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智勇双全周维炯

2020/06/24

  “大别山,峰连峰,出了个英雄周维炯。打入民团闹革命,闹个满天红。”这首民谣里的周维炯是豫南大别山农民闹革命的带头人,是中国工农红军第32师的创建者和师长。他足智多谋、英勇善战,为革命立下了累累战功,他的故事至今仍在大别山流传。

  可畏的后生

  1908年2月2日,河南商城南乡上楼房村(今属安徽金寨县白沙河乡)周德怀家,第二个孩子降生了,他请人起名维炯。周德怀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靠给人种田维持一家生活。但他妻子漆氏的娘家是大家族,特别是漆家老五漆先涛,是清末秀才,学识渊博,为人正直,以教私塾为业,对周德怀一家也颇为照顾。周维炯刚满7岁,家里就将他送到五舅漆先涛的私塾和表兄漆德玮一起读书。同时,还跟清末武举二舅漆树仁习武练功。

周维炯

  当时正是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帝国主义肆意瓜分、掠夺中国,封建军阀割据、混战,天下百姓民不聊生。一些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常来学校和漆先涛谈论国家兴衰和内乱外侮。幼小的周维炯深受启发,他在一篇作文中写道:“……我民族之大,国民之众,举世不二,而今内乱外侮,国无宁日,民无温饱,齐家、治国、平天下,实为吾辈无旁贷之责!……”舅父看后,大为震惊,批曰:后生可畏!

  1923年秋,周维炯和漆德玮一同考入了商城县笔架山甲种农业学校,在这里接触到《共产党宣言》《新青年》《向导》等马克思主义书籍和进步刊物,还参加了“青年读书会”“演剧社”等进步组织,他们很快成为学校中的活跃分子。1924年秋,周维炯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北伐军攻克武昌后,党组织派他和另外一些同志进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后改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期间时常到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听课,毛泽东讲的农民运动和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句句打动了他的心,让他明白了革命为了谁、依靠谁。大革命失败后不久,周维炯回到家乡从事革命活动。

  1927年,豫南遇到特大旱灾,饿殍遍地,民不聊生。中共商城县委决定发动抗租、抗债、抗粮、抗税、抗捐的“五抗”斗争。“南溪、大埠口,任你百里走,不欠陈其阶一石,也欠陈其阶八斗。”当地四大豪绅首户陈其阶,仗着在湖北当县长的哥哥,巧取豪夺。但他是个笑面虎、假善人,表面拥护国民革命,体恤百姓。周维炯决定利用他的两面性,从他开刀。

  八月十五这天,四乡八里的农协会员汇聚大埠口河滩,参加“国民革命军演讲会”,一些乡绅、财主也想沾点“革命”的光,前来凑热闹,陈其阶还作为开明绅士代表被邀请到台上就坐。周维炯首先讲话,他深入浅出地讲述列强侵略、军阀混战、人民生活水深火热以及实行三民主义、减租减息的道理。随后农协主席王大化宣布减租减息规定,会场响起排山倒海般的拥护口号声。陈其阶一看势头不妙,正想溜走,耳边却听到农协主席那炸雷般声音:“大会第三项,乡绅陈其阶不愿当劣绅,表示带头减租减息。”接着他展示事先陈其阶为拉拢个别农会领导人出具的减租减息字据,并请陈其阶讲话。陈其阶脑子嗡嗡直响,支支吾吾说不出个子丑寅卯。台下顿时此起彼伏喊起两种口号:“欢迎陈其阶减租减息拥护革命。”“陈其阶不减租,我们一粒也不交,让他带高帽子游行。”陈其阶两腿筛糠般直抖,结结巴巴说:“各位乡亲,我、我减租,减、减一半……”群众一片欢呼。陈其阶一倒,南溪、大埠口一带的地主豪绅没谁再敢说个不字。

  革命的“炯爷”

  正当商南农民运动风起云涌之时,八七会议精神传到大别山。为了加强武装斗争的领导,中共商城县委成立了南邑区委(又称商南区委、丁家埠区委),周维炯担任少共区委书记,负责青年和士兵运动。按照党的决定,周维炯通过关系,打入杨晋阶的丁家埠民团,漆德玮也打入县民团大队,发展党的组织,掌握士兵和枪支弹药,伺机暴动。

