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08
熊映楚,原名厚丰,1903年8月15日出生于濯港镇五沙坡村一个农民家庭,1908读私塾,1918年秋考入黄梅县八角亭高等小学,1921年秋,考入武汉湖北省立第一中学,在武汉读书期间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写下《校园即事》一诗:“飞鸟鸣高树,明月上东山,大江流日夜,谁予挽狂澜!”表达熊映楚青年时期的远大志向。
1923年春,熊映楚积极声援武汉“二七”大罢工,组织学生罢课,与反动军警搏斗,被勒令退学。在党团组织帮助下,转入中华大学附中就读,同年寒假与宛希俨、吴致民、李子芬、王一飞回到家乡组织黄梅县青年读书会,举办平民夜校,创办书报流通处,发行进步书籍,开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宣传活动。1924年中华大学附中毕业,经宛希俨、吴致民介绍,到南京东南大学附中补习,考取上海大厦大学,担任大厦大学学生会干部。1925年5月15日,上海发生日本资本家开枪打死工人和共产党员顾正红事件。熊映楚积极奔走呼号,宣传鼓动,联络各大、中学校师生投入战斗。5月30日,他和上海工人、学生2000余人举行示威游行,高呼反对帝国主义口号,示威游行队伍逐渐扩大,汇集南京路老闸巡捕房门前已有一万多人。英国巡捕开枪打死打伤学生和群众数十人,制造震惊中外“五卅”惨案。在抢救学生和群众中,熊映楚冒着枪弹与英国巡捕搏斗,熊映楚和20多名学生被捕。在狱中,熊映楚据理力争,毫不退让,游行示威浪潮四起,英国巡捕不得不将在押学生全部释放。熊映楚出狱后,立即参加5月31日罢工、罢课和罢市活动,组织参与抗议英帝国主义者杀害我爱国同胞游行示威。熊映楚在这次斗争中表现突出,被吸收加入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6月,熊映楚回到黄梅,在大河赵畈祠堂举行追悼顾正红大会上义奋填膺地介绍了上海“五卅”惨案的真实情况,参加会议1000多人举行游行示威。7月,熊映楚被大厦大学反动当局开除学籍。党组织派他回黄梅县担任中共黄梅特别支部书记。1926年5月,中共黄梅特别支部发展壮大,成立中共黄梅地方执行委员会,熊映楚担任地委书记,并兼任地委宣传委员,下辖5个区委,30个支部,组织领导革命运动。
1926年7月,黄梅农民进德会改称农民协会,熊映楚主持召开了黄梅县农民协会第一次代表会,卢伯雄当选黄梅农民协会委员长,熊映楚派邓雅声兼任农协会秘书,开展革命斗争。1927年初,黄梅共产党员发展到3000多人,农民协会会员10万多人,黄梅县成为“同志三千,群众十万”的“小莫斯科”。
1927年4月,熊映楚派往武汉湖北区委党校学习,并留湖北省工作,5月,省委调熊映楚担任中共蒲圻县委书记,熊映楚积极建立和领导工人纠察队,农民自卫军等武装组织,镇压土豪劣绅,配合北伐军独立师第一团讨伐叛军夏斗寅,赶走夏斗寅叛军,稳定蒲圻局势。《汉口民国报》以“蒲圻农运急进”为题报道了蒲圻革命运动。
1927年8月,熊映楚传达湖北省委秋收暴动计划,蒲圻县农民协会处决张淦伯等4个土豪劣绅。9月8日,熊映楚组织农民武装力量,拦劫从武昌开往长沙装载武器和财物的一列火车,缴获步枪16支,子弹5箱,纸币数万元,银元83块。迅速转移到石坑渡、木兰寺。同时组织农民武装力量破坏铁路,割断电线,砍断电杆,袭击敌人。1927年12月,熊映楚参加湖北省委常委扩大会议,提出全心全意维护共产党事业的主张。
1928年2月中旬,熊映楚奉令到汉口向省委汇报工作,由于接头处裕泰旅馆被敌人破坏,不幸被捕。熊映楚在狱中坚贞不屈,大义凛然,2月19日,牺牲于汉口余记里空坪,时年25岁。
生命虽短,浩气长存,熊映楚烈士是中共黄梅县委第一任书记,他用短暂的一生,谱写了共产党人的伟大理想和高尚情操,他时刻为人民翻身解放着想,日夜不停地与敌人争斗,熊映楚烈士的坚定信念,顽强斗志,是我们好好学习的榜样。是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让我们继承先烈遗志,弘扬先烈精神,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宏伟目标的进程中,努力奋斗,建设人民更加幸福的美好明天。
(黄梅县老促会 蔡桂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