色文化人文主题背景是中国工农红军的政治纲领、军事思想、建军方略、群众路线。

三、双河口红色文化小镇建设应该增加和开发展示的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使命,领导全国人民通过不间断的努力,把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动力的源泉,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历史责任和历史担当。

百年历史,沧海桑田。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不忘来时路”,就是要我们永远铭记党的初心和使命担当。

双河口的红色文化历史底蕴厚实、内容详实、故事真实。我们建设双河口红色文化小镇的指导思想就是承传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当年,我们的党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着解放人民、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我们的军队是人民的子弟兵。我们的人民用“鱼水情”的革命情怀,养育、支援、帮助我们的军队。我们的军队用“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争好儿郎,革命强中强”的精神忠于党,舍生忘死的保卫人民群众的利益。今天,我们讲好这些革命故事,以承传、以励志,很有必要。

匠心打造红色历史文化氛围

双河口镇境内红色文化遗迹、遗址、故地很多。境内流传的红色歌谣,红色故事很多。

如何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传颂这些故事?如何让沉淀在这块土地上的文化遗产鲜活起来?是建设双河口红色文化小镇应该首先突出解决的一个问题。

精心拓展红色历史文化空间

当年红军在双河口宿营的标识,开展武装斗争的标语口号、行军的路标,是我们今天建设双河口红色文化小镇应该借鉴的昭示方法;

用时空还原红色革命历史本来面目,让交通要道的山崖、石壁发挥出当年的红色文化功能和效应;

用行动抢救亟待湮灭的红色文化遗产,修复红色文化遗址,让红色文化遗产绽放光芒,让红色文化遗址说话,让历史告诉未来;

用科学整合双河口红色文化表象形式的内涵,规范双河口红色文化小镇建设的立体布局。

用心讲好红色历史故事

红色双河口当年是我们的骄傲。革命老区是我们用鲜血和生命建设而成的。革命老区的那些红色历史故事,是革命老区精神赓续、革命老区人民意志传承、革命先烈生命之花绽放的历史文化精髓。

讲好革命故事,注重开发双河口建设红色文化小镇的资源;

解读红色歌谣,挖掘双河口当年的红色革命历史故事;

搜集历史佐证,编写双河口红色历史人文传奇。

四、解决双河口建设红色文化小镇存在问题的办法

双河口小镇从历史沿革和作用上看,既是汉阴西出长安的茶马古镇和商道驿站,又是中国历史上土地革命时期陕南最突出、最重要的红色文化重镇。如何科学的突出布展双河口小镇的红色文化主题是双河口镇面临的一个选项和分布取舍的难题。

给双河口小镇展示红色文化的空间

在完整保留双河口茶马古镇商道驿站老街的主色调的前提下,有目的的复旧几处著名的红色文化遗址。

老街原邮电所旧址是民国时期国民党税务局旧址,可挂牌注明陕南游击纵队夜袭双河口战斗经过。

老街何家油坊是当年何振亚秘密活动接头的地点。攻打双河口以后,也是陕南游击纵队隐藏缴获物资、囤积军需储蓄的仓库。也应给与醒目明确的标识。

老街中段的陈家客栈,是陕南游击纵队兵谏双河口乡公所保安团长、自卫队长的旧址,应挂牌注明红色历史记忆。

老街上街头,是陕南游击纵队几次攻打双河口后,召开群众大会的地方,应有历史记忆(红色标语、布告)

明确双河口小镇红色文化的记忆

双河口镇内的红色文化遗迹很多,著名的战斗遗址和驻军遗址政府已立碑铭志。

厚重的红色文化需要有厚重的历史资料支撑,搜集整理双河口的红色歌谣、红色革命故事、红色英烈人物,著书立说,讲好双河口自己的红色革命故事,唱响双河口自己的红色歌谣,这些都是承传、赓续红色血脉是建设双河口红色小镇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

在双河口境内通途的适当位置和场所,设立红色文化标识、复旧红色标语、告示墙。

双河口小镇的学生,可以在特定的节日穿戴“小红军”标识的校服。

双河口老街的《陕南抗日第一军战斗遗址展示馆》应该积极布展、陈列,发挥建馆作用。

充分利用双河口老街的古镇文化空间,在避免画蛇添足、不增加双河口老街整体文化负担的前提下,综合利用双河口新开发的老街居民区空间,把原有的双河口小镇红色文化点线有机的串联起来,使之形成一个内容不重复、展观不凌乱的红色文化整体。