  周维炯二舅漆树仁于杨晋阶有知遇之恩,而杨也对周维炯的才华早有了解,新近又听说周维炯在武汉受过专门军事训练,所以杨晋阶对周维炯的加持十分高兴,特地摆席欢迎,并当众委以民团军事教练和第四班班长的职务。有了杨晋阶的器重,加上他为人正派、侠肝义胆、办事公道、处事稳重,周维炯很快赢得了上上下下的尊敬和佩服,成了民团的大红人,大家都尊称他“炯爷”。

  周维炯在民团站稳脚跟后,即开始进行革命活动。他首先利用当时流行的结拜方式,在贫苦出身的士兵中组织了“兄弟会”。周维炯虽然不算年长,但大家都把他当成大哥看待。周维炯借谈古论今,向兄弟们灌输民族精神和反抗思想,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时间不久,周维炯积极、慎重地在民团中发展了7名共产党员,在周围农民中发展了4名党员,成立了党支部。

  根据革命形势的发展,1929年2月3日,中共商(城)罗(田)麻(城)特别区委成立,徐子清任书记,具体负责发动并领导商南起义。周维炯为特委委员。不久,嗅觉灵敏的国民党开始了“清乡”“清党”,在民团中的党组织随时有遭受破坏的危险。在此紧急情况下,商罗麻特委遂于5月2日召开紧急会议,决定采纳周维炯等同志的建议,将原定于中秋节举行的起义,提前到立夏节,即5月6日。

  立夏节那天,团总杨晋阶有事外出,只剩团副张瑞生在家,周维炯担任值星。一大早开始,整个民团都在为晚上过节做准备,周维炯以整理内务为名,把所有武器弹药集中存放。天刚黑,周维炯集合点名,少了田继美。等了半天,他才从茅厕慢慢吞吞地走来。周维炯一见火冒三丈,大声斥责他,并罚他站三根香的岗!田继美被罚了站岗,有些团丁暗暗高兴,哪个当兵的愿意站岗呢,特别是过节。他们哪里知道,田继美是共产党员,他们这是在唱“苦肉计”。

丁家埠暴动旧址——大王庙

  晚宴开始,五张大方桌上摆满了酒菜,团副张瑞生神气活现地走进来,周维炯赶紧招呼他坐到上席,和几个班长相陪。其余的人分坐另外四桌,每桌都安插有党员。坐定后,周维炯左手抓住酒壶,右手举起一杯酒,站起来说:“弟兄们,感谢张队副看得起我们,和我们同坐同饮,祝队副高升,我们都来敬他一杯,好不好?”附和声四起。不料张瑞生相当狡猾,坚不受敬,要和周维炯猜拳斗酒。周维炯爽快应战,几个回合下来,张瑞生摇摇晃晃已经坐不住了,渐渐不省人事。他哪里知道,斟酒的是我们的人,巧施“调包计”,他喝的是酒,周维炯喝的却是水啊。

  此时大部团丁已醉的东倒西歪,周维炯见时机已到,喊了声“动手!”同志们立即把存放的所有枪支取来,把张瑞生捆了个结结实实。周维炯朝天放了两枪,高喊:“共产党来了!”团丁们从昏醉中惊醒,慌作一团。周维炯大声讲道:“弟兄们,不要惊慌,我们就是共产党。共产党是给穷人打天下的。大家回去也没有饭吃,欢迎大家和我们一起,跟共产党闹革命,打天下!”

  丁家埠暴动成功,南溪、斑竹园、牛食畈、李集、禅堂、白沙河等地也暴动成功,起义队伍在斑竹园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32师,周维炯任师长,这是鄂豫皖边区第二支红军队伍。

