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老区新貌】 “湘”当给力,“赣”出精彩

——湘赣边革命老区振兴观察

2022/05/28 浏览量: 作者:中国发展改革报社 记者 邢成敏 田新元  来源:《中国改革报》

奋勇争先

为省际交界地区县域协同发展探新路

——湘赣边革命老区振兴观察
 

共饮长江一水,同袭罗霄一脉,湖南、江西同是中部地区重要省份、同属革命老区,自古山水相连,唇齿相依。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要求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为湖南擘画了“三高四新”宏伟蓝图。
 

近年来,湘赣两地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完善基础设施,协同产业发展,正迈向高标准高频率的合作交流、项目推动阶段,互联互通的湘赣边红色旅游环线正在悄然形成。图为江西省萍乡市萍水湖湿地公园。新华社发(李桂东 摄)
 

湘赣边区域是湘鄂赣、湘赣革命老区的中心区域,是秋收起义、湘南起义、平江起义的发生地和井冈山精神的诞生地,也是长江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具有鲜明的“红”“绿”融合的区域特征。2021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明确了湘赣边等12个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目标定位,明确要求引导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与湘赣边区域协同发展。2021年9月,国务院批复了《“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明确要建设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2021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提出要将湘赣边革命老区打造成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先行区、省际交界地区协同发展的样板区、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区。

近年来,湘赣两省深入贯彻实施中部高质量发展战略,唱响了文旅发展共红、基础设施共通、产业协作共兴的区域“大合唱”,推动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迈入“新高地”。一幅鲜活、崭新的老区振兴图景正在罗霄山脉的群峰之间绵延铺开。

文旅发展共红:“湖南如此多娇”与“江西风景独好”强势抱团

“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2016年10月21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起了这个故事。

故事的发生地沙洲瑶族村地处罗霄山脉连片特困地区,全村142户542人中,曾有贫困户30户95人。

“半条被子”的故事传遍大江南北,围绕这个红色故事,沙洲村的扶贫产业翻开新的一页——打造红色景区,发展乡村旅游。2017年,以“半条被子”故事为主题的沙洲红色旅游景区建成,两年后,景区升级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旅游兴旺起来,让人均耕地不足0.7亩的沙洲瑶族村村民吃上了“旅游饭”,走上了致富路。

同饮长江水,共下“文旅棋”。湘赣两省不断加深文旅融汇,加强区域红色旅游合作,将地区政治优势有效地转化为经济优势,激活“红色经济”一池春水。

近年来,两省文化旅游交流合作“动作”频频。

湘赣两省建立省际红色旅游合作工作机制,编制《湘赣边红色旅游发展规划》,共同主办中国红色文化艺术节和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合作。

2019年,湘赣两省文化和旅游厅在江西签署《湘赣边红色旅游合作框架协议》,推动组建湘赣边红色文化旅游共同体,吸纳湖南浏阳和江西宜春等地24个县(市、区)成员单位。2021年,“初心源”湘赣文旅一卡通在8个区县发行,首批300余家景区、酒店、商超加盟,目前已发行10万张,向持卡用户释放超过1亿元优惠福利。

2021年6月,“韶山——井冈山”红色旅游专列开通,丰富的文化底蕴、红色精神串起两省文旅资源。

此外,2021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持续升温,推动两省红色景区、“湘赣红”特色农产品火速“出圈”……

《方案》将共同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置于突出重要的位置,围绕革命文物的保护与利用提出了统筹推进国家长征文化公园建设和长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建设、开展区域内革命文物普查认定和大数据库建设、加强革命文物和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修缮、构建湘赣边红色教育培训联合体等重要举措,并提出共同打造全国知名的红色旅游品牌、促进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设想。

罗霄山脉湘赣一家亲,红色土地硕果满枝头。湘赣边乡村振兴红色旅游经典线路串联两省9个县(市),沿线辐射70个乡镇,覆盖100余个景点,辐射带动200多个乡村振兴发展。2021年,湘赣边地区生产总值达6676.9亿元。

眼下,湘赣红色旅游合作的“施工图”越绘越宽,正迈向高标准高频率的合作交流、项目推动阶段,互联互通的湘赣边红色旅游环线正在悄然形成。

基础设施共通:完善的“交通网”织就民生“幸福网”

湘赣边区域,山多林密,长期以来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一大难题。如何让界线不再成“界限”?

