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4 浏览量: 作者:淮安市老区建设与乡村发展协会
淮安市人民政府顾坤市长在淮安市老区建设与乡村发展协会上报的《淮安市革命老区相对薄弱镇振兴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上批示:报告所涉问题应高度重视,请市发改委、农业农村局拿出务实管用精准有力的举措推动解决,近期专题调研。请邱华康副市长研处。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2022年11月出台《关于印发支持革命老区相对薄弱乡镇振兴发展促进共同富裕若干措施的通知》(苏政办发【2022】80号,以下简称80号文件),将淮安市淮阴区刘老庄镇、盱眙县黄花塘镇、涟水县东湖集镇列为全省29个革命老区相对薄弱镇范围,明确十项具体措施予以支持。为了解掌握80号文件贯彻落实情况,根据省老区建设与乡村发展“三会”统一部署,我们会同三个县区老区建设与乡村发展“两会”,分别对三个镇振兴发展情况进行实地调研。还邀请市发改委、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和三个镇负责同志座谈,进一步听取情况介绍和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三个镇振兴发展取得明显进展
一年多来,三个镇以80号文件出台为重大机遇,认真学习消化文件精神,充分发挥重点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优势,立足实际梳 理对接帮扶项目清单,积极争取落地见效,为老区振兴发展增添 新的动力,老区干部群众精神更加振奋,老区面貌明显改善。
刘老庄镇围绕“一面旗帜抓党建、一套农房抓改善、一个群体抓增收、一套产业抓发展”“四个一”工作思路,促进“红色文化、绿色产业、金色家园”“三色”融合发展。先后荣获江苏省乡村振兴先进集体、文明乡镇,淮安市重特大项目服务先进单位、信访工作先进镇街等荣誉。2023年全镇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467万元,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76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33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34%、32%和7.23%。引建亿元以上农业项目3个,建设高标准农田5500亩。
黄花塘镇紧紧围绕“盱眙经济重镇、产城融合发展强镇、宜居宜游宜业名镇”的建设目标,抢抓省委、省政府两轮“点穴式”帮扶、80号文件和市级乡村振兴先导镇建设政策叠加的机遇,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良好局面。荣获国家级生态小镇、省级重点中心镇、省级文明镇等荣誉称号,成功入选“省乡村振兴示范镇”创建,列入省级宜居宜业现代和美乡村片区打造。2023年全镇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469万元,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102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4%、51.1%和8%。虾稻共生面积发展到8万亩,投资1.2亿元建设新四军文化园正式开园运行,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被中国老促会授予“老区精神教育基地”牌匾。
东湖集镇锚定“建好革命老区,拼进第一方阵”总目标,牢固树立“发展攀高争先、工作创新创优、群众有得有感”三个目标追求,紧张快干,发奋图强。荣获“江苏省级卫生镇”称号,打造“涟绿大米”品牌获“中国绿色食品A级产品”认证,创成“江苏省绿色优质农产品小麦生产基地”、“江苏省绿色优质农产品(水稻)基地”、“江苏省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荣获“江苏省优质早熟梨金奖”。2023年全镇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37万元,因总部经济收入取消,比上年下降58.3%;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70.62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1.64%和6.8%。建设高标准农田1.25万亩,新签约、新开工、新竣工亿元以上项目分别为2个、2个和1个。
二、各级对三个镇支持帮扶取得明显成效
省级机关率先垂范,针对三个镇排出的需要支持事项,加大倾斜支持力度。省财政去年拨付每镇500万元,今年已拨付每镇460万元左右,支持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省政府办公厅在党建结对,省发改委在南北共建项目,省农业农村厅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产业发展、农村户厕改造,省财政厅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项目,省交通厅在农村道路提升,省水利厅在农村水系疏浚,省农科院在乡村振兴规划编制,省电网公司在党支部结对共建,省苏果公司在品牌农产品进超市等方面,对三个镇给予重点支持。
