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老区新貌】驻马店市:产业兴 业态丰 收入增

2022/04/21 浏览量: 作者:驻马店市老促会  来源:中国老区网

夏枯草成了“香饽饽”  种植户收入“翻跟斗”

  谷雨刚过,我们来到“杨靖宇将军的故乡”河南省确山县,看到大山深处万亩中草药种植基地内,夏枯草迎风绽放,紫白渐变的小花开得正艳,蜂飞蝶舞。“你看这夏枯草正在抽穗扬花。今年风调雨顺,草株根粗苗壮长势好,保准又是好收成!”中草药种植大户刘根福走进地头,弯腰查看墒情苗情,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

  驻马店老区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是南药北移、北药南栽的过渡地区,素有“药材王国”的美誉,山中的中药材有2000多种,种植面积21万亩。其中,夏枯草占全国70%以上、鹅不食草占全国60%以上。战争年代,鄂豫边红军游击队员们就是靠着中草药治疗好伤病,走上战场杀敌的。如今,确山县把中草药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致富产业,发动群众大力种植中草药,短短几年间形成规模,成为知名品牌“加多宝”“王老吉”等企业的重要原材料基地。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着多年种植中草药的经验优势,刘根福一步步成了附近有名的致富能手。不仅成立了公司,当上了董事长,还与加多宝集团、花红药业、地道药业、修正药业等攀亲结缘,把生意做向全国各地,让“山沟沟”长出了“香饽饽”。“确山县夏枯草是清肝、护肝良药,战争年代,缺医少药的红军指战员都把它当做宝贝。近年来,驻马店市委把打造“中国药谷”作为重要项目来抓,使得老区群众种植中草药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我们有信心把夏枯草种植面积扩大到10万亩,带动更多老区人民共同富裕。”刘根福信心满满地说。

  见到瓦岗村李耀宣一脸的笑容,我们走上前去搭话。李耀宣家里以前日子苦巴巴,一分钱恨不能掰成两半花。自从镇里开展了“公司+合作社+高校+贫困户”的扶贫创新模式后,老李种上了夏枯草,脸上连皱纹都笑开了花。老李口中的“公司+合作社+高校+贫困户”的创新扶贫模式,是河南天弘绿源药业有限公司联合河南中医药大学建立产学研战略合作项目,从夏枯草种质资源、良种选育、种子种苗、大田种植、田间管理、动态监测、产地加工等进行系统化、规范化产业化研究与管理,并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及提供优质种苗和化肥,同时与农户签订“夏枯草订单种植、购销合同”的新型扶贫模式。

  李耀宣一年流转给药业公司的土地有4.2亩,别人每亩地一年的流转费是500元,贫困户给700元;药业公司的夏枯草基地优先录用贫困户做工,一天报酬100元。光这两项,老李一年净收入将近3万元。“俺自个儿还留了二三亩地,全部种了夏枯草,药业公司免费提供种子和肥料还包回购,河南中医药大学的王教授还给俺技术指导。农料费省了不说,产量也差不多翻了一番。”说起这些,老李脸上掩不住的笑意。夏枯草收获以后,天弘绿源药业直接以每公斤高于市场价2块的价格收购,给像老李这样的药农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以前都是瞎胡种,现在不信科学可不中!”老李说。长久以来,药农种植全靠经验,算是靠天吃饭,连年下降的品质和产量让药农叫苦连天。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天弘绿源药业请来了技术人才——河南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王一硕。下农田、搞实验、育良种、巧施肥……一番指导下来,实践出真知,鼓起的腰包让药农们心服口服,经过科学指导的夏枯草品质越来越好,吸引了全国著名凉茶企业王老吉。天弘绿源药业夏枯草种植基地被王老吉选定为规范化种植基地并顺利通过评审,2020年正式揭牌,确山县夏枯草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与王老吉签约后,这种定制订单让瓦岗镇乃至整个确山县的夏枯草销路都有了保障,直接带动3000多户、辐射带动5000多户药农增收。”确山县农业局负责人说。将散户种植模式慢慢变成集约化模式,不仅技术上好推广,还能提高夏枯草的品质,保证了药材的品质,才能保证药和以药材为原料的饮品的品质,进而才能保证我们种植的药材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药农的收入有保障,也能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确山的夏枯草产量占全国市场65%至70%的份额,夏枯草产业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占很大比重。我们选择跟河南中医药大学合作是想借助科研的力量,将确山的夏枯草品质提上去,对保证国家的药品安全和食品安全出点力。另外,作为企业,我有义务承担社会责任,在脱贫攻坚战中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天弘绿源药业总经理陈胜利告诉我们。
 

