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5 浏览量: 作者:中共兰西县委副书记 所超 来源:中国老区网
兰西县沃土蕴藏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涵养着强大的文化根基。我们县利用老区村红色资源,促进特色旅游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6月19日,黑龙江省老促会会长杜吉明深入兰西视察时给予高度评价。
中共兰西县委副书记所超(右一)陪同省老促会会长杜吉明(左一)在革命老区黄崖子民俗村调研
一、兰西县基本情况
兰西因地处呼兰河西岸而得名。南距哈尔滨53公里,东距绥化78公里,西距大庆120公里,乘车1小时至太平国际机场,202国道、绥肇路、安兰路及绥大高速穿境而过。全县幅员2499平方公里,耕地274万亩、草原24万亩、林地32万亩。下辖4个街道、9镇6乡105个行政村,七普人口31万,其中城镇人口9万。2023年,兰西县域经济综合排名全省第20位。兰西盛产玉米、水稻、瓜菜、杂粮杂豆等农特产品,畜牧资源相对富集,生猪、奶肉牛、大鹅等饲养形成了一定规模。以百里拉哈山、百里呼兰河文化旅游资源为牵动,催生了拉哈山景区、黄崖子民俗景区,知名度享誉全省。兰西是“中国东北民猪之乡”“全国产粮大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蔬菜)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县”“全国玉米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示范县”“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县”“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2023年,兰西地区生产总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规上工业增加值等6项指标增幅全市排名第一。县域经济全省综合排名由2021年的第46位,跃升至2022年的第23位,并在此基础上保持稳定增长,2023年位居全省第20位。
二、特色旅游发展情况
近年来,兰西县深度融入全省“三纵一横”“三圈两带”“1+5+N”旅游发展格局,坚持把文旅康养产业作为“四个主导产业”之一,充分依托自身区位、资源、交通等优势,主动对接融入哈尔滨旅游市场,以文化引领、改革创新、融合发展为动力,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坚持走特色化发展、差异化竞争之路,全面推进红色资源、特色文化、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全力推动文旅康养产业提质增效。全县已建成省级森林公园1处(拉哈山森林公园),国家3A级景区1处(黄崖子民俗村),2A级景区1处(锡伯部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郝家城子遗址)。老区村黄崖子民俗村先后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年初以来,全县景区接待游客达14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75亿元。
1.坚持向“科学规划”要出路,强化顶层设计。充分释放毗邻哈尔滨的区位优势,聚焦发展“半城郊型”经济,高标准打造哈尔滨的后花园。高标准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完善了《拉哈山生态公园概念规划》等6个专项规划,打造了2日游精品线路,拉开了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把榆林镇作为“业城融合、产城一体”的“桥头堡”,因地制宜完成了《榆林镇特色小镇整体产业规划》,以榆林筋饼为产业龙头,按照“一张筋饼包天下”的战略考量,规划建设了榆林食品工业园区和榆林筋饼产业园。目标是用三到五年时间,把榆林镇打造成城镇五万人口、百家企业、百亿产值的“筋饼小镇、关东古城”。目前,榆林食品工业园区已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2亿元,一期入驻龙大、绿源等蔬菜加工企业7家,二期21座厂房正在加速布局;投资8亿元的哈达农产品国际物流园项目加快建设,“十一”即可投产运营,“买全国卖全俄,买全俄卖全国”的向北开放新高地物流通道加速形成;榆林筋饼产业园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9月份即可投入生产。