关键在于交通先行。

“之前没修好的路也就短短260米,耗时两年,现在终于修通了!”江西省上犹县社溪镇社溪村村民彭行洲说。

借着湘赣边区域合作的东风,县道X191文英至赣湘界公路修通。这也是江西上犹县通往湖南汝城县的重要出省通道。“路通了,水利设施也建好了,现在农机、施工车畅通无阻,村里的高标准农田也发展起来了,真是路通百业兴!”彭行洲感叹道。

政策春风劲吹,湘赣边区“握手”越来越频繁,往来越来越通畅。

《方案》提出,依托重大交通干线及城镇布局,拓展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及长沙、南昌等城市的合作,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推进长沙至赣州高铁前期工作,规划研究建设兴义经永州郴州至赣州铁路(郴赣段)、衡阳经茶陵至吉安铁路扩能改造、沪昆高速公路部分路段扩容工程等项目,统筹红色旅游资源,常态化开行旅游列车,结合发展需求提升井冈山、宜春等机场综合保障能力,有序推进通用机场建设。

2020年7月,《湖南省推进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发布。记者注意到,其中,仅交通项目总投资就超过1700亿元,具体规划了“一环五干两轨一网”14个项目,以日渐完善的“交通网”织就老区群众的“幸福网”。

路修好了,人流物流更畅通。一件件民生实事、一项项惠民举措,让老区群众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火速”提升。

优势产业共兴:“强强联手”共创产业融合发展新局面

湖南、江西两省联手补短板,深化产业共荣,进一步抬高合作层次,在发展“飞地经济”,探索建立产业互补、项目共建、利益共享和成本分担的园区共建机制上下足“绣花”功夫。

今年开春,一辆辆满载湖南醴陵旗滨电子玻璃有限公司原材料的货运专列,缓缓驶入湘东工业园铁路专用货站。随着赣湘区域合作进一步加强,越来越多的湖南企业都把湘东作为转运枢纽。

近年来,江西萍乡湘东区与湖南相关县(市、区)的交流合作已成“常态”。湘东区投资上百亿元建设起“赣湘合作试验区湘东园区”,着力承接引进湖南长株潭地区光电信息、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着力打造一系列湘籍企业配套产业链。

烈日炎炎,在江西萍乡上栗工业园,生产车间一派繁忙,工人们正抓紧时间生产。据悉,目前园内已有多家企业深度参与湖南长株潭先进制造集群建设。

与此同时,赣湘合作产业园集成线路产业园建设也跑出“加速度”,赣湘合作产业园已经落户30多家企业。其中,电子信息企业23家,13家电子电路企业在赣湘合作产业园初具规模。

自2019年5月两省召开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第一次联席会议以来,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的力度、广度、深度不断拓展。

比如,在推进产业协同发展方面,就共同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在金属新材料、矿山机械、锂电池等领域联合攻关,共建了萍乡、浏阳等一批合作产业园。

《方案》提出,要重点围绕现代农业、特色优势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及产业园区等4个方面促进产业协同创新发展。在现代农业方面,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布局一批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农业促进项目,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建立农业细分领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同培育树立“湘赣红”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形象。在特色优势制造业方面,培育若干特色鲜明和产业链长的支柱产业,建设全国烟花爆竹转型升级集中区,升级改造陶瓷、电瓷、玻璃产业,有序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提升发展新材料产业。在现代服务业方面,推进现代物流业协同发展,培育中药材发展新型业态,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链。在共建产业园区方面,鼓励萍乡、宜春与长沙、株洲等地跨省合作建设区域示范产业园,探索建立产业互补、项目共建、利益共享和成本分担的园区共建机制,积极承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区域产业转移。

在“国家战略”的引领下,两省优势产业一体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逐步形成湘赣边区域合作的“示范效应”,为全国省际交界地区协同发展探索新经验。

根据规划,到2025年,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红色文化保护利用不断加强,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更加健全,探索积累和复制推广一批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新经验;到2035年,湘赣边区域合作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形成红色文化繁荣、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发展协同、生态环境优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人民生活幸福的革命老区发展新局面。

“湘”当给力,“赣”出精彩,“湘”“赣”携手,老区旧貌换新颜。从革命之红到发展之红,湘赣边区走出了一条省际交界地区协同发展的新路,湘赣边区人民的生活也将越来越红火。

编辑:胡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