淮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80号文件贯彻落实工作,市委书记史志军亲自挂钩联系黄花塘镇乡村振兴先导镇建设,分管负责同志加强统筹协调,组织动员市级层面支持帮扶三个镇振兴发展。
市发改委、市乡村振兴局2023年4月下发《关于研究提出支持革命老区相对薄弱镇振兴发展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的通知》,指导三个县区及其所属镇申报争取工作。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今年6月初出台《关于印发2024年度淮安市支持革命老区相对薄弱镇振兴发展重点工作任务清单的函》,进一步明确三个县区和市各有关部门本年度支持帮扶责任。
三个县区党委、政府提升政治站位,认真履行支持革命老区相对薄弱镇振兴发展的主体责任。选优配强革命老区相对薄弱镇领导班子,三个镇党政正职都年富力强、充满干事创业的热情。既指导所属镇认真编排项目,积极对上争取,又统筹县级资源加大帮扶力度。指导所属镇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环境是金”的理念,突出抓好招商引资,主攻产业发展,带动强镇壮村富民。指导所属镇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加大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利用力度,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指导所属镇兴办民生实事,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老区人民的获得感。
各级对三个革命老区相对薄弱镇的支持帮扶,集中体现在项目实施上。据统计,黄花塘镇2023年实施帮扶项目37个,总投资13375万元,其中省10088万元,市1008万元,县2005万元,其他274万元。今年以来实施帮扶项目26个,总投资118997万元,其中省8130万元,市6216万元,县31600万元,其他73051万元(主要为社会资本)。刘老庄镇2023年实施帮扶项目6个,总投资2533万元,其中省1109万元,市148万元,县333万元,其他943万元。今年以来实施帮扶项目5个,总投资2010万元,其中已明确省545万元,市35万元,县45万元,尚有1395万元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未明确省市县配套数额。东湖集镇2023年实施帮扶项目4个,总投资4437万元,其中省4335万元,市21万元,县81万元。今年以来实施帮扶项目6个,总投资790万元,其中省585万元,市150万元,县55万元。
三、三个镇振兴发展仍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
(一)总体发展仍有短板
刘老庄镇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被确定为省扶贫开发重点片区,同时作为著名革命老区,省、市、区各级对其帮扶力度较大,面貌显著改善。但2018年我市进行乡镇布局优化,原古寨乡并入刘老庄镇,其发展水平相较原刘老庄镇有一定差距。黄花塘镇2016年经时任省委李强书记批示,被省委、省政府“点穴式”帮扶,获得15个省直部门的大力支持,振兴发展成效显著。但2018年我市进行乡镇布局优化,原旧铺镇并入黄花塘镇,虽然2021年底省里因此开启第二轮帮扶,原旧铺镇相较原黄花塘镇发展水平仍差距明显。而在我市三个革命老区相对薄弱镇中,东湖集镇是由于80号文件出台才进入各级的重点帮扶视野的,再加之原有底子薄,发展水平较低。
(二)经济实力仍然较弱
三个镇财政收入缺乏实体税源支撑,虽然近些年引进了一些项目,但大多数尚未形成实际税收贡献。尤其是东湖集镇,是目 前涟水县唯一没有工业集中区的镇。镇级财政勉强保工资,难以 保运转,更无力拿出钱来保发展和改善民生。村级集体经济近二 年通过公共空间治理,收回和盘活了数额不等的集体资源资产,带来经营性收入的较快增长,但集体资源资产“蛋糕”仍然不大,可持续增收仍然乏力。由于经济大环境因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 受到影响。
(三)农业发展水平仍然不高
农业是三个镇的基础产业,近几年注重高标准农田建设,注重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注重特色产业培育和品牌打造,但农产品加工能力仍然较弱,产业链条不完善,产品附加值和增值效益不高。在国家现行政策下,必须保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大多数地方是“一麦一稻”,高效设施农业项目难以落地。三个镇土地流转 率都超过70%,但有些地方是小规模、碎片化,制约农业发展水平的提高。
(四)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
三个镇(包括被并镇)镇区基础设施陈旧,配套功能不完善。进村道路都已完成硬化,但有些路段破损严重。村内还有不少断头路,出行不便。部分农桥、涵闸、泵站、渡槽等水利设施年久失修,影响排涝灌溉。农村电商物流配送体系建设与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刘老庄镇、黄花塘镇都有高速公路出入口,而东湖集镇连省道经过都没有,交通相对闭塞,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
(五)公共服务和人才资源仍然短缺
