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老区新貌】湘鄂渝黔,振兴发展跑出“加速度”

——湘鄂渝黔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观察

2022/06/02 浏览量: 作者:中国发展改革报社 记者 邢成敏 田新元  来源:《中国改革报》

湘鄂渝黔红土地描绘振兴新图景

——湘鄂渝黔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观察
 

巍巍武陵山,浩荡长江水,见证着湘鄂渝黔革命老区近年来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区域协同上笃定毅行的豪迈。
 

位于湘鄂渝黔革命老区的恩施州曾是湖北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2020年恩施州10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目前,恩施州大力发展茶产业,茶园总面积达180万亩,综合产值为170亿元,带动80万名茶农增收致富。图为恩施清江外国语学校的小学生在宣恩县长潭河侗族乡兴隆村的茶园里采摘茶叶。新华社发(宋文 摄)
 

湘鄂渝黔革命老区是孕育红二方面军的摇篮。这一区域高山连绵、河谷纵横,曾是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调研,在这里首次提出“精准扶贫”重要理念,作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重要指示。2021年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明确了鼓励湘鄂渝黔等革命老区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第一次将湘鄂渝黔革命老区列入重点支持范围,为湘鄂渝黔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指明了方向。2021年9月,国务院批复了《“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第一次明确了湘鄂渝黔革命老区的规划范围。

如今,这片红色沃土的振兴新图景正徐徐展开。“红色旅游”赓续着红色基因,是红军长征一路筚路蓝缕的生动印证;“绿色宝库”蕴藏着群众脱贫致富的“法宝”,是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的生动注脚……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跨出新高度,跑出“加速度”。
 

发展红色旅游

为老区经济持续“添红”

“来的人越来越多,一整年都忙得很!”重庆市酉阳县赵世炎纪念馆办公室主任王兆荣介绍说,该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去年接待游客70余万人次,累计为来自全国各地的637家单位、24,758人次提供党性教育宣讲。

青山如黛,溪水潺潺。“五一”期间,湖南省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游客络绎不绝,不少外地游客来到金鞭溪畔、著名景点金鞭岩下,跨时空感受长约500米的“红军路”。

地处湘西北、以“奇峰三千、秀水八百”著称的张家界,曾是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策源地和中心区域,是红二方面军的革命摇篮,山水间留下了无数红军的足迹。记者了解到,今年景区正计划进一步完善这条红色旅游线路,打造大自然里的红色教育课堂,让红色文化传播交织在青山绿水之间。

爬雪山、过草地、飞夺泸定桥……湖南省桑植县洪家关白族乡红军体验园,长征体验项目备受游客追捧。近些年,随着桑植县旅游“大动脉”刘洪公路开通,桑植红色旅游资源串珠成线,形成区域内10分钟红色旅游圈。通过农文旅融合,革命老区面貌一新,一个个“红色村”变成旅游打卡地,一条条生态农业带变成观光带。

位于贵州省北部的遵义市同样是一片红色的热土。长征途中,红军在遵义转战数月,召开了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近一段时间以来,源源不断的客流向这个“红色圣地”涌来,最为明显的表征,就是在遵义会址纪念馆外不顾高温排起长队的人流,大家缓缓移步展厅,听讲解员将一个个精彩的红色故事娓娓道来……

近年来,遵义市不断丰富文化旅游资源,形成并完善了“红色旅游+”的旅游业多元发展模式,在旅游业发展方面走好了“新时代的长征路”。“红色旅游带动乡村旅游,乡村旅游辅助红色旅游”已成为遵义市推动“红色旅游+”发展的典型范式之一。遵义市推进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突破口的旅游产业化,到2026年旅游综合收入力争实现翻番,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2800亿元,争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建成国际一流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和国内一流红色旅游目的地。

2021年9月,湘鄂渝黔四省市政协助推武陵山片区乡村振兴合作联席会议在湖北省恩施召开。会议聚焦武陵山片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强区域重大基础设施、重点产业发展协作等重大问题,形成会议成果“恩施共识”。“恩施共识”提出,在充分发挥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富集优势方面,要做强做优特色产业,持续推动武陵山片区生态文化旅游产业联盟建设,打造“武陵山”生态文化旅游公共品牌,合力打造武陵山片区优质特色农产品品牌,形成武陵山片区特色产业集群。
 

做强产业“软黄金”

