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苏北党校:江苏地区干部的红色摇篮

2021/06/22

  近日,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苏北党校旧址成功入选江苏首批100个红色地名,江苏省委党校现场教学基地随后也在此揭牌。

  苏北党校位于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苏陈镇,这里原是苏陈实验小学所在地。早在渡江战役之前,中共中央、华东局即考虑江苏解放后的工作。

  图为苏北党校旧址

  1949年4月15日,经中共中央和华东局批准,华中工委、华中行政办事处抽调一批干部,在江苏泰州西郊塘头(今属江都区郭村镇)成立中共苏北区委员会。萧望东为书记,赖毅为第一副书记,万众一为第二副书记。苏北区党委下设秘书处(后改为办公厅)、组织部、宣传部、社会部、民运部、青年工作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后又增设统战部、纪律检查委员会、城市工作委员会、工业部、农村工作委员会、妇女工作委员会等机构。

  4月21日,苏北行政公署在泰州西郊张家坝(今属海陵区九龙镇)成立。它是苏北行政区地方最高政权机关。贺希明、惠浴宇先后任苏北行署主任。苏北行政区全区面积6.2万平方公里,人口2100万余人,设有2个直辖市:扬州市、南通市;5个行政专区:泰州、扬州、淮阴、盐城、南通专区。

  刚刚解放的苏北地区,党和政府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和复杂。当时,苏北大部分老干部被抽调出去支援和开辟新区,一大批从基层提拔上来的干部缺乏工作经验,不熟悉党的政策。为了有计划地迅速培养大批本地干部,中共苏北区委党校于1949年5月在江苏泰州东郊苏陈庄成立。

  苏北党校选址在江苏泰州东郊苏陈古镇一个被没收的地主庄园(当地人称为郭家大场)。郭家大场是一片清代民居建筑群,房屋150余间,大门外有8000平方米左右的大广场。

  经过前期紧张筹备,1949年6月12日苏北党校第一期培训班正式开班。中共苏北区党委书记萧望东、苏北军区司令员张震东、组织部长兼党校校长郑平和全体教职工及轮训班学员306人出席了开学典礼。组教科科长李坚主持会议并作动员讲话。萧望东作主题报告,张震东致辞。自此,党校教学工作正式步入轨道。

  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苏北党校共举办13期培训班,培训学员5650人,培训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一、党的基本政策学习班:二、整风学习班;三、整党建党骨干学习班;四、文化学习培训班。通过学习,各级受训干部在思想觉悟、理论知识和政策水平、文化水平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苏北党校为各级党政机关和经济建设部门及时输送了一大批合格的领导骨干。

  1950年1月,泰州、扬州两地委合并,称泰州地委。这样,区党委机关则由泰州迁驻扬州,当年5月苏北党校也同时迁往扬州。

  1952年下半年,中共中央、中央人民政府于9月决定恢复江苏省建制,将苏北、苏南两个行政区和南京市合并为江苏省。11月1日,撤销了苏北、苏南两个区党委,成立了中共江苏省委员会,中共苏北区委员会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1953年1月中旬,苏北区委党校、苏南区委党校,在原南京市干部学校校址上正式成立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江苏省委党校的成立,标志着苏北区委党校完成了历史使命,也标志着江苏省党的干部培养和教育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尽管苏北党校在苏陈镇从创办到开班教学仅一年时间,但对苏北区党委将工作重点由农村转入城市,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全面医治战争创伤,接管城市、剿匪肃特、平稳物价、生产救灾、支援前线、镇压反革命、整党整风、土地改革、“三反”“五反”等工作,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优秀基层干部所作的贡献将永载史册。

  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关于“用好红色资源,增强党性教育实效,让广大党员、干部在接受红色教育中守初心、担使命”的指示精神,江苏省委党校决定将苏北党校旧址作为现场教学基地。该基地以“反四风”为主题,设置苏北党校及整风运动历史展厅、省委党校校史陈列展厅、反形式主义展厅、反官僚主义展厅、反享乐主义展厅、反奢靡之风展厅等,依托苏北党校干部整风的历史资料,结合“反四风”的现实意义,打造全国唯一“反四风”党性教育馆。中共泰州市海陵区委书记孙群指出,建设省委党校现场教学基地,是实干担当、创新理念、群众路线在海陵大地上的一场生动实践。本着“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的原则,我们要高标准打造全国唯一的“反四风”党性教育馆,走出一条发掘、梳理、提炼、升华红色资源的创新之路。要充分发挥好红色资源的教育引领功能和信仰铸造功能,全面讲好精神赋能“思政课”、追本溯源“党史课”、正风肃纪“廉政课”这三堂时代新课,用红色热情点燃服务泰州高质量发展的实干激情,以昂扬姿态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泰州市海陵区苏陈镇老促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