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乡村振兴老区行 喜看裴庄桃花源

2024/06/13  浏览量:   作者:西华县老促会  来源:中国老区网

为了解掌握西华老区当前农村现状,总结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的经验和问题,探索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途径方式和工作思路,县老促会对黄桥乡裴庄村美丽乡村建设情况开展了调研。

一、基本概况

西华县黄桥乡裴庄村,位于颍河东岸,北邻西(华)漯(河)公路,距西华县城5公里。处于黄桥乡万亩桃园中心区,桃花源生态观光风景区核心区。辖3个自然村,村域面积2.1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87.6%。全村468户,2016人,其中共产党员45名。

多年来,裴庄村积极探索“农业+发展”模式,至力于发展“桃经济”,做亮“桃品牌”,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实现了“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发展目标,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发展。该村先后获得“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级森林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村党支部被省委组织部表彰为“河南省五星党支部”。桃花源生态风景区被确定为“国家AAA旅游景区”。

二、主要做法

1、“农业+支部”,让集体经济实力更强。

村党支部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创新工作方法等措施,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该村建成1.5万平方米的集党建理论传播、党内业务办理、党群便民于一体的党群服务中心,让该中心真正成为党群“连心桥”和“服务器”。开展村两委干部“擂台比武”,打造成为一支敢干、能干、会干,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造福群众的干部队伍。成立75人志愿者服务队,45名党员联系农户468户,推动党员在产业振兴、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中冲锋陷阵,担当作为,让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彰显,为全村发展凝聚力量。

多年来,裴庄村党支部一班人,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选准桃树种植业目标不放松,带领全村群众坚定不移种桃树,一步步由一个贫穷落后村发展成为如诗如画的美景村。与中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等科研开机构有效对接,引进黄桥蜜桃系列优质品种79个,发展桃园3000亩,带动周边9个行政村种植桃树2.1万亩,使“万亩桃园”成为全省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连片大桃种植基地。桃园亩均效益8000元至逾万元。2023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万元。如今的裴庄村桃花源生态景区,游乐场、观景台、村史馆、牛棚咖啡馆、剪纸馆、天工开物博物馆、食艺博物馆、民宿、农家乐等配套服务设施一应到位,全村呈现出一派景诱人、民富足、和谐文明的新气象。

2、“农业+园区”,让现代农业发展更快。

创建农业强村,促进产业兴旺。首先,围绕“桃经济”,科学规划农业园区建设。他们注重园区的整体规划,在保持生态平衡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园区内土地利用、道路交通、公共设施等基础设施。二是以加强农业科技支撑。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引进先进农业科技设备和技术,推广科学种植技术,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和创新意识。通过科技帮助,实现园区农业的高质量、高效益发展。三是注重产业链的延伸。不仅关注生产环节,还注重农产品的加工、包装、销售等环节。通过桃产品规模销售和生态观光旅游等配套产业,实现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优化升级,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四是重视农业技术创新。在园区建设中,注重引进和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升农业生产水平。五是注重农民收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农业园区不仅是为了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实现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和农民群众的全面福祉。

该村以桃产业绘就三产融合发展、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图景。坚持以园区化推进农业现代化,依托“万亩桃园”和毗邻颍河的水生态优势,建设颍河湾大桃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施农田水利设施提质、科技示范推广、综合服务提升、桃产品研发生产、休闲农业拓展“五大工程”,构建了“一带、一园、三基地”产业发展体系,被评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联合深圳大学建立智慧农业平台,实现种植、生产、加工、销售全流程“可查、可追溯”。目前,颍河湾大桃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已完成建设任务,正在与黄泛区省级现代工业产业园联合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着力打造周口现代农业的核心区、高标准农田的示范区、创新农业的引领区。

该村成立集体经济合作社,经营景区,发展产业。“黄桥蜜桃”获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认证。依托县园、乡站、村点现代物流体系,建设裴庄村便民服务站,为群众提供代买代卖、快递收发、创业培育等服务,采取“文旅公司+村集体+农户”的模式经营景区,实现了农村和村集体经济双增收。

3、“农业+旅游”,让乡村振兴活力更足。

以农促旅,以旅兴农,文旅融合促发展。竖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生态旅游、特色农产业为突破口,打造桃花源生态风景区。以景区为依托,陆续推出“桃花跑”马拉松、“桃花缘”相亲会、“桃之梦”戏曲摄影书法诗词联赛、“桃园情”系列产品网上直播等10余个文旅项目,桃产业蓬勃发展,桃文章越做越大,桃品牌越叫越响,桃经济越做越活,桃文化越挖越深。