小花菇开成致富伞  大产业筑就脱贫路

  在泌阳县杨家集乡薛宝湘家的香菇棚里,我们看到红红的灵芝菇娇艳开放,圆圆的猴头菇像灿烂的笑脸,长长的鸡腿菇四下里张望着。如今泌阳县已经成为全国有名的“香菇种植第一大县”,产品畅销世界各地,有着“泌阳花菇甲天下”的美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为香菇种植提供得天独厚的优势,当地群众长期以来有种植香菇的传统。

  “要使泌阳花菇发展成大产业,单一产品是没有出路的。”泌阳县委书记魏华伟告诉我们。多年来,泌阳县将香菇产业作为强县富民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全县建立了191个规模香菇产业基地,规划建成了豫南最大的香菇交易市场,同时进一步拉长产业链,大力发展香菇深加工。完整的产业链,为泌阳县的香菇产业发展提供了保障,全县香菇产业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大搞花菇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是发展花菇产业的必经之路。围绕这一思路,泌阳县建起了“公司+农户+销售”的花菇生产销售基地。为培植龙头企业,争创知名品牌,泌阳县从企业标准制定、质量认证、计量监督等方面入手,督促企业规范生产,做大做强。引导农户按标准生产,把分散的产、供、销经营转向集中化、产业化经营,实行统一标准、统一原料采购、统一生产加工、统一包装销售,从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泌阳花菇这一传统农业支柱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日本三明杨产株式会社在泌阳投资5.85亿日元,建立了河南省三明食品有限公司,并与14个乡镇菇农签订收购合同,建立了泌阳花菇深加工生产线。目前,全县食用菌生产从业人员30万名,年产干鲜品3万吨,总产值8亿元,实现了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美丽的铜山湖一侧,泌阳县高邑镇香菇产业园的260个香菇大棚沐浴在阳光下,菇农们在大棚忙着采摘香菇。菌棒生产基地里,工人们正在将菌棒装上一辆大型运输车,销往外地,现场一派繁忙的景象。在菌棒生产现场,我们看到工人把刚刚灭完菌的菌棒运出车间,一排排整齐摆放在架子上,一辆辆叉车来回穿梭,将摆放好的菌棒运到运输车前,由工人们装车外运。眼下,正是菌棒的销售旺季,菌棒的订单一个接一个不断涌来,应接不暇,工人们每天三班倒日夜加紧生产。泌阳县高邑镇产业园占地面积400多亩,通过政府建棚,合作社管棚,群众包棚的运作模式发展香菇产业。富硒香菇蔬菜专业合作社是一家集香菇新品种研发、推广、技术培训、菌种、菌棒、保鲜、销售于一体的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租用政府出资建设的大棚,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种植香菇,雇用当地群众就业。同时,高邑镇整合谭园、史洼、高邑等7个村委的集体经济890多万元,建立了现代化菌棒生产基地,由合作社负责管理生产,年效益300多万元,实现了村集体增收,群众分红富农。“香菇产业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产业,市场发展前景很好,投资没有风险,收益稳定,村里的群众每年都有分红,还能够在家门口就业,我们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30.8万元。”高邑镇谭园村支部书记刘玉川对我们说。目前,泌阳县种植香菇突破3亿袋,总产值40亿元。小香菇,大产业。朵朵香菇富农家,香菇产业成为泌阳县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念活“芝麻开门”经 走活乡村振兴棋

  在平舆县东皇街道大王寨村的蓝天芝麻小镇,小小的芝麻衍生出芝麻叶茶、芝心丸、芝麻木酚素等数十种高科技产品,令我们赞叹不已。“在平舆,芝麻不仅仅是芝麻,更是通往小康之路的钥匙。”蓝天芝麻小镇负责人冯志合说。

