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百色市老促会参观红军长征湘江战役和红七军前委会旧址

2020/10/11 作者:李自超

  9月22日至24日,广西百色市老促会组织县(市、区)老促会到桂林市全州县参观考察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战役遗址和红七军前委会全州会议旧址,市县(市、区)老促会领导、革命老区发展史撰稿人17人参加考察。桂林市老促会领导陪同考察。

  位于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境内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建在湘江战役三大阻击战中的脚山铺阻击战战场遗址上,主要有纪念馆和纪念林,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庆70周年前建成对外开放。纪念园以“一草一木一英魂,一山一石一丰碑”为主题,将国家军事博物馆在2016年举办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整体移植到馆内,是全国唯一展示红军长征全貌的专题纪念馆,全面、系统地展示了红军长征的整个历程和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纪念林是缅怀红军先烈、开展祭奠活动的主要场所,安放有红军烈士遗骸,有凭吊广场、湘桂古道、石林石阵、连心树广场、战壕遗址等。

  走进纪念馆大厅,映入眼帘的是湘江战役立体群像雕像,红军将士们或扛枪冲锋、或举着红旗、或搀扶着伤员前进……一个个生动立体的形象再现了红军抢渡湘江时的壮烈场景,震撼人心。

  走过湘江战役烈士英名廊,曲形花岗岩石墙上,镌刻着湘江战役中牺牲的 2 万多位红军烈士的英名。一件件红色文物、一幅幅雕塑场景和油画作品,给参观者带来视觉上的震撼与心灵冲击。据讲解员介绍,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规模最大、历时最长、最为悲壮惨烈的一场战役,广大红军指战员凭着坚定的理想信念用自己对党的忠诚,誓死保卫党中央安全渡过湘江。长征路上,后有追兵前有堵截,牺牲的红军营级以上干部达430余人,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战况之惨烈、损失之大,可想而知!

  “不看不知道,这里不仅展示湘江战役全貌,而且全面展示红军长征的整个历程,丰富了我们对整个中国革命历史的认识,对我们也是一次很好的红色传统教育,很值得参观。”百色市老促会会长黄五同如是说。

  接着,为寻访湘江战场遗址,大家来到大坪渡口和凤凰渡口。据历史资料记载,大坪渡口是当年桂系国民党军疏于防范的唯一渡口,使红一师得以从大坪渡口安全渡江。凤凰渡口则是整个湘江战役中牺牲人数最多、最惨烈的渡口。1934年12月1日,红五、八、九军团由此渡江,遭到空中国民党飞机轰炸扫射,地面围追堵截,红军血染湘江,损失惨重。歌谣“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莫食湘江鱼”,反映了红军抢渡湘江的壮烈场景。

  湘江之战的巨大损失直接促成了遵义会议的召开。会议纠正了博古、王明、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从此我党我军走向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

  “追寻红七军足迹,书写时代新篇章。”百色是红七军的故乡,百色市老促会此行特别关注红七军在全州那段历史:

  1929年12月,惊震全国的百色起义爆发,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1930年11月初,邓小平、张云逸率红七军7000多人向北开进,节节失利,尤其攻打湖南武岗时失利更大,部队减员三分之一以上,于是折兵回广西。1931年1月1日,攻占全州县城,红七军在城内休整三天。休整期间,中共红七军前敌委员会召开会议。会议决定放弃攻打大城市的原定计划,向中央苏区前进,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这是一次扭转危局的重要会议。

  1931年1月3日,红七军在全州十字街的关岳庙召开前委会议,研究今后的行动方案。最重要的是,在经历了多次失败后,会议大胆讨论了中央关于攻打大城市的指令是否行得通的问题。在这次会议上,邓小平、张云逸等指出,只有北上与中央红军汇合,才是唯一出路,最终说服大家,放弃攻打桂林、柳州、广州的冒险计划,由硬拼攻坚战略转变到游击战略,变单纯军事行动为沿途发动群众。1月5日,红七军撤出全州,并于当年7月到达湘赣革命根据地,与中央红军胜利会师,毛泽东主席亲授“转战千里”锦旗。在关岳庙宇大门右手边,“扭转危局”4个字很清晰。题字旁边有注解,写着“为全州红七军司令部旧址题”,落款是“红七军90岁老战士莫文骅,1999年9月于北京”。邓小平领导百色起义时,莫文骅在红七军军部参谋处任参谋。以后,他随红七军北上,转战千里,南征北战,立下显赫战功,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扭转危局”是对全州会议的最高评价。如今,关岳庙成为革命历史展览馆,供游人瞻仰。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斗近百年,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变化,党的光辉历史值得我们大书特书!

  (百色市老促会 王志留)

相关文章