依托万亩桃园,连续举办20届桃花节,节日活动时间在每年的4月上旬前后,节期为两周。尤其近几年,“桃花节”更加盛大隆重,期间有上百万人次的游人前来观光游览,并有多地客商洽谈经济合作,“桃花村”已成为豫东知名的观光旅游地和鲜桃物流基地。通过举办桃花节,促进了从种桃、卖桃到赏花、看景,再到喝桃花酒、住桃家院、看桃缘戏、上淘宝网,一二三产业线上线上高度触合的桃经济发展。村集体经济年收益近40万元。以裴庄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发展休闲农业经营主体26个,农户4820户,经营项目涵盖食、游、娱、购、宿等,年经营收入达2.6亿元。

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和景区功能,兴修桃园道路12条、颍河堤顶路26公里,打造了桃花园、桃花岛、颍河湾等风景区。推出桃园游览、水上观光、特色美食、儿童乐园、胡辣汤品鉴、农产品展销等特色旅游项目。在“周口西华第19届桃花节”期间,累计接待游客150万人次,带动户均增收6000元,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40万元。

以节会友,以果惠农。一株桃树衍生出文旅、生鲜、食品加工等诸多产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实现富民兴村,裴庄村将“一棵桃”树发展成现代化的产业模式。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拓宽了增收致富渠道,趟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桃园之路”。

西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每届桃花节的举办工作,坚持把桃花节活动作为推动乡村旅游和产业发展的有力抓手,加强领导、压实责任,统筹谋划、精准指挥,强化各类要素保障,全力以赴做好各项筹备工作,确保桃花节办出特色、办出亮点、办出成效,充分展示西华良好对外开放形象。

三、几点建议

1、防止桃园面积锐减。桃园是裴庄村快速崛起的法宝。大面积的桃树种植,是以裴庄为核心的桃源风景区形成的关键。在很大程度上,桃园面积的大小决定着景区存在的长度和热度。而裴庄的现实是,有的果农因家庭主要成员外出打工造成劳力不足,经营果园力不从心,效益下滑,于是干脆伐掉桃树改种小麦玉米等“懒庄家”。另有果农趁桃树更新换代之机,改种粮食作物。这种现象如继续发生甚至不加干预任其发展,势必会影响到景区的可持续性和美誉度。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可有多种,譬如建立报备制度。如有果农因各种原因不打算继续经营果园,可到村两委提前报备,由村两委主导,把土地流转给种果大户或种果能手,以保证果园面积不减,果农利益不受损失。

其次,在对全村果农教育引导的基础上,建立一些机制、制度,有效防止私自伐树行为。总之,要让果园与景区始终处在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2、不断为桃源景区注入人文元素。黄桥桃花源景区,北邻原国家计委五、七干校,西邻黄泛区农场场部。三地各俱特色,且为近邻,但在互联互用方面尚有很多工作可做。首先在硬件,桃源景区一直未设另两地导游标识。导游解说基本没有对另两地的推介语,相应的,另两地也少有对桃源景区的推介。故此,另两地的人文资源始终游离在桃源景区之外。三地若建立起一个联合机制,桃源景区的厚重感会大大加强。

3、颍河文化应再丰富些。颍河是淮河的最大支流,但因受黄河来水多次侵袭,导致颍河几度成为一大害河。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多次修颍,终使颍河成为一大益河。今天的桃源景区,若离开颍河的陪伴,肯定会大煞风景。但是,就目前的景区而言,看看颍河堤岸,看看清清的颍河水,再看看雄伟的黄土桥节制闸,浮光掠影一番,没了。至于怎样治理颍河,解放117师万余官兵,与十个县十余万民兵一起怎样挖颍筑堤,西华人民怎么样勒紧腰带建起黄桥大闸等,或少有人知,或大多人根本不清楚。这些厚重的人文资源,如能在景区适当位置给以展现,定会为景区增加不少亮色。

黄桥桃花源,是个天然的大氧吧,引进康养、医养项目,既符合国家养老医老政策,又可有利于裴庄村的长远发展。若有意向,当抓住不放,积极注入,早行动,早见效。

裴庄村,风景美,游人多,百姓富。但令人奇怪的是,这里除了举办桃花节,或摘桃售桃季,村内有短时就餐点外,其余大部分时间村里没有一家象样的餐馆、酒店,这与大名鼎鼎的桃花源风景区有点不相符。因此,排除这理由那理由,风景区发展餐饮民宿业,应是通用的模式,关键是科学选项,对路选项。

通过调研,我们深刻体会到,农民是乡村的主人,美丽乡村建设,广大农民是受益者,也是推进主体。政府要充分发挥好主导作用,倾听民生,体现民意,把建设的权力、责任和义务交给农民,切不可以大包大揽取代群众的主体地位。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梯度建设培育的较长过程,各镇乡街、村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实事求是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实在在地提升农民幸福指数,不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编辑:韩佳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