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的时代价值——南通市海门区老促会红色资源调查与思考

2023/11/09  浏览量:     来源:中国老区网

海门是全国1599个革命老区县之一。自1927年6月成立第一个中共支部起,海门老区人民始终紧跟党的领导,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时期流血牺牲、前仆后继,在激情燃烧的社会主义建设岁月战天斗地、挥洒汗水,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年代开拓进取、奋勇争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守正创新、踔厉奋发,江海大地发生沧桑巨变,这方热土积淀起丰厚的红色基因,孕育出珍贵的老区精神,因此创造形成的各类红色资源也逐步植入老区人民心中。

当前,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如何弘扬老区精神、发挥红色基因“鼓舞激励”功能,已成为考验各级领导执政能力的一个时政治命题,而更好保护利用红色资源已成为重要切入点,且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

根据江苏省老区建设促进会《关于在全省开展红色资源调研普查工作的通知》精神,海门区老促会会同区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对海门全区红色资源进行全面调研普查,于2022年10月完成全部资源核查确认。通过梳理、分类,摸清核准自第二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至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期间形成的红色资源,并编著成书《江海热土上的红色印记》,成为海门区重要的党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一份十分珍贵的“红色乡土教材”。
 

一、红色资源开发概况调查

按照江苏省老促会关于红色资源调研普查要求,海门区红色资源开发形成情况综合如下:

(一)资源数量

红色遗址遗迹,共24个。主要为海门早期党组织诞生地、党政军重要机构及活动旧址、遗址、遗迹、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重要战斗纪念地等。

革命烈士陵园、墓碑(群)15个。是党委、政府为纪念革命先烈、英雄人物而修建的陵园、墓碑(墓群)等纪念设施。

红色纪念馆5个。包括博物馆、展览馆、史料馆等综合性纪念场馆及其他红色标志性建筑。

非物质红色遗存156个。其中:18位红色名人。有海门最早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海门建党史上第一人等革命先驱、用鲜血和生命洒染红海门大地的党政军领导人、民兵英雄等革命人物;15个革命故事。再现战场烽火硝烟,彰显老区民众伟力,展示英模家国情怀。123个红色乡、村。海门区(县)人民政府以140余名革命烈士命名13个乡和110个村,追忆先烈英勇事迹,具有十分强烈的感召力和时代精神

(二)形成时间

海门区红色资源最早形成于1927年,最新形成时间为2021年(海门区党史教育主题公园)。红色资源集中形成于新中国成立以后,共151个,占资源总数75.5%。其中,红色遗址遗迹和历史陵园、墓碑(群)31个,以革命烈士命名的乡、村114个。

(三)资源分布

海门区现辖12个区镇(街道),红色资源分别分布于三星镇等10个区镇(街道)。海永镇(上世纪六十年代长江北航道泥沙淤积围垦形成)现无红色资源统计。滨江街道因行政职能调整,所辖区域内的红色资源全部统计在海门街道内。
 

二、红色资源保护现状分析

鉴于红色资源的特殊价值,海门区各级党委、政府通过编书立传、建馆纪念、说唱演绎等形式进行存史、宣传。目前,多数红色资源得到留存和保护,在党史教育、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因多种原因影响,部分红色资源不同程度存在破旧、毁损、缺失现象。

(一)保存情况

从调查、勘察情况看,烈士陵园、墓碑(群)保存比较完整,近年建设形成的纪念场馆管护、功能发挥也较好。但红色遗址遗迹保存、管护状况尚有不小差距。保存完好的仅5个,占遗址遗迹总数20.8%。保存较差、损毁缺失的共13个,占遗址遗迹总数51.2%。

(二)主要问题

1.缺乏系统开发保护

近年,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和区镇加大了开发保护力度,开发打造了一批以综合性纪念场馆为主要内容的红色资源。但对照江苏省老促会的要求,海门区红色资源开发还比较零散,不够全面、系统。有的资源该打造的未打造;有的因城镇建设被拆除后未恢复,有的自然老化毁损了不能及时修复。一些非物质红色文化资源收集整理不完整。如中国工农红军江苏第一大队成立纪念地、红十四军二师三次攻打地主老巢汤家苴纪念设施应建未建。通海如泰启泰靖六县委联合会议旧址等9处纪念设施已被拆毁或损坏。革命战争年代,许多英勇悲壮、可歌可泣的战斗故事以及涌现的英模英烈,没有留下可供后人纪念、缅怀的物质遗产资源。

2.日常管护质量下降

2010年,由党史办牵头,对海门全区28个革命遗址进行普查,其中保存完好的有8个,完好率29%。2022年普查结果与同类资源对比,完好率下降了8个百分点。保存较差和毁损率上升了9.2个百分点。有的遗址遗迹建筑材质差,长年日晒雨淋,加之日常缺乏管护,年久失修而自然塌坍损毁,损毁后未能及时重建,处于有址无碑状态。