为老区振兴持续赋能

《“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明确,重点支持12个革命老区振兴,重点支持20个重点城市高质量发展,支持恩施、张家界、遵义在湘鄂渝黔革命老区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支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培育内生发展动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动绿色创新发展。

产业赋能,红色土地上不断上演着精彩的小康故事。

家住湖北省恩施市新塘乡双河社区上坝村的胡吉培承包了集体土地,发展青钱柳、蔬菜、烟叶等多个产业,生活远远比从前富裕。“我们种植了十几亩田,一年收入最好的时候是几万块,生活美滋滋的。”胡吉培感慨道。

以绿为底,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山峦重重,云海层层,地处武陵山腹地的湖南省永顺县是莓茶生长的绝佳地带。现在正是莓茶开采季节,毛坝乡目前共发展莓茶1.5万亩,覆盖全乡1.3万名群众,去年总产值达5000余万元。目前,湖南省湘西州已建成全国有影响力的富硒猕猴桃基地、椪柑基地、百合基地、优质烟叶基地和全省最大茶叶基地,农业特色产业总面积超过400万亩。

矮寨不矮,时代标高。湖南吉首市矮寨镇排兄村紧靠5A级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峡谷景区,地理优势明显。近年来,村里通过精准引入市场主体,大力发展乡村游,村民收入稳步提升,日子越过越舒坦。

前不久,满载着40个标箱货物的中老铁路“万象—怀化”国际货运班列列车,稳稳停在湖南怀化西编组站。这标志着怀化成为中老铁路开通后我国中部地区首个实现中老班列双向开行的城市。

3条普铁和3条高铁线路在怀化交会,当地正将交通优势转化为发展动力。“我们将依托交通优势,发展铁海联运,将怀化打造成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怀化市市长黎春秋说。

无独有偶。重庆秀山县位于武陵山腹地,7000多种农特产品多年来一直在大山中“沉睡”。随着渝怀铁路、渝湘高速公路的贯通,秀山迅速“转身”成为跨省区域电商物流中心,农村电商蓬勃兴起,促进产品变商品、劳动变劳务、收成变收入。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提出,鼓励湘鄂渝黔等革命老区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重庆的革命老区大部分地处渝东南,长江一级支流乌江蜿蜒流淌。陆续摆脱贫困的老区人民努力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探索绿色发展之路,集中力量实施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治理面积近1400平方公里,努力打造绿水青山、生态老区。与此同时,依托好生态积极推进彭水阿伊河、黔江濯水、酉阳桃花源等3个5A级景区和23个4A级景区提档升级,实施武陵山区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好生态带来了好收益,5年来,老区旅游综合收入超过2700亿元。

湖北宜都是湘鄂渝黔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宜都市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科学理念,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如今,新能源、新材料等一大批新产业集聚宜都,为老区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通过“三产融合”,宜都打造了全国最完整的柑橘产业链,宜都蜜柑在跻身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的同时,品牌价值达36.84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乡村振兴“助推器”。

革命老区发挥自身优势,特色产业欣欣向荣,蹚出了一条省际毗邻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路子,有力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步入“快车道”。
 

政务服务“云牵手”

为区域协调发展持续“加码”

如何为老区深度融合发展持续“加码”?关键是要让企业群众受惠。

日前,湖南、湖北、贵州、重庆四省市七地达成武陵山片区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战略合作,这标志着武陵山片区政务服务进入新模式,是进一步提升革命老区群众幸福感的有力举措。

各地以“云签约”的形式,在湖南张家界主会场和各地分会场同时举行武陵山片区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签约仪式,此举将助推签约地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跨区域政务服务水平,为企业和群众异地办事提供极大便利。

据介绍,“跨省通办”主要是依托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和签约地区政务服务平台,全面推进政务服务流程和方式系统性重塑,有效服务人口流动、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深化武陵山片区区域协作,构建武陵山片区一体化政务服务格局。通过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多地联办”,实现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应用,打破地域行政壁垒,优化营商环境,畅通多地经济循环,共同探索“政务上链”,赋能政务服务创新。

各地按照“标准统一、相互授权、异地取件、远程受理、协同联动”的“跨省通办”政务服务新模式,实现社保、养老、公积金、市场主体登记注册等领域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并同步建立清单管理制度和更新机制,提升政务服务便捷度和群众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

签约各地政务服务部门还在线下设置了“跨省通办”窗口、线上开设“跨省通办”专栏,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落地落实,打破地域界限,协同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湘鄂渝黔革命老区正沿着更美、更富、更便利的轨道加速推进。

编辑:胡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