三个镇中小学和镇医院、村卫生院设施条件较为落后,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关爱载体建设不足。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青壮 年劳动力缺乏,乡贤大户流向城市趋势明显,二三产业从业人员 严重短缺,引领现代农业和支撑重大项目的领军型人才更难以引 得进、留得住。
这次调研中,三个镇分别排出集体经营收入最低、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低和负债最多的3个村,经综合研究,推荐出最需要帮扶的村3个。分别为:刘老庄镇刘皮村、红星村、新公村;黄花塘镇张洪社区、杏花村、千棵柳村;东湖集镇鲁渡村、胡谢村、严黄村。这9个村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集体经济实力弱,集体资源和经营性资产少;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存在急需解决的问题;带动村集体和农民增收有项目,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有规划,但缺资金投入。
四、三个镇提请进一步扶持的事项
这次调研中,三个镇对照80号文件中的十项措施,立足镇情实际和发展所需,进一步梳理提出申报扶持的事项清单。
刘老庄镇申报扶持事项15项,围绕完善基础设施、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加强红色资源保护管理利用、推进创业就业富民、促进集体经济增收等六个方面,主要有集镇排水管网提质、道路提升、外立面改造、红色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红色文化推广、食用菌深加工、苏淮猪种源保护及提升繁育性能、中学合并改善办学条件等。
黄花塘镇申报扶持事项7项,主要有:交通方面,恳请协调省交通厅支持黄高路向南延伸,打通这条“断头路”;恳请协调省 发改委单列风力发电并网容量指标;恳请帮助支持黄花塘老区提升红色培训能力和层级,协调在此成立省、市委党校教学点,支持黄花塘老区打造国家级、省级党性教育和红色培训品牌;恳请帮助争取项目资金,支持打造惠及千棵柳村、张洪社区、杏 花村等相对薄弱村的农民创业园。
东湖集镇申报扶持事项14项,围绕规划编制、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才支持、资金支持等六个方面,主要有红色旅游镇村培育、特色农产品加工和线上线下展示展销基地建设、优质高效特色农业项目打造、基础设施提档升级、镇区环境改造提升、村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镇级卫生院与村级卫生室改造提升、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等。
三个镇申报扶持事项中,包括最需要扶持的9个村,这些村围绕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带动村集体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分别提出3个左右请求支持的具体事项。
五、进一步加大对革命老区相对薄弱镇支持力度的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老区和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的重要贡献,我们决不能忘记。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加快老区开发建设步伐,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进一步贯彻落实80号文件,加大对革命老区相对薄弱镇的扶持力度,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实际行动。为此,我们通过调研,提出如下建议:
(一)省级层面。省老区建设与乡村发展“三会”在本次调研的综合报告中,对革命老区相对薄弱镇提请扶持的事项进行汇总,呈报省委、省政府。提请一名省领导主持会办,集中研究交办。省发改委、农业农村厅作为牵头部门,加强统筹协调,督查推进落实。建立省级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会商会办,通报扶持进展情况。
(二)市、县级层面。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扶持所属革命老区相对薄镇振兴发展摆到优先位置,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主持会办,发改、农业农村部门牵头协调,组织和动员本级各有关部门齐抓共扶,实施政策倾斜聚焦,形成扶持所属革命老区相对薄弱镇振兴发展的浓厚氛围。凡是本级有力量帮扶,能够协调解决的问题,积极担当作为,同时加强对上汇报争取,对下指导督促,坚决扛起扶持革命老区相对薄弱镇振兴发展的政治责任。
(三)镇级层面。党委、政府抢抓80号文件贯彻落实的重大机遇,不等不靠,自立自强,千方百计抓改革、谋发展、惠民生。 主要领导亲自学透文件,领会精神,想争取、敢争取、会争取,为老区振兴发展鼓与呼,争取更多的政策、项目、资金向老区汇聚,助力老区加快发展振兴。严格执行各项政策,规范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保障项目资金使用安全高效。
鉴于目前东湖集镇发展相对薄弱和帮扶力度相对较小的状况,建议省、市、县各级给予更多的倾斜支持,着力帮助解决其交通基础设施滞后和工业发展载体缺乏等重大问题,补齐缺板弱项,促进其加快振兴发展。
编辑:褚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