3.价值利用意识不强

目前,仅海门烈士陵园和近年建设的江苏省江海博物馆、通东革命老区红色记忆馆等纪念场馆能保持经常性开放,参观教育活动较多。其他红色遗址遗迹、包括区镇革命烈士陵园、烈士墓及部分战斗纪念地等,只逢重大节日组织党员干部、青少年学生进行祭奠、教育。多数建筑性的革命遗址遗迹,参观人数极少。还有相当部分遗址遗迹,尤其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或损坏严重的资源,长年被人冷落,甚至遗忘。因行政区划调整,13个以革命烈士命名的乡全部被合并,乡名未保留。110个以革命烈士命名的村只保留53个,仅占48.2%。

(三)原因分析

1.重视程度不到位

有的领导对开发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意义、作用缺乏足够重视,在制定发展规划时,没有把这项工作放到应有位置。有的还片面认为这是不能产生经济效益的工程,导致在人力安排、财力投入上被边缘化。

2.管理体系不健全

权责不清、缺乏统一管理,是保存、管护不到位的根本原因。突出表现在责任主体不明确,管理机构不健全。除海门烈士陵园、江苏省江海博物馆、通东革命老区红色记忆馆等红色资源有明确的管理机构,其它资源只有“属地管理”原则要求,多数没有落实具体管理责任人。在部分区镇,一些烈士墓等纪念设施有的由烈士后代管理,有的归所在乡镇或村委会管理,但管理主体出现错位,名义有人实际无人管的现象比较普遍。

3.管理制度不完善

“无专门管理机制、无专项资金保障、无专人负责管理”,是造成管理工作不到位的直接原因。尤其在基层,缺乏规范严格的管理制度。在财力物力紧张的情况下,普遍不能保障红色资源保存、管护需要。有的只是在特定的几个节点组织看护,没有常态化管护机制。
 

三、红色资源利用对策建议

近平总书记着眼老区特色和资源禀赋,谆谆教诲“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各级党委、政府应认真领会精神内涵,自觉承担保护利用红色资源的历史重任。

(一)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初心使命意识

海门区各类红色资源,记载了历史价值厚重、时代特征鲜明的老区故事,具有强烈的鼓舞和激励效应。尤其先辈先烈的革命事迹惊天地、泣鬼神,感化、造就了一代代优秀海门儿女。为此,各级党委、政府要正确认识价值作用,多形式、多举措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宣传,通过浸润、融合、感染、默化,营造人人感受历史荣耀,熟知革命传统,践行初心使命,激发建设热情的浓厚氛围,使红色基因根植血脉,代代相传,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海门注入不竭动力。

(二)实行分级定性,强化政府主导地位

各级政府作为红色资源开发建设、保护利用的责任主体,应实行分级定性,建立专门机构,明确职能部门,制定管理制度,落实专项经费。省财政向市、县倾斜,市、县财政向乡镇倾斜。同时整合各类人力、物力资源,发挥相关部门职能和专业优势,组成以历史、考古、文化、旅游等专业人员为主体的研究机构,科学指导革命遗址的管理和保护。政府要积极宣传、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开发保护红色资源,发挥社会团体的参谋助推作用,动员多方力量推动红色资源开发、保护和利用。

(三)注重价值利用,全面提升管护水平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各级政府本着“先行保护、抢救修缮、长效管理、合理利用”原则,统筹推进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工作,因地制宜规划新建修建方案,制定抢救修缮措施。对尚存在但毁损严重遗址遗迹进行维修或重建;对被拆迁未建、或已毁坏缺失的加快重新建设;对地理位置偏僻、交通条件极差的,可在征得相关方面同意前提下,合理选址建设;对重要革命活动、重大战斗发生地无纪念设施的组织规划建设。针对部分遗址遗迹、烈士陵园、墓碑墓群史料不全、或缺失等情况,可由区党史办、退役军人事务、民政等部门,会同区镇组织实地走访调研,补充完善相关史料。

与此同时,各级党委、政府要利用相关政策,通过各种渠道,为红色资源申请、申报红色品牌,以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力。位于正余镇的通东革命老区红色记忆馆,由迟浩田老将军亲笔题写馆名,中国老促会、江苏省和南通市老促会分别授予“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老区精神教育示范基地”牌匾,发挥着良好的品牌效应。开发利用红色资源还要与打造红色旅游景点紧密结合,使红色资源在乡村振兴中实现更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当前,海门正主动对接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发展战略,深度参与上海大都市圈建设,并已经成为承南启北、西进东出的节点城市。区委、区政府提出“领跑全省高质量,挺进全国二十强”的奋斗目标,在这进程中,需要强大的力量支撑和不懈的精神激励。对此,各地、各级必须深刻认识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的时代意义,永远珍惜和铭记老区人民的牺牲精神,传承和弘扬老区孕育的优良传统,为合力推进海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更大精神动能。

编辑:孙晟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