2.坚持向“红色资源”要发展,发展文旅项目。开发“百里拉哈山”“百里呼兰河”,变绿水金山为金山银山。与中电建、融通集团等企业合作,投资10亿元建设拉哈山旅游开发项目,打造东北最大的国防教育主题公园;中储粮投资2200万元,帮扶黄崖子民俗村基础设施改造升级,预计8月底可完成建设。投资5300万元的东北村落民俗文化馆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投资600万元的无动力儿童乐园项目已经完成基础工程。同时,在民俗大道、乔家大院等景点的基础上,又建设了六大老作坊、采摘园、露营地、农产品展销中心、民居民宿,使老景区变身网红打卡地。黄崖子民俗村的发展经验,在《黑龙江革命老区》《中国老区网》作了专题报道,并被《黑龙江省老区乡村振兴发展典型经验汇编》收集出版发行。
3.坚持向“特色文化”要活力,激发发展动能。把非物质文化嫁接到文旅康养产业,聚拢人气,发展流量经济。利用庙会等节点,持续壮大东林寺、显佑宫等祈福文化影响力,仅四月十八就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把锡伯族文化、彭氏灯彩、兰西挂钱等文化与冰雪产业有机融合,开展了“拉哈山锡伯数字冰雪灯光秀”“冰雪花灯游乐园”“冰雪嘉年华”等系列活动,重点打造拉哈山冰雪嘉年华观光娱乐区、黄崖子民俗年味村冰雪体验区、年货大集裸眼3D灯光秀冰雪商业区、彭氏冰雪花灯游乐园冰雪文化区,进一步叫响兰西冰雪旅游的新名片。创建了“兰西挂钱”剪纸工作室,建立了非遗研学基地,正在申报省级工作室。大力发展创意设计产业,研制居家饰品、汽车挂件、工艺美术品等文化创意产品30余个,兰西花车、腰鼓、挂钱服饰在绥化第二届春服节备受好评。大力发展“夜间文化”,全力打造“哈北不夜城”,吸引游客前来品尝美食、观赏演出,兰西“烟火气”飘满龙江。
4.坚持向“和美乡村”要效益,赋能乡村振兴。加快文旅产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休闲观光采摘农业,打造自驾游、周末游、亲子游品牌,加快发展后备箱经济。聚力发展“菜园经济”,全县“小菜园”发展到1.02万户,纯收益3500余万元,“半亩小菜园、三五千块钱”成为增收典型,被中办、国办通报表扬。在红光镇、康荣镇等乡镇建设各类采摘园30余处,年可增加农民收入500余万元;建设盘龙湾度假村、大崴子渔村等休闲农庄近40家,年可增加农民收入800余万元。打造荷花庄园,兰河乡拥军村年接待游客3万余人,营业收入100余万元。投资3000万元,在红星乡建设低空航空培训基地;投资600万元,在红光镇启动建设以“乡村文化旅游+研学实践教育”为基础的田园综合体;与省交通银行合作,在北安乡打造其优质客户采摘基地,年可带动周边贫困群众户均增收3000多元。
三、存在问题
1.红色资源挖掘不够。虽然重点对黄崖子民俗村等几个老区村的红色资源进行了挖掘,但还有一些老区村和革命遗址没有挖掘到位。
2.旅游承载能力不足。现有的宾馆、酒店、民宿规模不大,容量有限,景区、景点延伸长度不足,承载力小。
3.旅游人才严重缺乏。高层次旅游经营管理人才、旅游开发和营销人才短缺,缺少专业导游,旅游营销和市场开发实践不够,没有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IP。
四、下步工作打算
1.抓好特色资源开发利用。进一步挖掘黄崖子民俗村、红光镇义发村、红星乡武家村等老区村红色资源,积极推进黄崖子民俗村东北抗联研学基地建设,推进红星乡红星村东北抗联博物馆建设,使红色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增加景区景点的参与性、互动性、教育性,厚植兰西旅游红色文化底蕴。充分挖掘兰西挂钱、榆林筋饼、彭氏灯彩、彭氏年画等非遗资源,融入创意设计,扩大规模,提升品质,打造精品文旅产品。
2.持续提升旅游承载能力。加强与中电建、融通集团、广东众米等企业合作,整体包装拉哈山、黄崖子民俗村等景区,加快推进投资10亿元的拉哈山旅游开发项目,打造东北最大的国防教育主题公园。放大拉哈山、呼兰河优势,依托十八湾、盘龙湾等景区景点,深度开发康养休闲体验游,高规格、高档次规划景点、住宿、餐饮、娱乐等设施。充分发挥国家农业绿色食品先行区、30万亩绿色食品种植面积、480个无公害农产品标识作用,广泛吸纳哈市、大庆及周边市县游客前来观光采摘旅游。整合优势资源,与上青旅合作开发精品旅游线路,满足游客“吃住行游娱购”旅游需求。
3.强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人才“引育留用”,在公务员招录、事业编招考中,专门设置旅游专业人才岗位;加强与省旅游协会和省内高校的对接,通过聘用、聘任等方式,发挥民间网红大V作用,吸纳县内外热爱旅游、从事过旅游设计方面专业人才。持续完善人才培养、职业培训机制,采取传帮带的方式,开展专业性培训和职业培训,积极参加省、市旅游技能大赛等活动,打造一支懂经营、会管理、热爱文旅康养事业的人才队伍。
编辑:郭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