  2017年,平舆县把白芝麻产业列入当地“五大产业”之一,芝麻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进程,小芝麻正在被平舆做成致富的大产业。近年来,平舆县不断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把白芝麻产业作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五大产业之一进行培育。县里不仅免费提供优良品种,还对实行规模化、标准化种植的芝麻大户或合作社进行补贴。全县白芝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今年有望突破40万亩。为进一步做好乡村振兴工作,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平舆县委县政府高规格推进建设蓝天芝麻小镇。以白芝麻产业发展为特色、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打造一二三产融合的农旅田园综合体。“目前,我们与省农科院合作打造5000亩绿色无公害白芝麻种植基地,辐射周边种植面积逾20000亩,平均亩产达到100公斤以上,亩均综合效益达5000元。” 冯志合说。我们行走在芝麻小镇,处处充满着生机和希望,收割完的田地,等待着芝麻播种,远处荷叶连连。小镇里的农民变成了新农人,务工不出村,在园区开办农家乐、小吃店、民宿、购物店等,过上了幸福美满的新生活。蓝天小镇吸纳了东皇街道及周边玉皇庙乡、杨埠镇十个村的1500名青年劳动力就业,其中贫困人口1220人,通过土地流转租金、自主创业收入、参股分红收入,每人每年增收3万元以上。冯志合表示,未来,他们还将建设3000亩高标准示范田,对1500亩瓜果梨桃采摘园进行景观打造。并建设国内最大的白芝麻科创加工产业园,合作研发芝麻木酚素系列产品。小小的芝麻发挥了大用,农民“离土不离乡、失地不失业、务工不出村”,真正过上了“在家门口创业”的好日子。

  在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的凯丰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小立站在万亩白芝麻种植基地的地头,满脸欢喜地说:“今年我流转了6000亩土地、托管了6000亩土地。估计亩产能达到九十至一百公斤。”陈小立说。目前,平舆县正在大力推广芝麻机械化收割技术,但还有很多需要靠人工来收。农民每天早晨六点多就来田里干活儿,一天要干八九个小时。收割后进入打捆儿晾晒的阶段,芝麻秆里残留的营养物质还在继续滋养着壳子里沉睡的芝麻。天气好的时候,不出三五天,芝麻果荚就咧开了嘴儿,才到目睹芝麻真容的时候。

  一颗颗小芝麻不仅给陈小立一家带来更红火的日子,也让当地农民实现了增收。正在田里帮着干活的村民刘白毛说,家里的10多亩土地都流转给了合作社,平时他就在合作社帮忙做点田间管理、收割等农活儿,既有了土地流转费,种一季芝麻还能拿几千元钱的工钱。“家里有事儿就不来,啥也不耽误。收入比原来强多了!”他笑着说。走在平舆县城和一些村镇间,人们一回头就能闻到香油、芝麻酱带来的浓香味儿。这是属于平舆的味道。

  以前常见的小磨香油作坊,早就被现代化的生产企业替代。如今,平舆县白芝麻经营企业有50多家,以水洗、脱皮的纯白芝麻和小磨香油为主的系列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远销日本、韩国及欧美,产业发展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

  不拘泥于香油、芝麻酱等传统产品,平舆县这几年不断推进白芝麻生产企业技术升级,启动了冷榨芝麻油及芝麻蛋白的项目。当地企业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工程方面的科研力量,建立白芝麻食品研发基地,已经开发芝麻花茶、芝麻叶茶、芝麻休闲食品和芝麻木酚素等高科技产品。

  “芝麻浑身都是宝。”陈小立说,收完芝麻后的秸秆,还能再次加工利用成为燃料,一亩地光秸秆还能再增加一百多元收入。“明年合作社将继续扩大芝麻种植面积,争取扩大到1.5万亩。
 

花生开出“幸福花”   农民刨出“金豆豆”

  “世界花生看中国,中国花生看正阳。”这是中国花生行业的一句口头禅。我们来到素有“中国花生第一大县”的正阳县,目睹了正阳花生产业的知名效应已飞出驻马店,跨越千山万水,漂洋过海享誉全球。

