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黄梅县红色和美乡村建设调研报告

2024/11/18  浏览量:   作者:黄梅县老促会  来源:中国老区网

黄梅县地处湖北东端,鄂、晥、赣三省边界。北依大别山峦,南临长江水道,历史久远,地域独特,交通发达,高铁、高速、铁路、公路纵横全域,三座长江大桥连通全国各地,素有“九省通衢”之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黄梅红色资源丰富,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在黄梅县吴祥村成立,井冈山革命元勋宛希先出生于黄梅县宛大屋村,宛希先的堂兄宛希俨在武汉与董必武并肩战斗。从黄梅红色村庄走出的大批革命志士,他们为中国革命作出了突出贡献。黄梅环境优美,资源丰富,经济繁荣,是湖北省率先脱贫进入乡村振兴先进行列单位。

在红色和美乡村建设中,黄梅县涌现出一批典型示范村。县老促会对红色和美乡村建设的意义、作用,特征认真梳理,实事求是调查红色和美乡村建设现状,对建设中存在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明确红色和美村庄建设的意义

红色和美村庄建设是依托本地红色资源,通过建设烈士纪念碑、烈士陵园、纪念馆、红色文化主题公园等设施,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了解和感受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同时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倡导文明乡风,发展多元产业,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发展,对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认识红色和美乡村建设作用

1、革命战争年代,黄梅县红色村庄孕育出宛希俨、宛希先、吴致民、李子芬、洪超、余壮飞等一大批革命志士,他们走出村庄,迈向社会,寻求革命真理;他们不怕杀头,不畏坐牢,与侵华日军和国民党反动政府作顽强斗争;用血肉之躯为建立新中国铺路搭桥,为中国人民站起来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为国为民的行动令敌人胆寒,受人民拥戴。成为引导和激发人民大众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三座大山的革命先驱。

2、解放后,新中国在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党和人民政府一贯重视红色村庄建设,广泛搜集整理红色历史、保护利用红色资源;全县38名著名烈士,92名知名烈士,12名知深革命前辈和3684名在册烈士载入《黄梅英烈传》,154处红色革命遗址遗迹编入《黄梅县革命遗址遗迹概揽》。成为弘扬革命文化,赓续红色血脉的传家宝,是教育人们不忘党的历史,汲取精神力量的教科书。

红色和美村庄建设,旨在传承红色文化,通过依托本地红色资源,修建烈士陵园、纪念碑、红色主题场馆等设施,让广大干部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了解和感受党的光辉历程。近几十年来,黄梅县利用本地红色资源优势,以红色旅游为抓手,在建设红色和美村庄示范点的工作中,实施党建引领,依托资源优势,加强红色文化设施建设。扩大绿色产业规模,挖掘并修复古色文化遗址,扎实推进红色资源、绿色产业和古色文化融合发展。使村庄“红”起来,经济强起来,农民富起来,生活甜起来。柳林乡老铺村依托柳林烈士陵园和自然资源优势,创办红色文化展览馆、村史馆,兴建1000亩玫瑰园,龙池河大峡谷漂流、玻璃栈道、拓展训练中心等旅游观光项目,实现村强民富,集体年收入200万元,2023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8800元。

黄梅县以红十五军成立纪念地的吴祥村、宛希俨、宛希先烈士诞生地的宛大屋村、柳林河滩烈士殉难地的老铺村、邓雅声烈士出生地藕圹村为重点,形成“四点一线”红色旅游带,为擦亮黄梅红色名片,在实现红色和美乡村建设“联合效应”中起了积极示范作用。

三、掌握红色和美乡村建设特征

红色和美乡村特征:

(1)红色和美乡村的明显特征是在大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据地、党的重要人物和领导机构所在地,发生重大影响历史事件和重大活动所在地。

(2)产业丰美,具有特色产业或多元化产业,为本村群众提供就近就业提供条件,使村民有了可靠收入保障。

(3)环境优美,实现村庄绿化,道路硬化,巷弄洁化,住宅美化,路灯亮化,增加生态环境颜值。

(4)乡风纯美,围绕爱护好环境,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四好目标”,广泛开展文明家庭,道德模范,优秀红讲员等评选活动,厚植文明乡风。

(5)社会和美,发挥老干部、老党员、老模范、老教师“四老”作用,参与道德评议,矛盾调解,红色故事讲解。利用各种场所开展红色文化活动。净化乡村风气,创建和谐文明。

(6)生活甜美,围绕红色传承,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生活幸福目标,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实行科学种养,发展加工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使农村变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幸福指数提升。

依据红色和美村庄“一红五美”特征,黄梅县老促会会同组织部,民政局、文旅局、退役军人事务局等相关单位划定重点红色村23个,一般红色村311个,红色村庄占黄梅县行政村总数的91% 。

