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5
1932年4月1日,苏区中央局和中央红军东路军领导,在福建长汀召开会议,明确提出中央红军东征福建漳州的指导思想,部署战前准备工作。4月10日,东征战役打响,红军攻占了福建龙岩城,随即向漳州方向的福建南靖县挺进。4月19日,在毛泽东领导下,中央红军向南靖县、漳州发起总攻。是役,红军取得了重大胜利,战果辉煌。歼灭国民党军四十九师4个团,毙敌二九三团团长陈启芳等,俘敌一四六旅副旅长魏振南、二九二团副团长谢玉成以下官兵1647人,缴获步枪2331支、迫击炮2门、飞机2架等及大量弹药。中央红军攻克漳州,对于巩固闽西苏区,开展闽南的游击战争,支援东江根据地人民的斗争,都起了重大作用,同时为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作好了充分的物资准备。
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胜利结束后,赣南、闽西苏区联成一片。1932年3月中旬,由于粤敌向赣南、闽西苏区进犯,中央军委和苏区中央局根据形势的变化和毛泽东的建议,令中央红军东路军(辖红一、五军团)入闽执行巩固闽西苏区,打入闽粤的任务。东路军由林彪任总指挥,聂荣臻任政委,罗荣桓任政治部主任,陈奇涵任参谋长。毛泽东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身份带领东路军行动。
4月10日,红一军团攻占龙岩城。敌145旅旅长杨逢年率残部仓皇向南靖县逃窜。龙岩城的胜利收复,打开了红军进入漳州的大门。
红军进军漳州必经南靖。其时,盘踞闽西南的新军阀国民党49师张贞部设师部于漳州,但由于漳州地处平原,无险可以据守,所依恃的只有雄踞于漳州西北郊、离城20多公里的天宝山山脉。北山脉屹立于南靖县龙山、宝林、靖城至龙溪县天宝之间,主要有南靖县境内的五峰山、十字岭(今称十二岭)、风霜岭、笔架山、榕仔岭等,由于峰峦叠嶂、岭岭相连,从而构成了漳州西北郊的天然屏障。
为防备红军袭击漳州,张贞以龙岩城为第一道防线,以南靖县和溪镇为预备防线,以天宝山为最后一道防线,并将其主力部署在南靖县至龙岩城一线及漳州城外围。4月10日龙岩城失守,张贞大为震惊,一面飞电福州告急,一面决计在南靖县龙山、靖城一线与红军决战。他将两旅主力布防如下:令杨旅290团、289团扼守左翼榕仔岭、笔架山、宝林桥东等地,设旅指挥部于靖城;调王旅293团(原驻龙溪角美)、294团(原驻漳州江东桥)扼守右翼十字岭、风霜岭主阵地,设旅指挥部于天宝;另以292团一个营置乌石山附近配合陈国辉部警戒华安至浦南一线,防备红军抄后路入漳州,2个营置于天宝附近作为总预备队相机向两翼增援。同时,派出飞机2架沿漳龙公路侦察红军行动,师部则控制一些直属队等仍驻漳州城指挥。
左翼杨逢年接令即在南靖县宝林桥东岸两侧板墙内部署重兵,并分兵把守铁炉寨、埔尾山、刘仔山、牛崎头、龟仔头、榕仔岭等山头;而右翼王祖清强令士兵以南靖县十字岭、风霜岭为中心,匆忙挖战壕,筑简易掩体,企图踞险顽抗。杨、王两旅原本貌合神离,矛盾极深,而张贞又将其倚重的杨旅置于比较安全的左翼阵地,却把战斗力较弱的王旅置于比较危险的右翼阵地。
为切断杨逢年残敌向南靖县逃窜的退路,红军东路军总部在龙岩战役尚未发起前,即派出先遣队红四军十一师3个团,从福建永定县坎市经南靖县梅林、奎洋,迅速迂回插入南靖县龙山镇。
攻打漳州时期的毛泽东
