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革命老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现状与思考

——以湘鄂渝黔革命老区湖南省新化县为例

2023/09/06  浏览量:   作者:陈永忠 曾湘忠 周继松  来源:中国老区网

一、新化县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成效。

新化县地处湘中偏西,资水中游,全县总面积3636平方公里,辖18镇7乡3街道和2个国有林场,总人口152万,是湘鄂渝黔革命老区重点县,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水淹库区移民县。近年来,该县围绕建设中等城市目标,按照“中心县城、明星乡镇、小康村落”的城镇发展布局,加快县城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着力推进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城乡面貌明显变化,县城被命名为“省级卫生文明县城”。

(一)撤镇设街,城市扩容升级。2017年12月,撤销上梅镇,设立上梅、上渡、枫林3个街道,县城主城区建成面积达35平方公里。科学划定“三区三线”,新建北塔、天子山、陈家垅大桥,维修加固新化资江大桥,完成娄新大道、大洋江路改扩建,盛教南路、振兴南路、新园路、学府南路、清水塘路、白沙洲东路等道路新建改造提质工程相继完成;县城污水处理厂提质改造、天华南路平战结合人防工程、城东防洪堤三期、城区污水综合整治、安全饮水二水厂建设及永久性水源建设工程、城区天然气供气工程等一大批市政配套工程建设及垃圾焚烧发电厂主体工程已建设完成,河东二污水处理厂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完成了新化一中、新化三中、职业中专等学校的改扩建以及北塔学校、新商学校、芙蓉学校、县幼儿园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17座,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

(二)提升品质,稳步推进城镇化进程。投资5亿余元,推进北塔综合区改造工程,建成九路一涵一园一带一站,北塔综合片区路网骨架基本成型;建成河东沿江风光带10.6公里,建成沿江公园80公顷,完成了一江两岸亮化工程;沿江建成高品质商品房200余万平方米。建成一类高层234栋、二类高层78栋;上梅古镇改造成果初显,古镇风味越发浓厚,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前来参观游览的人越来越多,已成为重要的网红打卡点,古镇范围内的房屋出租收入成倍增长,实现了较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对上梅街道新渡、花山、毛家垅村、白溪镇石塘村、荣华乡过街村、鹊桥村、油溪乡油溪村、上渡街道梽木山、勤俭、金子山、勤三村、曹家十里铺村、洋溪高铁新、文昌新村、西河镇鸟山村、圳上镇鼎英、久大村等17个村完成改居;结合易地搬迁安置,新设立了金凤乡永昌社区、游家镇中和社区、田坪镇晨曦社区、孟公镇永平社区等4个易扶安置社区居委会;加快推进洋溪文印、琅塘电陶等特色小镇建设,促推全县城镇化率提升。

(三)强化治理,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成立了城市管理委员会,统一指挥调配城市管理资源。强化城市综合管理,扎实开展城区禁燃和渣土扬尘治理,积极推进建筑垃圾消纳场建设。成立5家渣土运输公司,清理渣土运输市场的“三无”车辆;强化城区生活垃圾处理,对垃圾填埋场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摸排整改,建立长效机制,加强新化县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行维护和管理;持续改善市容市貌。完成了城区景观亮化工程,打造“一江、二桥、三节点、四广场、五条路”城区景观亮化;响应国家节能降耗政策,完成了路灯节能改造工程,对城区原有路灯进行LED节能改造;建设了新化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对生活垃圾进行资源化利用,避免生活垃圾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开展城区市容秩序环境卫生专项整治,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加强城区建筑工地巡查,抓好市政设施维护管理;加强环卫清扫保洁力度,全天4班次对城区主次街道进行洒水降尘作业;启动了城区智慧停车场、城区共享电动自行车、城乡生活垃圾收转运、城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治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飞灰填埋场等项目建设,城市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城市管理能力不断加强。

(四)改善民生,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中心的发展理念,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首要任务。一是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稳步实施。自2008年国家启动保障性住房建设以来,共申报廉租房、公租房和棚户区改造项目38个,筹集到位资金21.3亿元;国家下达建设公(廉)租房10360套,已完成8651套;国家下达工矿、城市棚改36598户,完成4319套;及时发放公租房租赁货币补贴,年均保障3254户。按照人不住危房、危房不住人的总体要求实施农村危房改造,累计改造农村危房54000余户,2022年全国乡村振兴考核被评为A类。二是安置区建设有序推进。2019年以来,先后交付了学府南路、上渡、香槟路、资江、盛教北路、朱家垅、北塔等7个安置区;正在施工建设的有体育中心一、体育中心二、曾家垅、新田、消防二站等5个安置区;新规划了雅园路等15个安置区(点)建设。三是积极化解难题保障民生。共完成了东方城市广场等43个“无籍房”项目的化解办证,办理不动产权分证14000余本,切实解决了人民困难,维护了社会稳定。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市有发展,但城镇化水平依然滞后。2022年底,全县城镇化率为39.70%,与国家和省市城镇化水平差距较大,且存在推进缓慢、功能不强等实际问题,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任务任重道远。

