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彭湃和革命伴侣在潮阳的足迹

2021/06/07

  被毛泽东称为中国“农民运动大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农委书记、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中共东江特委书记、广东省农民协会潮梅海陆丰办事处主任彭湃,1896年10月22日出生于广东海丰城。他从日本留学回国后,深入农民群众,传播革命思想,1922年7月至1926年7月期间,他率先在海丰领导成立“六人农会”,后在汕头发起组织惠潮梅农会,创办“东江工农运动养成所”,在广州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短短几年中,培训了大批农运干部,为接应两次东征和支援北伐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与彭湃的光辉名字联系在一起。

  1928年3月,海陆丰苏维埃政权遭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夹攻,彭湃率领红军第二、四师转移到大南山区,策马挥戈,足迹遍及原潮阳县(现为潮阳区、潮南区)各地,留下不少动人革命故事。地处汕头市潮普惠交界处的潮南区红场镇潘岱村西南200米的山洞,上有巨石覆盖,是个自然洞群,洞内岩石倾斜起伏,蜿蜒曲折。1928 年,彭湃曾隐蔽于该石洞,日伏夜出,领导指挥大南山、小北山的革命斗争,被命名为英雄石洞,是汕头市、潮南区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他和革命伴侣许玉磬永远活在潮阳区、潮南区革命老区人民的心中。这里略述六则:

  亲临五皈寺

  五皈古寺座落在潮南区陇田(沙陇)中心的溪西村,创建于1278年(宋景炎三年),重修于1857年(清咸丰七年),也称“沙陇五堡庵”,寺前原有一座八柱巨亭,接连寺门,面前大埕可聚众数千。这里早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便成为沙陇毗邻各乡农民协会会址。其时,寺前高高竖起一面“犁头镰刀”的会旗,迎风飘扬,寺里大刀、长矛、尖串停放井井有条,会员出入寺门,扬眉吐气。1928年3月底,彭湃和精悍的红军战士,从大南山区专程到达潮阳,亲临五皈寺,他受到第七区(沙陇)农协会负责人郑熙杷等人的热情接待,彭湃喝了开水,顾不得休息,便和农友交谈。这时,寺里寺外,一片欢腾,农协会员和赤卫队奔走相告,争先见彭湃一面。这天晌午,通知开会的锣声未停,人们早已听说彭湃来演说,男女老少踊跃赶来,寺前大埕被人群挤得水泄不通,场面比观赛龙舟和游神赛会还热闹哩。

  彭湃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向群众宣传工农掌握政权和实行土地革命的重大意义,指出要解除大多数人的痛苦,就要挖出穷困的根源,团结起来,实行武装暴动,“实行土地革命”。他还谈及工农夺取政权后的任务,号召农民武装起来,扩大自己的军队,彻底打倒土豪劣绅、地主、贪官污吏,保障土地革命的胜利。他的贴心话,大大地鼓舞了农协会员和群众的斗志。1928年3月,工农革命军潮阳第三独立团响应中共潮阳县委关于“全县工农起来大暴动”的号召,策应“八一”南昌起义军进军东江,痛击国民党反动军队。在袭击驻潮阳港头乡国民党教导团的战斗中,沙陇农协会和赤卫军按照彭湃的指示,在农会负责人郑熙杷和兴陇村农会骨干郑简的率领下,沙陇的农协会员,争先恐后,主动参战,勇似猛虎,打得驻军狼狈逃窜,毙敌70余名,缴获武器、弹药一批,此役告捷,沙陇农协会受到上级的嘉奖。

  火种播老区

  1926年秋,原潮阳县第一区(棉城)五仙乡农协会成立时,彭湃委派海陆丰农运干部吴涵专程前往指导,后转为潮阳县第一区(棉城)农协会。1928年夏,肩负东江特委书记重任的彭湃,亲临第一区五仙乡农协会参加党支部会议,农协会骨干列席,海门洪洞乡农协会负责人李求闻讯,风尘仆仆,一早赶到会场,此时人群济济。彭湃平易近人,和农民群众亲如兄弟,会议气氛活跃,掌声阵阵。他说话风趣,生动易懂,感召力强。在论述壮大党组织时点明其时“头大脚小”,走路不稳,发展地下党组织是当务之急:强调党员胆要大,心要细,眼要明,步要稳,不能作威作福,更不能想升官发财。号召党员要学马列,学毛泽东著作,不论姓氏,不搞宗派,团结一心,带头破除封建迷信,相信科学,坚守信仰,牢记使命,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

  其时,作为听众的党员马英俊、农协会负责人姚少悟及洪洞乡李求,对彭湃的贴心讲话,心领神会,带头鼓掌。临别时,彭湃拍着他们的肩膀道:“这里和海门‘外四乡’一带的农运领导重任就落在你们的肩上呀!”马英俊、姚少悟、李求异口同声:“坚决完成任务!”人群相送,惜别依依。