4月13日,毛泽东、林彪、聂荣臻等率领东路军进漳部队离开龙岩城,兵分两路向南靖县长驱直进。一路经过龙岩适中镇到南靖县和溪镇;一路从马岩岭经漳平龙车到和溪镇。总都及第四军(军长王良、政委罗瑞卿)14日抵南靖县马山,16日在马山组织对敌情、地形的侦察。第十五军(军长黄仲岳、政委左权)14日抵和溪,15日抵龙山,16日抵宝林后,即令四十四师对宝林桥守敌进行火力侦察。红五军团14日抵龙岩后,即令第十三军驻守龙岩城,负责保障从龙岩到漳州的战勤供应运输线,令第三军疾速向南靖县推进,与红一军团一起参加进攻漳州战斗。第三军(军长周子昆、政委葛耀山)15日抵南靖县金山镇,16日抵龙山镇。至此,东路军进漳部队已全部进入南靖县境内,占领了和溪、金山、龙山、马山,逼近了敌之要道南靖县丰田宝林桥(当时少有的建筑坚固钢筋混凝土大桥)和距漳州城仅20多公里的要隘南靖县龙山镇南坪村的十字岭、风霜岭一线。为有效地歼灭敌人,东路军在南靖境内进行了积极的战前准备。4月16日,毛泽东率人在马山组织对敌情、地形的侦察后,即率红四军从马山越过坪林岭进驻南靖县丰田镇凤安村。总部通过四十四师对宝林桥一带守敌的火力侦察,对整个作战计划进行周密部署:确定以敌之右翼十字岭、风霜岭一线为主攻目标,由红四军担任主攻,红三军预备队。待吃掉敌之右翼后,即由红十五军组织夹攻,合击敌之左翼。
1934年4月红军东征漳州的佯攻地点——南靖丰田镇宝林桥
4月16日下午,红十五军政委左权率四十四师对宝林桥守敌实施伴动伴攻;四十五师则在游击队配合引导下,登上大岭头,佯攻幸制笔架山守敌,以掩护红军主力横渡永丰溪,进抵风霜岭、十字岭敌前沿阵地南坪、内洞村一带。
红军主力以十一师三十三团为先导,克服渡河困难,于16、17日陆续进抵南靖县龙山镇南坪村、内洞一线前沿阵地。红军总部于南坪、内洞之间的寨前山设立前沿指挥部。在此指挥作战的有林彪、聂荣臻等,而总部和直接指挥东路军行动的毛泽东则在寨前山顶侧的墓仔顶(今南坪村所在地)。由于17、18日两日连降大雨,河水陡涨,视线迷蒙,给总攻带来困难,毛泽东、林彪、聂荣臻等指挥员依据敌情、地形和天时诸条件,遂将总攻时间推迟到4月19日。
4月19日拂晓,漳州战役在南靖县境内打响。总攻信号一响,红四军第十一师在第十师配合下,分头从正面向龙山镇南坪村的十字岭、风霜岭一线敌阵地发起猛烈的进攻。在争夺主阵地的激战中,红四军遭到固守
1932年红军攻克漳州决战南靖主战场——南靖县龙山镇南坪村内洞五峰山
在十字岭的敌机枪连顽抗而受阻。在此关键时刻,毛泽东亲临寨前山前沿指挥部,改变战术,调兵从石鼓仑两侧的胶东湖和畚箕湖袭击敌机枪连。此时,已占领五峰山的三十一团也居高临下,从侧后包抄而来。在红军上、下夹攻下,十字岭敌阵地顷刻土崩瓦解,守敌293团伤亡过半,团长陈启芒、营长游其富被红军击毙。陷于唇亡齿寒境地的风霜岭守敌294团,纷纷逃窜。上午9时许,王祖清146旅两个团皆被红军击溃。红四军占领了敌右翼阵地,红三军随后跟进。红三军与红四军并肩作战,合围驻天宝之146旅指挥部。旅长王租清临阵脱逃,副旅长魏振南被红军生擒。
1932年红军攻克漳州决战南靖主战场——南靖龙山镇南坪村十字岭
红十五军四十五师在配合红四军、红三军击溃王旅后,即神速地向南靖县靖城迂回,威逼敌145旅指挥部。旅长杨逢年急令驻榕仔岭、笔架山之290团、289团增援靖城,但援兵前锋未及,靖城已为四十五师占领,而后卫尚未撤出阵地,便被四十四师冲杀得七零八落。在红军围攻下,敌左翼全线崩溃,大部被歼,小部泅水南逃中也溺死不少。旅长杨逢年泅渡对岸后,即剃去胡须,脱掉军装,化装成农民逃跑,上演了一出当代“割须弃袍”的丑剧。亲往天宝茶铺督战的师长张贞亦如惊弓之鸟,急忙乘车逃回漳州安排后路。下午3时许,红军东路车突破了敌设于南靖境内的所有防线,为4月20日胜利进占漳州扫清了路障。
1932年4月,漳州战役南靖决战示意图
十字岭、风霜岭这场决定性战斗宣告了漳州战役的伟大胜利,它使张贞苦心经营多年的武器兵员损失殆尽。在漳州战役中,红军取得重大胜利,战果辉煌,共歼灭国民党军4个团,毙敌293团团长陈启芳及营长游其富等多名,俘敌146旅副旅长魏振南、292团副团长谢玉成以下官兵1674人,缴获步枪2331支、机关枪9挺、山炮2门、步枪弹13.32万发、炮弹4942发、炸弹242枚、飞机2架、电话机10架。红军伤349名,阵亡103名。自此,喧嚣一时的新军阀“闽南王”、“福州剿匪总司令”——张贞,一蹶不振。4月22日,毛泽东在漳州致电周恩来,称“南靖一战,张贞部队大部消灭,达到剪除粤敌一翼之目的……影响时局甚大,有调动粤军求得战争之可能……”
红军漳州战役中的专电
(韩士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