  拼命的师长

  在商南起义胜利的影响和红32师的支援下,皖西先后爆发了六安武陟山农民起义、南庄畈六保联络自卫团起义和霍山流波䃥农民起义,从而揭开了六霍起义的序幕。

  西镇是安徽霍山西部山区的统称,包括漫水河、大化坪、燕子河、闻家店一带,纵横约100余里。霍山县漫水河西镇区事务所为国民党的反动巢穴,土豪劣绅经常聚集在这里,密谋镇压农民运动,人民无不恨之入骨。当地党组织拉起了100多人的赤卫队,积极准备暴动。不慎走露风声,反动派准备在全区进行大逮捕。六安中心县委急忙派人请求红32师支援。当时,周维炯正在患疟疾,烧得时而清醒,时而迷糊,两天米水未进。当他得知情况紧急,便翻身下床,决定亲自带领人马立即起程。同志们心疼他一致要求另派人去,他说:“我的病一打仗就好了。支持暴动是大事,我当师长的怎能不上。”没办法只好依着他,大家怕他走不动,要他骑马,他说骑马目标大,走小路不方便。有人要担架抬他,他嫌担架走的慢。他满脸虽然烧得通红,却精神抖擞地走在队伍最前面,战士们窃窃私语:“周师长一听打仗啥都不顾,真是拼命三郎啊。”周维炯等当晚10点钟就赶到了闻家店,和当地党组织负责人一起分析形势,决定先解决闻家店、楼房湾、燕子河三个地主自卫团,然后在长山冲会师,总攻西镇事务所老巢。战斗十分顺利,3个多小时,闻家店、楼房湾、燕子河敌人基本消灭。拂晓前各路大军将长山冲周氏祠堂包围起来,西镇事务所自卫团团长陈先觉正在这里开会,做消灭农民赤卫队的美梦,一听有人进攻,便狂妄叫喊:“就是周维炯来了我也不怕,我三声枪响,你们要不退,我叫你们一个也跑不掉!”周维炯高声应答:“我就是周维炯,今天有红军老子在此……”边说边举枪就扫,陈先觉应声倒下。树倒糊狲散,敌自卫团喽啰们瞬间都没命地乱跑乱窜。但红军已布下了天罗地网,除个别逃脱外,全被活捉,缴枪30多支,起义军乘胜攻入漫水河。红军解放漫水河、燕子河、闻家店后,召开群众大会,成立西镇革命委员会,六霍起义取得决定性胜利。

  1930年4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鄂豫皖边区红11军31师、32师、33师改编为红1军,许继慎任军长。改编伊始,红32、红33师正在皖西活动,军长许继慎奉命率军部前往商南、皖西继续完成红军改编任务。5月中旬,红32师在商南与军部会合后,改编为红1军第2师,漆德玮任师长,周维炯任副师长。随后,许继慎率红2师主力东进皖西,月底与红33师会合,将其改变为红1军第3师,周维炯任师长。

  许继慎率红2、3师向六安、霍山等地发起进攻,取得节节胜利,收复了大片根据地。接着南下英山,打击唐生智部韩杰旅。军部决定由第2师先打其驻金家铺一部,由周维炯率领第3师布防于离县城15华里的狮子坳,阻击县城援兵,并截击金家铺可能向县城逃窜之敌。果然不出所料,金家铺之敌遭我突然打击,仓惶向县城逃跑。这时县城敌人也倾巢来援。当时红3师兵力仅300多人,拦击和打援同时进行,而敌人又两倍于我,部队一时有些混乱。危急时刻,周维炯一边命106团(100余人)誓死堵住金家铺溃逃之敌,一边亲率107团(200多人)拼命阻击援敌,战斗进行1个小时,敌我双方都有很大伤亡。周维炯考虑久战不利,于是组织一支小分队,绕到敌人后面突击。当我小分队从敌后猛烈开火时,敌误以为被我包围,顿时阵脚大乱,慌忙逃窜。但就在这时,周维炯右臂负伤,驳壳枪也掉在地上。战士们上来要帮他包扎。他说:“别管我,杀敌要紧!”他左手挥枪,大声喊道:“跟我冲!”一阵猛烈拼杀,敌溃不成军,打援获得成功。这时金家铺逃窜之敌,由于被我前堵后追,待援无望,全部缴械投降。胜利了,阵地上却没有看见师长周维炯,大家在山脚下草丛中找到他,原来他因流血过多,昏迷过去了。在他的周围还有几具敌人尸体,是他在昏迷倒下之前打死的。