在双河口已经开发和正在开发的多种农旅结合项目中确定红色文化的地位

早些年,双河口在驿站古镇开发与建设中曾经荣获过“陕西省文化旅游十大名镇”之褒奖。借“文化旅游名镇”开发之机遇,对古镇进行了全方位的复旧改造与维修,古镇、古街、古桥、古亭、石板墙、格子窗、石板房等古旧的特色已基本定型,在开发红色文化方面已经建成了《陕南抗日第一军双河口战斗遗址展览室》(没有布展)和已完成布展的双河口红色文化广场,希望通过正在建设的“红军路走廊”将红色展室和红色广场连接起来。与此同时,也在开发双河口的自然山水文化旅游项目,推出了双河口柳林田园风光体验旅游、朱鹮栖息地帐篷野炊、有双河口地域风情的农耕文化——庖汤节(农家杀年猪,吃庖汤肉)、篝火晚会、烧狮子等多种开发旅游的项目,但是,没有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没有把红色文化的开发放在统揽开发双河口综合旅游项目的首位,因而显得总体开发成效显著而知名度不高,人云亦云的成分甚多,具有魅力双河口独特的效果见少,有些已经开发的项目后续乏力,有些正在开发的项目也不具备前瞻性,总体说来,双河口镇在发展农旅结合、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实施过程中,整体规划缺失灵魂,指导思想不明确。

历史已经告诉我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双河口的红色文化底蕴,在秦岭南麓的陕南只有第一。红色文化,是汉阴双河口诸多文化元素的精粹,这些具有红色文化的史实,就是在双河口古镇和古镇的周边发生的,就是在双河口的山水文化中孕育出来的,就是在双河口的地域文化特色中产生并发展壮大起来的。这些文化衍生了双河口的红色文化,他们是红色文化发展的土壤和先决条件。可以说,没有双河口古镇当年的繁荣,就没有陕南抗日第一军立足汉阴的资本。如今建好了古镇,要重现古镇昔日的人流与繁华,就必须把当年陕南抗日第一军根据地的旗帜亮出来;把双河口的红色遗迹现出来,把当年军民鱼水情深的故事讲出来。

不忘来时路。双河口小镇的红色文化故事传承厚土,激励来者。路漫漫其修远兮,道虽阔,路更长。

深入研究双河口古镇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的展示要体现历史的真实性

在双河口古镇的复旧修缮和双河口小镇红色文化植入的过程中,前期所做的大量工作,已经为红色文化的整体开发提供了基础。但是,在前期开发的过程中,体现红色文化建设的思路不清、格局混乱,缺乏红色文化展示的整体空间系统性,也有因缺乏对双河口红色文化历史的研究而出现的明显错误,并且这些出错已被勘石立碑。

当年,双河口的红色文化元素因为历史的原因,隐藏在其他文化元素之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今天,红色文化元素成为了一个时代最重要的符号,成为了一个独立的整体,寻找他当年的历史痕迹,就必须让他回到当年的历史地位中去。譬如:当年陕南游击纵队秘密在双河口周边靠山林的地区开辟根据地,隐蔽驻扎在偏僻庄院里,不能公开活动,即使是后来改编成“陕南抗日第一军”,那也是和国民政府决裂的公开旗号,更不可能把指挥部设立在和国民政府双清乡公所共存的双河口街的双溪寺大庙中。不知这一文化遗址来自何处?另外,双河口过去是古镇驿站、旱码头,行脚之路沿河而走,何来清知县钱鹤年题字之山寨门楼?

红色文化是双河口贯古烁金历史文化的灵魂。是双河口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双河口古镇开发农旅融合可持续发展的黄金资源,也是汉阴县革命老区的一块烫金名片。

以讹传讹不是历史,荒诞不是文化,会更让历史和文化情何以堪?因此,建设开发双河口红色文化小镇,必须要深入研究双河口小镇的历史文化,突出双河口的历史风情和人文主题。

五、充分利用资源,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可持续发展

汉阴县双河口镇婉约旖旎的自然风光,秦岭南麓山雄水奇的农耕文化,汉水流域浑厚奔放的民俗风情,秦巴交融俏皮含蓄的幽默方言,南北异同养生味臻的饍食小吃,心存天下生死忠贞的红色情怀,这些丰腴的文化资源已经为双河口建设红色文化小镇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

几十年来,双河口镇党委、政府抢抓双河口建设“陕西省文化旅游名镇”建设机遇,活用“精准扶贫”帮扶资金,助力经济建设开发项目,已经贯通了境内全长26.4千米的达到省级标准、设施配套完备的地方交通公路,沿线已建成多处赏心悦目、且具备体验的农耕观光旅游项目和景点,全镇已基本打造成“自然山水风景+农业田园风光+农耕生活体验”为一体的综合风景区。

综上所述,双河口镇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已经有了蓄势开发且有行髙骛远的势头,建议多元利用双河口镇的人文资源,给不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注入活力,给珍贵的红色文化资源发扬光大的生存空间,把双河口镇建成红色文化、生态资源、山水风光、历史文化融为一体且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文化旅游名镇。

编辑:白雨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