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中共海门县三条桥党支部

2021/12/10 浏览量:   

  名称:中共海门县三条桥支部

  成立时间:1927年夏

  成立地点:海门县西乡上三和镇三条桥(今南通市海门区海门街道双高村)顾锦扬家

  创建人:张冠今(又名张冠军)

  成立经过:

   1926年初,出生于海门西乡横板桥(今海门街道培新村)旅沪教师、共产党员张冠今受中共江浙区委派遣回到家乡,开始土地革命时期最早的革命活动,着手发展中共党员,组建党的基层组织。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上海大肆搜捕、屠杀共产党人,党的活动由公开转入地下、由城市转向农村。之前,中共南通特委、通海特委就已策划在江海平原开辟根据地。

   根据斗争形势需要,中共江浙区委筹划部署在海门组建党组织,开展革命活动。鉴于海门包括西乡在内的县境西部地区群众基础相对较好,学校集中,师生中进步青年较多,加之与上海一江之隔,交通便利,接受、传播新思想快等有利条件,经反复慎重研究,决定委派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海门本土的张冠今负责党组织筹建工作。

   1927年春,张冠今先在横板桥吸收顾锦扬、杜思瑜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经顾、杜两位新党员介绍,张冠今在三和小学、海门师范等地又发展了杜恩露、顾焕祺、黄朝栋、陈绍堂、顾启成、茅定一、顾才能、张启明、陆善扬等进步青年入党。

   1927年夏,经中共江浙区委批准,张冠今在海门县西乡上三和镇三条桥(今海门区海门街道双高村)顾锦扬家召开党员会议,选举成立了党支部,支部取名“中共海门县三条桥支部”,支部党员共12名,张冠今被选任支部书记。支部属中共江浙区委领导。

   1927年6月,中共江浙区委撤销,分别建立江苏、浙江省委,三条桥支部属江苏省委领导。同年10月,中共海门县委成立,支部在县委领导下开展工作。

   中共海门县三条桥支部作为海门最早成立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支部成立后,有组织、有计划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主张,向社会青年传播先进思想,选拔革命骨干,培养入党对象,为海门党组织的不断发展扩大奠定了基础。至1928年7月,海门就吸收200多人加入共产党。1929年,中共海门县委发展至7个组织点,党员270多名。

   党支部组织带领农民参加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为广大农民实现“耕者有其田”发挥作用。鉴于地主豪绅和国民党当局肆意剥削百姓,疯狂向农民逼债勒捐的情况,党支部在书记张冠今带领下,通过各种渠道,采取不同办法,隐蔽筹集钱财、武器等,有力支持了地方武装组织开展对敌斗争,一场反剥削、反压迫及“不完租、不交粮、不还债、不交捐”斗争在海门全县逐步蔓延开来。

   中共海门县三条桥支部,重点活动地处在国民党政府以茅家镇为中心的核心统治区。1927年下半年起,国民党当局不择手段搜捕中共地下党员和赤色群众,海门大地血雨腥风,一片白色恐怖。11月13日,首任中共海门县委书记沈惠农不幸遇害。在十分恶劣的斗争环境下,时任中共海门县委委员的张冠今,带领支部一班人坚定贯彻上级党组织的决策部署,坚持以各种合法身份秘密开展党的工作,先后组建了海门师范支部、天主堂(通海镇)支部、桃源镇支部等党的基层组织,广泛建立党的活动点,播撒红色火种。

   1930年5月,西乡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张冠今离开海门在吴江县小学教书。1936年12月,遭国民党反动当局以危害民国紧急法罪逮捕,1940年病逝。1952年,海门县人民政府追认张冠今为革命烈士。

   中共海门县三条桥支部,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颗革命火种、一个战斗堡垒。全体支部成员不忘初心,不畏艰险,用鲜血和生命为海门党组织的发展壮大、为党领导开展武装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和牺牲。他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英勇悲壮,可歌可泣,为世人敬仰。

   (南通市海门区老促会)

  

 

编辑:田文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