  永远的好汉

  1931年初,红1军与蕲黄广北上的红15军合编为红4军,由于军、师级干部多,周维炯就被任命为红11师副师长兼33团团长。红4军成立后,实行“飘忽战术”,奔袭平汉线南段,屡屡沉重打击国民党军。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武汉“绥靖”公署主任何成浚急忙调兵遣将,企图南北夹击红军。各路“围剿”军数岳维峻的34师最为积极,很快成为突出的孤军。红军决定吃掉它。3月8日,敌岳维峻34师被我军包围于双桥镇。岳维峻恃其兵多装备好,依托护镇河,负隅顽抗。战斗近半日,双方出现对峙。这时敌人又派飞机前来助阵,形势危急。周维炯请示军部同意后,亲率33团组织三个梯队,冒着敌机轰炸和密集的炮火,强渡护镇河,迅速穿过双桥镇东边的开阔地,如尖刀般冲入双桥镇,插进敌指挥中心,猛打猛冲,敌指挥陷入失灵。红军趁势发起总攻,地方党组织率数千名赤卫军、群众,放炮、呐喊助威。岳维峻见势不妙,率亲信逃跑,周维炯闻讯带一个营穷追不舍。追到一个叫罗家城的地方,岳维峻看逃跑已不可能,命残部作垂死挣扎。周维炯一面命战士喊话:“优待俘虏,缴枪不杀!”一面组织包抄,很快把岳维峻包围在一个小山坳里。敌兵听我军喊话,一个个举枪投降了,岳维峻也只得当了俘虏。

双桥镇

  1931年5月,周维炯调任红4军第11师师长,随后率部随红4军南下作战。8月1日,周维炯率31、33团攻打英山。当时英山城里有敌张汉泉一个团和保安团共2000多兵力驻守。敌人凭城墙、护城河、铁丝网等坚固工事固守。拿下这种易守难攻之地,实非易事。果然首战受挫。中午,周维炯重新整理了部队,作了简短的动员。下午3点,他亲率33团攻击城西北角的船形山、凤形山等敌阵地。周维炯带头冲锋,全歼船形山、凤形山之敌。他立即命令搭人梯登城,经过反复争夺,终于占领了北门和西门,战士们冲进城后,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周维炯手舞大刀,带头勇猛冲杀,打得敌人屁滚尿流。这时红11师31团和红12师一个团乘势攻入城里,城内守敌全部被歼,生俘敌团长张汉泉,南下作战首战告捷。

  打下英山以后,按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张国焘“左”倾冒险主义计划,就要东出潜山、太湖,进逼安庆。红4军领导人对南下和东出利弊做了详细比对分析,一致认为东进不如南下。于是,一面继续南下,一面向中央分局和军委报告情况。8月8日,红军进占蕲水(今浠水),继克罗田。中旬又奔袭120里,全歼进驻蕲春漕河镇敌新编第8旅,活捉旅长王光宗,浮敌1600余人,缴获大量枪炮。

  红4军主力南下作战一个月,连克英山、蕲水、罗田、广济四座县城,歼敌7个多团,有效配合中央根据地反“围剿”。同时,为党中央和鄂豫皖中央分局筹得黄金20余斤、白银1600余斤、银元7万余块,缴获大量军备物资。尽管事实证明红4军改东进为南下是正确的,但违背了张国焘的“旨意”,张国焘极为不满,连续四次写信批评红4军领导人,罗列种种罪名,强令接信后“火速回来,不能有丝毫停留”。

  面对张国焘的无理责难,红4军在英山鸡鸣河召开会议,曾中生、许继慎、周维炯等对张国焘错误路线进行了批驳。尽管如此,红4军依然按照要求,班师北移,转回老区。张国焘下令撤销了曾中生红4军政委职务。10月上旬,又在光山泼陂河召开高级干部和积极分子会议,发出了肃反动员令。很快,许继慎、周维炯、肖方、庞永俊、熊受暄等红军将领相继遭到逮捕、关押。周维炯被捕后,惨遭各种刑讯,但他始终坚持真理,坚韧不屈。自始至终他的供词只有一句:“我不是反革命,张国焘才是反革命。二十年后老子又是一条好汉,老子还要革命。”审讯者恼羞成怒,把他秘密转移到位于新集的鄂豫皖苏维埃政治保卫局关押。不久,周维炯这位商南起义的领导人、豫东南根据地的开拓者、红军的优秀将领,被秘密勒死在政治保卫局后排房内。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1945年,在中共七大会议上,周维炯的冤情得以澄清。大会为他平反昭雪,追认他为革命烈士。大别山的英雄终于可以瞑目地下,而大别山的人民永远没有忘记他。

  (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 刘贝贝)

  参考文献:

  [1]台运行《将军传奇》,安徽人民出版社,1985年2月第1版。

  [2]湖北红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软件建设指挥部、红安县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历史研究会编《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传》,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年9月第1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