  彭湃虽戎马倥偬,但革命的足迹遍及大南山和小北山,爬山涉水,横渡练江、榕江,他还深入潮南区两英古厝、雷岭等乡村,了解农运及土地革命的开展动态,为地下党员、农协会员、农民自卫军讲课,介绍海陆丰农民运动开展的经验教训,为各地把脉支招,播下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火种。

  夜登小北山

  时任东江特委书记的彭湃,隐蔽“潘岱石洞”期间及早期,不分昼夜,不顾安危,灵活机动,深入了解农运、工运的动态。他对海陆丰小北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一直掛在心头。他见缝插针,先后到过今金灶镇的徐厝寮、官母坑、外美一带,了解农运,介绍大南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动态,要求农友坚守信仰,关键时刻赴汤蹈火。

  1928年4月中旬,正当小北山地区的革命斗争遭受挫折的紧急关头,他轻兵简从,带3名英姿彪彪的红军战士,乔装农民,于黄昏时分到达徐厝寮村附近“老虎洞”,在该村农协领导许继春、许春荣的陪同下,进入山洞隐蔽起来。此时,暗中接到消息的杨振世在邱金春的掩护下,迅速到达山洞。杨振世早已在大南山听过彭湃的精辟演说,他迎上前,紧握着彭湃的双手。这难得的秘密会晤,大家激动得流下热泪。彭湃鼓励他再接再厉,注意把握有节、有利、抓准火候的斗争策略,深入发动群众,把小北山革命根据地尽快建立起来。在场的杨振世、许继春、许春荣、邱金春上前紧握彭湃的双手,表示遵照他的吩咐,想方设法发动山里山外的农民兄弟,组建农民自卫军,创建小北山革命根据地。深夜,彭湃和大家依依惜别,和同行的红军战士越过山峦小道,他们的身影消失在夜幕中。

  抬棺葬烈士

  1928年3月下旬的一天,潮南区仙城深溪乡的乡民和赤卫队员沉浸在极度悲愤之中,这时,天气格外阴沉,大南山好似在饮泣。深溪乡革委会、农会、赤卫大队,为悼念在陈店陈厝围战斗中掩护战友,把生让给别人,把死留给自己的赤卫队特务长、共产党员刘眯目,在烈士出生地的深溪“水尾祠”边举行追悼会。参加追悼会的有潮阳县工农红军代表,各乡农会代表,深溪乡革委会、农会、赤卫队、妇女、儿童团等全体成员。彭湃获悉,率领红军小分队,风尘仆仆,深夜从普宁县赶来参加追悼。彭湃号召全体革命战士,学习刘眯目的崇高革命精神和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团结战斗,消灭反动派,为刘眯目和死难的烈士报仇。追悼会刚结束,彭湃立即上前紧握着烈士父亲的双手,代表东江特委亲赠银元50元作抚恤金。在场的战士、群众感动得连连掉下眼泪。这时,在送葬的行列中,彭湃手扶棺材,寄托哀思,送葬队伍严肃、整齐,一直送到大南山。其时,陈店国民党驻军和当地保安队闻讯,暴跳如雷,立即纠集军警600多名前往围剿,敌军赶到深溪附近田野,见送葬队伍早已上大南山了,且送葬警戒森严,又有红军、赤卫队护后,敌军头子目瞪口呆,不得不下令撤退。

  鱼水情谊深

  在敌人重兵疯狂“围剿”大南山,到处施行“三光”政策的阶段,彭湃处处与大南山区人民生死与共,鱼水相依。1928年夏,群众十分关心他俩的安全,在农协会干部的再三劝说下,彭湃隐蔽于红场潘岱村附近的石洞里,昼伏夜出。敌人多次乔装登山侦察,群众想尽办法确保彭湃安全,使得敌人的缉捕计划连连落空。有一次,彭湃在雷岭镇济美村布置革命工作,开展土地革命宣传,敌人突然剿山。群众闻讯,立即拿出当地农民的衣衫让彭湃更换,将他隐蔽起来,安全脱险。是年夏末,彭湃的伴侣许玉磬隐蔽于蔗尾村蓝林弟家里,产下女婴,起名彭美美,因斗争环境恶劣,营养不足,许玉磬没有奶水,一位大嫂便主动把女婴抱去喂奶。孩子将近满月,许玉磬顷接东江特委的紧急任务,往汕头市联系工作,蓝林弟的母亲蓝黄氏便将她扮为自己的女儿,把大袖偏襟衫给她穿上,借来假发,为其脑后梳了个圆髻,赶到海边搭船,是晚投宿于尼庵,玉磬操的是揭阳口音,在蓝黄氏等的巧妙掩护下,翌晨终于安全到海边搭船赴汕。