  近年来,正阳县花生产业呈现迅猛发展势头,24年蝉联全国花生种植第一大县,常年花生种植面积170万亩以上,占全省花生种植面积的10.3%,产量54万吨,14亿中国人每人每年可以品尝到0.8斤正阳花生。正阳县有85%农民从事花生的生产、加工、经营,被誉为“中国花生之都”。2021年,正阳花生品牌价值达124.35亿元,花生产业综合收入达320亿元,实现品牌价值、产业产值“双百亿”目标。作为全国花生种植第一大县,全国首批、唯一以花生为主导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国家农业科技园(核心区)双园区,正阳准确定位,深耕花生优势产业,科技引领、园区示范、创新驱动、数字赋能,使花生产业蓬勃发展,形成了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全产业链”,实现了从1.0时代到3.0时代的转型升级蝶变。

  2012年以前,正阳花生种植是“大而不强,大而不优,大而没有品牌”。为让传统产业赋能升级,实现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正阳县快速“变轨超车”,下好产业振兴先手棋。围绕姓农、立农、兴农的花生产业,携手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省农科院院长、中国花生首席专家张新友等6个花生体系的60多位专家学者,在正阳成立首个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建立1个院士工作站、5个博士工作站。先后承办国际花生产业发展大会、全国花生产业论坛等8个全国性大会,为正阳花生产业发展开具良方。按照科学规划、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原则,通过与院士团队和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合作,转化花生产业科技成果73项,培育、研发、推广花生新品种16个,研究探索高出地面13厘米起垄种植、测土配方施肥等高产高效无公害栽培集成技术,采取统一供种、统一栽培、统一技术、统一供肥、统一管理、统一回收的“六统一”模式,大幅度提高花生的质量和单产水平,被国家、省花生专家称为“正阳模式”,在全国复制推广。正阳被农业农村部批准为河南省唯一花生良种繁育基地和60万亩全国最大的(花生、小麦)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2017年,正阳县又成功地创建了全国唯一以花生为主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使花生种植从田间地头到加工车间,从一家一户到产业集聚,从线下买卖到互联网+,从“一产独大”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该县出台政策,对园区内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提供建设用地4000多亩,破解土地难题。创新投融资方式,借力“四两拨千斤”撬动社会资金63.2亿元投入产业园建设,同时,7家商业银行为产业集聚区内的131家企业累计贷款11.6亿元。花生产业园的创建让花生产业实现“新高度”。育出了国内一流的花生标准化生产基地、高度集群的花生食品精深加工基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基地、花生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四个基地”;建成了花生良种繁育中心、花生加工研发中心、花生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花生产业双创孵化中心、花生产品电商物流中心、全球最大的花生文化展览展示传播中心“六个中心”。园区内不但建设了12万多亩的高标准良田、王大塘万亩高油酸花生基地,还建成了“田成方、路成网、渠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智慧农业“五大工程”项目,实现了生产、加工、销售及原产地可追溯的目标。

  花生产业园的创建吸引了君乐宝、鲁花、牧原等一批龙头企业落户正阳,园区内花生加工规模以上企业达40家。全县形成了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龙头的特优一产,以鲁花、君乐宝等为龙头的强劲二产,以正阳渤海花生交易中心、正阳电商服务中心等为载体的新兴三产,催生了正阳县代兴种业、邦农种业等一批大型花生育种企业,培训了上万名新型职业农民。很多农民把土地流转出去,摇身一变成为产业工人,实现土地流转金和月工资双收入。花生产业园的创建吸引了3家国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落户正阳,园区内聚集了6家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3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7家国家级示范合作社、5家省级示范合作社、83家市级示范合作社,还有一大批县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遍布全县乡村的从事花生产业的种植大户、新型经营主体和加工企业、手工作坊、乡村车间、家庭工厂等达3000多家,加工产值预计达100多亿元。正阳充分发挥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周边县市种植花生超过1600万亩。

  经过几年的创新发展,正阳县创造了在全国叫得响的花生全产业链扶贫模式,作为全国产业扶贫优秀案例,连续3年在北京会议中心作经验介绍。正阳以花生为主导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全国唯一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编辑:刘浩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