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16 作者:溧阳市老促会溧城分会 蒋洪宁
名 称:《溧阳日报》
创办时间:1932年2月20日
报社旧址:溧城镇同乐巷沈兰芝家中
创办经过:
1931年夏,在溧阳县城镇五圣巷17号成立了溧阳第一个中共支部,1932年2月初,改建为中共溧阳特别支部,这是历史上中国共产党在溧阳地区的早期组织。为掩护活动,创办了历史上第一张党报——《溧阳日报》。
参加办报的狄超白、段超人、宋书尚、沈兰芝、茅荣林、蒋星德、张荣生、方克强等,沈兰芝任社长,狄超白任主编。其经费由沈兰芝资助。花200多元从苏州买来一批由美国进口的无线电元件,组装成一台五灯收音机,收听和记录国内外新闻。
2 月20日,《溧阳日报》正式创刊。这是一张四开排老三号字、以发表记录新闻为主的地方报纸,由竞华印刷厂承印,印数为八百份,报纸宣传“九·一八”事变与“一、二八”事变的真相,揭露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及勾结日本的罪恶活动,号召抵制日货,以此唤起民众,团结抗日。之后,报纸还发表狄超白采写的《育婴堂的调查》、《监狱视察记》等文章,抨击国民党当局的腐败,得到各界的重视和好评,也引起了国民党溧阳县党部和县政府的注意和仇视。
1932年2月,中共南京市委负责人王善堂、路大奎等被捕叛变,供出溧阳党组织。于是,国民党南京警备司令部打电报给溧阳县政府,指名逮捕李幽青(即狄幽青)、郭青云(即郭春震)、陈达(即陈智方)三人。3月中旬,狄超白被捕,《溧阳日报》被封。这张党报虽则办了7期就在专制统治下停刊,但就是这份当年从溧阳城内同乐巷平房里诞生的饱含墨香、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报纸,使得那些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政治觉悟得到了新的提高。
1956年2月,中共溧阳县委决定恢复创办《溧阳报》,恳请国务院副总理陈毅题写“溧阳报”刊头,8月1日正式启用。1958年,县委决定将《溧阳报》改为《溧阳日报》,陈毅再次题写“溧阳日报”和“溧阳报社”,1959年元旦改刊时启用。
《溧阳日报》《溧阳报》《溧阳时报》,从1932年创办至今,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激发溧阳人民参加革命和建设事业的热情,弘扬老区精神,谱写溧阳辉煌等方面,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