(二)产业有特色,但产业带动力水平不足。新化县属山区农业大县,超过七成的农业从业人口,制造业从业人口占比不足5%,经济发展基础薄弱,二、三产占比低。食品制造业加工业、特种陶瓷产业集群虽有发展,但企业关联性差,产业本地配套弱。文印产业园刚起步,产业链延伸还在探索。县内虽有一个省级开发区,但起步较晚,暂时缺少成长性好、关联度高、产业链长、附加值高的大型企业带动。规划的工业园区除青峰工业园外,向红园区、游家园区距离县城中心均超过7公里,特种陶瓷园距县城6公里,产城分离严重,园区生活配套设施欠完善,交通支撑不足。

(三)交通有发展,但县域路网骨架连通性不足。县域范围内S312、S225、S217等干道在县城交错,新吉公路、 新白公路、新冷公路等在县域纵横交织,但公路连接能力弱,高等级公路覆盖率较低。县域1小时公路交通圈仅能覆盖 17 个乡镇,作为老区重镇的奉家镇、水车镇、荣华乡、大熊山林场与县城公路交通联系时间超过两个小时。娄怀高速在新化县域范围内仅两个出入口,高速、省道仅连接10 个乡镇。而县道、乡道普遍存在路面窄、路面破损等问题,制约了乡镇的发展。县城东西城区有4座跨江大桥,但仍不能满足通勤需求,早晚高峰和节假日通勤时间长;湘黔铁路分割城西严重,城西中心区贯通南北道路仅有天华路。县城道路网密度和次支路密度过低,城内交通微循环不足,交通拥堵严重。

(四)城市有发展,但城市品位不高引力不足。城区部分街区建筑密度过高,河西平均建筑密度达到44.7% ,河东平均容积率达到2.5。公园绿地严重不足,公园广场用地占建设用地比重仅6.8%(规范占比为10%-15%),公园覆盖率低。公益性设施建设滞后,人均用地低,文化设施用地人均小于0.1㎡/人,教育设施用地人均小于5㎡。

(五)区划有空间,但行政区划调整难度很大。新化县目前有7个乡,乡的数量占娄底市的一半。政策层面对撤乡设镇把关很严,有人口、经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等多个指标,且作为农业大省的湖南只有300个乡,撤乡设镇的门槛相对较高,全县目前有多个乡初步符合撤乡设镇条件,但行政区划调整程序复杂,申报审批难度大。

三、对策及建议

(一)要加大对革命老区的资金支持力度。新化县作为娄底市唯一的湘鄂渝黔革命老区县,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为党和国家的建设发展做出了大量牺牲。先后涌现了600余名革命烈士,柘溪水库修建后淹没18万亩良田,锡矿山作为原新化的经济引擎,划入冷水江后,新化的经济发展雪上加霜,目前全年的GDP只有10多亿,保运转、保稳定、促发展难度大。目前要建设梅山大灌区、机场等重大项目,需要上级进一步加大对新化县的政策与资金支持力度,切实让革命老区焕发新的活力,让老区人民享受幸福生活。

(二)要发挥规划的战略引领作用。以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为契机,找准新形势下城市发展方向,预留城镇发展空间,保障城镇用地,精准划定“三区三线”,既要着眼当下,也要谋划长远,对城镇布局、村庄规划、城镇路网、配套设施等要系统筹谋。切实彰显梅山文化特质,做好梅山古镇保护,打造好地方标志性景观与标志性建筑,做到“一张蓝图干到底”。

(三)要坚持产业集聚与人口集中同步推进。按照人口规模预测,到2035年,新化县城镇化率将达到50%,中心城区常住人口约50万人,人口规模的急剧增加,必然拉大县城规模。要完善市政配套和公共服务设施,实现互连互通,提升产业和和人口的集聚承载力。各乡镇要结合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利用好娄底机场、沪昆高铁、龙琅高速、沪昆高速、官新高速、新新高速等外围交通要素,并以镇村一体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为契机,以点串线,以线带面,突出文旅、农旅融合,推动旅游景点全域化,积极融入大湘西旅游圈。

(四)要补强短板提升市政设施档次。健全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设施,完善教育设施,发展文旅体育设施,依托现有的体育中心,健全图书馆、文化馆和全民健身设施等。健全殡仪馆运行机制,营造良好的丧葬环境;完善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建设好城东污水处理厂,提高中心城区管网收集能力,积极推进雨污分流,改善县城公厕;优化市政交通,完善城区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三行系统”;扩大城区的供水供气覆盖范围,完善老旧小区的水、电、气、停车设施等配套设施的建设,有条件的加装电梯。

(五)要加快行政区划调整步伐。新化县2017年撤镇设立街道后,至今未开展行政区划调整。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逐步开展行政区划调整。进一步加强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公共服务保障能力,争取在近三年内对符合条件的乡实施撤乡设镇,切实提高城镇化率。

编辑:周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