  红旗擎到底

  彭湃和许玉磬(庆)带领红军、赤卫队在大南山和小北山坚持武装斗争,他俩足迹遍及大南山、小北山的广大农村。1928年3月底,赤卫队攻打惠来县城时,许玉磬齐耳短发,身穿对襟棉衫,手持驳壳枪,英姿飒爽,喊着口号冲杀在前,给赤卫队极大鼓舞。

  1928年11月,党组织调彭湃到中央工作,许玉磬(庆)随彭湃抵达上海,在国统区从事地下交通站的工作。她不顾安危,出色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传递情报和文件特殊任务。第二年,她在上海产下男婴,取名彭小湃,因斗争环境复杂,只好交地下党员抚养。

  1929年8月24日中午,许玉磬焦虑地等伴侣回来午餐,到下午2时仍没见人。她警觉到可能出事了,立即化装离家。果然,就在这天下午,彭湃在白鑫家中主持召开江苏省军事会议时,被叛徒白鑫出卖被捕,在监狱里,彭湃咬紧牙关忍受严刑拷打,始终没有泄露党的机密。他知道必遭敌人杀害,想方设法给许玉磬写诀别信:“冰妹,从此永别,望妹努力前进。”是年8月30日午后,彭湃在龙华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旷地被秘密枪杀,时年33岁。

  许玉磬闻此噩耗,呆视诀别信,极度悲痛,她挥泪写下了《纪念我亲爱的彭湃同志》,严词痛斥国民党反动派和叛徒,她写道:“我彭湃同志虽然死了,但他的光荣历史,伟大战绩,英勇的精神永远不能磨灭!”“继承我彭湃同志的精神,遵从他的遗嘱,踏着彭湃的血迹,坚决到群众中去磨利我的刺刀”(刊《红旗》1930年4月第92期,署名许冰)。

  此时,党组织决定安排许玉磬到莫斯科学习,这是个难得的机会,可她想起刚牺牲的伴侣,想起彭湃毕生为之奋斗而未竟事业要有人来承担,于是她请求党组织收回成命,让她重返大南山进行武装斗争。1930年夏,党组织批准她的请求,让她重返海陆丰大南山革命根据地。革命伴侣多磨难,临走前,许玉磬把历经辗转的一双儿女寄养在上海战友家,奔赴大南山,红旗擎到底。

  回到大南山后,许玉磬担任东江妇女解放委员会主席。1931年春,她当选中共东江特委委员,她把对彭湃和儿女的爱埋藏在心底,夜以继日地工作着。这时,许玉磬显得更加成熟和老练。

  许玉磬担任东江妇女解放委员会主席之职,琢磨着如何把广大妇女发动起来,支持丈夫、儿子参军参战,捍卫革命根据地,是其时当务之急。于是,她把于海陆丰苏区唱响的《妇女五更鼓歌》油印成传单,在大南山、小北山一带广为传播。其歌文是:

  一更鼓响声咚咚,灶下洗碗心朦胧,

  今日仍是尅苦过,明日米甕又扣空。

  二更鼓响目欲眯,东风吹来带雨丝,

  可恨绝种反动派,烧阮厝屋受淋漓。

  三更鼓响是半夜,想着儿夫心头青,

  儿今无食怎哙大,夫被抓丁放掉家。

  四更鼓响月色斜,心中思想我父兄,

  父呾年老难种作,兄欠军饷囚县城。

  五更落擂天朥朗,想着这事惨难当,

  若会铲除反动派,免用屈死丧阴间。

  五更鼓响歌唱完,婶姆姐妹欲知端,

  帮助男子搞革命,那时正好得政权。

  这首民谣激励了大南山、小北山广大妇女的斗志,纷纷争先参军参战。许玉磬关心爱护战士,每到宿营地,她总让战士先休息,自己忙于了解当地敌情民情,亲自站岗、查哨。许玉磬不但作战勇敢,还善于指挥。一次,敌我在潮阳与惠来交界的山头交火,相持不下,她仔细观察地形,果断地对马金水(潮阳和平人)等几位战士说:“跟我来!”从侧后摸过去,一阵猛烈射击,敌人慌了手脚,溃败逃走,我军终于获胜。

  1932年2月,许玉磬带领的东江小分队转战至普宁大坎杜香寮村,由于叛徒告密,春节前一天晚上被敌包围,她组织突围,主动殿后掩护,在激战中不幸落入敌手,开始,敌人观她仪表堂堂、气度不凡,以升官发财诱降,毫无所获,最后,敌人终于查清她就是大名鼎鼎的彭湃伴侣。立即把她押解汕头市,敌人突审,硬软兼施,面对这位铁骨铮铮的红军女战士毫无办法,残忍地把她杀害了。她殉难前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时年24岁。

  (汕头市潮阳区老促会 郑会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