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苏中抗日根据地

2020/12/13 作者:童善友

  苏中抗日根据地是我党领导创建的全国19块抗日根据地之一。1944年3月5日凌晨,新四军一师在宝应发起车桥战役,宝应、淮安以东纵横百余里全部解放,苏中、苏北、淮北、淮南根据地连成一片。1944年3月16日,苏中党政军领导机关及直属单位从东台整体搬迁移驻宝应安丰、射阳湖一带。与此同时,苏中根据地的重要工厂也搬迁至宝应东荡地区。苏中党政军机关迁至宝应后,工作环境安定,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改造基层政权以及各项建设等都全面展开。宝应成为苏中抗日斗争的政治、军事中心和指挥中枢,揭开了华中抗战战略反攻的新篇章。

  ——1940年7月中共中央决定建立中共苏北区委,任命陈毅为苏北区委书记。

  ——1941年3月,中共中央决定实行小省建制,在苏中根据地建立苏中区,成立苏中区党委、苏中军区、苏中行政公署。

第一任区党委书记 刘炎

第二任区党委书记 粟裕

第三任区党委书记 叶飞

第四任区党委书记 陈丕

  —— 苏中区党委、苏中军区、苏中行署部分领导人1945年元旦,在苏中根据地大本营宝应县射阳湖合影。

——开办苏中党校

  1944年4月苏中党校随苏中区党委迁入宝应安丰区林溪村。1945年春,苏中党校迁至宝应广洋湖的鹤儿湾。在宝应近两年时间内,共培训干部1500多名。

——开展整风运动

  1943年至到1945年4月,苏中区党委开展了大规模的整风运动。党内的主观主义、宗派主义、自由主义得到较好纠正。

基层官兵参加整风学习

  ——出版《毛泽东选集》

  由俞铭璜主持编选、杜诺任编辑,周岩任责任校对,苏中出版社1945年7月公开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一卷),虽不足10万字,无法与晋察冀日报社于1944年下半年出版的五卷本《毛泽东选集》相比。但她是地处沪宁敌后抗日前哨,远离党中央,形势最严峻,战斗最频繁,图书资料稀缺的情况下,能够于1945年7月,在全国19块抗日敌后根据地第二个编选结集出版《毛泽东选集》,供广大干部、党员、军队指战员、人民群众学习,实属不易,意义也特别重大。

——改版《苏中报》

  1944年初至1945年底,《苏中报》报社由东台迁移到宝应东部水网地区。《苏中报》从1943年12月2日创刊至1945年10月11日停刊,通过不断改版,共出版发行270期。在宝应出版发行185期,其中在宝应安丰出版发行84期、在射阳湖出版发行101期。

  

  ——创办苏中公学

  苏中公学的前身是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九分校。1944年6月1日,苏中公学在安丰区金吾庄举行开学典礼,在近两年时间内为军队和地方培养输送了4000多名各类人才。

苏中公学第一任校长粟裕

苏中公学第二任校长夏征农

座落在宝应县曹甸镇的苏中公学纪念碑

  ——设立苏中高等法院

  1944年4月19日,苏中行署101次会议决定于7月10日成立苏中高等法院,季方兼任苏中高等法院院长。

苏中高等法院院长季方

  ——苏中银行发行抗币

  1944年春,苏中银行在安丰区张吉村办公,行长忻元锡。1945年初,在射阳油坊头董氏家祠办公,行长郭健。

苏中银行行长郭健

苏中银行负责人忻元锡

  ——建立江淮印钞厂印制抗币

  1944年3月江淮印钞厂迁到宝应水泗林上庄。江淮印钞厂厂长由新四军财政经济部副部长李人俊兼任,老红军胡金魁任支部书记兼副厂长,1944年秋迁到安丰区新舍村。1945年江淮印钞厂改为华中印钞一厂、二厂、三厂均在安丰区境内生产华中币。工作人员2000多人。

江淮银行行长朱毅(中)副行长李人俊(左)合影

华中印钞厂厂长胡金魁

江淮印钞厂印制的钞票

  ——为解决印钞厂种纸张问题,在曹甸镇的李沟村建立华中造纸厂。

  图为华中造纸厂部分同志在宝应曹甸镇的李沟村合影。

  ——开展大生产群众运动

  

  ——开垦绿草荡

——整顿财经工作 开展经济斗争

——大力发展军工生产

  华中军械处第一总厂位于宝应县射阳湖镇油坊头村。1945年9月,新四军军工部南迁到宝应射阳的油坊头一带。第一总厂每月可生产子弹4万发、榴弹1.3万枚、地雷5000颗,还生产“52”小炮、“73”炮、“82”炮。厂长吴运铎在试制枪炮弹药中多次负伤,炸坏了左腿,炸断了四根手指,炸瞎了左眼,仍然坚持工作。1945年9月1日,解放兴化城时,第一总厂组织生产“82”炮弹6000发。解放东台时第一总厂生产的炮弹也发挥了巨大威力。

军工英模吴运铎在宝应

兵工厂的工人们在修理枪械

兵工厂的土设备

修械所技术人员仿制捷克式7.9毫米步枪,又名“二七式步枪”

  兵工战士完成了将两挺马克沁机枪改装成高射机枪的任务,从此,八路军、新四军有了高射武器。

新四军兵工厂在浇铸

——抗战文化 丰富多彩

  苏中区党委十分重视文化教育工作。

  前线剧团在宝应安丰区固晋村成立前线剧团演

  ——演出苏联话剧《前线》

  ——改编演出《甲申记》

  1945年5月4日在苏中公学驻地安丰固晋,前线剧团先后为苏中青年代表座谈会和苏中党政机关同志举行《甲申记》首场演出,随后又在苏中、苏北解放区连续演出10余场。

前线剧团全体合影

《甲申记》剧本

著名女作家茹志娟在《甲申记》中饰长平公主(右)

前线话剧团老一辈全家福

  (宝应县老促会 张爱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