四、正视红色和美乡村建设现状

1、红色和美乡村建设示范点现状。

黄梅县红色和美乡村建设经历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和美乡村建设3个阶段。在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大力扶持和社会资助下,具有旅游价值的红色村4个,近10年,黄梅县采取政府投资、社会集资“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建设修复红色纪念碑、烈士塔,烈士陵园,革命纪念馆,红色广场等设施120处。利用红色资源,打造集花海观光、水上游艇、儿童乐园、动物王国、拓展训练、体育健身、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红、文、旅融合旅游景区13处,有效拉动歺饮服务、土特产品销售等经济发展。旅游收入逐年增长。成为中国式农村现代化与城镇园林化“并联式”发展示范点,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使红色和美乡村建设得到长足发展。

按照红色和美乡村建设的“一红五美”要求,黄梅县全方位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提供服务短板弱项,加强乡村美化、环境优化,做大农业特色产业和多元化加工产业,深挖数字经济和旅游休闲产业潜力,加大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力度。杉木乡藕圹村是著名烈士邓雅声故里,该村引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大型企业邢绣娘林农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先后投资11亿元,开发茶叶基地5000亩,油茶基地5000亩,加工生产邢绣娘牌黄金茶、荷叶茶、元宵茶等;重点打造5000亩“绣娘田园”农旅景区,带动就业2000多人,年营业收入突破3亿元,贡献税收1500万元。还建有红色教育基地,劳动实践教育营地,亲子乐园,仅实践劳动教育营地,每年接待中、小学生15万余人次,获“全国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示范基地”荣誉称号。

2、一般红色和美乡村建设现状

海拨568米的乌珠尖村是吴国珍、刘瑛、汪柱等28位抗日烈士殉难地。2003年6月,黄梅县退休老党员、老干部王平、李大洲、梅端舜等自发捐资修建鸟珠尖28位烈士纪念碑。2022年,村党支部、村委会争取政府拨款17万元,自筹32万元,修建通往乌珠尖烈士纪念地公路和停车场,解决人们祭拜烈士行路难。

小溪村是工农红军消灭日冦伏击战所在地,1941年10月,新四军得到日冦一个小分队约50人进山接应垅坪山扫荡日军。迅速组织兵力会同地方抗日武装于小溪山麒麟庙设下伏击圈,全歼日军小分队,击毙48人,俘虏一人,仅一名日军逃跑。共缴获步枪40多支,机枪两挺,小钢炮一门,子弹数千发。今年,调查人在村党支部书记柳雄文和村干陈习兵陪同下,来到小溪山伏击战发生地,看到一块字迹模糊且退色的石碑和文物保护单位的水泥牌,一位村民坦诚说:“我们山区村经济条件差,村里变化也很大!通村公路新修了,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也建得好,环境变美了,但与先进村比较,差距还很大啊!”在调研中发现,类似小溪、鸟珠尖红色村庄建设情况与先进红色村庄相比较,确实存在较大的距离,要缩小距离,需要借助多方面力量,科学推进红色村庄建设发展进步。

五、几点建议

(1)各级党组织在红色和美乡村建设中,要突出问题导向,准确把握机遇,加强红色和美乡村建设宣传,助力认识提升。要全方位认清红色和美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红色和美主题,依托红色优势、加强党建引领,科学规划,分步实施,书记“挂帅”督战。按照“一红五美”目标,建设红色和美乡村“书记示范工程”。既抓建设示范,又要启动一般红色村庄全面升级!

(2)政府加大红色和美乡村建设投入。在建好红色和美乡村示范点的同时,做好“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既重视红色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大树”,又要关注一般红色村庄建设的“森林!”

(3)充分发挥地方优势,借助能人志士和群众力量,为红色和美乡村建设作贡献。建议推行余世显村建设模式:筹集建设资金采取国家争取一点,集体拿出一点,个人自觉捐献一点的“三点筹资模式!”(余世显村投资60万元兴建松林山烈士陵园,政府支持资金30万元,群众捐资30万元,)不仅调动群众捐款建红色革命纪念地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提升干部群众对共产党革命历史的认识,增强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自觉性。

(4)加大宣传力度,理顺管理机制。县委宣传部、县团委、融媒中心、文旅局、退役军人事务局、教育局会同老区促进会,共同制定红色文化宣传方案,加大红色宣传力度,扩大教育辐射面。同时建立由县委组织部牵头,财政、文旅、教育、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单位密切配合的管理机构,落实红色村庄建设管理监督责任,严格执行红色村庄建设资金管理。

红色和美乡村建设不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路径,通过城乡融合发展、产业支撑与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与治理提升等多种举措,推进红色和美乡村建设进程,为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编辑:褚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